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和报告意识,实施各项防护管理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源性职业伤害的发生。方法对某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发生职业暴露的31名医务人员进行追踪监测,对调查和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名医务人员中,护理人员12人(占38.7%),临床医生7人(占22.6%),保洁员7人(占22.6%),实习生4人(占12.9%),医技人员1人(占3.2%);职业暴露发生地点占首位的为病区,其次为手术室(分别占64.5%、29.0%);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外科系最多(占61.3%),具体科室中耳鼻喉皮肤美容科和手术科最多(分别占12.9%、9.7%);职业暴露危险环节前三位依次为整理用物和处理废物、手术缝合、动静脉穿刺(分别占29.0%、16.1%、16.1%),致伤源主要为空心针头和手术缝针(分别占71.0%、22.6%);职业暴露种类以锐器伤居首位(占93.5%);暴露源乙型肝炎病毒居首位(占58.1%)。结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培训、增强职业防护意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实施标准预防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73例医疗纠纷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我院医技科室2005-2009年间发生的73例医疗投诉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投诉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差占63.3%,报告缺陷占22%,检查缺陷占9.6%,治疗缺陷、床旁出诊不及时、收费不合理各占2.7%。通过采取有效的整改和防范措施,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3-2017年护理投诉数据,探讨改善护理质量和服务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重庆某三级甲等医院2013~2017年护理投诉数据,分析当事人基本情况、投诉原因、赔偿情况。结果共计92例护理投诉,以现场投诉为主;2013-2017年护理投诉率维持在0.5/万;初级职称、工龄低于5年的护士投诉率高;门急诊、妇产科、儿科位居投诉科室的前三位;投诉原因前5位分别为工作责任心不强27次(29.35%)、护患沟通不足25次(27.17%)、服务态度差15次(16.30%)、业务技术水平不足10次(10.87%)和医疗费用问题8次(9.78%)。结论预防护理投诉的主要措施是认真落实护理核心制度,提高护理业务技术水平,加强护士医德医风教育、改善服务态度,加强护患沟通,开展纠纷高发科室的专项治理活动等是减少护理投诉有效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我院2014至2015年统计上报的236例次医疗投诉原因进行分析,结合投诉起因提出有效解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至2015年236例次医疗投诉资料,了解投诉内容、对象、投诉处理方式与结果。结果45.8%的投诉与服务态度有关(108/236),19.9%的投诉主要基于服务流程(47/236),8.5%的投诉涉及医疗技术(20/236),1.3%的投诉主诉医德医风(3/236),医疗费用方面的投诉占7.2%(17/236)。医生被投诉占48.7%(115/236),医技人员被投诉占34.3%(81/236),护士被投诉占29.7%(70/236),收费处人员被投诉占25.0%(59/236)。239例医疗投诉中采取沟通解释处理的有147例(61.5%),采取相关科室协商解决的有92例(38.5%),两种处理方法满意或基本满意的有237例(99.2%)。结论积极分析门急诊中的医疗投诉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能有效降低门急投诉率,提高医院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武汉市某医院门诊投诉的原因,为提高医院门诊管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文字记录的门诊病人或家属投诉,共计180例;提取投诉方式、投诉原因、投诉对象和和投诉部门等信息,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回顾性分析。结果:180例投诉中,被投诉最多的部门是临床科室,被投诉最多的对象是医生;投诉原因方面,服务态度投诉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工作责任心不强,因医疗技术引起的投诉较少。结论:门诊投诉的常见原因在于服务态度较差,医院应该增强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加强医患沟通,提供优质服务,提高病人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6年来44例赔付的医疗纠纷案例调查,了解医疗纠纷发生的特点,探索预防医疗纠纷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01年-2006年间的44起赔付的医疗纠纷材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其特点。结果在44起医疗纠纷中,手术科室占63.6%(16/44),非手术科室占36.4%(28/44);2002年以后医疗纠纷呈逐年增多趋势;在医疗纠纷争议焦点中医生告知不到位占65.9%,治疗不当占54.5%,诊疗欠缺占11.4%;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地域都与医疗纠纷的风险密切相关。