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患者 男,29岁.主因"腰部不适3个月,加重伴右下肢麻木、疼痛2个月"入院.既往体检无视力减退及肝肾病变.查体:右下肢痛觉减退,温度觉及深感觉无减退,双下肢肌力Ⅴ级,双侧巴氏征阴性.腰部MRI示L5~S1水平椎管内结节状等T1、等T2信号影,病变均匀强化(图1).血常规:血红蛋白163 g/L(参考值110~ 160 g/L).术前诊断"L5~S1脊膜瘤".完善检查后行后正中入路L5~S1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L5神经根,桔红色,质地中等,与神经根关系密切,未见异常引流血管,仔细分离肿瘤周边,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血管母细胞瘤.  相似文献   

2.
经文献检索,脑囊虫病合并相关性动脉瘤破裂的病例较为少见。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夹闭1例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破裂动脉瘤,术中分离右外侧裂时可见3个半透明囊状病变,术后病理学证实为囊尾蚴。术后第2天给予患者口服吡喹酮片抗囊虫治疗,术后1个月复查患者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3.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少见 ,现报告 1例如下。1 病例 女 ,2 3岁。因右臀部及右下肢酸痛 6个月伴发热 2天于 2 0 0 3年 4月 9日入院。患者入院前 6个月无诱因出现右臀部及右下肢酸痛 ,行走时加重 ,休息后稍减轻。 5个月前曾来本院诊治 ,当时拟诊“腰骶神经根炎”。经弥可保、激素治疗症状减轻出院 ,出院后症状反复 ,体重减轻。 2天前症状加重伴发热 ,最高体温 39 0℃ ,再次入院 ,查体 :T 39 0℃ ,神志清楚 ,贫血貌 ,消瘦 ,精神差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心肺听诊 (- ) ,肝脾肋下未触及 ,脑神经 (- ) ,右下肢胫骨前肌…  相似文献   

4.
患者 女,60岁.因"左下肢乏力1年,加重3个月"入院.MRI检查示:T5~8平面髓内占位性病变,考虑室管膜瘤可能性大.遂以"T5~8髓内占位"收入住院.查体:左下肢肌力Ⅳ级,右下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行椎管探查、髓内占位病变切除、椎管减压术.术中见肿瘤部分位于脊髓内,部分位于髓外脊髓左侧硬膜下,大小约9.0cm×1.2cm×0.4cm,灰红色、实体性,予以全切后减张缝合硬脊膜,关闭切口.术后MRI提示肿瘤已全切.病理诊断:T5~8髓内神经纤维瘤.出院时左下肢情况无改善,右下肢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5.
以右下肢轻度无力为主要表现的巨大脑膜瘤延误诊断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患者,男性,27岁,主因右下肢活动不灵便六个月入院。患者六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始感右下肢僵硬、活动无力,易疲劳,受凉时加重,曾多次在省市级医院神经科就诊,均考虑"周围神经与脊髓病变",先后检查颈、胸、腰段磁共振,均未见异常。最后经北京神经疑难会诊中心确定为"右下肢锥体束受损"。回我院检查头颅磁共振示:左顶部可见占位性病变,局部脑组织受  相似文献   

6.
正1资料患者女性,37岁,因"右下肢无力3年,左下肢无力5个月"于2019年8月3日就诊我院。患者3年前顺产1女婴后,逐步出现右下肢无力,开始时仅有右足上抬无力,随后发展为行走时足尖先着地,后演变为右下肢上楼不利,上抬受限,并出现右下肢远端部位肌肉萎缩,左侧下肢无明显无力不适,无肢体皮疹、疼痛、麻木、烧灼感或刺痛等不适。5个月前患者顺产二胎男  相似文献   

7.
例1:男,25岁,因斗殴被人用五针钢叉刺入颈部,短暂昏迷后有右侧肢体痉挛,3小时后急送我院。检查:右颈部见一钢叉插入固定(钢叉各针间距为15cm),右侧肢体肌力0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左侧肢体肌力及感觉无异常。CT示环椎椎间金属异物,进入枕大孔内05cm。即刻在全麻下行异物取出术。术中见钢针沿枕骨鳞部刺入约5mm,二钢针尖刺入环椎,直达硬脊膜并致其受压破损,直视下取除。术后8小时患者右上肢肌力Ⅰ级,下肢肌力Ⅳ级。1个月后右上肢肌力Ⅱ级,右下肢肌力Ⅴ级。1年后门诊随访,右上肢肌力恢复到Ⅲ级,右下肢肌力Ⅴ级。例2:男…  相似文献   

