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观察急性失血400ml后成人脑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及大脑神经电生理的变化,检测了失血前后的脑底主要动脉血流速度(VP)、脑电各频带功率强度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主要波的潜伏期。结果:①100例失血后左右大脑中动脉的VP分别为99.84cm/s和99.04cm/s;椎体动脉分别为46.78cm/s和46.35cm/s;基底动脉为54.39cm/s。②90例失血后脑电α波(x)43.6μV2,β波(x)20.2μV2,θ波(x)17.0μV2,δ波(x)17.6μV2。③90例失血后BAEP的潜伏期Ⅰ波(x)1.78ms,Ⅲ波(x)3.9ms,Ⅴ波(x)5.8ms。所有结果与自身失血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急性失血400ml将不影响脑底动脉血流动力学,仍可维持大脑正常神经电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W脑反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康复疗效与机制。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将140例急性脑梗死患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SW组加用头部和肢体多极SW脑反射治疗,刺激值80-250U,每次治疗30min,1次/d,7d为1疗程。治疗前后检查脑电图(EEG)、脑地形图(BEAM)、体感诱发电位(SEP)。结果:SW组疗效优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和脑电图、脑地形图、体感诱发电位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SW脑反射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地改善脑功能,提高神经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3.
急性大量失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症,可发生在意外创伤、战伤、手术、消化道大出血等过程中,常导致患者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对于急性大出血及失血性休克,以往的研究多关注其对血液动力学和对内脏器官功能的影响,而对于其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研究较少.而人脑作为有自身调节功能的器官,虽然少量失血对其影响不大,但当机体失血量过大,平均动脉压降低到8.0 kPa(1 kPa =7.5 mmHg)以下时,脑血流量会显著减少,脑灌注压下降,从而可能导致脑功能障碍[1].本资料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急性大量失血对脑功能影响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5.
本文报道了21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多项神经电生理指标改变对臂丛神经损伤程度的诊断价值。同时也对患者臂丛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段内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了不同的电生理参数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其诊断价值有明显的差异,说明了用不同的神经电生理指标,在有选择地对臂丛神经损伤诊断及预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通过诱发电位 (EP)监测 ,探讨亚低温治疗急性重症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 将 62例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 ,亚低温组应用冰毯机将患者肛温控制在 3 4~ 3 5℃ ,持续48h ;对照组不应用亚低温治疗 ,其他治疗方法两组相同。于治疗前、治疗后 3 0min、2 4h、72h、12 0h监测正中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 (SLSEP)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结果 治疗后 3 0min、2 4h、72h、12 0h亚低温组及对照组SLSEP的N 13 N2 0峰间潜伏期 (N 13 N2 0IPL)分别为 (7.84± 0 .67)ms、(7.13± 0 .61)ms、(6.88± 0 .5 5 )ms、(6.5 2± 0 .5 1)ms和 (8.3 5± 0 .70 )ms、(8.0 5± 0 .66)ms、(7.92± 0 .5 8)ms、(7.74± 0 .5 7)ms ,两组比较亚低温组各时段均较对照组同时段短 ,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治疗后 3 0min、2 4h、72h、12 0h亚低温组及对照组BAEP的I V波峰间潜伏期 (I VIPL)分别为 (5 .10± 0 .47)ms、(4 .96± 0 .60 )ms、(4 .78± 0 .49)ms、(4 .62± 0 .5 0 )ms和 (5 .5 9± 0 .66)ms、(5 .48± 0 .5 2 )ms、(5 .42± 0 .5 5 )ms、(5 .3 0± 0 .5 3 )ms ,两组比较亚低温组各时段也均较对照组同时段短 ,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亚低温能有效改善急性重症脑  相似文献   

8.
