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图像在椎动脉、颈内动脉3D可视化技术中的应用。方法:1例经CT增强连续扫描检查的成人患者数据集,应用Mimics8.11对图像血管进行分割,三维重建椎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数字图像。结果:椎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三维重建数字图像清晰,能够准确的3D显示该血管解剖形态结构及其在颈椎、颅骨内的位置和毗邻关系。结论:三维重建图像可以提供复杂血管动态解剖,为临床诊断提供了直观的、数字化解剖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延时扫描对肝硬化患者肝脏增强CT检查中动脉期时相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确诊为肝硬化且疑有门脉高压征象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A组延时5 s、B组延时12 s、C组延时14 s、D组延时16 s、E组延时18 s,每组40例。均使用自动追踪触发扫描技术,选取膈顶上2 cm水平的降主动脉为监测点,门静脉期均于动脉期结束后48 s进行扫描,比较五组动脉期图像和门脉期图像评分、动脉期(肝固有动脉、肝实质、门静脉主干)和门静脉期(肝实质)强化CT值。结果 B、C、D、E组动脉期图像和门脉期图像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E组动脉期图像和门脉期图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E组动脉期中肝固有动脉、肝实质、门静脉主干CT值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动脉期中肝固有动脉、肝实质、门静脉主干及门静脉期中肝实质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腹部增强CT扫描中,利用自动追踪触发扫描技术,触发阈值达到120 HU后,延时12~18 s进行扫描,可获得满意且更利于诊断的动脉期图像。  相似文献   

3.
伍学英 《医学信息》2010,23(13):2232-223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CT增强扫描中的作用。方法术前采取劝导、说明、启发、鼓励等交流方式,针对不同心理状况的患者进行沟通,营造一个平静舒适的环境,使病人心理状态处于最佳水平;术中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和穿刺技术,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帮助患者与扫描医生密切配合,使之获得最佳的扫描图像;术后告知病人检查后注意事项,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通过对394例患者实施全程心理护理,均能配合医生顺利完成CT增强扫描检查。结论 CT增强扫描前积极心理护理干预,能使患者有效减轻并消除不良情绪,提高检查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4.
394例CT增强扫描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CT增强扫描中的作用.方法 术前采取劝导、说明、启发、鼓励等交流方式,针对不同心理状况的患者进行沟通,营造一个平静舒适的环境,使病人心理状态处于最佳水平;术中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和穿刺技术,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帮助患者与扫描医生密切配合,使之获得最佳的扫描图像;术后告知病人检查后注意事项,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通过对394例患者实施全程心理护理,均能配合医生顺利完成CT增强扫描检查.结论 CT增强扫描前积极心理护理干预,能使患者有效减轻并消除不良情绪,提高检查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CT窗口技术在腹部增强扫描中的应用研究昌仁民(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影像中心广州510515)CT窗口技术在增强图像上运用的好环直接影响到CT增强效果以及对病变的观察,作者对3000例注射不同造影剂量的CT图像窗口技术进行了研究,旨在确保图像质量和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做好CT增强扫描前、中、后的用药护理及观察,确保病人检查清晰和生命安全.方法 观察一年来我院开展的80例增强扫描患者用药前后扫描效果及高压用药反应,做出准确及时的护理.结果 80例高压用药患者扫描图像清晰,效果显著,病人安全.结论 加强扫描用药前后病人的护理,时刻注重护理操作规程,就能有效控制风险,达到诊疗检查的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CT的脑动脉瘤三维重建的有限元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脑动脉瘤三维重建的有限元模型,为临床脑动脉瘤破裂力学机制分析提供基础。方法依据临床脑动脉瘤患者CT数据,结合MIMICS 8.1数字化医学影像处理软件,运用三维重建技术构造脑动脉瘤的实体结构,最后导入ANSYS有限元通用软件完成脑动脉瘤的有限元建模与力学分析。结果建立临床上适用于脑动脉瘤患者血流动力学分析的有限元模型。结论模型具有数字化、个性化特征,可用于脑动脉瘤血流动力学性能计算,分析临床脑动脉瘤患者动脉瘤的破裂机制。  相似文献   

8.