8.
Rosai-Dorfman病(RDD)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 其主要特征是淋巴结肿大和组织细胞吞噬大量淋巴细胞。本文报道1例颅内外非沟通性RDD, 患者因"发现左顶部头皮肿物4个月, 右下肢麻木半个月余"于2020年5月入住十堰市太和医院。患者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增强检查示:左顶骨病灶呈轻度不均匀强化, 其内外侧软组织呈明显强化, 局部内外侧软组织明显不规则增厚, 以外侧为著, 大小约3.2 cm×4.7 cm, 邻近脑实质受压。行左顶部肿物及颅内肿物切除术后, 病理结果显示梭形细胞增生伴炎性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支持RDD诊断。患者术后7个月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头颅MRI检查也未见病变复发, 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报告家族性原发性颅神经疾病1例,并对其病因学及治疗学进行探讨. 方法1例家族性原发性颅神经疾病,调查其三代共有5例原发性颅神经疾病患者,包括了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7侧(根)颅神经病变,其中3例采用手术治疗.结果 患者A,右三叉神经痛发病10年后行右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术后疼痛好转,随访10年至患者去世未再发生严重发作.患者B,右三叉神经痛发病10年后行右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及感觉根选择性部分切断术,术后疼痛消失,随访14年未复发;5年前出现左三叉神经痛,2004年10月行左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术后疼痛消失,随访44个月未复发.患者C,右舌咽神经痛10年,曾行显微血管减压术及舌咽神经根、迷走神经根丝选择性部分切断术等3次手术,前2次手术无效,第3次手术后有效,半年后出现右三叉神经痛,行右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后治愈.患者D,左面肌痉挛7年,未手术.患者E,右三叉神经痛1年,未手术.结论 家族性原发性颅神经疾病罕见.原发性颅神经疾病出现家族性泛发病例可能与后颅窝容积小、后循环解剖变异、颅神经高易感性、血管迂曲硬化延长等异常发生率高有关,可用颅神经进或出脑干区血管压迫学说解释其病因.颅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可作为首选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骨骼肌间血管瘤主诉多以局部无痛性软组织肿块为主,以局部压痛和肌萎缩为主诉者少有报道。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以肌痛和肌萎缩为主要表现的骨骼肌间血管瘤报告如下。1病例患者,男,18岁,因"右下肢疼痛3年多,肌萎缩1年多"入院。3年多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自觉右小腿疼痛,以压痛为主,运动后加重,休息无明显缓解,未引起重视。1年前,患者发现右下肢较左侧渐进性变细,并伴有足背屈困难、  相似文献   

11.
交叉性瘫痪是一种表现为一侧上肢和对侧下肢运动障碍的特殊类型的瘫痪.临床上很少见.作者报告一例.患者男性27岁,1977年10月因交通事故受伤,当时仅有短时间意识丧失和右肩胛部疼痛.第四日行走时右足摇晃,第十日排便后突起右上肢和两下肢瘫痪不能行走.此后肌力逐渐恢复,2个月后可以扶杖行走.79年3月只有左下肢轻度无力.同年11月左下肢无力加剧,有时还出现枕部疼痛.80年1月24日晚饭后突然剧烈枕部痛和呕吐,继而右上肢麻木,两下肢瘫痪.3日后右下肢瘫痪恢复,但左下肢加剧,呈痉挛性伸展位.家族史无特殊.23岁时行肋骨位置异常整复术.  相似文献   

12.
患儿,男,10月。平时健康,生产时正常,此次病前患严重鼻卡他,发热,烦燥不安等,诊断为病毒性疾病;6天后发现患儿右腿活动不便,伴便秘。体查:右下肢肌力,肌张力降低,膝反射消失,感觉正常。X 线片正常。右下肢呈进行性无痛性麻痹。临床诊断为麻痹型小儿麻痹症。大便分离出肠道病毒,经鉴定为麻痹病毒Ⅲ型疫苗株。当麻痹恢复期血清学检查IgA 抗体为麻痹病毒Ⅲ型。患儿未曾接受麻痹病毒疫苗,唯一值得考虑疫苗病毒来源是经常在一起玩耍的2岁的堂兄,他是在患儿开始发热前一周口服第二次三价麻痹疫苗。患儿18个月时首次发  相似文献   

