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为提高对十二指肠肿瘤的正确诊断率,本文进行影像诊断与内镜的对比分析.方法本组19例,分析了其X线表现,B超,CT表现与内镜所见及手术病理的情况.结果本组19例十二指肠肿瘤分良性4例,恶性15例,腺癌13例,息肉2例,炎性肿块1例,平滑肌肉瘤1例,脉瘤样增生1例,胃窦癌侵及十二指肠球部1例.肿瘤分类:且息肉型,2.溃疡型,3.浸润型.结论对十二指肠肿瘤采用多影像检查,综合分析诊断,能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报告我们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肠恶性平滑肌母细胞瘤6例.方法其中男3例,女3例;年龄38岁~73岁.瘤体位于十二指肠1例,空肠2例,回肠3例.肿瘤根治性切除术3例,姑息性切除术3例;对肝转移2例,术中肝动脉结扎、冲击化疗、栓塞术;术后6例均采用口服中药和增强免疫剂配合化学治疗.结果随访分别为51,32,26mo死亡各1例,术后24mo复发再次手术后2mo死亡1例,至今8mo尚健在者1例.结论根据我们临床诊治体会,认为低张性十二指肠造影和B超检查是基层医院检查的首选方法,也是小肠肿瘤早期诊断的手段.对其手术治疗应按胃肠道癌肿要求进行根治术,如出现肝转移者,除了行小肠肿瘤切除外,我们还行肝动脉结扎、冲击化疗、栓塞术及术后综合治疗,其效果甚佳,2例均存活在24mo以上.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主要表现,内镜下特征及分型.方法对消化道内镜检查的回顾性总结.结果1982/1997间发现十二指肠恶性肿瘤16例,占同期胃肠镜检查消化道肿瘤的0.47%.其中男12例,女4例,平均年龄50.5岁.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62.5%),出血(43.8%),上消化道梗阻(18.8%),黄疸(2.5%),上腹部包块(12.5%).病变部位以十二指肠降部为多见占(62.5%).内镜下表现为浸润型(43.7%),溃疡型(37.5%),肿块型(18.8%).病理诊断以腺癌多见(87.5%),检查手段纤维内镜为主,配合单纯刷片诊断率可达75%.结论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发生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利用普通纤维内镜结合病理可提高对本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小肠肿瘤非常少见,临床早期诊断困难。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常见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7年1月北京友谊医院确诊的44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男女比例为3:1。主要临床表现为柏油样便、腹部包块、腹痛和肠梗阻症状。原发性小肠肿瘤以空肠最为常见,良恶性比为1:3.4。44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中,29例(65.9%)为间质瘤,其中良性6例,低度恶性7例,高度恶性16例;5例(11.4%)为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9.1%)为腺癌;3例(6.8%)为平滑肌瘤;1例(2_3%)为平滑肌肉瘤;1例(2.3%)为类癌;1例(2.3%)为绒毛管状腺瘤。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类型多样,结合常见临床表现和有效检查方法有助于尽早诊断该病。  相似文献   

5.
