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沛霖导师针刺治病注重调气,其调气理论是以《内经》为基础的,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内经》的针灸调气理论,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气血运行失调所致的经气不利,血脉失和,气血瘀滞病证在临床上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尤其在针灸临床病例中所占比率甚高,以"激活经气、调和血脉、活血通络"为治疗大法作导向,采用针灸施术手段治疗此类病证每获立竿见影之效,但为提高疗效在针灸临床具体应用中还应注意以下四个要点:1代表性经穴的应用;2不同病机的审证论治;3补泻手法的施展;4不同施术手段的选用。四点合参,有的放矢,方能共奏"激活经气、调和血脉、活血通络、祛病健身"之效。  相似文献   

3.
气机升降逆乱是中风病病机之关键,贯穿于中风全过程。中风病常见的痰、瘀、火、风等病理产物均由气机逆乱,气血津液运行失常所致。治疗中风病当重调气,调气之法有通腑、调肝之分,临证当区别应用。  相似文献   

4.
阴阳气机升降出入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脏腑为人体气机升降运动的核心,气机升降失调为百病之源,燮理阴阳气机升降是治疗疾病的纲要,高树中教授基于对《黄帝内经》《难经》等经典旨意的把握,结合阴阳气机升降理论、通关理论、气街四海理论提出通关调气法,包括通颈关法、通膈(膏)关法、通脐(肓)关法,并提出通关调气组穴,即通关七穴十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阴阳气机升降失常所导致的病症,可畅达三焦、通调气街四海,使脏腑气机循环流通,生命之气周流不息。  相似文献   

5.
韩景献三焦针法调气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云鹤  于建春 《中医杂志》2013,54(3):211-213
三焦针法源自三焦气化失司-衰老相关论.主要从取穴和针刺手法两个方面探讨了三焦针法的调气观,说明三焦针法在取穴上通调上中下三焦之气、培护先后天之气、注重调气机、气化;针刺手法上能补虚泄实,疾徐并用,从而取得调气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升清降浊调气法”,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依据,循经取穴,以手运气,以指代针,用点穴的方法调理人体气机,使体内轻清之气能升发,重浊之气能沉降,从而调动患者内在的生命潜力(自身免疫力),达到恢复脏腑功能,祛除疾病的一种整体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多年针灸临床工作中,经常使用调神理气方治疗病症,取得满意疗效,今从理、法、穴、针这几方面阐述如下。1调神理气方概述1·1穴位组成百会、中脘、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均取双侧。1·2针刺方法用1.5寸毫针进行针刺,得气后行补泻手法。1·3功用调神解郁、理气安脏。1·4主治气机郁结所致的失眠、头痛、头晕、心悸、耳鸣、耳聋、呃逆、纳差、腹泻、月经不调等症。主要用于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偏头痛、血管性头痛、更年期综合症、癔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慢性胃肠炎、溃疡性结肠炎、不育症、神经性耳聋等疾病。1·5随症加减根据气滞部位进行穴位加减。如气滞于头,表现头痛、失眠、健忘者加本神、神庭、太阳;头晕、耳鸣、耳聋者加率谷、翳风、听宫;如气滞于咽出现咽部异物感加廉泉、天突、人迎;上腹胀满、心下悸动、纳差加上脘、下脘、梁门;腹泻加天枢、大横;消瘦、无力加气海、关元;月经不调加中极、大赫;乳房胀痛加膻中、屋翳;胸闷、心悸加膻中、神门;呃逆加攒竹、内庭。1·6方义百会为督脉之穴,穴居巅顶,为百脉之所朝,诸阳之所会,具有疏调气血以养脑髓、开窍醒神、安神解郁、升提中气的作用;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灵枢·刺节真邪》曰:"用针之类,在于调气。"《灵枢.终始》又说:"凡刺之道,气调而止。"笔者认为针灸调气的关键就是调理脏腑气机,顺应脏腑特性,因势利导,恢复五脏六腑正常的气机升降,使其当升  相似文献   

