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相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博爱县中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社会功能评分、心理状态评分、身体机能评分及认知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71.7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咳嗽、咳痰、肺部湿啰音及气喘等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合理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慢性支气管炎各项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包括呼吸康复护理、中医针灸按摩、中医饮食护理、健康教育及情志护理,10天后比较2组护理、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依从性、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1.82%,观察组为97.73%,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依从性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改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复发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向建军 《河南中医》2014,(12):2465-246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青龙汤进行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过2个疗程临床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有效率为6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痰湿蕴肺合脾肺气虚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符合痰湿蕴肺合脾肺气虚型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6例,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和单纯西医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0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痰湿蕴肺合脾肺气虚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将7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照组予西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预后.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子宫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7.7%,对照组复发率为25.6%,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宋莉娟 《新中医》2020,52(22):59-62
目的:观察化瘀通脉汤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 9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5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化瘀通脉汤治疗。治疗 4 周后,评估 2 组临床疗效,观察 2 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状态变化情况;治疗后 6 个月,观察 2 组患者预后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5.56%,对照组为 80.0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 (NIHSS) 评分、Glasgow 昏迷量表 (GC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 组 NIHSS 评分、GCS 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 6 个月,观察组 NIHSS 评分、Fugl-Meyer 评分、Barthel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化瘀通脉汤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中,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患者预后运动功能、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结合中药早期干预治疗和后期康复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6个月Neer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2个月两组Ne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少,伍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李慧娇 《新中医》2015,47(5):68-6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各38例,对照组取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化痰平喘、宣肺止咳法治疗,观察肺功能指标和中医症状评分变化,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95%,高于对照组的57.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咳痰、喘息、胁胀脘闷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可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患者的全身症状,利于控制疾病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在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19例患者作为常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其他23例患者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实验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进行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及祛痰剂等的常规西医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实验组采用以上常规西药结合中药小青龙汤饮加减法进行治疗.两组治疗一个疗程结束后,观察患者情况,对疗效进行判断.结果:治疗组23例中19例有效,总有效率82.61% 对照组19例中12例有效,总有效率为63.16%,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常规西药结合小青龙汤饮加减法的中西结合法在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上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口腔健康教育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方法:9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和中西医,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口腔健康教育,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牙龈指数(GI)、探针深度(PD)、牙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和牙周付着水平(A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GI、PD、PLI、SBI和AL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口腔健康教育治疗慢性牙周炎疗效显著,降低口腔细菌滋生的机会,提高了临床疗效,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喘息型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喘息型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传统西医治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定喘汤及支持调理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喘息型支气管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对重度颅脑外伤昏迷的作用。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纳洛酮治疗,治疗组52例加用醒脑静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个月的促醒率分别为76.92%、48.00%;GOS预后分级恢复良好率分别为44.23%、20.0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92%、58.0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GCS和GOS评分均升高,EOPD和EOLD评分均降低,以治疗组变化更为明显;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有效促进重度颅脑外伤昏迷患者的苏醒,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3.
陈浩 《西部中医药》2014,(8):107-108
目的:观察复方大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8例)采用单纯西药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58例)采用复方大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观察2组中转手术率及死亡率。结果:中转手术率观察组为8.62%,对照组为24.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观察组为1.72%,对照组为13.7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大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中西医结合和单纯西医疗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0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仅采用西医疗法治疗,观察组在西医疗法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综合疗法。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痊愈44例,占81.48%,对照组痊愈36例,占66.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死亡病例,而对照组死亡2例(3.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西医疗法,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更佳,病死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口服维生素E、沙丁胺醇,肌注黄体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观察组62例,在西药治疗的同时口服中药加味寿胎汤,1剂/d,水煎早晚分服。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绝对卧床休息,禁止房事,避免精神刺激及不必要的妇科检查。结果:治愈率对照组为65.00%,观察组为82.26%;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5.00%,观察组为96.7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16.67%,观察组为6.45%。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疗效较单纯西药治疗疗效更为显著,治愈率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药物联合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8例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2组患者血清β-hCG恢复正常时间、腹部包块消失时间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输卵管再通率、患者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费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药物联合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中60例应用中药少腹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设为观察组,其余66例患者应用西药治疗,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疗效及2组患者治疗前后腰骶酸痛、白带异常、月经失调、下腹痛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3.7%,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17,P<0.05);2组患者治疗后腰骶酸痛、白带异常、月经失调、下腹痛例数明显少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联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西药经宫腔输卵管通液术加微波理疗及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活血解毒通堵汤保留灌肠,观察2组治疗前后输卵管复通率。结果:观察组治愈35例,好转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9.6%;对照组治愈24例,好转9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68.7%。2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治疗有32例受孕,受孕率66.67%;对照组有18例受孕,受孕率37.50%。2组受孕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4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苷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有效率为85.7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肌酐以及尿素氮等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为74.29%,两组比较,P0.05;且两组的各项检测指标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h尿蛋白定量和Scr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味地黄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