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2例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临床护理资料,通过监测生命体征、监测呼吸机参数、观察自主呼吸和胸壁振荡情况、监测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呼吸道管理、预防感染等进行护理。[结果]24例治愈出院,放弃治疗6例,死亡2例。[结论]及时、准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促进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康复,降低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46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患儿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应用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气指标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30.43%)明显低于对照组(73.91%)(P0.05)。结论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实施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可以有效缩短通气时间,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且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频振荡通气专科特色护理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干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收的120例NRDS早产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频通气模式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和专科特色护理。比较两组的血气分析指标、脑损伤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相关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儿的Pa O2、OI均升高,Pa CO2、Fi O2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儿脑损伤总发生率为35.00%,观察组患儿脑损伤总发生率为31.6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生命体征稳定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应用于NRDS早产儿中,不会增加患儿脑损伤发生率,辅以专科特色护理干预可起到改善血气分析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促进患儿早日康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余勇妙  李桂花  梁建红  梁惠红 《护理研究》2012,26(11):1010-1012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在新生儿肺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最佳护理措施。[方法]将46例新生儿肺出血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机械通气(CMV),观察组患儿给予高频振荡通气(HFOV),其余治疗护理措施大致相同,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愈率、呼吸机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发现、及时有效地应用呼吸机HFOV功能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细心观察并落实好相关的护理措施能缩短患儿上呼吸机的时间,提高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张茂允  孟祥敏 《当代护士》2021,28(10):83-85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某医院NICU住院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行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等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住院、胸片恢复正常、氧疗及上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实施高频振荡通气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患儿住院、氧疗、胸片恢复正常及上机时间,促进患儿更快更好地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重度肺损伤的效果。方法体外循环术后出现重度肺损伤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8例,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无效后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存活11例,死亡7例,其中4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另3例分别死于肺动脉高压危象、肺静脉梗阻、肺出血;高频振荡通气时间为46~243(126.4±66.32)h;高频通气前pa(O2),pa(CO2)及pa(O2)/FiO2分别为(8.38±2.84)kPa,(7.73±2.26)kPa及0.87±0.12,高频通气后分别为(15.78±5.84)kPa,(5.96±1.03)kPa及0.51±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术后出现重度肺损伤且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无效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尽早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可改善患儿术后氧合和气体交换,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7.
黄海玲  劳汉玉  黄亚珍 《妇幼护理》2023,3(18):4522-4523
目的:探究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治疗中应用高频振荡通气对改善患儿血气指标所发挥的作用,并总结临床护理要点。方法:抽取68例患有肺透明膜病早产患儿纳入治疗内,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是34例。观察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方案,对照组实施常频通气治疗方案。在治疗期间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撤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患儿的血气指标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几项指标数据形成组间对比,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缩短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与住院时间,并发症少。在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提升疗效,建议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频胸壁振荡排痰仪在危重症患者排痰护理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运用高频胸壁振荡排痰仪对30例危重症患者进行排痰护理。结果:30例危重症患者中3例经鼻吸氧和3例无创呼吸机支持呼吸的清醒患者在护士帮助下自行咳出痰液;23例人工气道患者经床旁吸痰均达到了有效清理呼吸道的目的;1例无创呼吸机支持呼吸的危重患者终止治疗。结论:高频胸壁振荡排痰仪能有效清除危重症患者肺深部的痰液,缓解患者肺通气阻塞状况并能减轻ICU护士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9.
马跃红 《天津护理》2021,29(2):194-195
总结6例气漏综合征新生儿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护理经验.经针对性准备抢救物品,密切观察病情,呼吸机应用前后规范的呼吸道管理,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从鼻饲过渡到全部经口哺乳的精心喂养以及细心的出院指导,6例危重患儿全部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0.
