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36例血塞通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原始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血塞通注射剂所致的不良反应与患者的年龄、给药途径和剂量有关,多见于中老年组,可发生于用药后各个时间段。不良反应表现复杂多样,涉及机体多个器官系统,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或过敏性休克。结论:临床医师和药师应了解血塞通注射剂所致的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其应用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减少或避免相关情况的发生.方法 采用Excel、SPSS 22.0软件,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市4 95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结果 涉及不良反应/事件的中药注射剂有50种,以舒血宁注射液发生例数最多,其次是痰热清注射液、丹红注射液;女性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我院12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本院12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并探讨预防不良反应的方法与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本院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对患者年龄、性别、用药时间、不良反应类型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涉及临床症状较多,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皮肤及附件损害、肝胆系统等症状。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坚持严格执行辨证论治,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03年12月至2009年12月发生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病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218例由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其中寒战、发热、皮疹等症状比较常见,新的不良反应达39.91%,参麦注射液和清开灵注射液是不良反应发生较多的药物,大部分药物不良反应对原患疾病的病情无明显影响,但未能找到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多样,新的不良反应较多;应关注常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使用不规范可能是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之一,建议对使用说明书作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张红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8):1945-1946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常导致患者发生心血管意外事件,影响患者寿命及生存质量.血塞通注射剂主要成分是三七总皂苷,具有扩张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度等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本研究观察血塞通注射剂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为血塞通注射剂的应用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生脉注射液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药物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合理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维普(VIP)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集生脉注射液ADR案例,应用统计学方法对ADR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各年龄组均有分布,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伴全身性损害、皮肤及附件损害、心血管系统一般损害、胃肠系统损害,且以速发型过敏反应为主。结论:生脉注射液虽然比较安全但有必要引起临床重视,应加强对生脉注射液不良反应(ADR)的监测,不盲目扩大适应证,此外还应加强质量标准的研究,注重优化生产工艺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124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文献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资料。方法:收集国内公开发行的3种药学期刊中有关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病例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4例药物不良反应涉及21种中药注射剂,其中双黄连注射液(粉针)和葛根素注射液为最,占29.0%和12.9%,中药注射剂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结论:必须提高对中药不射剂不良反应的认识,规范临床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实施对其不良反应的控制、监测。  相似文献   

8.
血塞通注射剂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中药注射剂,主要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血塞通注射剂可能产生许多不良反应,从而削弱了疗效,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本文主要探究临床上血塞通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从而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方法:我院2012年1-12月所发生的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发生例数和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为抗菌药类,静脉滴注为主要给药途径,不良反应表现为皮肤损害.结论:重视注射剂的使用,加强其不良反应监测,使临床用药更合理、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中药注射剂致儿童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在儿童人群中的ADR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932例中药注射剂致儿童不良反应病例,从性别、年龄、用药情况、严重程度、发生时间及ADR的主要表现、转归等多角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致儿童ADR占中药注射剂ADR总体的23.7%;中药注射剂引起的儿童ADR以对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为主,占42.38%,其次是全身性损害,占31.99%,对消化系统的损害占8.88%;清热类的中药注射剂引起儿童ADR例次数最多,占88.84%,其中又以双黄连注射液引起的ADR病例数最多,占29.51%。结论:对儿童患者要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复方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特点,以规范复方丹参注射液使用,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14年1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80例的完整临床病历,分析各种诱发患者不良反应的因素,如性别、年龄、过敏史、原发疾病;记录所有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不良反应表现的类型及程度。结果: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性。但老年体弱患者,有内脏功能衰竭病史患者,有过敏病史患者,体质较敏感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静脉滴注30 min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较高,主要表现为轻中度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类型主要以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反应、心血管反应及皮肤反应为主。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是临床常见用药,其不良反应需引起高度重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规范其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2.
就中药注射剂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原因从药物因素、医务工作者方面的因素、患者自身因素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就上述原因提出确保药材质量、注意合理用药等预防措施,以减少中药注射剂发生ADR。  相似文献   

13.
