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良、恶性胸腔积液的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至2012年85例胸腔积液患者的CT影像学特点、病理诊断结果。结果良性胸腔积液共52例占61.7%,胸腔右侧积液22例占25.8%,胸腔左侧积液15例占17.6%,胸腔双侧积液10例占11.7%,包裹性胸腔积液5例占5.8%,其中出现胸膜增厚19例占22.3%,纵隔胸膜增厚3例占3.5%。恶性胸腔积液33例占38.8%,胸腔右侧积液15例占17.6%,胸腔左侧积液13例占15.3%,胸腔双侧积液5例占5.8%;其中出现胸膜增厚23例占27.1%,纵隔胸膜增厚15例占17.6%。结论良性胸腔积液大部分具有典型的外高内低弧形曲线,易形成包裹性积液,胸膜无或轻度弥漫规则增厚,胸膜外脂肪层可增厚,纵隔一般为一致性移位。恶性胸腔积液大部分呈异常不规则曲线,如单侧积液、大量积液、胸膜不规则增厚、纵隔胸膜受累具有特异性,纵隔一般为非一致性移位。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75岁。持续性右胸背痛三个月加重半月入院。伴轻咳,咯少许白色痰,无咯血、发热及盗汗。无结核病史。检查: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两肺叩清音,呼吸音清晰,未闻及胸膜摩擦音。胸部X线片显示:右肋隔角变钝。肺CT显示:气管及各支气管通畅,右胸腔少量积液,右侧胸膜不规则增厚,部分层面呈软组织影突向肺野,肺内未见明确占位征象,纵隔淋巴结不大。拟诊为1.右侧胸膜间皮瘤;2.  相似文献   

3.
本所2002年收治6例误诊为恶性胸腔积液的结核性胸膜炎病人,在外院通过化验、CT、B超、纤支镜等诊为恶性胸腔积液,其中1例已开始应用顺铂抗癌化疗。入本所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并全部治愈。1 典型病例 男性,63岁。胸闷、胸痛1个月,无咳嗽、低热、盗汗等症状。在镇卫生院胸透发现胸腔内大量积液转市级医院就诊。CT:左胸腔内大量积液,左侧纵隔淋巴结肿大。考虑:肺癌。化验:PPD试验阴性,血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36岁,因间断性咽下不畅12年,呛咳及食物反流1个月,痰及反流物中带血1天于1984年1月10日入院。患者自1972年以来常感咽下下畅,胸骨后有梗噎感,症状时轻时重,1977年后发作频繁,咳痰内带食物残渣及隔宿食物,食欲下降,不敢多进食,未经治疗。近1个月来进食后心窝部不适伴呛咳,并带食物及血,入院前1天症状加重来诊。X 线摄片发现右上纵隔增宽,疑诊纵隔肿瘤入院。体查:一般状况好,心肺正常,肝肋下1.5cm,无压痛。胸片示右上纵隔增宽,侧位见后上纵隔有一肿物影呈长条形,延  相似文献   

5.
患者,24岁,主因原发性痛经11年,加重3余年入院.11年前初潮时痛经较轻,持续1d自行缓解,3余年前剖宫产术后痛经加重,持续整个月经期,疼痛较前明显加重,每次服用止痛药稍能缓解,半年前使用止痛药疼痛缓解不满意,现痛经无法忍受,就诊于省级三甲医院,妇科B型超声示:子宫畸形(介于纵隔子宫及双角子宫之间),左侧宫腔积液,左侧盆块(包裹性积液).  相似文献   

6.
CT在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余忠  谭永忠 《江西医药》2007,42(12):1179-1180
目的 评价良性、恶性胸腔积液的CT特征性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恶性胸积液和56例良性胸腔积液的CT征象.结果 良性胸腔积液中,双侧41.1%,胸膜增厚19.6%,弥漫均匀增厚19.6,纵隔胸膜受累10.7%,胸膜外脂肪层明确显示71.4%厚度>3mm.41.1%平均厚度5.7mm;恶性胸积液中双侧15.8%,胸膜增厚57.9%,主要弥漫不规则增厚或局部增厚,纵隔胸膜增厚占36.8%:胸膜外脂肪层明确显示占60.5%,其中厚度>3mnm占26.3%,平均2.9mm.结论 单侧、大量积液且张力高,胸膜不规则增厚.纵隔胸膜受累对恶性诊断有特异性;而胸膜无或轻度弥漫规则增厚,胸膜外脂肪层增厚多提示良性.  相似文献   