电针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电针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以及对下肢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天、1周及疗程结束后应用目测类比定级法(VAS)对疼痛进行评估,治疗前后行双下肢体感诱发电位检查,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电针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优良率分别为83.4%和76.7%,电针治疗组可明显缩短疗程,治疗后3天疼痛已明显减轻,活动能力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前患侧下肢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治疗后均有改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电针治疗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体感诱发电位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情及疗效评定的电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踝管综合征(TTS)患者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26例临床拟诊的踝管综合征患者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F波及肌电图(EMG)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26例患者中,单侧受累22例,双侧受累4例,共对30群受累神经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经运动神经传导检测,30条胫后神经中异常28条,异常率为93.3%;经感觉神经传导检测,30条足底内侧神经中异常27条,异常率90%;30条患侧足底外侧神经中异常24条,异常率80%;经EMG检测,踝管内神经相关肌肉156块,90块肌肉出现异常自发活动(57.7%),12块肌肉出现高大电位(7.7%),76块肌肉出现募集相减少(48.7%)。 结论踝管综合征为胫后神经远端病变,以轴索损害电生理改变为主。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踝管综合征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茵莲汤联合长球囊及支架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方法:研究纳入通过踝肱指数(ABI)筛查存在下肢血管病变、Wagner分级1-4级患者共9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茵莲汤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长球囊及支架介入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且治疗组提高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茵莲汤联合长球囊及支架介入治疗糖尿病足可显著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对糖尿病足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提高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根据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再灌注心室易损性改变 ,探讨 AMI早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 :采用 S1 S2程控电刺激方法同时测定家兔心室易损期 (VVP)、室颤阈 (VFT)、舒张阈 (DT)、有效不应期 (ERP)和强度间期曲线 (SIC)等电生理指标。结果 :AMI早期缺血对照组 VVP(47.6 5± 1 5 .94) ms,VFT(0 .2 9± 0 .1 7)μJ,DT(3.0 2± 0 .5 3) V,ERP(1 4 1 .73± 1 4 .98) m s;AMI早期再灌注组分别为 (85 .37± 2 0 .6 5 ) ms、(0 .1 6± 0 .1 3)μJ、(2 .2 5± 0 .48) V和 (1 1 2 .6 6± 1 3.6 1 ) ms;2组比较 :早期缺血再灌注后各指标与早期缺血对照组各指标间差异非常显著 (P均 <0 .0 1 ) ,表明 AMI再灌注后较缺血后 VVP延长 ,VFT下降 ,ERP缩短 ;AMI早期再灌注组 SIC下移。结论 :AMI早期再灌注室性心动过速和 (或 )心室颤动的产生与折返有关。  相似文献   

12.
失眠(insomnia)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失眠症的发生率非常高,美国成人30%-35%患有失眠症,法国为30%。国内6城市调查了四种不同职业共11432人,按照CCMD-2诊断标准,睡眠障碍发生率为9.38%,以失眠症为主要类型,约占92%。失眠是心脑功能紊乱的症状之一,长期失眠的蓄积效应易造成飞行人员脑功能及睡眠节律紊乱、精神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严重影响飞行能力与飞行安全。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慢性失眠对飞行人员脑电生理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急性河豚鱼中毒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测定的特点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分析急性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中毒患者的神经电生理变化的特点与意义。方法 检测64例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e never conduction velocity,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ver conduction velocity,SCV)、F波、H反射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ols,SEP)。结果MCV、SCV均有减慢,以SCV减慢最为显著,MCV远段动作电位潜伏期明显延长,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异常检出率高;F反应、H反射异常提示部分TIX中毒累及神经根;SEP的异常率达45.9%,说明TTX中毒伴有中枢神经的损害。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测可用来动态观察’FTX中毒患者神经系统损害程度、病稃,范围,亦旱,TTX中毒时早期检杏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宋曦  李雯  赖海燕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10):1741-1744
目的:探讨小续命汤对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是否较牵正散存在优势,以及该方取效的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2组患者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2组维生素B1、维生素B12、、强的松、阿昔洛韦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合用牵正散,治疗组合用小续命汤,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May积分、临床疗效、面神经电图及瞬目反射R1潜伏期。结果:2组患者的May积分都显著提高,瞬目反射R1潜伏期显著缩短,面神经电图相关指标均显著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显著,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更有效的缩短瞬目反射R1潜伏期和面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提升面神经远端运动波幅是小续命汤临床疗效优于牵正散的神经电生理机制所在。  相似文献   

15.