结论掌握医疗纠纷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建立医疗风险防范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疗安全教育,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是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我国已进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探讨疫情常态化防控以来某大型三甲医院门诊医疗投诉的具体情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措施,以满足患者在普通门诊的医疗需求。方法 收集2020年6-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某大型三甲综合医院门诊部收到的患者门诊医疗投诉记录单共90件。将投诉人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类别)、投诉科室、投诉原因、接待人员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职称和工作年限)和投诉处理结果等项目分类进行统计,并进行投诉原因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所有投诉共涉及25个临床科室,其中涉及内科有8个科室,占32.00%;外科有9个科室,占36.00%;8个专科或其他科室,占32.00%。90件门诊投诉案例中,涉及内科44例,占48.89%;外科25例,占27.78%;专科及其他科室21例,占23.33%。投诉主要原因中因疫情常态化防控所引起的就诊排队过长、疫情相关制度和预约时间过长3项共计43件,占47.78%;因医护态度不佳、医疗制度规定和医疗技术问题等相关投诉也分别占17.78%、12.22%和8.89%。有88件经过门诊投诉处理小组的耐心解...  相似文献   

8.
田红  陈睿  易光杰 《吉林医学》2011,(24):5180-5180
目的:探讨ICU中存在的医疗安全隐患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报告收治患者中涉及的医疗纠纷和事故,并分析总结。结果:收治患者1 800例次,涉及医疗投诉12例,医疗事故2例,严重医疗纠纷6例,均为原发科室责任并造成经济赔偿,4例由ICU原因引起医院内投诉,无经济赔偿。结论:充分认识及早发现医疗安全隐患,积极预防,可明显减少医疗纠纷和事故,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医疗纠纷案件的不同特点,探讨防范医疗纠纷的措施.方法:对涉及二级医院的107件、三级医院的176件医疗纠纷案件分类整理,比较分析2类医院医疗纠纷所涉及的科室、发生原因、涉及人员层次等.结果: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医疗纠纷的科室分布、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λ2=4.39和4.21,P>0.05);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医疗纠纷涉及的人员层次、医疗过错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λ2=21.52和4.42,P<0.05).结论:二、三级医院均为外科最易发生医疗纠纷,技术性因素最为多见;二级医院应重视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三级医院应重视医务人员责任心、医患关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王大芬 《西部医学》2009,21(4):679-680
目的探讨有效预防和降低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对策。方法对发生医院感染的151例ICU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U患者医院感染率为30.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多,约占60%,其次是泌尿道和胃肠道;感染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真菌为主,并与侵袭性操作、不合理使用抗菌素等有关。结论ICU是医院感染高发科室,应作为重点部门监测。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易感因素的认识,积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控制和减少ICU医院感染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以及纠纷发生较多的科室,以期为医疗机构更好地深化落实医疗体制改革具体措施提供指导依据。方法运用统计学中荟萃分析的方法对收集到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处理,比较医疗纠纷原因各自的构成比和各科室发生医疗纠纷所占比例大小。结果排在前3位的纠纷原因分别为专业诊疗护理技术水平差(22.95%),服务态度差(21.24%),医患沟通障碍(12.61%);在医疗纠纷各科室分布中,外科所占比例最高(34.80%),外科是发生医疗纠纷的首要科室。结论医疗机构要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举措;医务人员要增强专业业务水平,提高服务意识,重视并增进医患沟通;对医疗纠纷较多科室加强管理,以确保医疗质量,减少和避免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加强气管插管麻醉器具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避免因气管插管麻醉器具清洗消毒缺陷引起医源性感染,保证患者及医务人员安全.方法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和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两级管理组织,采用现场查看及抽样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全院使用中的各种气管插管麻醉器具管理制度、消毒设施的配备、消毒流程的规范、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及消毒效果进行检查;回顾性分析2012年1~12月使用气管插管麻醉器具各项检查记录.