13.
患者 女,52岁。右侧额部疼痛半年,半月来加重,并感左侧肢体麻木、无力。入院检查:神清,左上、下肢肌力Ⅲ级,感觉减退,肌张力稍高。头颅CT 检查:右颞顶叶有-4.5×3.7cm 类圆形高密度,境界清楚,周围有轻度脑水肿,右侧脑室和三脑室受压变窄。增强后病变稍有不均匀强化,病变周围水肿区可见一半弧形强化影。印象:(1)右颞顶叶胶质瘤并出血;(2)脑膜瘤待除外。1985年7月13日行右颞顶开颅,术中见右颞顶交界处硬脑膜内层有一约20×1.5×0.3cm 大小,呈淡紫红、质硬的肿  相似文献   

14.
经后路显微微创神经根减压手术治疗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后路显微微创神经根减压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对 1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实行经后路显微微创神经减压术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神经根痛症状都有改善 ,对 8例患者进行了 3~ 6个月的随访 ,术后没有出现颈部活动障碍和临床症状的复发。结论 该手术方法创伤小、安全 ,术后颈椎稳定性好 ,并发症少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 ,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马×,男,25岁。1983年4月23日突然出现右口角抽搐,继而发展为右上、下肢及全身抽搐并伴有意识丧失。数分钟后抽搐停止,意识恢复。此后,右口角抽搐经常发生。一般数日一次,每次约1~2分钟。1个月后右下肢力弱,走路不稳。3个月后,进一步出现右手持物不稳。口角向左歪及说话困难。同年9月患者出现多疑和迫害妄想等精神症  相似文献   

16.
患者为女,66岁。主诉腰痛、右下肢痛。七年前开始出现腰痛及下肢痛,一年前发展为长时间步行困难.两个月前安静时也出现腰痛及右下肢痛,遂入院详细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选择我院2009-04-2011-04收治的骨科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45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5例患者临床治疗后,生命体征及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肿胀、疼痛基本消失,皮肤颜色逐渐恢复,无下肢坏死、溃烂、脑栓塞等并发症发生,2个月后可离床行走。结论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其病发原因为骨折患者术后卧床制动,血管壁损伤和血流速度缓慢。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早期行功能锻炼,密切观察和临床护理,并适当给药进行治疗,可获得较佳的临床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正临床上以单侧肢体无力为首发症状的腹主动脉血栓形成病例较少见,现报告1例。1临床资料患者,男,84岁,因"突发右下肢无力3 h"于2014年2月14日入院。患者早晨6时左右起床后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下肢无力,不能独立行走,无下肢疼痛,症状持续不缓解,急诊以"右下肢无力待查:脑梗死?脊髓病变?下肢动脉血栓?"收入院。患者自诉右下肢麻木乏力、不适明显,无疼痛,无恶心呕吐。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房颤"史,有"心脏瓣  相似文献   

19.
患者 男性,48岁,牧民。因头痛伴右上肢运动障碍5个月入院,既往有牲畜接触史。神经系统检查:双侧眼底视神经乳头水肿,右上肢肌力Ⅲ级。余无何阳性体征。头颅CT示右额叶、右枕叶及右顶叶,左颞叶、左顶叶多发混杂密度病变,边界不清,水肿明显。病变中间高密度类似出血灶或钙化。头颅MRI示病变为混杂信号,呈蜂窝状。初步疑为血管畸形,行全脑DSA检查但未见异常血管征象。寄生虫检查:大便中未找到虫卵及节片,包虫三项试验均阳性。在全麻下先行后枕开颅探查,病变切除活检术。术中见病变与周围脑组织界限不清,表面凹凸不平…  相似文献   

20.
病历摘要患者女,32岁,农民,因停经2个月后,出现右下肢疼痛,走路失灵,需要挽扶,四个月后,又延及左下肢,渐进性加重致截瘫而卧床,大小便失禁,臂部出现大面积且褥疮并感染,八个月后以晚期妊娠,截瘫原因待查收住产科,行人工引产,由于胎位不正未成功,再行剖腹产术,取出一男婴儿存活,术后刀口愈合尚好,但双下肢体瘫痪仍不见好转,又转入神经科。查体:颅神经(一,颈软),心肺(一),腹部(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