推进式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不明原因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通过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评价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2003年4月至11月,对34例疑为小肠出血患者行推进式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结合手术和病理做出病因诊断。结果在34例患者中30例发现病灶,检查总体阳性率为88.2%。4例阴性患者中,1例内镜抵达空肠中段,3例抵达回肠中下段。30例阳性患者中,血管病变7例(占20.6%,位于空肠1例,空回肠3例,回肠3例);小肠肿瘤11例(占32.4%,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位于十二指肠2例,空肠5例,回肠4例。肿瘤性质分别为:间质肿瘤3例,脂肪瘤1例,平滑肌瘤2例,血管瘤2例,嗜铬细胞瘤1例,Kaposi型血管内皮瘤1例,腺癌1例);克罗恩病4例(占11.8%,位于空回肠部);其他8例。结论小肠血管病变、小肠肿瘤及小肠克罗恩病为不明原因小肠出血最常见病因;推进式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是一项安全、直观、可靠、有效的检查手段,对不明原因小肠出血具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刘清英  刘静 《山东医药》2002,42(24):65-65
原发性小肠肿瘤较少见 ,且易误诊。 1992年 1月~ 2 0 0 0年 1月 ,我院收治 46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 ,均经手术与病理证实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3 0例 ,女 16例 ;年龄 2 3~ 74岁 ,平均5 2岁 ,40岁以上者占 87.6%。其中良性肿瘤 11例 ,包括平滑肌瘤 4例、血管瘤 4例、肿瘤 2例、纤维瘤 1例 ,病变位于空肠6例、回肠 5例 ;恶性肿瘤 3 5例 ,包括肿瘤 14例、平滑肌肉瘤11例、淋巴癌 7例、类癌 2例、脂肪肉瘤 1例 ,病变位于十二指肠 8例、空肠 11例、回肠 16例。临床表现为出血 3 5例 ,腹痛 3 9例 ,腹块 2 7例 ,穿孔 6例 ,梗阻 2 0例 ,…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小肠肿瘤129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纯林  杨文奇  洪磊 《山东医药》2008,48(43):63-63
回顾性分析129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129例中良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123例;位于十二指肠83例,空肠20例,回肠16例。良性肿瘤以脂肪瘤为主,恶性肿瘤以腺癌最为常见,其次为恶性间质瘤。内镜检查对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率较高,CT、B超、消化道钡餐检查可提示肠腔内有肿块。行手术切除123例,术后均康复出院。认为小肠肿瘤以十二指肠腺癌最为多见,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赵信喜 《山东医药》2002,42(21):64-65
近年来 ,胃肿瘤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 ,胃镜普通活检是诊断胃肿瘤有效、可靠的方法 ,但阳性率不高。 1995~ 2 0 0 1年 ,我科胃镜活检将 112例胃肿瘤患者误诊为其他疾病 ,后经术后病理检查纠正诊断 ,现分析其误诊原因。临床资料 :本组男 6 2例 ,女 5 0例 ;年龄 19~ 86岁 ,平均5 3岁。胃镜活检误诊为慢性溃疡 37例 ,慢性浅表性胃炎 2 3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 2 1例 ,描述性诊断 31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腺癌 84例 (贲门部 2 7例 ,小弯 35例 ,胃体 15例 ,胃底4例 ,幽门部 3例 ) ,恶性淋巴瘤 7例 ,腺瘤性息肉 4例 ,平滑肌瘤 13例 ,平滑肌肉瘤 4…  相似文献   

9.
小肠癌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肠约占胃肠道全长的75%,其黏膜总面积约占胃肠道表面积的90%以上,但小肠肿瘤的发病率低,占胃肠道肿瘤的5%左右,恶性肿瘤则更少见,仅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2%~3%。主要分为腺癌、类癌、恶性淋巴瘤和肉瘤。据国外文献报道,以腺癌和类癌最多,占小肠恶性肿瘤的55%~80%。小肠腺癌好发于十二指肠,类癌则好发于回肠。  相似文献   

10.