9.
邵慧兴  赵仓焕 《陕西中医》2009,30(3):320-321
目的:探讨调气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正常与病态的气机对比,分析中医气机。结合中医临床诊断过程中的调息和用药、用针调气的情况进行分析。结论:调气是中医治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胃下垂其发病机理主要是脾胃气机失调,并与肝之疏泄以及肾阳的温煦功能正常与否有密切关系。治疗需多方兼顾,调气益胃汤调补并用,润燥兼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正>临床实践中发现不少针灸医生忽视脉诊在针灸治疗疾病过程中的应用,仅根据症状、部位对症治疗,往往容易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误。《灵枢·九针十二原》开篇即提出:"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在针灸治疗前通过脉诊来体察病者脏腑气血之盈亏,病邪之虚实,病性之寒热来决定选用或针或灸等不同治疗方法以及穴位、针具、手法等。《灵枢·刺节真邪》也提出"用针之类,在于调气"可见针刺有别于汤药,  相似文献   

12.
呕吐可责之于胃气上逆,病位涉及脾胃、肝胆、肺等脏腑,发病与饮食不节/洁、情志所伤、痰饮壅阻等因素有关,故调气降逆是治疗呕吐之大法,临证可通过调畅脏腑使气机升降相因,各司其职。具体治法为调畅脾胃降逆、疏肝理气降逆、利胆和胃降逆、协调肺胃降逆,并佐以化痰、涤饮、清热等法。附验案3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3.
李瑞教授调神理论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燕 《中国针灸》2013,33(5):443-446
介绍李瑞教授在针灸临床中应用“调神”法之经验,阐述其对神之物质基础、“神不使”之看法,进而详释针灸调神理论之内涵:重视调心、脑、脾之神,并强调气机舒畅通达于“神使”之重要.  相似文献   

14.
卢尚岭从气论治冠心病经验举隅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50011)曹志群*关键词卢尚岭冠心病元气虚衰气机郁滞补气调气卢尚岭教授精于冠心病的治疗,常从气立论。他认为冠心病虚者因元气虚衰,实者则因气滞不展,治疗分为补气、调气两大法则。笔者在从师学习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补肾调气法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调气和胃针法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20例产后缺乳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调气和胃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观察2组患者血清催乳素(PRL)、泌乳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总有效率为75.00%,2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7.
总结徐珊教授调畅气机法治疗慢性胃炎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气机失于通降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病机,治疗慢性胃炎从气滞、气逆、气虚、气陷4个方面着手,所选方药多用辛开苦降配伍,调畅气机,化浊和胃。  相似文献   

18.
张新普  傅杰英 《新中医》2014,46(2):13-15
从体质的形神兼俱特性论述了针灸调神的重要性及与气血、阴阳、脏腑、四时和人事等的内在关系,揭示针灸调神的实质,针灸调神为先,形神兼调,维护机体体质和谐状态,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9.
浅析芒针调气法与“圆运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芒针调气法与“圆运动”关系。芒针针长深刺,结合了长针和毫针的优点,贵在调气。芒针调气重脾胃,调肝肺,可宣畅上焦、疏调中焦、通利下焦,使“轴”得固,“轮”随之旋转,“圆运动”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壮医针刺的调气方法。方法:对比中医针刺调气方法和壮医脐内环穴针刺及壮医针刺其它调气方法,分析其中异同。结果:中医针刺、壮医脐内环穴调气方法均是建立在气血理论共有基础之上的;但存在多方面不同:首先在指导理论上明显差异;其次,调气理论的建构因素明显不同,壮医针刺调气主要是在较具体的脐部施术,应用全息穴位组合形式,不同于针灸调气建立在因素性基础之上;第三,中医针灸调气方法是适用全身各部腧穴的,而壮医针刺调气除脐环穴外,其余腧穴尚未建立壮医本身的调气理论和调气方法;最后,对肢体躯干部腧穴,壮医针刺调气理论无妨于引入中医针灸的基本因素,脐内环调气方法也可合理引入中医针灸调气的基本因素加以丰富操作。结论:成形的壮医针刺调气方法是脐内环穴针刺调气,具有整体性和全身性的调气作用,对于全身诸腧穴针刺,壮医尚须建立自身的调气理论和调气方法;二者均可合理引入中医针灸调气的基本因素加以丰富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