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凝血与纤溶功能变化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正常对照组(30例)、无微血管病变组(62例)、微血管病变组(65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1)活性,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分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3组PAI-1及FIB水平.结果: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血浆PAI-1和FIB水平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且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血浆PAI-1和FIB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血液的高凝及低纤溶状态,在发生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后更为明显,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PAI-1和 FIB水平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预防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脑内的纤溶酶原激活物主要是t -PA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 1(PAI - 1)相互制约以维持正常血浆纤溶活性 ,PAI- 1水平及活性的变化对血循环中纤溶活性变化起重要作用 ,是脑血栓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文章概述了PAI- 1的结构、分布、活性及其表达 ,以及PAI- 1水平同脑血栓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TNF-α、t-PA/PAI-1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比值,证明2型糖尿病(DM)血管并发症患者TNF-α水平明显增高,t-PA/PAI-1比值明显减低。以便正确分析2型糖尿病(DM)血管并发症发生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与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了138例糖尿病患者(无临床并发症35例、并发症103例)和31例健康体检者血浆PAI-1水平,同时将血浆PAI-1水平与血糖、血脂、胰岛素、体重和年龄等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 138例糖尿病患者血浆PAI-1总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并发症组患者血浆PAI-1水平明显高于无临床并发症组(P<0.01).血浆PAI-1水平与血糖、血脂、胰岛素、体重等因素有关与患者年龄无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PAI-1水平显著增高,尤其是伴有血管病变的患者,PAI-1活性增高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70份病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34例.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T:DM),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T2DM+CHD),单纯冠心病组(CHD).用ELISA方法测定受试对象空腹t-PA和PAI-1水平.结果 T2DM+CHD与CHD组相比,t-PA含量明显降低(P<0.01),PAI-1含量明显升高(P<0.05).T2DM+CHD与T2DM组相比,t-PA含量明显降低(P<0.05),PAI-1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纤溶活性的改变有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背景:脂联素水平降低与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冠心病以及基因多态性有关,然而关于T94G基因型、血浆脂联素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这三  相似文献   

7.
PAI-1、CRP与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祁素霞  潘时中 《医学综述》2007,13(3):212-214
近年研究表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C-反应蛋白(CRP)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相关,糖尿病患者血浆PAI-1、CRP浓度升高,其血浆浓度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综合征、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对2型糖尿病的预后及临床治疗的评估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与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PAI-1)的影响,来探讨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6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30例,辛伐他汀治疗组31例,比较其在治疗前、后t-PA、PAI-1的活性水平的变化。结果:辛伐他汀治疗后PAI-1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PA活性呈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9.
谢方遒  李伟  管频 《中国热带医学》2007,7(7):1125-112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 选择133例T2DM患者,根据尿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无DN组67例、DN微量白蛋白尿组51例、DN临床蛋白尿组15例,正常对照组27例.测定其血浆t-PA、PAI-1的活性水平.结果 T2DM各组患者血浆PAI-1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着UAER的增高而递增(P<0.05,P<0.01);DN患者血浆PAI-1活性与UAE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胰岛素(FINS)、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C)、体重指数(BMI)呈显著正相关;t-PA活性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DN患者血浆PAI-1活性增高;胰岛素抵抗、高TG、高LDL、高TC血症及肥胖等因素可能与PAI-1活性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与脑梗死的发生和预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是纤溶系统的一个成分,它的主要功能为灭活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从而调节机体纤溶系统活性。PAI-1与多种血栓性疾病均有密切关系。本文就PAI-1与脑梗死的发生和预后的关系作一综述。1 PAI-1的生化基础和基因结构 PAI-1属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家族,是一种单链糖蛋白,分子量52kD,成熟的PAI-1含379个氨基酸。PAI-1主要由血管  相似文献   

11.
秦光明  郑芳  金亚平  徐小红 《浙江医学》2002,24(12):721-722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是否伴血管并发症及大、小血管并发症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和内皮损伤的状态。方法 用ELISA和发色底物法,分别测定41例有血管并发症患者和43例无血管并发症患者的血浆P-选择素水平和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活性。结果 糖尿病有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浆P-选择素水平和PAI-1活性均高于无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伴有大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血浆P-选择素水平高于伴微血管并发症患者,而PAI-1活性无差别。结论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患者存在血小板活化和内皮损伤及高凝状态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2.
