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肩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固定法修复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肩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固定法修复巨大肩袖撕裂12例。结果 12例均获得随访12个月,术前、术后12个月的Constant-Merly评分为40.3、86.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CLA评分为10.6、28.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肩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固定法修复巨大肩袖撕裂可以取得较好的短期疗效,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0):1876-1880
巨大肩袖撕裂是目前骨科疾病难点之一,对于其最佳治疗方式目前仍缺乏统一认识。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对于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可尝试通过开放手术、关节镜辅助小切口治疗或全关节镜治疗,对于不可修复性撕裂可通过部分修复、肌腱移位、重建上方关节囊、补片增强、关节置换甚至关节融合等方式进行治疗。随着对肩袖撕裂的病因、损伤机制以及肩关节解剖力学等理解的逐步深入,同时得益于肩关节镜手术技术和关节镜器械的飞速发展,开发利用成体干细胞、富血小板血浆、新型修复补片材料等以降低手术失败率、术后再撕裂率以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逐渐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文旨在对巨大肩袖撕裂治疗现状和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未来治疗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40岁以后中年肩关节脱位和合并肩袖撕裂观察各种手术治疗结果。对象及方法:选肩关节脱位而入院后发现合并肩袖撕裂患者12例,患者年龄为42—67岁,其中2例有腋神经损伤伴大结节骨折。12例均有肩袖撕裂,其中8例广泛撕裂,3例中等撕裂,1例轻度撕裂。结果:肩关节脱位伴肩袖撕裂行肩袖缝合术除伴2例腋神经损伤者外,10例用UCLA肩关节功能评定,评价时术后肩关节功能良好。结论:中年以上肩关节脱位时需用关节镜明确诊断,有腋神经损伤合并肩袖撕裂者需合适的肩袖缝合及腋神经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reverse total shoulder arthroplasty,RTSA)治疗巨大不可修复肩袖撕裂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对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采取RTSA治疗的13例巨大不可修复肩袖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术前及最后一次随访时患者的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活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score,ASES)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评分评估患者肩关节功能。并记录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术前行MR确定肩袖脂肪浸润程度,CT评价肩胛盂骨质情况及有无缺损,术后使用X线评估假体情况。 结果13例患者均随访至少12个月以上。统计术前与术后12个月数据之间的关系,术后12个月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活动,ASES评分和UCL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内13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因局部血肿在术后1周行切开血肿清除引流术,所有患者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RTSA治疗巨大不可修复肩袖撕裂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巨大肩袖撕裂的治疗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巨大肩袖撕裂的治疗及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巨大肩袖撕裂临床治疗及实验研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巨大肩袖撕裂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非手术治疗、清创减压术、直接修复术、肌腱转移术以及各种材料修复,其疗效各异。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有关巨大肩袖撕裂治疗的实验研究,如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技术,有望为临床医生提供新的治疗策略。结论巨大肩袖撕裂的治疗对临床医生是一个挑战,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从多方面考虑;传统手术方法修复断裂肩袖效果有限,巨大肩袖撕裂的研究和治疗技术尚需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4):2285-2288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单锚钉双线微创手术技术修复肩袖小撕裂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2012年1月2013年6月肩关节镜下单锚钉微创手术技术修复小肩袖撕裂(肩袖撕裂口<1 cm)31例患者,男20例,女11例,年龄382013年6月肩关节镜下单锚钉微创手术技术修复小肩袖撕裂(肩袖撕裂口<1 cm)31例患者,男20例,女11例,年龄3875岁。采用Constant评分系统、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ASES评分系统及VAS评分系统对手术前、后肩关节功能进行临床评估。[结果]Constant评分从术前的(49.2±12.5)分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90.1±10.1)分;UCLA肩关节评分从术前的(7.4±4.9)分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31.2±3.9)分;ASES评分从术前的(41.5±16.6)分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87.5±11.3)分;VAS评分从术前的(6.4±1.8)分降到末次随访时的(1.1±1.3)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肩关节镜下单锚钉双线缝合微创手术修复肩袖小撕裂是治疗肩袖小撕裂安全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肩袖撕裂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肩袖撕裂的疗效。方法2002年9月-2005年6月,对16例50岁以上肩袖撕裂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根据肩袖撕裂的大小和形状分成新月形和“U”形,新月形撕裂直接采用Mitek(GⅡ)铆钉腱骨缝合的方法,“U”形撕裂采用对边缝合后加用Mitek(GⅡ)铆钉固定的方法。结果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前、术后的功能情况采用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优8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为93.5%。术后无明显的并发症,两种修补方法疗效相同。结论关节镜下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且能最大程度地恢复肩关节的功能,是治疗老年人肩峰撞击肩袖撕裂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8.
