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2.
《针灸大成》是中国医学史上著名的针灸著作,其内容之丰富,刊刻次数之多,流传之广,影响之大,是其他针灸著作远不能相比的。其编撰与刊行主要是河北籍人士赵文炳的功绩,试做如下考辨。  相似文献   

3.
“明堂图”源流简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证“明堂图”发展源流,辨清传承脉络,加深对腧穴理论的认识。方法:参考前人的文献研究成果,并与史书资料记载相比较,还原明堂图渊源的本来面目。结果:明晰了明堂图的衍变过程,对腧穴理论有了新的认识。结论:明堂图源于《黄帝明堂经》,出现于汉代;图例呈现多样化;主要的三种传承形式都是在三人图的基础上进行衍化、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图形、孔穴两方面对孙思邈彩色(《明堂三人图》进行了考证并复绘,为研究孙思邈学术思想、针灸史及经穴标准化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复绘图分仰伏侧三人,高95.04cm,将十四经脉用不同颜色标明,有349个孔穴,形态逼真。  相似文献   

5.
《针经摘英集》 收录治病直刺诀针方69则,其选穴多选两经或多经交会穴,临床选穴体现针灸辨证论治的特点;刺穴有先后,穴取双位;刺穴注重腧穴得气效应,气至病所.为后世医家治疗临床疾病提供了丰富的针刺经验.  相似文献   

6.
《针方六集》是明代医家吴昆晚年编撰的一部针灸著作,该书选集类编诸家针灸文献,并辅以发挥考证而成一家之言。其中在《开蒙集》和《旁通集》中对八法之论颇具特色,现择其要略述于后。1 八法之含义及评价  吴氏在《开蒙集》注《标幽赋》中明确指出八法即是“公孙、内关、临泣、外关、后溪、申脉、列缺、照海八穴之法”。而非他人所注之“循而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怒之,抓而下之,通而取之,动而伸之,推而纳之”八种不同的操作方法。  吴氏对八法的评价甚高,认为“窦公所指八法,开针家一大法门,能统摄诸病,简易精绝…  相似文献   

7.
《针方六集》为吴昆所著,刊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吴昆(1551~1621?),字山甫,号鹤皋,明代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生于儒门世家,幼嗜岐黄之术,自束发修儒,即“游心《灵》、《素》诸砭焫针经,皆时讨究”,因科举失志而感世态之炎凉,自度不能兼善天下,则欲拯斯民于沉疴,遂以医为业,矢志勤学,不耻下问,初悬壶于桑梓,后为提高技艺,乃外出云游,遍访天下明师,凡有长于己者,皆屈尊俯就,数十  相似文献   

8.
陆寿康 《中医杂志》2011,52(16):1424-1426
3六腑以通为用《素问.五脏别论》:"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五脏以藏精气为主要功能,六腑以传化水谷和运行津液为主要功能,各有不同。故《灵枢.本脏》:"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六腑,胃、大肠、小肠传化水谷,三焦、膀胱运行津液、通利水道。故叶  相似文献   

9.
吴昆(1552~1620年),明代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字山甫,号鹤皋山人,因其洞参岐黄奥旨,人称"参黄子".吴昆自幼聪明好学,熟读六籍文章,习儒举业.因受家庭熏陶,常浏览医书.在15岁时,已开始接触医学,通读<素问>、<灵枢>、<难经>、<甲乙>、<脉经>、<伤寒论>等经典,精晓河间、东垣、丹溪等诸贤医籍,为其日后行医、著书打下了良好的医学基础.25岁时,举业不第,乡里劝其"古人不得志于时,多为医以济世."  相似文献   

