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改进的鼻导管给氧固定方法对头面部烧伤患者的氧疗效果。方法选择80例头面部烧伤患者,随机分为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鼻导管给氧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进的鼻导管给氧固定方法。结果实验组给氧后心率(HR)下降(P〈0.05),血氧饱和度(SP02)升高(P〈0.05)。结论改进的给氧固定方式能有效改善缺氧,提高氧含量,维持患者的有效通气,更适合于头面部烧伤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高海拔地区(5 200 m)利用氧烛建立富氧室观察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移居青年血氧饱和度(SaO2)及心率(HR)的影响。为防治高原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减少高原移居者急慢性高原病的发生,寻觅新的方法和途径。方法选择驻守在海拔5 200 m以上地区1年、经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测拟诊为肺动脉高压的8名受试者在该海拔夜间睡眠时,分别监测常氧和富氧(氧浓度为24%~25%)条件下的SaO2和HR。结果富氧较常氧条件下SaO2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富氧较常氧下HR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用氧烛制作富氧室可显著改善低氧环境条件下肺的氧合效率、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心率,从而使人体缺氧状态得以充分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预给氧应用于超重患者无痛胃镜检查对血氧饱和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预给氧组:采用完全密闭的面罩,氧流量10L,麻醉机上的限压活瓣全部旋开的情况下以15次/Jmin的频率吸氧3min,SPO2达到100%,呼气末气体监测仪显示呼吸末氧浓度超过90%表明预给氧充足,然后鼻导管吸氧(4~6)L/min。普通给氧组:直接鼻导管吸氧(4~6)L/min。记录两组血氧饱和度下降至90%患者例数及时间、血氧饱和度的最低值。结果预给氧组出现SPO2下降6例,普通给氧组3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给氧组SpO2最低值为(86.333±2.805)%,普通给氧组为(85.031±2.6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给氧组SpO2降至90%的时间为(6.667±1.862)min,普通给氧组为(4.156±1.76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给氧应用于超重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是安全有效,实施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以氧供氧耗关系、动脉血乳酸、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为指标,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组织氧合与氧供氧耗的关系。结果显示:体外循环前氧供氧耗无明显相关(r=0.084,P〉0.05),组织氧合正常;停体外循环20h内,氧供氧耗存在显著正相关(r=0.708,P〈0.01);动脉血乳酸,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均显示组织缺氧;停体外循环后,氧供依赖者动脉血乳酸明显高于非氧供依赖者,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则明显低  相似文献   

5.
解志惠  李红 《西部医学》2012,24(7):1331-133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雾化吸入过程中最佳给氧途径。方法将62例COPD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31例,观察组3l例。对照组电动雾化吸入同时采用经鼻导管吸氧;观察组电动雾化吸入同时在口合器旁加氧气管吸氧。动态观察两组吸入前、后的血氧饱和度(SpO2及心率的变化。结果两组SpOz在吸入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开始吸入后的5、10、15、20、30min时,两组SpO2差异有显著性(P〈0.05)。吸入前两组心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吸入后5、10、15、20、30min时,两组心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雾化吸入过程中在口合器旁加一氧气管进行吸氧,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改善患者缺氧及心率加快的状况,优替大干经鼻导管吸氢.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在高原利用氧烛建立富氧室对夜间睡眠呼吸暂停及血氧饱和度(SaO2)的影响。方法8名受试者在海拔3700m和5200m夜间睡眠,监测常氧和富氧(氧浓度为24%~25%)条件下的呼吸、脉率、SaO2和呼吸暂停次数及暂停时间。结果在海拔3700m和5200m富氧较常氧下睡眠SaO2增高,脉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01),呼吸频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3700m和5200m常氧下睡眠各有6人出现呼吸暂停,暂停次数依次为3、6、2、10、3、17和2、5、3、7、44、6(次/30min);呼吸暂停时间,懿短分别为6和9s,最长为15和14.8s,而富氧条件下未出现呼吸暂停现象。结论高原富氧下睡眠可显著改善周期性呼吸及呼吸暂停,使SaO2显著增高。氧烛在高原供氧有着广泛的社会效益和军事用途。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芬太尼,利多卡因联合应用于剖宫产术麻醉对新生儿脉搏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 将4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组(n=20)采用芬太尼、利多卡因联合硬膜外腔麻醉,常规组(n=20)采用单纯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记录手术开始及胎儿娩出的时间,术前及术毕麻醉平面、麻醉效果、新生儿娩出后1.5min时Apgar评分,新生儿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及心率。结果 芬太尼组麻醉效果较完善(P〈0.01),两组手术过程及麻醉平面,新生儿娩出后1.5min时Apgar评分、脉搏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芬太尼、利多卡因联合硬膜外阻滞能够提高镇痛时效,对新生儿脉搏氧饱和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平原人员急进高海拔地区后血氧饱和度、心率的变化,为高原地区医学救援提供参考。方法受试者从平原地区(海拔400 m)出发,出发前测定血氧饱和度、心率,乘飞机到达海拔4300 m 地区时测定血氧饱和度、心率;之后乘车到达海拔3200 m 目的地后动态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分别在到达后第1~7天测定血氧饱和度、心率;受试者在海拔3200 m 地区适应1周后乘车复返海拔4300 m 地区,再次测定血氧饱和度、心率。结果进入海拔4300、3200 m 地区后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与平原地区血氧饱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入海拔3200 m 地区后第6、7天血氧饱和度与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乘飞机到达海拔4300 m 地区和乘车复返海拔4300 m 地区的氧饱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海拔的增高,动脉血氧饱和度随之下降,平原人员急进海拔3200 m 地区第6天能初步适应,在较低海拔地区短时间适应后再进入高海拔地区人体能更好地适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空氧混合双鼻导管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符合呼吸暂停诊断标准的患儿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3)和治疗组(n=42)。