肩袖撕裂的治疗方法有多种,目前临床上尚未形成统一标准.非手术治疗可缓解症状.关节清理术、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术及部分修复术适用于年龄较大且对功能要求较低的患者,较年轻且有症状患者应接受完全修复术;完全修复术中单双排锚钉固定技术之间短期疗效无明显差异;线桥缝合技术具有生物力学优势,可减少再撕裂发生率;应用组织替代物可进行完全修复,但缺乏长期结论性数据.肌腱转位术适用于有高功能需求的巨大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患者.半肩关节置换术与反置式全肩关节置换术适用于巨大肩袖撕裂导致关节炎改变患者,但后者存在较多并发症发生风险.肩关节融合术很少采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自体阔筋膜补片桥接治疗不可修复巨大肩袖撕裂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行自体阔筋膜桥接治疗不可修复巨大肩袖撕裂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6例采用开放手术(开放组),6例采用关节镜下置入并缝合阔筋膜补片(镜下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开放组手术时间[(120.0±6.6) min vs (174.1±7.3) min, P<0.001]显著少于镜下组,而手术切口长度[(16.5±1.0) cm vs (11.5±1.2)cm, P<0.001]和术中失血量[(31.6±7.5) ml vs (14.1±4.9) ml, P<0.001]均显著多于镜下组。所有患者随访平均(43.1±6.4)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VAS、ASES、 Constant-Murley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患者肩峰下间隙(Subacromial space, SAS)较术前显著增加(P&l...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止点内移修复大型及巨大肩袖撕裂(large-to-massive rotator cuff tears,L/MRCT)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0月—2019年6月采用关节镜下止点内移修复的46例L/MRCT患者临床与影像学资料。男26例,女20例;年龄40~75岁,平均57.7岁。大型肩袖撕裂20例,巨大肩袖撕裂26例。影像学评估术前脂肪浸润(Goutallier分级)、肌腱回缩(改良Patte分级)、冈上肌切线征、肩峰肱骨头间距(acromiohumeral distance,AHD)及术后内移长度与肌腱完整性;以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包括前屈上举、体侧外旋与内旋活动度)与前屈上举肌力评估临床结果。根据术后肌腱完整性将患者分为肌腱完整组与再撕裂组,根据术后内移长度将患者分为A组(内移长度≤10 mm)与B组(内移长度>10 mm),比较患者临床功能和影像学指标。结果 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56个月,平均31.8个月。术后1年MRI示冈上肌腱内移长度为5~15 mm,平均10.26 m...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双排缝合技术治疗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肩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双排缝合技术治疗32例肩袖撕裂患者。采用肩关节活动度、疼痛VAS评分、ASE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36个月。末次随访时,前屈上举、外展、体侧外旋由术前的60°~140°(100. 2°±15. 5°)、40°~145°(104. 4°±40. 9°)、11°~30°(15. 8°±3. 5°)升高到130°~180°(153. 6°±10. 3°)、110°~175°(140. 5°±30. 5°)、21°~40°(30. 5°±7. 5°); VAS评分从术前5~10(7. 3±2. 2)分降低至1~3(1. 5±0. 7)分; ASES评分由术前的12~50(31. 8±15. 3)分增加到70~90(79. 5±7. 5)分;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未发生血管损伤、神经损伤、锚钉拔出、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肩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双排缝合技术治疗肩袖撕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从影像学及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两方面,探讨关节镜下部分修复术治疗巨大不可修复肩袖撕裂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5月—2014年9月,24例(25侧)符合选择标准的巨大不可修复肩袖撕裂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18侧),女7例(7侧);年龄43~67岁,平均55.0岁。单侧损伤23例,双侧损伤1例。患者均接受关节镜下部分修复术。术前、术后第1次随访及末次随访时,记录患者肩关节主动前屈上举、体侧外旋及内旋活动度,前屈上举肌力及体侧外旋肌力,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ASES)评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分及Constant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肩关节疼痛程度;行肩关节MRI检查,在斜冠状位T2脂肪抑制序列中测量内排锚钉上方、靠近足印区(m区)及关节盂上方(g区)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quotient,SNQ);采用切线征评估冈上肌萎缩情况;测量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及肩胛下肌上、下部的总体脂肪变性指数(global fatty degeneration index,GFDI),并取均值(GFDI-5)评价脂肪...  相似文献   

13.
卓鸿武  潘玲  刘诗滦  李坚 《中国骨伤》2021,34(6):504-507
目的:观察并比较关节镜下改良Mason-Allen与缝线桥缝合治疗中型肩袖撕裂的术后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关节镜下改良Mason-Allen缝合治疗中型肩袖撕裂患者22例,年龄40~81(57.14±10.26)岁;男9例,女13例.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采用缝线桥缝合治疗中型肩袖...  相似文献   

14.
肩袖撕裂是临床最常见的肌肉损伤,其中对于不可修复肩袖撕裂(IRCT)的治疗仍较为困难。目前针对IRCT的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治疗、肩关节清理、部分及完全肩袖修补术、生物补片技术、肌腱转位、肩峰下球囊占位器、反肩关节置换术。由于各项治疗措施的适应证目前尚未达成共识,本文通过检索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讨论IRCT的各项治疗措施的疗效及相关适应证,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肩袖撕裂的病因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Codman提出冈上肌离大结节止点1cm处为乏血管区,此区是造成肩袖撕裂的主要原因。NeerⅡ则提出95%的肩袖撕裂是由肩峰下撞击引起。作者对35例肩袖撕裂的病人进行了临床与手术的观察,发现肩袖撕裂的部位主要分布于冈上肌,占97.1%。35例中撞击征病人10例。Codman的乏血管区不仅存在于冈上肌,亦存在于肩袖其它肌腱,故乏血管区不是引起肩袖撕裂的主要原因。撞击征亦不是,只占全部撕裂总数的28.6%。作者认为引起肩袖撕裂的内在因素包括肩袖肌腱的乏血管区和冈上肌的特殊位置和功能,外在因素包括肩关节反复应用,肩峰下撞击和不同程度的肩部外伤。  相似文献   

16.
