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 (Pd)在不同年龄组中的分布规律。方法 观察测量 150例健康体检者Pd、P波最大时限 (Pmax)。结果 Pd平均值与年龄有密切关系 ,随年龄增大而增大 ;从性别上看 ,Pd平均值男性 >女性。结论 Pd是预测心房纤颤、房性心律失常的一个无创而又可靠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2.
3.
P波离散度Pdisp或Pd是指同步记录的12导联心电图中,不同导联测定的P波最大时限与P波最短时限的差值。当Pd>40毫秒时,提示心房内存在非均质性电活动。现普遍认为Pd是预测心房颤动或房性心律失常可靠的心电图指标。本文探讨各种不同类型房性心律失常的P波离散度差异及其意义。1临床资料资料选择全部病例分为4组:I组10例,为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阵发性心房颤动是指发作持续时间<1个月,男7例,女3例,年龄23~58岁。本组均经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证实为心房颤动,并经心脏电生理、心脏B超、胸部X线片、临床检查排除各种器质性心脏病。Ⅱ组阵发性…  相似文献   

4.
P波离散度与房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勇  高兴玉  陈丽  刘利  刘小华  哈磊  陈玲 《四川医学》2003,24(2):128-129
目的 研究P波离散度 (Pwd)与房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将 2 2 1例病人分为偶发房性心律失常组 ( 61例 ) ,阵发性房速、房扑组 ( 5 0例 ) ,阵发性房颤组 ( 42例 ) ,正常对照组 ( 68例 ) ;采用纸速 5 0mm/s的 12导同步心电图记录 ,测定最大P波时限 (Pmax) ,最小P波时限 (Pmin) ,二者差值为Pwd ;均作超声心动图检查 ,测量左心房内径 (LADd)。观察各组Pmax、Pmin、Pwd的变化情况及其与LADd的相关性。结果 ①偶发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Pmax、Pmin、Pwd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 ,而阵发性房速、房扑、房颤的Pwd、Pmay明显高于正常组与偶发房性心律失常者 (P <0 .0 0 1)。②Pmax、Pwd与LADd有良好的正相关 (P <0 .0 0 5和P <0 .0 5 ) ,而Pmin与LADd之间无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Pwd的增加、Pmax的延长可作为一种预测房性心律失常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P波离散度(PWD)在扩张型心肌病中的表现。方法: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研究组为53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对照组为53例健康查体者。测量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Pmax)及P波最小时限(Pmin),PWD=Pmax—Pmin。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内径(LAD)、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EDD)、收缩末期左心室内径(LVES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扩张性型心肌病患者的Pmax及PWD均明显延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01),而Pmin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Pmax及PWD与LAD均呈正相关(r=0.533,P〈0.001;r=0.636,P〈0.001),而Pmax及PWD与LVEF均呈负相关(r=-0.672,P〈0.001;r=-0.746,P〈0.001)。结论: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PWD明显延长,并与其心功能不全程度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心房内径、年龄等因素对P波离散度的影响。方法:140例心脏病患者接受体表12导同步心电图检测,确定P波离散度。同时,接受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左房内径。按P波离散度>40ms与P波离散度<40ms进行分组。结果:在pdisp>40ms与pdisp<40ms组的比较中,左房内径无显著性差异P>0.05。然而,年龄对P波离散度有明显影响,pdisp>40ms组患者的年龄明显大于pdisp<40ms组的患者,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尸波离散度不受心房大小的影响,而受年龄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加,P波离散度增加,易发生房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阵发型心房纤颤患者P波离散度改变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探讨体表心电图 P波离散度预测特发性阵发型心房纤颤 (PAF)发生的可行性 ,寻找无创性筛选特发性PAF患者与健康人群的一种简单有效方法 .方法 对同期年龄和性别相当的 40名特发性 PAF患者和 40名健康成年人(对照组 )窦律时体表心电图的 P波离散度进行测量分析比较 .结果 特发性 PAF患者 P波离散度明显高于对照组(6 0 .75± 8.31vs42 .10± 7.13,P<0 .0 5 ) ,P波离散度为 5 0ms时筛选特发性 PAF患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95 .0 %和 6 3.2 % ,阳性预告值和阴性预告值分别为 73.1%和92 .3% .结论 体表心电图 P波离散度可作为无创性预测特发性 PAF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P波离散度(Pd)是指心电图各导联间P波持续时间变异的程度,它反映心房复极的不均匀性[2].即P波最大时限(Pmax)与P波最短时限(Pmin)的差值(Pd=Pmax-Pmin).最大P波时限常与房内和房间传导阻滞有关.近年来,研究较多是预测房颤价值比较肯定的指标,房内传导时间正向或逆向传导时间均在50 ms左右,当房内或房间传导阻滞时,体表心电图出现最大P波时限增加(≥110 ms)或P波双峰,峰间距离>40 ms.有房内或房间传导阻滞时,激动容易发生折返,并引发房性心律失常,该指标对预测房性心律失常及房颤发生的敏感性高达85%.本文通过分析测量10例房颤组10例房性频发性早搏(含多源性房早伴或不伴房性心动过速)及15例正常人群P波离散度P波最大值,探讨P波离散度与房颤、房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覃绍明 《广西医学》2001,23(5):1044-1045
目的:为探讨阵发性房颤及房性心律失常患者P波离散规律;方法:观察32例阵发性房颤(AF)及40房性心律失常(AR,含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或多源性房性期前收缩伴或不伴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患者最宽P波和P波离散度,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AF组和AR组的P波离散度,P波最大时限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提示P波离散度可用于预测AF和A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牛开亚  裴艳  林捷  陈义汉  徐文渊 《现代实用医学》2003,15(12):744-745,740
目的 探讨心电图最大P波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预测特发性房颤(IAF)、继发性房颤(SAF)和房性早搏(APC)的价值。 方法 采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28例IAF、37例SAF、17例APC和22例健康对照组的Pmax、Pd值进行比较,并以Pmax≥110ms,Pd≥40ms为阳性指标,评估Pmax和Pd对IAF、SAF和APC的预测价值。 结果 IAF组的Pmax和Pd值为121.80±15.65和50.36±18.55;SAF组为126.41±7.22和50.54±18.85;APC组为110.01±6.2和48.24±22.98,而健康对照组为108.4±1.33和28.00±14.24。IAF组、SAF组和APC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结论Pmax、Pd是预测阵发性房颤和APC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2.
郑治 《河北医学》2007,13(10):1203-1204
目的:探讨P波最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与房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用12导同步心电图记录,测定90例房性心律失常的Pmax和Pd,并与对照组比较,探讨Pmax和Pd对房性心律失常诊断的相关性。结果:房性心律失常组的Pmax和Pd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当Pmax≥110ms,Pd≥40ms时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Pmax和Pd值是一个可靠预测房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指标。  相似文献   

