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阻塞性肺病红细胞变形性与血气分析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燕  翟辉  陈光瑾  郭美南  杜文彬  郭仓 《临床荟萃》1999,14(15):676-677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红细胞变色形性变化及其与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激光衍射法测定COPD和肺心病 生发作期的红细胞变形性,同时测定血液流变学和血气分析。  相似文献   

2.
慢性肺心病患者红细胞镁的研究杭建明,胡盛莉,张兰石,徐德选(镇江医学院附院呼吸内科,镇江212001镇江医学院检验系)慢性肺心病急性期并发低镁血症的倾向,但对其红细胞镁的变化目前探讨甚少。本文对慢性肺心病急性期患者及健康人分别进行血清及红细胞镁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病与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血液流变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慢支炎发展所致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性是否不同。方法 :对 4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与 41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方程K较慢阻肺病组有显著性增加 (P <0 0 5 ) ,而红细胞聚集指数、相对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纤维蛋白原在两组间无差异。结论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间有不同的血液流变性特点。  相似文献   

4.
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继而引起的血管活性因子失衡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造成肺动脉高压、并最终发展为肺心病的重要发病环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红细胞沉降率(ESR)与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WBC)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ESR、CRP及WBC在几种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肺癌、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良性胸腔积液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等4组临床病例,分别检测患者的ESR、CRP水平及WBC,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WBC在感染性疾病中较肺癌中明显增高(P0.05),感染性疾病及胸腔积液中的ESR和CRP水平均较肺癌及慢性阻塞性肺病有显著性增高(P0.01);ESR和CRP在感染性疾病及胸腔积液中的阳性率较高(P0.05),WBC在感染性疾病中的阳性率较高(P0.05);在肺癌中CRP与WBC之间呈正相关(r=0.59),在感染性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中CRP与ESR之间的相关性较好(r分别为0.62和0.70)。结论在临床呼吸系统疾病中,ESR和CRP对炎性疾病有较好的提示意义,如联合WBC的应用,则对急性炎性疾病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慢性肺心病诊断的研究进展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全国平均患病率约0.48%,病死率在15%左右。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约有25%的病人发展为肺心病。本文就最近20年来有关肺心病诊断的某些主要进展,分述如下。1对肺心病、肺动...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网织红细胞指数测定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到完全成熟红细胞这期间的过渡细胞;长期以其来作为贫血鉴别诊断过程中最早应用的参数,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国际上采用流式技术测定网织红细胞RNA观察应用于反映骨髓造血能力。作者将网织红细胞流式测定运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及部分伴有低氧血症患者、分析患者处于不同的缺氧水平时,其Ret水平和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的变化特点,探讨其在监测COPD发展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叶絮  叶楚俊 《临床医学》1997,17(4):38-39
慢性肺心病(肺心病)患者由于肺循环阻力增加,机体抗凝及纤溶机制减退,血液呈高凝状态,易于形成血栓。肺心病患者血液纤溶系统活性改变已有不少报道,但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血液纤溶状态的变化报道尚少。作者测定了这两种疾病患者的血浆组  相似文献   

9.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并发自发性气胸(气胸)常因病人已有呼吸困难等症状与气胸的症状重叠而漏诊,而气胸的发生严重影响肺、心功能及预后。本文对我院1981~1986年收治的肺心病并气胸5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气胸36例及青壮年自发性气胸43例的临床资料作比较分析,对肺心病并气胸的诊断及抢救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李为民  陈文彬 《临床》1996,3(3):162-164
本文采用Ca^2+荧光指示剂Fura-2法及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观察了1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动脉高压患者红细胞浆游离Ca^2+及总钙含量变化。结果显示COPD肺动脉高压患者红细胞浆游离Ca^2+浓度及总钙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增高明显,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慢性缺氧过程中,细胞内游离Ca^2+的增高,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心病血清铜蓝蛋白演变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铜蓝蛋白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它是一种抗氧化剂,参与体内过氧化物质的灭活性,同时它还具有胺氧化性能,参与成纤维交联反应。近来的研究发现在慢性支气管炎病人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增高,本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及慢性肺心病病人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演变,旨在探讨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 标准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肺气肿符合1984年出版的“内科疾病诊断标准”,慢性肺心病符合1977年全国肺心病会议制订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李玉珠  陈丽教  林捷岩  刘青  周其林 《现代康复》1998,2(3):190-191,199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全国平均患病率约0.48%.病死率在15%左右。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约有25%的病人发展为肺心病。本文就最近20年来有关肺心病诊断的某些主要进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院1974年1月~1981年12月8年中共收治符合1977年修订肺心病诊断标准的慢性阻塞性肺病(下称“慢阻肺”)、慢性肺心病168例,死亡56例(34.5%),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呕血、黑便或粪便潜血++以上,并可排除口腔出血及肠道其他病变)37例(22%),  相似文献   

14.
<正> 随着血液流变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注意到血液流变学改变对慢性肺心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影响,并在治疗上有重大进展。现就慢性肺心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机理、对机体的影响和如何治疗作以下论述。一、发生机制临床观察表明,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异常,表现为高粘滞血症。影响血液粘滞性的因素,在肺心病患者中主要有红细胞的变形性降低、红细胞聚集性增强、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而造成的红细胞比积升高以及血浆生化成分的改变。影响红细胞变形性的因素很多,在慢性肺心病患者主要有红细胞内粘度升高、球形化和细胞膜性  相似文献   

15.
<正>慢性肺心病合并营养不良,国外报道发生率为25%~65%,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5%~65%[1]。近年来,我科采用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对高原农村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营养不良进行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检测8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肺心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并探讨了与病情、低氧血症的关系。结果显示:COPD与肺心病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及血浆粘度明显升高,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尤以肺心病失代偿组改变明显;并显示血液流变学改变与低氧血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伴肺部感染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简易营养评价精法调查2009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伴肺部感染患者,筛选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病伴肺部感染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5.65%,厌食、较低氧血症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用力肺活量(FVC)百分比等为慢性阻塞性肺病伴肺部感染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厌食、较低氧血症及FEV1/FVC等为慢性阻塞性肺病伴肺部感染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113m)In及γ心功能仪测定2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左右心室功能参数,并与20例正常人结果对照。1 资料及方法1.1 临床资料1.1.1 正常对照组(NC):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23~58岁,平均42.9岁。均无心肺疾病史,无高血压、脑血管病及糖尿病史,心电图检查正常。1.1.2 慢性阻塞性肺病组(COPD):21例,男19例,女2例。年龄26~81岁,平均62.7岁。10例按全国肺心病诊断标准(1977年)符合肺心病缓解期。病例均符合①5年以上咳喘病史(基础疾病均为慢性支气管炎和/或支气管哮喘);②临床及X线有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对12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并与同期住院的300例非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问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心理护理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显著低于非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显著改善或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赵永东  刘培英 《临床荟萃》1998,13(17):787-788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心病患者是中老年常见病,并发症较多,病死率极高.由于并发休克时临床表现常常被原发病掩盖,极易漏诊.近年肺心病并发休克的文献报道不多,为了进一步探讨肺心病井发休克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提高治愈率,本作者将1994年4月~1997年8月320例肺心病作系统观察,其中并发休克10例.现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