结果 院、科两级检查使用中气管插管麻醉器具灭菌合格率存在差异,院级检测麻醉手术科的气管插管、麻醉机外部管路、麻醉机内部管路、临床科室的气管插管、ICU的气管插管灭菌合格率分别为97.8%、88.0%、75.4%、85.9%、91.7%,均比科级灭菌合格率低1.9%、4.3%、11.1%、12.0%、7.2%.结论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只有建立健全使用中气管插管麻醉器具的医院感染规章制度,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及督导,才能杜绝因气管插管麻醉器具消毒灭菌不严引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及其看护过程中的需求状况,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165名ICU患者家属的一般情况、疾病不确定感状况以及看护需求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I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平均得分为(80.94±11.57)分,处于较高水平。家属看护需求重要性各因子依次为病情保证、获取信息、亲近患者、医护人员的支持以及自身的舒适。相关分析显示,除自身舒适因子外,其余四因子与ICU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P<0.01)。结论:护理人员在关注患者病情的同时也应对其家属的看护需求给予满足,以降低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使其能更好地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湖北省医务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行为状态。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20年3月13至15日通过问卷星在微信群及朋友圈中发放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及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问卷全部填写完毕方可提交,通过IP地址剔除湖北省外的问卷,同时剔除答题时间过短(答题时间少于150 s)的问卷。分析父母职业状态对不同年龄组儿童心理行为状态的影响。结果: 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91份,其中男性207名(52.9%),女性184名(47.1%);3~ < 6岁91名(23.3%),6~ < 10岁183名(46.8%),10~16岁117名(29.9%);父母均为医务人员87名(22.3%),父母一方为医务人员139名(35.5%),父母均非医务人员165名(42.2%)。无论父母是否为医务人员,3~ < 6岁儿童的PSQ得分在各因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父母均为医务人员的6~ < 10岁儿童的多动-冲动因子得分、学习问题因子得分和总分均高于父母均非医务人员的同龄儿童(均P < 0.05),学习问题因子得分高于父母一方为医务人员的同龄儿童(P < 0.05),父母一方或均为医务人员的子女焦虑因子得分高于父母均非医务人员的子女(均P < 0.05);父母一方为医务人员的10~16岁儿童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多动-冲动、多动指数及总分均低于父母均为医务人员或父母均非医务人员的同龄儿童(P < 0.05或P < 0.01),而身心问题、焦虑因子得分与其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OVID-19疫情期间,湖北省医务人员与非医务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行为状态随着年龄段不同而表现出差异,3~ < 6岁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状态无明显差异,而6~ < 10岁和10~16岁医务人员子女心理行为状态差于非医务人员子女心理行为状态,需对该年龄段医务人员子女心理行为状态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5.
ICU院内感染医源性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感染的发病情况,寻找医源性危险因素。方法以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间我院ICU收治的168例次住院超过48小时的全部病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原学检查确定其中45例次为医院感染,并进行危险因素的统计处理。结果ICU院内感染发病率为26.8%,最常见的感染是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其次为尿路感染;危险因素为侵袭性医疗操作(如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保留导尿、鼻饲等)和药物治疗(如抗生素使用种类、使用时间、免疫抑制剂、制酸剂等)。结论尽量减少或避免医源性危险因素的产生和损伤,是有效预防和控制ICU院内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ICU患者转出困难的原因。方法:对医院ICU患者转出困难进行历时一年的实时调查,记录患者达转出标准到实际转出ICU的时间、增加的费用及可能的原因。结果:ICU患者转出普遍困难,约占此类患者的21.16%,与年龄、疾病呈正相关,伴ICU住院费用增长,因素涉及患者、医护人员、医院管理体制和社会因素四个方面。结论:建立单疾病类别/单病种医师协作团队和专业的护工队伍及与相关专业教育结合以解决ICU患者转出困难。  相似文献   

17.
