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父母文化水平及其教养方式对强迫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Y-BOCS量表中文版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44例强迫症患者及其父母进行调查,以初中文化为界,将患者父母分为低文化组(初中及初中以下)和高文化组(高中以上)并进行比较.结果在父母教养方式上,父亲低文化组比高文化组表现过分保护较多;母亲低文化组比高文化组表现情感温暖得分较低;父亲的惩罚严厉多于母亲,母亲的拒绝否认多于父亲.结论父母文化水平低和不良家庭教养方式可能对患者患病具有负性影响;强迫症患者双亲教养方式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 OCD)父母教养方式特点及其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中文版Y-BOCS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EMBU),测查60例OCD患者的父母教养方式特点并与6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OCD患者FF5分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EMBU中父母亲的相同因子进行比较,父亲的惩罚、严厉得分高于母亲;而母亲的拒绝、否认得分高于父亲( P<0.01),患者EMBU各因子中,FF3、FF5、MF3分数与患者发病后至治疗的时间间隔( T)呈线性正相关( P<0.05)。结论不良家庭教养方式可能对OCD患者具有负性影响;OCD患者双亲教养方式有差异;OCD患者感受父亲的拒绝否认多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强迫症(OCD)患者的孤独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对28例OCD患者(OCD组)和27例健康人(对照组)分别采用UCLA孤独量表(第3版)、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进行施测。结果 OCD组患者在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否认因子上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偏爱被试因子上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OCD组患者的孤独感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OCD组患者孤独感总分与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呈负相关(r=-0.661、-0.637,P<0.01),与父亲惩罚严厉、父母亲拒绝、否认呈正相关(r=0.512、0.548、0.624,P<0.01);对照组被试者孤独感总分与父亲过度保护呈正相关(r=0.502,P<0.05)。结论OCD患者和健康对照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由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所引起的孤独感,在OCD患者中比在健康人中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4.
神经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父母长期不当的养育方式与子女的神经症性形成过程有明显的相关性。本文探讨神经症患者的父母教养方式与神经症发病的关系。 对象 研究组为2002年10月-2003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精神科开放式病区住院患者,符合CCMD-3神经症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的防御机制、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个性特征.方法 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及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50例强迫症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与50例正常受试者加以比较.结果 ①强迫症组中间型和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强迫症组父母的情感温暖因子分低.而父母的惩罚、拒绝因子分和母亲的偏爱被试因子分高,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均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③强迫症组EPQ的N因子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E因子分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强迫症患者的防御机制、父母教养方式及个性特征与正常人有着明显的不同,它为今后开展分析性心理治疗,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李琨煜  张瑾  朱金富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9(11):843-844,847
目的探讨高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成就动机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成就动机量表对鹤壁市2所高中的高中生240人进行测试,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对成就动机的影响。结果父母的温暖理解因子及父亲的偏爱因子与追求成功动机呈显著正相关(r=0.25、0.22、0.14,P<0.01);母亲的拒绝否认因子与追求成功动机呈显著负相关(r=-0.04,P<0.01);父亲的拒绝否认因子和偏爱被试因子与回避失败动机呈正相关(r=0.14、0.14,P<0.01);父母的温暖理解因子与合成成就动机呈显著正相关(r=0.23、0.21,P<0.01)。父亲温暖理解因子对高中生追求成功动机有正向预测作用(β=0.27),对回避失败动机有负向预测作用(β=-0.19)。结论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与高中生的成就动机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个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家庭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个性问卷对544名初中生进行了父母教养方式和个性特征的调查。结果 父母对男、女生的教养方式有显著性差异(P〈0.05)。青少年当中存在少数不良个性者。结论 父母的不良教养方式是青少年形成不良个性特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神经症是精神科一大类疾病,存在着复杂的病因学及发病机理.尽管研究结果已表明某些类型的神经症(如焦虑症、强迫症等)发病有肯定的生物学基础.但神经症的病理心理学观点更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罹患神经症之间关系的研究很多.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也积累统计了这方面的许多资料,以期能为神经症的病因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神经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神经症是精神科一大类疾病 ,存在着复杂的病因学及发病机理。尽管研究结果已表明某些类型的神经症 (如焦虑症、强迫症等 )发病有肯定的生物学基础。但神经症的病理心理学观点更引起人们的重视 ,其中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罹患神经症之间关系的研究很多。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也积累统计了这方面的许多资料 ,以期能为神经症的病因学提供依据。对象与方法一、对象研究组来源于 1998年 3月~ 1999年 3月本院神经症病房 90例 ,符合CCMD 2 R关于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其中强迫症 2 8例 ,占 31.11% ;焦虑症 2 4例 ,占 2 6 .6 7% ;抑郁性神经症 2 2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确诊为心理障碍的78例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影响.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进行测查.结果 疾病组和正常组在SCL-90和EMBU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父母缺乏情感温暖、惩罚、拒绝、过分保护和偏爱等消极的教养方式是青少年产生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会增加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
余瑞高  许俊亭 《医学综述》2009,15(7):1103-1105
目的探讨情绪障碍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中文版)对82例情绪障碍患者(研究组)和82例正常青少年(对照组)进行测试。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性别构成、年龄、父亲文化程度和职业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母亲文化程度和职业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亲惩罚严厉因子、父亲拒绝否认因子、母亲干涉保护因子分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绪障碍患者家庭中存在父母教养方式不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并通过临床随访,选取64名网络成瘾者,另选择64名非网络成瘾青少年作对照,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进行测量,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父母养育方式中,除父亲因子Ⅵ(过度保护因子),其余10因子网络成瘾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发现"父亲因子Ⅰ"、"母亲因子Ⅱ"和"父亲因子Ⅴ"进入回归方程。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有一定影响,父亲的拒绝、否认、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对孩子网络成瘾的发生有促进作用,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对孩子的网络成瘾发生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计父母教养方式与医学新生交往焦虑之间的关系,为家庭教育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AS)、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346名医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交往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父母情感温暖和理解(FF1、MFI)呈正相关,与母亲的过度干涉、过度保护,母亲的拒绝否认,母亲的偏爱被试(MF2、MF3、MF5)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FF1)与子女的交往焦虑呈负相关,父亲的过度保护与子女的交往焦虑呈正相关。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对医学新生的交往焦虑有一定的影响,改善父母教养方式有利于缓解子女的交往焦虑。  相似文献   

14.
