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降低介入放射学操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方法 介入放射诊疗用X射线机(床下型)进行投照条件及对诊视床采取屏蔽防护措施改造。结果 改造后介入操作人员的各体位X射线剂量率减少83%~99%。结论 综合防护措施可以明显减少操作人员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2.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入放射学是70年代末兴起的放射学的一个新领域,介入放射学操作的共同特点是医生必须在床边操作,暴露于X射线下工作,且操作时间长,散射线分布广,医生的个人防护及X射线机的防护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且部分操作人员未经过基本的放射防护培训考核,因此,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和普及,其防护问题已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某医院介入治疗工作人员的剂量与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深入开展,其检查治疗的项目也越来越多,介入放射学是在X射线导视下经皮穿刺、插管进行各种诊疗的一门新型技术,介入工作人员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近台操作,而且工作时间又长,给防护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从而使受检者和介入工作人员受到较大剂量[1],为了切实保障介入工作人员的健康,减少X射线辐射的危害,结合济南市中心医院DSA设备和实际监测情况,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介入放射学是60年代兴起,80年代传入我国近几年发展较快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作为放射学的一项新技术,对心、脑血管疾病及一些癌症的诊断和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优越性早有报道[1],因而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这项技术的应用,不同于传统的X射线诊断技术,需要操作人员在X射线机床侧长时间工作,这给介入操作者带来了一定的辐射危害.辐射防护也就成为介入放射人员较突出的一个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解我市介入放射工作者的辐射效应,本文通过标准水模体[2]对模拟诊疗工作中,X射线剂量场分布情况的现场测量调查,从中找出基本的规律性,以探讨防护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介入放射学的辐射防护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剂量估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已成为放射诊断工作群体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分。由于在诊视床边长时间曝光下进行操作及所处的辐射场与传统X射线诊断的差异,介入放射学工作者的外照射监测剂量明显比传统X射线诊断外照射剂量高[1]。通常认为个人剂量计测量值是多数外照射监测中受照剂量的恰当量度,但此种方法无法准确和真实反映介入放射学工作者的全身有效剂量。为此,在该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1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剂量估算方法──分部相加法1.1准备工作对46名介入放射学工作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剂量监测。每次操作前,将剂量元件分别佩戴在铅胶帽外、铅围…  相似文献   

6.
介入放射学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给病人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同时,也对病人的皮肤等正常器官和组织造成一定的危害和影响。尽管介入放射诊治的辐射危险度与病人从介入诊治中所获得的医疗利益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由于介入放射学操作中,病人的受照剂量比普通X线诊断中所受照剂量大得多,随着接受介入放射诊治的病人不断增多,每次诊治接受剂量较大,这种危险性就愈大。如果重视病人的防护,减少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就会预防或减少由介入放射诊治给病人及其后代造成的潜在性危害。  相似文献   

7.
介入放射学诊疗医生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介入放射学诊疗技术的迅速发展 ,从事介入放射学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的人员日趋增多。介入放射学诊疗技术与一般放射学技术相比 ,操作人员受照时间长 ,距射线装置近 ,易受到较多射线照射。因此 ,为深入了解这部分人员的受照剂量及对健康的影响 ,加强对职业人员的健康管理 ,我们对山东省部分从事介入放射学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健康状况及辐射效应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调查对象与方法1 1 调查对象 介入放射组 :县级以上医疗单位从事心、脑血管造影以及肿瘤检查、诊断治疗的医务人员 180例 (男 13 4例 ,女 46例 ) ,年龄 2 2~ 66岁 ,介入放…  相似文献   

8.
介入放射学的技术防护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减少介入工作者及受检者的X射线辐射剂量。方法 根据各种有关X射线防护的理论及实际操作经验,探讨介入放射学的技术防护。结果 技术防护贯穿每台介入手术的全过程,是介入防护的重点。结论 介入工作者应不断增强防护意识,提高操作技能,规范操作过程,尽量将X射线可能带来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9.
介入放射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自20世纪60年代兴起,到70年代逐步应用于临床,开辟了诊断和治疗的新途径,由于导管技术的完善,电视影像技术、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使介入放射学更加迅速地发展起来,也由于介入放射学诊断和治疗具有创伤小、精度高和疗效快之特点,使之倍受欢迎。但是,由于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几乎完全暴露在X射线剂量较高的辐射场中,而且操作时间又较长,使受照剂量较高,因此,介入放射学的放射防护显得尤为重要,只要做好防护,可以把危害降低到最低点,以保护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从而也能更好的为病人服务,本文在该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分析某三甲医院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放射防护现状和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为改善工作人员防护条件,降低受照剂量提出防护建议。方法查阅某医院2014年度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检测结果和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医院2014年度所有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年有效剂量平均为0.51 mSv,其中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较高,分别为1.03 mSv和0.68mSv,放射治疗和X射线影像诊断较低,分别为0.41 mSv和0.50 mSv。结论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工作人员应采取加强个人防护和防护设施防护、适当减少工作时间(轮岗和增加操作人员)等方法和措施,有效降低个人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Tuberculosis is defined as an occupational disease for healthcare and laboratory personnel for the Social security (table no 40). This table was modified in 1998 in order to deal with, not only pulmonary and extra-pulmonary tuberculosis-disease, but also with primary infections. Coverage is specific for hospital personnel; the disease is imputable to the service, imputability acknowledged by the departmental reform commissions, after expertise. For private institutions, the total number of cases for healthcare personnel is reported to the CNAM (national insurance system), that is to say 30 to 50 cases per year including 90% of pleuro-pulmonary cases (1989-2000). Tuberculosis-infection (primary infections) has been reported since 1998 (1998: 2 cases; 1999: 10 cases; 2000: 23 case). There is no centralized collection of cases for public hospitals. In the Assistance Publique-H?pitaux de Paris (approximately 60,000 paramedics), 30 cases of pleuropulmonary tuberculosis and four primary infections were reported as occupational diseases from 1997 to 2001, that is to say approximately six cases per year among hospital personnel, not including physicians. A census made at the time of the previous report in 1995 showed higher figures: 94 reported cases of tuberculosis declared from 1987 to 1992 (an average of slightly more than 15 cases per year).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苯系物作业工人血象特征,了解苯系物对作业工人血液系统的危害现状。[方法]使用东亚Xi-18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比较接触组(接触苯系物)和对照组(非接触苯系物)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均值以及异常检出率的差异。[结果]苯系物作业工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P<0.01)平均水平较对照组低;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偏低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接触苯系物对人体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等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选取长期工作在氟污染环境的一线工人测定血清和尿液各项指标,结果多项指标与正常对照有明显差异(P<0.01,P<0.05)。提示长期暴露于高氟环境,可能手致一定程度的肝肾损害。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