7.
188例良、恶性胸腔积液的CT特征性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良恶性胸腔积液的CT特征性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76例恶性胸腔积液和112例良性胸腔积液的CT征象.结果 良性积液中,双侧占41.1%,胸膜增厚占19.6%,呈弥漫性均匀增厚,纵隔胸膜受累占10.7%,胸膜外脂肪层明确显示占71.4%,厚度>3mm占41.1%,平均厚度5.7mm.恶性积液中,双侧占15.8%,胸膜增厚占57.9%,主要呈不规则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累及纵隔胸膜占36.8%,胸膜外脂肪层显示占60.5%,>3mm占26.3%,平均2.9mm.结论 单侧、大量积液且张力高,胸膜小规则增厚,纵隔胸膜受累对恶性积液的诊断有特异性;而胸膜无或轻度弥漫规则增厚,胸膜外脂肪层增厚多提示良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告3例以胸腔积液为表现的儿童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诊断效率。方法:回顾3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学习。结果:3例患儿均因呼吸困难就诊于呼吸科,且无发热表现,行胸片提示大量胸腔积液,炎症指标结果正常,后行胸部增强CT,考虑前纵隔恶性占位可能性大。行纵隔肿物穿刺活组织检查证实为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结论: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最常侵犯纵隔和肺门淋巴结,当病变侵犯到胸膜,可引起胸腔积液。对于儿童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患者,炎症指标正常时应高度警惕纵隔淋巴瘤可能,建议直接行增强CT检查,避免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男,72岁。因间断发热伴头痛、乏力、纳差10个月余,加重1个月,于2011年8月入我院。患者曾于2010年12月因乏力、纳差,在某医院行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疑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经干扰素治疗,临床症状好转,血小板波动在580×109/L左右,后因出现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等不良反  相似文献   

10.
梁美凤  林锦魁 《海峡药学》2006,18(1):177-178
1病例介绍患者,男,48岁,于2005年4月9日来院在神经内科就诊,双下肢疼痛,乏力,需旁人的搀扶下才能站立、行走、伴纳差5d,症状加重,近1个月明显消瘦为主诉,拟诊格林巴利综合征住院。查体:T36.6℃,P84U次/min,R21次/min,BP125/80mmHg,触及质硬可移动的淋巴结,检查诊为右肺纵隔及左  相似文献   

11.
严香菊  李琳  童莉 《中国医药》2014,(1):144-144
患者女,52岁,因发热、喘憋伴呼吸困难、咳嗽1周,加重3、d于2012年9月20日入院。既往体健。体格检查:体温39.5℃。患者精神差,面色紫红,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入院胸部x线检查示左侧膈肌下移,大量胸腔积液。胸部CT检查示左侧肺门部占位性病变,纵隔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28岁,因咳嗽、咽痛、发热1周伴胸闷、气喘2天于1994年2门ZI日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差,Karnof-sky评分.10分,端坐位.喘息貌,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在淋巴结了肿大.两中下肺呼吸音减低,有心包填塞征.肝脏剑一一F6Cfll,脾脏未及.无腹水.神经系统(一)。心电图示窦速;B超探及心包、双胸膜腔大量积液;胸片提示纵隔增宽.右侧胸腔积液伴包裹形成,纵隔积液。反复抽放淡黄色胸水(渗出液)及对症抗炎、抗房、利尿治疗无显效,积液增长迅速。CT示前中纵隔大片结节状实性影.两侧胸腔及心包腔积液,两下肺炎。3月26…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15岁,因发热、乏力、多汗、咳嗽伴心悸7天入院,7天前无明显诱因发热,T37~39.5℃,在当地镇卫生院以“感冒”输液,治疗1周无效,症状逐渐加重而来我院,经门诊查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明显升高,血色素、血小板正常。x线胸片示:右侧胸腔大量积液并纵隔积液(心影向健侧移位),以结核性胸腔积液收住院治疗,经追问病史,无风湿、肺吸虫、肝肾疾病、心脏病、结核病等病史,近期无外伤史,家人体健,家族史无急慢性传染病及遗传病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体细胞免疫治疗结合胸腔置管注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分析该疗法的近期疗效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血细胞单采机提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DC-CIK细胞及骨髓血培养DC细胞淋巴引流区域注射,同时胸腔置管引流胸腔积液后注入香菇多糖、白介素-2等药物,观察评估胸腔积液的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在可评价的220例患者中76例完全缓解,136例部分缓解,8例无效,总有效率96.36%,有效病例随诊观察3个月未见复发加重。结论:自体细胞免疫治疗结合胸腔置管注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纵隔胸膜包裹性积液单独存在时诊断较难,笔者遇到1例误诊为纵隔淋巴结肿瘤,经试验性治疗而痊愈,已观察10年,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22岁,工人,病案号4738。于1973年7月因发热、胸痛及胸部压迫感而就诊。胸透上纵隔向两侧增宽,右肺门有一2.5×3cm边沿模糊密度增高阴影,考虑为纵隔淋巴结肿瘤入院。查体:体温  相似文献   