13.
P波离散度 (Pdisp或Pd)是指同步纪录的 12导联心电图中 ,不同导联测定的P波最大时限 (Pmax)与P波最短时限的差值。当Pd >4 0ms时 ,提示心房内存在非均质性电活动。现普遍认为Pd是预测心房颤动或房性心律失常可靠的心电图指标[1- 3 ] 。本文探讨各种不同类型房性心律失常的P波离散度差异及其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择全部病例分为 4组 ,Ⅰ组 10例 ,为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 (阵发性心房颤动是指发作持续时间 <1mon ,并自行终止者 ) ,男性 7例 ,女性 3例 ,年龄 2 3岁~ 5 8岁。本组均经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证实为心房颤动 ,并均经心…  相似文献   

14.
简明  陈泗林 《右江医学》2001,29(5):371-372
目的 :探讨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P波离散度的改变规律及临床价值。方法 :观察 41例非瓣膜性心脏病和2 1例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最宽P波 (Pmax)和P波离散度及与左房大小关系 ,并与 30例正常人对比。结果 :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左房大小、Pmax、P波离散度、Pmax≥ 110ms、P波离散度≥ 40ms等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 1) ,非瓣膜性心脏病组年龄大于瓣膜性心脏病组 ,左房大小及Pmax均小于瓣膜性心脏病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Pmax、P波离散度结合左房大小、年龄对预测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wd)与房性心律失常(AR)的相关性.②方法 通过12导联心电图同步测定80例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wd),并与6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③结果 房性心律失常组的Pmax和Pwd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当Pmax≥110ms,Pwd≥40ms时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④结论 测量P波离散度(Pwd),尤其是将P波离散度(Pwd)与P波最大时限(Pmax)结合观察,对房性心律失常(AR)的预测具有很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100例健康成人P波离散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健康成人P波离散度范围及特点。方法 同步描记 10 0例 (男、女各 5 0例 )健康成人 12导联心电图 ,测量P波最大时限 (Pmax)、最小时限 (Pmin) ,计算Pd 并分析其特点。结果 ①正常成人Pd 为2 8 90± 7 5 1(10~ 4 0 )ms ;②Pmax为 88 30± 8 2 9(70~ 110 )ms ,常见于aVR、Ⅱ、aVF导联 ;③Pmin为 5 9 4 0± 9 19(40~ 80 )ms ,常见于V1、V2 及Ⅰ、aVL导联 ;④男、女性别组间Pmax、Pd 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正常成人Pmax和Pd 上限分别为 110ms和 4 0ms ,且不受性别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 观察测量30例阵发性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和P波最大时限,并与无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相比较。结果 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波离散度和P波最大时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P波离散度是预测心房颤动的一个体表心电图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含特发性)心房颤动及房性心律失常(频发房性早搏或多源性房性早搏伴/不伴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的关系。方法:观察测量3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和30例阵发性房律失常患者P波离散度,P波最大时限,并与34例正常人(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阵发性心房颤动和阵发性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P波离散度,P波最大时限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且两组患者中多数患者P波离散度≥4m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器质性心脏病者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d)与房颤及房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于动态心电图检查前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量P波时限,计算P波最大时限(Pmax)及P波离散度(Pd)。根据24h动态心电图检出的房颤及房性心律失常情况.分为4组即房早组,房速组。阵发性房颤组.正常组,比较各组病人之间的Pmax、Pd。结果房颤组及房速组与正常组Pmax、Pd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而房早组与正常组之间Pmax及Pd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max、Pd不仅可预测器质性心脏病者的房颤、房速的发生,亦可以预测无器质性心脏病者房颤、房速的发生,其价值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 ,它的发生随年龄而增加 ,分阵发性及持续性两种 ,前者可反复发作 ,历时短暂 ,起止突然 ;后者则长期持续。本文分析3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转成窦性心律时 ,P波离散度的变化 ,并与 4 0例健康查体者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P波离散度改变与房颤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我院门诊和住院各类疾病患者 36例。冠病 15例 ,风湿性心脏病 9例 ,甲状腺机能亢进 2例 ,原发性高血压 8例 ,特发性房颤 2例。其中男 2 1例 ,女15例 ;年龄 4 5~ 6 1岁 ,(5 2± 9)岁。对照组 4 0例均为 2 0 0 0年我院干部查体健康者。其中男 2 4例 ,女16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