张思瑾 《医学信息》2010,23(18):3410-3410
在CT增强扫描中常因发生造影剂渗漏而导致增强扫描失败,而且,在造影过程中一旦出现急性过敏反应,对病人的抢救需二次穿刺重新开通静脉,既浪费时间又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自2008年3月起我科采用一种设计新模式作150例CT增强扫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三维重建肝动脉及其解剖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动脉解剖变异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软件MIPS三维重建66例螺旋CT扫描数据中的肝动脉,根据Michels分型标准进行解剖变异分型。 结果 三维重建肝动脉形态逼真、立体感强。正常型40例,占60.61%;变异肝动脉26例,变异率为39.39%;未列入Michels分型的少见变异5例,占7.58%。 结论 肝动脉三维模型可以立体显示其解剖变异的各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徐双武  王海燕 《医学信息》2019,(22):168-169,17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肺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肺部占位疾病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肺内病灶的平扫/增强扫描的CT值及强化增值、不同肺癌病理类型CT净增强值,及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诊断肺癌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肺癌、肺结核球、炎性假瘤平扫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肺癌增强扫描CT值高于肺结核球,低于炎性假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强化增值高于肺结核球,低于炎性假瘤(P<0.05)。鳞癌CT净增强值高于腺癌、小细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CT净增强值高于小细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扫描诊断肺癌的准确性为88.89%、敏感性为92.31%、特异性为84.21%,均高于平扫的67.78%、69.23%、6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可以帮助鉴别肺部占位疾病及不同病理类型肺癌,且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测大脑前动脉的起源、走行及分支分布规律,期为脑血管疾病的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方法 随机收集100例无血管疾病的脑部多层螺旋CTA影像资料,利用其自带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大脑前动脉的影像解剖学结构。 结果 (1)测得大脑前动脉各段的数值,大脑前动脉A1段长度、内径及A1-A2夹角左右侧有统计学差异;(2)大脑前动脉走形变异率20%(20/100),其中左侧A1段优势征9%,右侧A1段优势征5%,左侧A1段缺如1%,双侧大脑前动脉发育不良1%,左侧A4、A5段代偿供血1%,右侧A1段优势征合并同侧A2~A5段狭窄(由左侧A2~A5段代偿供血)1%,A4、A5共干1%,双侧A1段畸形1%;(3)大脑前动脉单干型71%,双干型29%。 结论 多层螺旋CTA能清晰立体地显示大脑前动脉的全长和主要分支及其解剖变异;大脑前动脉的变异复杂,左右差异显著,可为临床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分析尸体骨盆与其三维重建数字化模型及3D打印实体模型的三维特征测量结果差异。 方法 选择1具中年男性骨盆标本,根据骨盆的生理学结构特点在骨盆标本表面选取并固定共计14个特征点,并使用三坐标仪测量并记录特征点的三维坐标;使用CT设备对固定了特征点的骨盆标本进行1.0 mm的断层扫描;使用三维医学图像软件(Delta Medical Studio,DMS)对获取的扫描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并记录特征点的三维坐标;使用3D打印设备(熔融沉积成型,FDM)及光固化成型(Stereo Lithography Appearance,SLA)打印三维重建模型,三坐标仪测量记录特征点的三维坐标;通过记录的三维坐标分别计算尸体标本、数字模型、3D打印实体模型的特征点之间的距离及夹角;从最大误差、平均误差、t值验证等角度分析三组数据的误差情况。 结果 三维重建数字化骨盆模型的特征测量距离的平均误差约为0.5 mm,角度平均误差约为0.35 o;3D打印模型相对于骨盆标本的距离测量的平均误差约为0.8~1.1 mm,角度平均误差约为0.4°~0.5°。 结论 三维重建模型和3D打印实体模型对于骨盆术前的参考及测量精度方面具备可靠性,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3D打印模型作为骨盆术前规划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分析尸体骨盆与其三维重建数字化模型及3D打印实体模型的三维特征测量结果差异。 