16.
原发于纵隔组织的肿瘤是胸部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其诊断主要依靠X线检查。文献报告〔1〕 根据术前X线检查 ,纵隔肿瘤的定位准确率可高达87 5 %~ 95 1% ,但是少数肿瘤向肺内生长 ,突入肺野 ,甚至占据一侧胸腔 ,在X线片上酷似纵隔外病变而致误诊。查阅自 1990年以来我院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纵隔肿瘤共 5 3例 ,术前误诊为纵隔外病变者 7例 ,误诊率为 13%。本文就其X线误诊原因及纵隔外病变的鉴别诊断作一初步探讨。临床资料 本组 7例误诊病人中男性 4例 ,女性 3例 ,年龄最小 2岁 ,最大 65岁 ,术前误诊为胸腔积液或包裹性积液 2例 ,周围型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在肺癌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08年5月开展的53例电视纵隔镜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的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拟诊肺癌并有纵隔淋巴结肿大的53例患者,经纵隔镜淋巴结活检,发现21例有纵隔淋巴结转移,32例无转移,后者中的30例经开胸手术病理确诊为肺癌无纵隔淋巴结转移,其余2例不是肺癌;51例肺癌患者经纵隔镜淋巴结活检均获得准确的肺癌分期。所有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电视纵隔镜是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的准确、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90年至1993年4年间行人工流产术7600余例,因生殖器畸形造成手术失败20例发生率为2.26%,其中,双子宫双阴道10例,双子宫阴道纵隔5例,双角子宫及纵隔子宫各2例,残角子宫1例。 现通过临床特殊病例分析如下: 1 典型病例 例1,28岁,孕1产1,因停经50天,诊为早孕而行吸宫术,吸出“胚胎组织”,术后10天早孕反应加重,来我院复查时子宫如60天孕大,B超证实为双子宫双宫颈,左侧子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hamberlain手术联合纵隔镜在不明原因的纵隔肿物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左前纵隔切开入路,对胸部CT等检查发现的不明原因纵隔淋巴结肿大或纵隔占位尤其是经颈部纵隔镜难以达到的第5、6组淋巴结进行活检术,其中3例同期行心包开窗术.结果 59例患者均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确诊率达100%.3例心包积液患者同期行心包开窗术效果良好.本组手术时间平均短于1 h,手术出血量少于50 ml,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4 d,无手术死亡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Chamberlain手术联合纵隔镜对于常规纵隔镜难以到达的第5、6组淋巴结肿大或不明原因的纵隔占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20.
恶性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的胸膜转移或胸膜本身恶性肿瘤引起的胸腔积液,恶性胸腔积液大多数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大量胸水可以压迫肺组织、心脏、牵拉纵隔,影响呼吸循环功能,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全身化疗大多数效果不满意,主要以胸腔内用药为主,本研究单用甘露聚糖肽治疗恶性胸腔积液36例,效果明显,无毒副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