袁娟 《妇幼护理》2023,3(18):4419-4421
目的 探究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0 年 4 月至 2021 年 12 月我院 68 例患有肺透明膜 病早产患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4 例。对照组实施常频通气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方案。比较 两组的血气指标、撤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血气指标、撤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 频振荡通气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缩短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患儿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在早产儿合并重症肺透明膜病呼吸支持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我科95例早产儿合并重症肺透明膜病。结果本组95例早产儿合并重症肺透明膜病患儿经高频振荡通气、综合治疗。治愈72例;死亡15例,放弃治疗8例。结论本组结果表明,在对早产儿合并重症肺透明膜病患儿采取高频振荡通气进行呼吸支持,取得良好的效果,治疗中应严格掌握临床适应证,应用合理的通气方式,可减少患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 42例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在高频振荡通气基础上联合应用西地那非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6,12,24,36h患儿体循环动脉压、肺动脉压、血气分析结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儿肺动脉压下降,pa(O2)、pa(CO2)改善(P<0.05),体循环动脉压及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可迅速改善氧合,纠正低氧血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王珊珊  贺琳晰 《护理学报》2019,26(19):53-56
目的 探讨俯卧位联合高频胸壁振荡排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儿90例,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俯卧位联合人工叩背排痰的方法,观察组采用俯卧位联合高频胸壁振荡排痰的方法。观察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10 min观察组患儿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0 mim观察组患儿在血气中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氧合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0 min患儿肺的顺应性、气道阻力、潮气量及吸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在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儿采用俯卧位联合高频胸壁振荡排痰的方法可有效改善患儿氧和功能,促进肺泡扩张及气体交换,加速深部痰液排出,降低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方法:将3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分成两组,16例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16例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肺功能及并发症。结果:高频振荡通气组患儿在治疗后6,12,24h,氧浓度、氧合指数明显下降并低于机械通气组,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明显上升并高于机械通气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高频振荡通气组并发症和病死率低于机械通气组,存活的患儿的上机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比机械通气组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高频振荡通气能更好改善肺透明膜病患儿的肺氧合功能,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对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26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氧合指标变化情况和治疗后临床指标改善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OI)及吸入气中的氧浓度分数(FiO_2)均低于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pa(O_2)]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a(CO_2)、OI及FiO_2均低于对照组,pa(O_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呼吸机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儿氧合指数,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原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使用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吸入治疗技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014年8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5例ARDS患儿行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儿中,2例治愈,2例患儿由于合并其他并发症,家长予以放弃治疗;1例治疗后病情不稳定,最终死亡。结论在高频振荡通气的同时辅助外源性PS替代治疗,可明显改善ARDS氧合指数(Pa O2/Fi O2),使血氧分压迅速上升。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死率、缩短重症监护及机械通气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技术在抢救小儿呼吸系统急性病变治疗中的护理经验。方法总结1例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气胸的护理体会。运用完善的气道管理技术,掌握正确的吸痰时间和吸痰方法,恰当调节呼吸机参数、密切监测呼吸与循环系统变化、预防感染。结果该例患儿抢救成功。结论高频振荡通气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对挽救重症患儿生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高频振荡通气联合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患儿动脉血气指标改善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3月我院MAS患儿9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对照组采取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组采取高频振荡通气联合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分压(PaO_2)、吸入氧体积分数(FiO_2)]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PaCO_2、PaO_2、FiO_2水平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PaCO_2、FiO_2水平低于对照组,PaO_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77%(6/47)低于对照组29.79%(14/47)(P0.05)。结论:MAS患儿给予高频振荡通气联合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可明显改善患儿血气情况,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高频振荡通气加常频通气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特点。方法以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18例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10例和对照组8例,研究组通气模式为高频振荡通气加常频通气,对照组采用为常频通气模式,比较两组患儿匕机后临床疗效、呼吸机参数、氧合指标以及气胸、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总结高频振荡通气加常频通气的护理特点和体会。结果研究组上机24h后吸氧浓度(FiO2)、平均气道压力(MAP)、氧合指数(0I)和临床转归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气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颅内出血发生率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频叠加常频通气模式能提高HMD患儿的氧合,改善临床转归,降低气胸的发生率,而且不增加颅内出血的发生,疗效明显优于常频通气模式。同时治疗过程中优质的机械通气相关护理配合是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对Ⅱ~Ⅲ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患儿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71例Ⅱ~Ⅲ级RDS患儿,依据盲抽法分为对照组例35和观察组36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常频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予以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气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4%(P0.05);治疗后,两组SaO2、PaO2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aCO2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Ⅱ~Ⅲ级RDS患儿采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儿血气指标,促进患儿较快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