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空氧混合双鼻导管吸氧,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48%vs 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h治疗组动脉血pH、PaO2、PaCO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视网膜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呼吸道感染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氧混合双鼻导管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效果显著,且不增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奥布卡因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8例患者随机分为奥布卡因组及利多卡因组,奥布卡因组30例,利多卡因组28例,观察两组血氧饱和度、心率、耐受性、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布卡因组心率明显增快有3例,耐受性较好;利多卡因组有9例,耐受性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支镜检查中,奥布卡因麻醉患者耐受性好,且对心率影响小。  相似文献   

11.
金海英 《西部医学》2013,25(3):404-406
目的观察平原入伍新兵急进高原和高原训练对动脉血氧饱和度、血压综合参数的影响,为探讨新兵高原习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平原籍入伍新兵186名,在平原、急进高原云南迪庆的第1、3、5、7天和新兵高原训练3个月结束后测试动脉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结果与平原组比较,急进高原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P〈0.01),心率增快(P〈O.05),血压有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在急进高原的第7天血氧饱和度恢复到世居同龄人水平,心率及血压基本恢复;高原训练前后血氧饱和度、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减慢(P〈0.05)。结论急进高原7天时基本习服,进行高原低氧适应性训练对静态血氧饱和度及血压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及氧合指数(PaO2/F iO2)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R ICU)30例ARD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预后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比较患者APACHEⅡ评分及PaO2/F iO2变化对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死亡20例,存活10例。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PaO2/F iO2基础值(确诊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死亡组与存活组治疗后第5、7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与存活组治疗后第5、7天与基础值比较,第7天与第3、5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第7天与第3天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随住院天数延长而增高,存活组则随住院天数延长而降低。PaO2/F iO2:死亡组与存活组治疗第3、5、7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治疗后第5天PaO2/F iO2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存活组患者则无明显改变。结论动态观察ARDS患者APACHEⅡ评分及氧合指数变化.有助于判断患者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随着无痛人工流产术(无痛人流)的普及,其麻醉的安全性也越来越为大家所重视。文中旨在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流麻醉中脉搏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with pulse oximetry,SpO2)的变化,以探讨麻醉前面罩预给氧对有效预防SpO2下降的作用。方法 65例选择自愿接受无痛人流的孕妇,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为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鼻导管吸氧组(Ⅰ组)、面罩吸氧组(Ⅱ组)、麻醉前面罩预给氧组(Ⅲ组)。3个试验组均靶控输注7.5μg/ml的丙泊酚,待达到其靶控血浆浓度后以15 s等速静注瑞芬太尼0.6μg/kg,术中监测平均动脉压(mean aortic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心电图(electrocadiogram,ECG)和SpO2,瑞芬太尼静注2 min后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Ⅲ组术中最低SpO2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呼吸抑制发生率为14%,明显低于其余各组(P〈0.05);血气分析表明动脉氧分压(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PaO2)亦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结论麻醉前面罩预给氧可有效预防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无痛人流中脉搏氧饱和度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罩在无痛胃镜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无痛胃镜麻醉患者300例,随机均分为鼻罩组(A组)和鼻导管组(B组),两组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观察术前(T1)、麻醉诱导后(T2)、术毕(T3)3个时点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两组患者T2时点的BP、HR和SpO2均降低,与检查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T2时点的HR和SpO2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呼吸抑制的比例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罩通气用于无痛胃镜麻醉时呼吸管理优于鼻导管通气,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10112例无痛结肠镜检查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异丙酚和芬太尼作镇静麻醉辅助结肠镜检查的可行性,评价其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10312例结肠镜检查患者分为两组。麻醉组(10112例):静脉注射异丙酚和芬太尼至患者进入4级镇静状态后进行结肠镜检查;对照组(200例):按常规进行结肠镜检查。观察两组检查前、检查开始后5m in和检查结束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检查反应和入镜时间。结果两组在检查过程中的平均动脉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组在检查过程中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内,而对照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组的检查反应和入镜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丙酚联合芬太尼辅助结肠镜检查是安全有效的,其检查反应和入镜时间优于普通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16.