患者投诉作为“负面评价”的标志之一,医院管理者往往对此讳莫如深,这种将医院管理与患者投诉相对立的观点忽视了二者的内在统一性.通过贝叶斯博弈分析为模型来认识患者投诉与医院管理的关系.经分析患者投诉在医院管理部门与医护人员的博弈关系中的作用可知,其可通过降低监管成本、增加管理绩效等对医院管理产生重要的正向价值.通过“成本-...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 This study analysed the complaint rates, profile and trend, and complainant profile of patients' complaints received by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Hospital Emergency Medicine Department. An earlier ten-year study (1986-1995) was done on the complaint profile. METHODS: Records of all patients' complaints, solicited and unsolicited, from January 2002 to December 2003, were retrieved from the Medical Affairs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Unit files. Complaint profile analysed was reason, validity, and outcome of complaint and staff category involved. Complainant profile analysed was relationship of complainant to patient, ethnic group, gender and residence type of the complainant; and age group and triage category of the patient. RESULTS: Complaint case rate was 1.17 per 1,000 visits, with 1.27 complaints per complaint case. The complaints were organisation/logistics (49.0 percent), communication (26.0 percent), standard of care (22.9 percent) and other issues (1.3 percent). Most standard of care (76.0 percent) and half of organisation/logistics complaints (46.8 percent) were not valid. Most communication complaints were valid (73.7 percent) and involved all staff categories equally. Most complaints (82.8 percent) were resolved with an explanation/apology. Age group specific and triage-specific complaint rates were highest among adult patients and among priority 3 patients, respectively; ethnic group and gender-specific complaint rates were highest among Chinese patients and among female patients,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Staff-patient communication and organisation/logistics must be continually improved to reduce complaints, while upholding a good standard of care. These would translate into cost savings for all parties. There must also be appropriate checks and balances particularly where complaints are not valid, so that doctors can practice cost-effective medicine.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分析汶川地震期间参与震灾伤员救治骨外科医务人员与未参与伤员救治外科医务人员的心理状况,为建立大地震救援援助医务人员的心理问题预防和干预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参与震灾伤员救治的骨外科医务人员与未参与震灾伤员救治外科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征得调查对象同意后由心理咨询师采用统一、规范的指导语指导研究对象完成调查问卷,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地震期间,参与震灾伤员救治与未参与伤员救治外科医务人员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8个因子均值统计学结果有统计学差异;两组研究对象的因子阳性项目数也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地震期间,参与震灾伤员救治的骨外科医务人员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医疗争议案件,总结医疗纠纷的发生原因、发展规律和经验教训,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医疗安全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受理的再次鉴定的医疗争议案件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应用构成比进行分析,对某省级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办公室2008年1月—2011年6月申请再次鉴定并已鉴定完毕的175例案件按照医疗机构等级及事故等级分布、医疗争议涉及专业情况、医疗争议涉及科室情况、医疗事故等级及责任分布、医疗事故原因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175例医疗争议案件中二级医院的例数较多,占68.00%(119例),构成医疗事故131例,其医疗事故构成比为69.47%(91/131);175例医疗争议案件共涉及28个专业,发生次数366次,平均每例医疗争议都会涉及2个或2个以上的专业;175例医疗争议案件涉及的18个科室中骨科、普外科、产科3个科室共105例(60.00%);131例鉴定为医疗事故中院方负完全责任的有6例(4.58%),负主要责任的有46例(35.11%),负次要责任的有50例(38.17%),负轻微责任的有29例(22.14%)。例因素数共有320个,平均每例医疗事故具有2个或2个以上的原因。结论在医疗纠纷的防范中,应将重点放在二级医疗机构上;在对骨科、普外科、产科患者的诊疗护理过程中应该注意其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医务人员应重视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医疗知识的教育;正确履行告知义务,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对患者病情的发展作出全面的分析,科学合理地处理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发展;医疗结构应当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加强病历书写质量及时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