杨雪  杨玉涛  李文武  张惠霞  刘超  王丽 《光明中医》2012,27(6):1250-1252
目的通过对182例热毒宁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探讨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河南省2008年~2010年发生的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男性99例(54.40%),女性83例(45.60%);不良反应集中在儿童年龄组,以变态反应居多,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和胃肠系统损害。结论临床应重视热毒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注射用丹参引起出血事件的风险,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安全性数据。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式为"注射用丹参or丹参粉针和不良反应or不良事件or副作用or出血or凝血or血凝",检索1979年1月至2009年8月,检索有注射用丹参不良反应报告的文献。结果:①检索到1 659篇文献,纳入统计文献86篇。其中共报道有不良反应病例7 900例,涉及注射用丹参不良反应病例395例(0.05%)。不良反应病例原发疾病以心脑血管病为主(58.1%)。②不良事件类型:出血16篇(18.6%)、皮疹14篇(16.3%)、休克、死亡各7篇(8.1%)。结论:病例报告注射用丹参引起不良事件及出血事件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1994年1月至2009年11月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红花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红花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以变态反应为主,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安全,各类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不一。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红花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提倡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活血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流行病学的特点。方法通过检索文献,收集活血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个案,建立病案数据库,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其不良反应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566个不良反应案例,涉及16个中药注射剂品种,其中复方丹参注射液病案数量最多(139例);男性患者293例(51.77%),女性患者273例(48.23%),平均年龄为(55.01±16.07)岁;循环系统损害最多,206例(23.22%);不良反应多发生在开始给药后30 min内,357例(64.79%);原发疾病多为心脑血管疾病,384例(67.84%)。结论活血类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好发于中老年人,多累及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17.
赵森  严疏  张莉 《西部中医药》2010,23(8):60-62
目的:了解清开灵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国内公开发表的医药杂志报道的清开灵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清开灵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涉及到生产环节、临床应用环节、病人个体差异、气候环境等多个因素。结论:应重视清开灵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加强临床用药监护,以减少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18.
560例黄芪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ADR)或不良事件(AE)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95年1月~2010年5月关于黄芪注射液的临床研究及ADR报告。纳入文献共2 690篇,提取分析纳入文献中ADR/AE病例原患疾病、黄芪注射液用药剂量、溶媒及配伍用药情况,ADR/AE病例的性别、年龄及有无过敏史情况,ADR/AE出现时间、类型、处理及转归等。结果 2 604篇临床研究中有132篇共报道448例ADR/AE病例;86篇ADR报告共包括112例ADR/AE病例。ADR/AE病例总体多发生于40~69岁年龄段;ADR报告的ADR/AE主要集中于全身反应(发热、过敏性休克),临床研究的ADR/AE最多见于消化系统(恶心);84.46%的ADR/AE病例严重程度为Ⅲ~Ⅳ级,无死亡病例;ADR/AE病例原患疾病最主要为心肌炎和心功能衰竭;13例(11.61%)ADR/AE病例有过敏史;黄芪注射液ADR/AE病例所用溶媒主要为5%葡萄糖液、10%葡萄糖液和生理盐水,共107例(19.10%)ADR/AE病例为黄芪注射液和其他药物配伍使用;首次用药者ADR/AE病例占总ADR/AE的66.96%。结论黄芪注射液ADR/AE的发生是由多因素导致,临床使用须以说明书为参照,辨证使用,严格掌握用药禁忌,使用前询问过敏史,慎重选用溶媒,做好全程监控及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特点和成因,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方法:对近年来部分药学期刊中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总结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结果: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呈现多发性和普遍性,临床表现多样性,不可预知性,种类不确定性,批间差异性等特点,情况较为复杂。结论: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合理使用中药注射液才能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葛根素注射液对家兔不良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葛根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情况及作用机制。 方法 参考反映Ⅱ型变态反应的免疫毒理学研究模型,以家兔耳缘静脉注射绵羊红细胞为阳性对照组,连续注射葛根素注射液(28.6 mg·kg-1)6 d,停药1 d,持续6周,停药当天观察家兔免疫系统大体症状如呼吸困难、喷嚏等,并监测体温;检测血液、尿液中溶血相关指标和肝肾功能指标;用Coombs实验法检测家兔血清体外使红细胞溶血情况;给药结束后处死家兔测定脏器指数,并进行组织学观察。 结果 家兔注射葛根素注射液3周开始出现尿潜血,第5、6周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显著增加,提示家兔可能出现血管内溶血。中性粒细胞数目从1周开始减少,其中第4周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对粒细胞有损伤;淋巴细胞数目在第2周显著增加(P<0.05);血小板数目于第6周显著增加;脏器指数显示胸腺增生,提示免疫系统参与此过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肝脏病理学结果提示肝脏损伤。而免疫系统大体反应均未见显著变化。Coombs试验结果表明,3周后有67%的家兔血清在体外使与葛根素抗原共孵育的红细胞溶血,提示其含有葛根素抗体。结论 静脉注射葛根素注射液会引起家兔溶血、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加及肝损伤等不良反应,其机制可能与Ⅱ型变态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