张娟  杨帆  刘连忠 《中国民康医学》2011,(19):2374-2378
目的:探索边缘型人格障碍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及其心理护理的探讨。方法:对50例边缘型人格障碍住院患者和50例社区正常人群进行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x2检验和t检验的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父母一般情况以及父母养育方式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进行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得出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父母职业和父母是否离异,除偏爱因子以外的父母养育方式9个因子。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得出患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危险因素为父亲职业(OR=101.480)和母亲拒绝、否认(OR=0.695),保护因素为母亲温暖、理解(OR=1.821)。结论:父亲的职业以及母亲的温暖、理解和拒绝、否认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发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少年重性抑郁障碍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频数匹配病例对照研究,98例重性抑郁障碍儿童少年和125例正常对照自评完成父母养育方式问卷;使用Logistic回归筛选儿童少年重性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儿童少年重性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分别为自觉学习压力大(OR=3.30)、父母关系差(OR=3.28)、父母婚姻状况不良(OR=2.61)、父亲拒绝分高(OR=1.27)、父亲职业以体力劳动为主(OR=1.18)、父亲惩罚分高(OR=1.14)、母亲受教育年限短(OR=1.12)和母亲拒绝分高(OR=1.11);父亲情感温暖分高(OR=0.83)和母亲情感温暖分高(OR=0.74)为儿童少年重性抑郁障碍的保护因素。结论:预防儿童少年抑郁障碍的发生,需要从改善不良的父母因素和教养方式入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症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对其人格的影响。方法选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大学生神经症进行评定。结果 (1)神经症大学生人格为内倾不稳定型。(2)其父母养育方式倾向于惩罚、拒绝、否认,缺少情感温暖和理解。(3)人格与父母亲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呈正相关,与温暖、理解及偏爱因子呈负相关。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对大学生神经症的人格形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品行障碍患儿应付方式和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品行障碍患者应付方式和父母养育方式的特点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应付方式问卷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评估青少年品行障碍42例,并与50例正常学生对照,检测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在应付方式方面,品行障碍组解决问题评分为0.53±0.16,显著低于对照组,自责、求助、幻想、退避的因子分分别为0.54±0.19、0.46±0.17、0.56±0.21、0.60±0.22,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家庭养育方式方面,FF1、MF1因子分分别为41.98±6.32、45.93±10.18,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他各项因子分除FF4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关性结果显示,解决问题-求助与FF1、MF1正相关,与其他各项因子负相关;自责-退避与FF1、MF1负相关,与其他各因子负相关。结论儿童青少年品行障碍患者的应付方式不良,与父母养育方式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8.
抑郁障碍和人格障碍共病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与轴Ⅱ人格障碍的共病情况及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DSM-IV定式临床会谈量表(SCID-Ⅱ)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102例抑郁障碍患者进行评估,并与102例正常人群对照。结果抑郁障碍与回避型、强迫型以及消极型人格障碍共病率分别为32.3%、29.4%、22.5%。抑郁障碍患者父母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分别为45.43±8.34、46.92±10.21、17.98±5.64、13.93±4.81、10.53±3.72、13.98±4.18,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抑郁障碍与回避型、强迫型以及消极型人格障碍关系密切,父母不良的养育方式与抑郁障碍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网络游戏成瘾住院高中生的创造力倾向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临床访谈法结合问卷调查法对网络游戏成瘾住院患者(包括70例高中生和65例初中生)和70例在校高中生进行研究,研究工具包括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和威廉斯创造倾向量表,并对住院高中生组进行了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家庭环境量表和16项人格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网络游戏成瘾住院高中生组创造倾向总分及冒险性、好奇心、想象力和挑战性各因子分[分别是(109.60±11.12)分,(23.77±2.97)分,(31.51±4.29)分,(26.06±3.57)分,(28.26±2.87)分]均低于初中生组[分别是(111.35±12.00)分,(24.14±3.20)分,( 32.25±4.26)分,(26.35±4.25)分,(28.62±2.79)分],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网络游戏成瘾住院高中生组与在校高中生组[总分(121.27±7.68)分,冒险性(26.17±2.30)分,好奇心(35.80±3.11),想象力(29.66±3.28),挑战性(29.64±2.34)]相比创造倾向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外向型人格以及家庭环境中的知识文化性进入回归方程(回归系数分别是0.32和0.56),并且均对创造倾向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 网络游戏成瘾可能影响了高中生创造力的发展.外向型人格特征以及崇尚知识文化的家庭环境有利于网络游戏成瘾住院高中生创造倾向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