肩袖撕裂是临床3大骨骼肌肉系统疾患之一,而冈上肌腱是最常见的病变部位。肩袖撕裂可引起慢性肩痛、力弱及关节活动受限,并导致肩关节的继发性退行性变。由于传统的生物力学实验受到测量技术和伦理问题的限制,肩袖的生理及病理状态下的应力分布几乎无法获取。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软件开发和图像处理的不断发展,构建肩袖有限元模型的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肩袖部分撕裂的诊断和手术方法。方法1999年4月~2004年1月,我所对14例肩袖部分撕裂进行手术治疗。术前均拍摄肩关节正位和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11例B超检查,14例MR I或MRA检查。5例行肩峰下间隙减压及肩袖清理术;9例行肩峰下间隙减压及肩袖修复术。采用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滑囊侧部分撕裂7例,关节侧部分撕裂7例。14例随访1~6年,平均38个月,UCLA评分由术前(15.9±3.9)分升至术后(30.9±5.2)分(t=15.000,P=0.000)。良13例,差1例;13例满意。结论关节镜检查是诊断肩袖部分撕裂的可靠方法。肩袖修复术是治疗肩袖部分撕裂的有效方法。关节镜下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应用缝合桥双排固定治疗肩袖全层撕裂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间应用关节镜下缝合桥双排固定技术治疗的44例肩袖全层撕裂患者的术后效果(男22例,女22例,术时平均52.3岁).关节镜下将撕裂按大小分组.分别测定患者术前术后休息和运动时的VAS评分,肩关节前屈、外展和体侧外旋角度,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和美国肩肘外科医生评分(ASES).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平均9.7个月,随访率100%.本组病例小撕裂14例(31.8%),中撕裂21例(47.7%),大撕裂5例(11.4%)和巨大撕裂4例(9.1%).休息时VAS评分从术前(6.4±3.4)分降到随访时(0.7±1.5)分,活动时VAS评分从术前的(7.9±2.1)分降到随访时(1.8±1.8)分.手术前后的关节活动度有统计学差异(前屈、外展和体侧外旋的Z值分别为4.789,4.450和4.454,P〈0.01).UCLA评分由术前的(15.3±4.9)分增加到随访时(30.7±4.0)分;ASES评分由术前的(30.5±17.8)分增加到随访时(84.2±12.6)分,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759和5.760,P〈0.01).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率是93%,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论 关节镜下缝合桥双排固定是一种治疗肩袖全层撕裂安全有效的方法,其长期临床效果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小切口修复术治疗肩袖撕裂的临床效果. 方法 1999年3月~2004年3月应用关节镜辅助小切口修复术治疗肩袖撕裂22例.13例行关节镜检查,小切口肩峰下间隙减压及肩袖修复术;9例行关节镜下肩峰下间隙减压及小切口肩袖修复术.采用UCLA肩评分标准进行评价. 结果 22例随访12~72个月,平均47个月,UCLA评分由术前(14.8±3.8)分升至术后(32.0±4.7)分(t=15.086,P=0.000).优7例,良13例,可1例,差1例;20例满意. 结论 关节镜辅助小切口修复术是治疗肩袖撕裂的有效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  相似文献   

20.
廖炳辉  丁明  甄志雷  上官磊  王迎春  徐虎 《骨科》2018,9(6):423-428
目的 对比关节镜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夹层型肩袖撕裂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地纳入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我科门诊诊断为夹层型肩袖撕裂的51例病人,随机分为手术组(31例,使用关节镜下肩袖撕裂修复术治疗肩袖撕裂)及非手术组(20例,采用口服塞来昔布、外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贴膏、功能康复锻炼及肌力锻炼的治疗方案)。治疗后3、6个月进行门诊随访,疼痛程度评估采用疼痛数值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分;使用丹麦健康与医疗管理局(Danish Healthand Medicine Authority)满意度评分表评估治疗后病人满意度;肩关节功能评估采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结果 手术组术后切口恢复良好,均获得Ⅰ级愈合,未出现明显术后并发症。两组病人治疗后的NR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手术组治疗后的NRS评分明显低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14,P=0.003)。根据丹麦健康与医疗管理局满意度评分表,手术组病人的满意度评分较非手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94,P=0.012)。手术组UCLA各项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除疼痛项评分外,非手术组UCLA各项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术组术后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的优良率为100%(优23例、良8例,31/31),非手术组为45%(优3例、良6例,9/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363,P<0.001)。结论 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治疗夹层型肩袖撕裂可以明显缓解病人的疼痛症状,增加肩关节活动度,改善肩关节功能,可获得更好的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