方法 选择1具中年男性骨盆标本,根据骨盆的生理学结构特点在骨盆标本表面选取并固定共计14个特征点,并使用三坐标仪测量并记录特征点的三维坐标;使用CT设备对固定了特征点的骨盆标本进行1.0 mm的断层扫描;使用三维医学图像软件(Delta Medical Studio,DMS)对获取的扫描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并记录特征点的三维坐标;使用3D打印设备(熔融沉积成型,FDM)及光固化成型(Stereo Lithography Appearance,SLA)打印三维重建模型,三坐标仪测量记录特征点的三维坐标;通过记录的三维坐标分别计算尸体标本、数字模型、3D打印实体模型的特征点之间的距离及夹角;从最大误差、平均误差、t值验证等角度分析三组数据的误差情况。 结果 三维重建数字化骨盆模型的特征测量距离的平均误差约为0.5 mm,角度平均误差约为0.35 o;3D打印模型相对于骨盆标本的距离测量的平均误差约为0.8~1.1 mm,角度平均误差约为0.4°~0.5°。 结论 三维重建模型和3D打印实体模型对于骨盆术前的参考及测量精度方面具备可靠性,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3D打印模型作为骨盆术前规划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微米级大鼠断层图片数据集,建立高精度的大鼠动脉血管的三维模型,为各种监测鼠血管组织形态变化的试验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一套高分辨率大鼠断层切片图像数据集,使用半自动交互方法对动脉血管进行分割,使用改进的移动立方体(marching cube,MC)算法,在一台IBM图形工作站上对80 GByte大小的血管图片数据集进行重建。结果建立了完整的高精度大鼠动脉血管的三维表面模型,能显示出0.4mm大小的微细血管。结论该大鼠动脉血管三维模型可以为观测试验鼠血管组织形态变化提供一个立体的空间比较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CT三维重建,研究辽宁汉族成年人以上颌骨为主的面中部的对称性,为颌面外科、口腔正畸、美容及人类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随机选择60名辽宁省汉族正常成年人,男、女性各30人,通过CT三维立体重建,使用VG Studio 2.2 MAX软件采集所有个体在空间位置模型上坐标点,用欧几里德距离矩阵分析法(EDMA)分析比较其面中部对称性差异。研究数据进行非参数bootstrap检验。结果:通过EDMA分析处理显示,辽宁汉族成年男性、女性左右侧面中部存在显著差异。男、女性组中,非参数bootstrap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辽宁成年男性、女性面中部存在显著不对称性,美容修复及颅面复原应当考虑到该特征。  相似文献   

16.
腹腔动脉CT数据三维重建与相关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基于CT数据腹腔动脉三维重建方法及相关解剖.方法:利用Mimics软件对120例患者64排螺旋CT数据行腹腔动脉三维重建,评价重建模型的效果并统计各分支的显示率、分支类型、开口位置、走行方向及长度.结果:重建模型形态逼真,能准确显示该血管及其分支的解剖结构,显示率分别为:肝总动脉100%,脾动脉100%,胃左动脉78.3%,胃十二指肠动脉100%,肝固有动脉98.3%,肝左动脉79.2%,肝右动脉95%.胃脾肝共干型分支最多,占89.2%,该型腹腔动脉平均长度为2.76cm.开口位置96.7%位于胸12~腰1之间,83.3%向右走行.结论:利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数据三维重建腹腔动脉,可真实反应其形态结构并测量相关解剖学数据,对介入插管及虚拟手术研究有较高指导价值,为解剖学教学提供了相关数字化图谱.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猪股骨头标本离体后支持带动脉显微灌注技术方法。 方法 显微镜下对12例离体猪股骨头标本显微灌注,显微CT扫描;血管三维重建。 结果 通过下支持带动脉对离体猪股骨头显微灌注及骨内血管三维重建。构建离体股骨头的数字化三维模型,可精确、清晰呈现股骨头内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的形态结构。 结论 离体猪股骨头动脉显微灌注及骨内血管三维重建能够清晰显示猪股骨头骨内的血管。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研究提供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快速重建人体下颌骨三维模型的方法,比较常用CT资料重建与切片资料重建骨组织的优劣差异。方法:获得虚拟人数据集,并取虚拟人数据中下颌骨部分的切片资料和CT资料分别进行软件的三维重建。结果:利用切片资料建立了较之CT资料更为精细准确的人体下颌骨三维模型。结论:采用应用软件重建方法快速可行,而且利用虚拟人的切片数据建立了高度精确的下颌骨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