以氧供氧耗关系、动脉血乳酸、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为指标,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组织氧合与氧供氧耗的关系。结果显示:体外循环前氧供氧耗无明显相关(r=0.084,P>0.05),组织氧合正常;停体外循环20h内,氧供氧耗存在显著正相关(r=0.708,P<0.01);动脉血乳酸,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均显示组织缺氧;停体外循环后,氧供依赖者动脉血乳酸明显高于非氧供依赖者,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则明显低于后者(P<0.05),但后者仍有组织缺氧。提示停体外循环后存在病理性氧供依赖,且与动脉血乳酸有良好的相关性;非氧供依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正常均不能排除组织缺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朋三氧治疗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医用三氧对血脂、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医用三氧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基础上行医用三氧治疗,对照组为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应用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后检测血脂和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结果两组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神经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7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7%,治疗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周醇下降(P〈0.05),血氧饱和度提高(P〈0.05),对照组的血脂和血氧饱和度无变化。结论医用三氧能明显提高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同时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提高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18.
术中及术后短时静脉给氧对腹部污染手术切口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手术中、手术后短时静脉给氧疗法对腹部污染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2004年3月至2005年12月行腹部污染手术100例,随机分组.手术开始至术后2h内观察组(50例)用静脉给氧(使用舒氧灵)方式供氧(FiO299.5%),对照组(50例)用鼻导管供氧(FiO228%).术后2h抽股动脉血测定血气分析,均测定末梢动脉血氧饱和度,记录有无氧中毒表现.观察切口至术后15d,切口丙级愈合为切口感染.结果两组均无氧中毒表现.术后2h动脉血气分析,观察组PaO2为(175.1±37.9)mmHg,对照组PaO2为(110.2±29.2)mmHg,两组比较P<0.001.术后末梢动脉血氧饱和度两组均正常.观察组切口感染3例(6.0%),对照组9例(18.0%),两组比较P<0.05.结论手术中、手术后短时静脉给氧疗法可减少腹部污染手术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加味参附颗粒对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87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参附颗粒,连续5 d,应用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技术(Pi CCO)监测心脏指数(CI)、每搏量指数(SVI)、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氧输送(DO2)、氧消耗(VO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a VO2)、血乳酸不同时点的结果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12 h,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天、第3天、第5天,两组CI、SVI、HR、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后第2天,两组DO2、Sa V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天、第5天,两组DO2、VO2、Sa VO2、血乳酸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加味参附颗粒能明显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提高氧输送,改善组织灌注,改善氧供与氧需平衡。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ectomy,LC)中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血气、血糖及乳酸等结果的变化,探讨在轻度过度通气时脑氧供需平衡及能量代谢的改变。方法: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36例,ASA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正常通气组(A组)和轻度过度通气组(B组),各18例。分别于气腹前,气腹20、40min取桡动脉血和颈内静脉球部血行血气、血糖、乳酸分析,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血红蛋白(Hb)、颈内静脉血氧分压(PjvO2)和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并根据Fick公式计算脑代谢的各个指标。结果:组间比较:气腹前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气腹20、40min后SjvO2均低于A组(P〈0.05),D(a-j)O2均高于A组(P〈0.05),而D(a-j)glu及Jlac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比较:与气腹前比较,A组气腹20、40min后SjvO2均显著增高(P〈0.01),B组气腹20min后SjvO2增高(P〈0.05),气腹40min后显著增高(P〈0.01),两组气腹20、40min后D(a-j)O2均显著降低(P〈0.01),而D(a-j)glu及Jlac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jvO2升高,提示脑氧供大于氧需,脑过度灌注,可见轻度过度通气比正常通气时脑过度灌注明显降低,但均未出现能量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