本报道原发性小肠肿瘤27例,肿瘤分布。十二指肠7例.空肠、回肠各10例.其中良性肿瘤9例,以平滑肌瘤多见;恶性肿瘤18例,以腺癌多见,其次为平滑肌肉瘤和淋巴肉瘤.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肠梗阻及贫血、消瘦是小肠肿瘤的常见症状和体征。本组临床诊断与术后及病理诊断对照,误诊率达48.1%。作就小肠肿瘤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进行了讨论,认为提高小肠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率,对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35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爱民  田金凤  郭树平 《山东医药》2009,49(14):100-101
目的 总结原发性二十指肠恶性肿瘤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以腺癌为主28例(80%),绝大多数位于十二指肠降部26例(74%)。男:女为1.5:1;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65%)、黄疽(61%)、消化道出血(48%)、呕吐(40%)、体质量减轻(35%),乳头区以外肿瘤常有呕吐、消化道出血,平滑肌肉瘤多有腹块。诊断手段主要有纤维胃镜、胃肠钡餐、B超、CT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其中纤维胃镜对球部肿瘤确诊率高,B超与ERCP联合检查可提高十二指肠乳头区肿瘤检出率,胃肠钡餐有助于十二指肠其他部位肿瘤的诊断。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以腺癌为主,好发于十二指肠降部,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纤维胃镜检查并活检可早期发现肿瘤;联合影像学检查可提高其检出率与确诊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胃平滑肌类肿瘤的CT表现,讨论其应用价值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平滑肌瘤的CT征象,其诊断结果与内镜、胃肠道钡餐造影检查比较.结果13例中,平滑肌瘤8例,平滑肌肉瘤5例.除1例误诊为胰腺癌外,CT都确诊为胃平滑肌类肿瘤,CT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2.3%;优于另外两种方法(P<0.05)良恶性平滑肌瘤的CT图象有一定的CT特征.位于腔外的肿瘤多为肉瘤.当肿瘤直径大于5.0cm,瘤体内有不规则低密度坏死区或溃疡深而不规则,邻近器官或组织有侵犯或转移时,要考虑恶性.结论CT在显示胃平滑肌类肿瘤的部位、大小、生长方式及其内部密度情况有独特价值,尤其可以观察肿瘤对邻近器官和组织有无侵犯或转移.据此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并决定手术切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诊断措施探讨—附41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患病率低,由于早期症状元特异性,极易误诊,多数报道术前诊断率很低‘’‘。我们总结了1980年~1994年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癌41例,本文结合临床、胃镜、X线钡餐检查对照分析,探讨误诊原冈从而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临床资料41例患者中男27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56.2岁(32~72岁),其中40岁以上34例(82.9%),平均病程12.8个月(2个月~3年)。41例中腺癌39例,类癌1例,鳞状上皮细胞癌1例。病变位于球部10例,降段24例,水平段7例。内镜检查:术前经胃镜或十二指肠镜检查33例,27例得以确诊(8…  相似文献   

14.
术中内镜在胃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中内镜在胃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胃肠手术的患者进行了术中内镜检查,其中25例为剖腹探查,7例为术前明确诊断但术中找不到病灶或难以确定病灶的边缘者。结果:25例剖腹探查术患者24例通过术中内镜明确了诊断,分别为:胃底Dieulafoy病1例,胃溃疡1例,十二指肠平滑肌瘤3例,小肠平滑肉瘤2例,十二指肠水平部Dieulafoy病1例,十二指肠水平部平滑肌瘤2例,回肠淋巴瘤2例,小肠腺瘤性息肉2例,加肠末段溃疡2例,小肠海绵状血管瘤3例,小肠动静脉畸形4例,胰空肠吻合口出血1例。所有32例患者除1例小肠息肉和1例结肠息肉予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1例未找到病灶而未予特别处理外,其余28例患者均进行了病变切除。结论:应用术中内镜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而且能对病变准确定位。术中内镜诊疗术是安全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小肠肿瘤5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少见,发病率仅占胃肠道肿瘤的3%~6%.早期诊断困难,恶性者就诊时往往已是晚期,预后不佳.1978~2000年,我院收治原发性小肠肿瘤58例,分析讨论如下. 临床资料:58例中,男38例,女20例.年龄14~74岁,平均48.5岁.良性18例,恶性40例.肿瘤的性质及部位:18例良性瘤中,平滑肌瘤8例,腺瘤7例,脂肪瘤3例,40例恶性瘤中,腺癌18例,肉瘤10例,恶性淋巴瘤7例,类癌5例,良性瘤在小肠各段均可见到,恶性瘤以小肠两端多见,类癌则以回肠多见.临床症状及体征:全组以腹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腹部包块及贫血为最常见症状,尤以腹痛最突出.早期多为持续隐痛,出现狭窄或梗阻时,疼痛转为阵发性加剧伴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6.