甘松对心脏腔内电生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观察甘松对人体腔内电生理的影响,探讨甘松抗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方法 对40例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甘松组)进行口服甘松煎剂前、后的电生理检查.并以我们既往已做的35例电生理检查未服用甘松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从影响窦房结功能、心房电生理相关指标、房室结电生理相关指标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甘松可延长心房有效、相对、功能不应期,功能不应期(FRP):对照组为(256±69)ms、甘松组为(358±76)ms,相对不应期(RRP):对照组为(287±55)ms、甘松组为(365±74)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延长心室有效不应期(V-ERP)甘松组(264±36)ms较对照组(213±27)ms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窦房结及房室结功能无影响.结论 甘松抗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与延长心脏不应期、降低心脏兴奋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膈神经电生理功能及吸气功能的变化特征。方法:对86例脑卒中患者及42例同龄志愿者进行膈神经运动传导及吸气功能检测,分析脑卒中后健、患侧膈神经电生理及吸气功能变化。结果:卒中组较对照组吸气肌力指数、峰值吸气流速、吸气体积均显著下降(P0.05);卒中组患侧膈神经运动传导的潜伏期较健侧及对照组延长(P0.05),健侧与对照组间潜伏期未见明显差异;健侧波幅较患侧及对照组增高(P0.05),患侧与对照组间波幅未见明显差异;卒中组健、患侧获得最大波幅的最小电刺激强度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脑卒中后吸气功能显著下降,患侧膈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延长伴兴奋性降低;膈神经电生理检测可为脑卒中后膈肌功能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88例腕管综合征(CTS)的电生理特点,明确电生理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8例门诊腕管综合征患者行一侧或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的分段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Ⅰ、Ⅴ、Ⅳ指刺激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测定,以及拇短展肌针极肌电图检查;计算每一位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MI)及正中神经与尺神经Ⅳ指刺激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比值。结果:Ⅰ、Ⅳ指刺激正中神经SNAP潜伏期延长者的百分比分别为59.1%与65.9%;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降低者中拇短展肌肌电图异常者占87.2%;SNAP各参数正常者中有8例(72.7%)出现Ⅳ指刺激正中神经与尺神经波幅比值的异常,各异常参数患者BMI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是诊断CTS的理想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正中神经的电生理变化。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每14d为一个疗程,4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所有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有降低,BI、FMA、FMB评分均有升高(P<0.05),且研究组NIHSS评分<对照组(P<0.05),BI、FMA、FMB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正中神经运动传导和感觉传导速度均较前增加,其中脘及肘-脘部正中神经运动传导电位波幅均较前增大,潜伏期减少;感觉传导电位波幅也较前增大,潜伏期减少(P<0.05)。且研究组在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显著差异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果表明单纯康复治疗,或联合针刺均能改善偏瘫患者临床症状,但后者疗效更佳;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较单一的康复训练改变偏瘫患者的正中神经电生理变化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0.
蔡晓唐  罗蓉 《华西医学》2009,(10):2806-2809
脑发育是小儿机体发育的重要组成部份,围产期各种危险因素都可能对发育中脑造成损害,导致后期脑发育障碍,表现为智力、运动发育异常及学习、认知功能障碍。目前对新生儿脑损伤的预测多采用神经系统体检和影像学技术,包括头颅超声、CT和MRI等;这些评估方法是基于解剖学结构的改变,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则可显示早期脑功能异常。随着神经电生理科学的发展,人们应用EEG及诱发电位对发育期脑功能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