赵运果 《医学综述》2006,12(8):510-511
目的探讨内皮素转换酶(ECE)与2型糖尿病(DM)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0例对照组和66例2型DM患者(其中单纯2型糖尿病30例,大血管病变36例)血清中的ECE,分析其与大血管病变危险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大血管病变组血清中ECE的水平显著高于单纯2型DM组和对照组。ECE与TCH,血压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血清中ECE水平的检测对监测2型DM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同型半胱氨酸与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1 2 4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三组 :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 ;正常对照组 30例 ,测定血浆 Hcy,PAI- 1水平及生化指标。结果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Hcy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有关 ,与微血管病变无相关性 ,需行维生素 B12 、B6 、叶酸等纠正高 Hcy血症。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有无大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比较,了解大血管病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将近年来我院所收治的102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大血管病变分为两组,分别有36例和66例,比较两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肾功能(BUN、CR、GFR、24 h尿蛋白)及血清总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大血管病变的诊断依据彩色多普勒检查报告,数据比较按计量资料的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两组资料各项比较,仅糖尿病病程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大血管病变组糖尿病病程长于无大血管病变组;而高血压病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TC、TG、LDL-C、HDL-C)、肾功能(BUN、Cr、GFR、24 h尿蛋白)及血清总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大血管病变与糖尿病病程有关,糖尿病病程越长则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水平,并观察胰激肽原酶治疗后的变化。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8例,分为无血管并发症组和有血管并发症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胰激肽原酶治疗前后血浆t-PA、PAI-1水平。结果两组糖尿病患者t-PA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AI 1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有血管并发症组t PA水平低于无血管并发症组,PAI 1水平高于无血管并发症组(P均<0.01)。t-PA与TG、LDL-C呈负相关(P<0.01),PAI-1与BMI、SBP、FBG、HbA1c、TG、LDL-c呈正相关(P<0.01),与HDL呈负相关(P<0.01)。两组糖尿病患者用胰激肽原酶治疗后,PAI-1水平下降,t-PA水平升高。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浆t-PA水平降低,PAI-1水平升高,尤其是伴有血管并发症者变化更明显,胰激肽原酶治疗后,可改善t-PA和PAI-1水平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6.
周玉森  武玮  梅艳洁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4):589-590,638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方法 选择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中抽取80例,根据是否并发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分为2组,其中单纯糖尿病(DM1组)40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DM2组)40例。另外同时选择在该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者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血液生化等指标。以是否合并大血管病变作为因变量,以年龄、血脂、血糖、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Hcy等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确定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结果 DM1组Hcy比NC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2血清Hcy的水平高于DM1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肽、TG、TC、HbA1c、Hcy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相关。 结论 血清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有关,高Hcy血症是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s)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方法选择TZDs的代表药物吡格列酮(PIO),对我院2010年7月~2012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用PIO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PG)、2h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糖化血红蛋白(HbAlc)、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I(PAI-1)、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TNFd)、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VD)水平的改变。结果治疗后EDVD明显改善,sVCAM-1、血糖、Fins、HbA1c、HOMA-IR、PAI-1、CRP及TNFa水平显著降低,脂联素显著升高(P〈0.05),血脂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结论PIO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内皮细胞功能.TZDs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为临床应用TZDs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提供临床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PAI-1水平变化及其与尿微量白蛋白(MAU)的相关性,了解PAI-1在2型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60例未经过治疗的初诊T2DM患者(观察组)和30例与T2DM患者临床资料相匹配的正常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并根据MAU检测结果将观察组分为MAU正常亚组(30例)和MAU阳性亚组(30例),按标准方法检测研究对象的血糖(FBG)、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TC、TG、LDL-C和HDL-C)、血浆PAI-1、MAU等,并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1)观察组FBG、HbA1c、TC、TG、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但两组HDL-C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而且观察组两亚组间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MAU正常亚组FINS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AU阳性亚组FIN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两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HOMA-I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两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两个亚组血浆PAI-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MAU阳性亚组血浆PAI-1水平亦显著高于MAU正常亚组(P<0.01)。(5)血浆PAI-1水平与Alb/cr、HOMA-IR、FBG、HbA1c、BMI、TC、TG等指标水平均呈正直线相关(P<0.01或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lb/cr、HbA1c水平为影响空腹血浆PAI-1水平的显著因素,其中HbA1c可以解释空腹血浆PAI-1浓度变化的49.3%、Alb/cr可以解释空腹血浆PAI-1浓度变化的28.9%(校正的R2值分别为0.493、0.782,P均<0.01)。结论 (1)T2DM患者血浆PAI-1水平升高,而且伴有MAU阳性的患者血浆PAI-1水平升高更为明显。(2)血浆PAI-1水平与MAU水平呈正直线相关,表明PAI-1可能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135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无大血管病变组64例,有大血管病变组71例,采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量两组患者baPWV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大血管病变组的baPWV为(1 826.3±369.0)cm/s,明显快于无大血管病变组的(1 602.7±360.3)cm/s(P<0.01);baPWV与年龄、血压、血糖、C肽等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呈正相关(P<0.05)。结论 baPWV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相关,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清糖基化低密度脂蛋白及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变化与2 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对 58 例2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病人(30 例有大血管病变,28 例无血管病变)及46 例正常人,采用氯化硝基四唑氮蓝还原比色法测定了血清糖化低密度脂蛋白(糖化 L D L),采用聚乙二醇沉淀法测定了循环免疫复合物( C I C)。结果:2 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组与无血管病变组之间比较,糖化 L D L、 C I C水平明显升高。2 型糖尿病病人血清糖化 L D L水平与 C I C的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2 型糖尿病病人血清糖化 L D L及 C I C的增高与其大血管病变密切相关,糖化 L D L及 C I C的代谢异常对于 2 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