十二指肠肿瘤63例内镜和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肿瘤患的内镜和病理特点以及临床诊断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十二指肠肿瘤患的内镜及病理资料。结果;十二指肠肿瘤大部分为中老年患,男女之比为1.1:1,93.7%肿瘤位于十二指肠乳头部以上,其中息肉占66.7%,以腺瘤性息肉及炎症性息肉为主;平滑肌瘤占15.8%;腺癌占17.5%,其中恶性度较高占66.6%。十二指肠肿瘤良恶之比为4.7:1。Hp感染率为40%。胃镜可见于95.2%的十二指肠肿瘤。结论:胃镜诊断十二指肠肿瘤有重要价值,十二指肠肿瘤以良性为主,十二指肠癌以恶性度较高的腺癌为主。  相似文献   

17.
高金莉  刘勇  安志强 《山东医药》2007,47(27):133-134
对12例子宫腺瘤样瘤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显示,12例子宫腺瘤样瘤占同期子宫切除标本的1.1%,肿瘤多位于子宫浆膜下及子宫角。临床表现无特征性,镜下见肿瘤由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腺样及腔隙样结构组成,伴有间质平滑肌增生。AE1/AE2广谱细胞角蛋白(CK)、波形蛋白(Vimentln)、间皮细胞(MC)均阳性表达,而上皮膜抗原(EMA)、癌胚抗原(CEA)、FⅧ因子相关抗原均阴性。认为子宫腺瘤样瘤是一种良性病变,支持间皮起源,临床及病理检查均易误诊和漏诊,免疫组化检查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和早期诊断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收治的35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小肠肿瘤发生部位以回肠16例(45.7%)为主,其次是十二指肠11例(31.4%),空肠8例(22.8%)最少。本组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良性肿瘤12例,恶性肿瘤23例的病理类型为腺癌16例。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病变性质确诊依赖术后病理诊断,手术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以腹泻为首发症状就诊最后确诊为消化道肿瘤,临床上并非少见,对其病因常易误诊.本文就我院1986~1992年误诊的32例作一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本组32例中男23例,女9例.年龄19~78岁,其中50岁以上17例.最后确诊结肠癌16例,直肠癌9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3例,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回肠腺癌样息肉1例,空肠平滑肌瘤2例.误诊时间:6~30月,平均8.3月.在误诊阶段有9例曾做过全消化道钡餐造影,5例钡剂灌肠,3例结肠镜检查.32例中误诊为慢性结肠炎12例,慢.  相似文献   

20.
35例小肠间质瘤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小肠间质瘤的发病率低,临床症状不典型且缺乏简便有效的检查方法,术前确诊较为困难。目的:了解小肠间质瘤的临床表现,探讨如何提高小肠间质瘤的术前诊断率和合理的手术方式,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4月~2004年6月仁济医院收治的35例小肠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治经过、病理学特点和预后,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脐周隐痛、消化道出血、贫血、腹部肿块和小肠梗阻是本组小肠间质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小肠间质瘤多好发于十二指肠和空肠;80.0%的良性小肠间质瘤瘤体直径<5cm,93.3%的恶性小肠间质瘤瘤体直径>5cm;小肠间质瘤以肠腔外生长为主,良、恶性间质瘤在生长方式上无显著差异。空肠、回肠间质瘤的术前诊断率显著低于十二指肠间质瘤(P<0.01)。胃镜、增强螺旋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小肠间质瘤检出率较高。30例恶性间质瘤中20例(66.7%)行小肠肿瘤根治术,8例(26.7%)行小肠肿瘤减瘤荷手术,2例(6.7%)行姑息性手术。30例恶性间质瘤切除标本中9例有局部淋巴结转移,5例出现远处转移。结论:合理应用辅助检查方法可提高小肠间质瘤的术前确诊率,术中对间质瘤的良、恶性判断有困难者应行根治性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