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
3.
目的:为了观察中医治未病对亚健康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符合亚健康标准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与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加以中医治未病等综合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后进行生命质量量化评分比较。结果:干预组在干预前后亚健康状况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领域有显著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的健康干预措施能有效地改善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状况,提高生命质量。中医治未病能有效干预亚健康,改善个体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4.
中医治未病与健康管理均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均以预防为原则,两者之间具有相融性.因此,将治未病与健康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以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健康管理,利用中医养生学的思想及方法为健康管理提供应用支撑.笔者试就这一问题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治未病方法结合健康管理干预高血压病(I~II期)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I~II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采用中医治未病干预(疏肝活血方法)结合健康管理。对照组50例,采用单纯健康管理。每4周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流变、血脂(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及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症状及血压、血流变、血脂变化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指标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未病方法结合健康管理高血压病效果明显,并优于单纯健康管理干预。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心脏病(Diabetic Cardiopathv DC)病名由Ledet 于1979年首先提出,目前在内分泌界得到普遍公认.糖尿病心脏病是糖尿病最重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主要包括糖尿病心脏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等.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前期人群是发展成糖尿病患者的高危群体,将中医治未病理论引入健康管理措施中,不但有利于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干预,更可以根据糖尿病易感人群的中医体质特点,找出糖调节异常的预警措施.因此,基于治未病理论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实施健康管理将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最有效的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探讨和研究中医治未病“五位一体”健康管理模式的实践效果,为提高心肺康复科患者的康复效果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将医院2020年10月—2022年10月的132例心肺康复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通过常规健康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和干预。观察组通过中医治未病五位一体健康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医护人员分别使用相应的评估工具对心肺康复科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康复护理依从性情况进行评价及数据值的比较。结果:观察组心肺康复科患者的康复干预效果相关指标的结果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值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护理总依从性数据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心肺康复科患者给予中医治未病“五位一体”健康管理模式后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生活质量及康复护理依从性方面均有较好的提高,该管理模式能够较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体质调理对糖耐量异常(IGT)人群干预的效果。方法将400例IGT患者根据体质类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体质调理,周期1年。观察干预前后FPG、2hPG、血压、心率、BMI、WHR、中医证候积分及IGT转归情况。结果①干预组和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显效率分别为68.0%和27.5%,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1年后,干预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明显下降(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③干预后干预组BMI、WHR、FPG、2hPG明显改善(P〈0.05),且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④干预组糖尿病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体质调理可改善IGT患者的中医证候,逆转或延缓IGT向DM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血糖调节受损(IGR)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与糖耐量受损(IGT)。过去一般很少谈到对其干预治疗。近几年研究表明,对血糖调节受损(IGR)积极干预治疗,有些阻止或延缓发展成糖尿病,否则,大多数有可能发展成糖尿病。所以对其积极干预治疗非常必要。血糖调节受损已视为糖尿病前期,治疗原则与方法可参照糖尿病,其内容繁多,本文仅作简介。 相似文献
13.
14.
借助现代医学的检测手段,结合中医体质辨证及饮食运动等保健措施及综合防治的思路与方法,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于糖调节受损的干预作用,以期把"治未病"理论纳入糖调节受损的防治策略中,将糖尿病治疗重心提前。早期干预,早期防治糖调节受损,可延缓甚至阻止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饮食、运动和中药(降糖补肾方)干预对预防糖耐量低减(impaired glueose toleranee,IGT)人群进展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作用。方法按WHO1999年诊断标准确诊的IGT患者5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中药干预组25例,对照组参加糖尿病宣传教育课程和饮食、运动治疗,中药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降糖补肾方,参试者均在3、6、12个月复查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eose toleraneetest,OGTT)及体重指数、血脂、空腹胰岛素等,观察时间1年。结果51例参试者有6例(11.7%)退出,对照组1年后与干预前比较,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轻度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OGTT2h后血糖、体重指数下降明显(P<0.05)。中药干预组空腹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但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体重指数、OGTT2h后血糖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期结束,转变为糖尿病者对照组3例(13.6%),中药干预组为1例(4.3%),χ^2检验显示,两组IGT转化糖尿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中药干预组正常糖耐量(normal glueose toleranee,NGT)年转化率明显优于对照组(Y。=8.31,P<0.01)。结论中药干预在延缓IGT向2型糖尿病发展中可能是有效的,且有着良好的综合治理效应,使IGT人群向健康人群回归;良好的糖尿病教育和实施饮食、运动治疗亦有利,但不能有效阻止IGT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探求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比较不同体质IGT患者间不同理化指标水平的差异。方法: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122例IGT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测评体质,检测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体质指数,比较不同体质IGT患者间血糖水平、血脂水平、体质指数等水平的差异。结果:122例患者中,平和质25例(20.5%),痰湿质20例(16.4%),阴虚质18例(14.8%),气郁质16例(13.1%),湿热质15例(12.3%),气虚质10例(8.2%),血瘀质7例(5.7%),阳虚质7例(5.7%),特禀质4例(3.3%)。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3种体质的糖化血红蛋白值相对高于其他体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质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体质指数均高于其他体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质的体质指数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T患者平和质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痰湿质、阴虚质、气郁质和湿热质,痰湿质患者的血糖水平、血脂水平、体质指数等水平均相对高于其他体质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肾消颗粒对糖耐量低减(IGT)人群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方法以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筛选,按1999年WHO制定的诊断标准选取IGT人群,同时中医辨证属脾肾两虚兼瘀浊证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观察期间采用合理控制饮食和体育运动加以干预,治疗组在饮食和运动干预基础上口服肾消颗粒。2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2组干预后糖尿病发病率和IGT逆转率。结果治疗组IGT发展为糖尿病者为7.4%,对照组为20%;治疗组IGT转正常糖耐量者为51.85%,对照组为24.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2组对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体质量指数和腰臀比未见明显改善作用(P〉0.05),2组血糖以及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肾消颗粒对脾肾两虚兼瘀浊证的IGT患者干预治疗可减少糖尿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引入生态学理论健康观,分析现有糖耐量低减(IGT)干预模式不足,探讨IGT人群健康与环境之间的关系、IGT中医病因生态学解释以及评价IGT干预效果的生态学标准,提出以生态系统综合治理来构建可持续IGT人群中医药综合干预模式的观念,让IGT干预的理论成果真正推广落实到有效的大规模社区IGT人群健康干预中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