10.
《针方六集》是明代医家吴昆晚年之作,其中有大量篇幅对八脉交会穴进行了论述,有较强的实用性,被称为“针家纪纲”。文章对《针方六集》中“八法”相关内容进行了分类、分析、归纳,总结出“八法”形成不晚于元代窦杰的《针经指南》,并通过《医学小经》以歌诀形式流传。《针方六集》提出了“列缺本络手阳明,心主犹乎心,又肝肾之邪同一治,皆不及之及也”,将十二经脉以及奇经八脉全部囊括其中;首次以伤寒六经“表、里、半表半里”理论解释“八脉”交会穴的治疗原理,提出了后溪穴与申脉穴主治在表之疼痛性疾病,内关穴与公孙穴主治在里之胃肠、心胸疾病,临泣穴与外关穴主治在半表半里之肝胆、三焦疾病。系统整理了八脉交会穴定位(值得注意的是照海穴、申脉穴、列缺穴的定位),强调“解结”与四穴同取,同时需要在针刺得气基础上进行补泻,以症状好转为一次治疗结束的标志等。文章最后以临床案例进行验证,并对八脉交会穴临床应用现状予以分析,提出了相应观点,以期为八脉交会穴的临床运用提供少许启发,为进一步临床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莉  裴景春  盖全武  窦博宇  田杨 《中国针灸》2004,24(Z1):119-120
<针方六集>之<旁通集>中就针刺与方药在治疗中的内在联系做出了明确的论述,认为两者虽然作为两种不同的治疗手段,但因其在治疗疾病中于辨证施治、治疗原则、禁忌及注意事项等多方面具有内涵性的联系,因而可以取得异曲同工之效.表明作者希望后世医家在临床治疗中能注重针药并用,以取得相得益彰之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上海针灸杂志》2007,26(10):18-18
《埋线针疗学》专书,吉林科技出版社出版48元和病根穴挂图28元及病根穴定位与百病高效配方公式精典卡4元,与专书相配套的各部位埋线操作VCD光盘一张(100分钟)含邮费共计240元。该书由中国埋线针、长效针感理论创始人陆健、杨东方编著,共40万字,以西医理论为主体.  相似文献   

13.
相鲁闽 《河南中医》2011,31(1):75-75
刘禹锡,字梦得,中唐时人,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七七二年),卒于武宗会昌三年(公元八四三年),享年七十一岁。祖籍中山(今河北省定县),《定县志》卷十四《文献志·人物篇》:刘氏,系出中山,世为儒。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工文章。后官临察御史。顺宗即位,擢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颇为势所伤。宪宗朝,屡外贬,落魄无聊。  相似文献   

14.
对英藏《明堂灸经》残片进行释读,并与俄藏《明堂灸经》对译比较,加之与传世文献《太平圣惠方》卷一百《明堂灸经》及元窦桂芳《新刊〈黄帝明堂灸经〉》比对,可以判断英藏、俄藏本《明堂灸经》属同一版本的不同抄本,与《太平圣惠方》、元窦桂芳本一脉相承,而其真正价值则可能是佚失的王惟一《新铸铜人针灸图经》的西夏译本.  相似文献   

15.
《上海针灸杂志》2006,25(4):50-50
《埋线针疗学》专书,吉林科技出版社出版48元和病根穴挂图28元及病根穴定位与百病高效配方公式精典卡4元,与专书相配套的各部位埋线操作演示光盘二张(100分钟)含邮费共计240元。该书由中国埋线针、长效针感理论创始人陆健、杨东方编著,共40万字。以西医理论为主体,  相似文献   

16.
《上海针灸杂志》2006,25(12):12-12
《埋线针疗学》专书,吉林科技出版社出版48元和病根穴挂图28元及病根穴定位与百病高效配方公式精典卡4元,与专书相配套的各部位埋线操作演示光盘二张(100分钟)共计240元(含邮费)。该书由中国埋线针、长效针感理论创始人陆健、杨东方编著,共40万字,以西医理论为主体,详细介绍了病根穴的由来及对偏头痛、咳喘、面瘫、瘫痪、类风湿、颈腰椎、荨麻疹、肥胖、美容等130多种病症的治疗经验,系统总结了埋线领域医、教、研,获全军科研成果进步奖二项的40年中全方位经历。对医学界基础高、低者特别社区医务者等均很实用,是重要研究参考书籍。  相似文献   

17.
在 2 0 0 0年第 5期的《中医外治杂志》上 ,温木生医师写了一篇文章《腕踝针与浮针合二为一论》(下简称“温文”) ,对浮针疗法和腕踝针的命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感谢温医师重视浮针疗法 ,并对其命名提出自己的观点。这种思考弥足珍贵 ,对学术发展至关重要 ,温医师希望将两者合并称为“皮下针疗法” ,作为浮针发明人 ,我对这种提法不完全认同 ,主要是以下的一些原因。1 与腕踝针使用针具不同腕踝针是从电刺激疗法中发现的 ,治疗的工具是传统针灸学中的毫针 ,而浮针疗法所常用的针具是一次性浮针 (国家专利号 :ZL972 46 12 5 .6 )。浮针是…  相似文献   

18.
《千金翼方》求子方用药规律和特色,求子六法,核心药物分析,原发性不孕、继发性不孕分而论治,原发性不孕次第用药、男女同治、内外合治,继发性不孕辨证施治,随证加减,剂型丰富多样。  相似文献   

19.
《埋线针疗学》专书,吉林科技出版社出版48元和病根穴挂图28元及病根穴定位与百病高效配方公式精典卡4元,与专书相配套的各部位埋线操作演示光盘二张(100分钟)含邮费共计240元。该书由中国埋线针、长效针感理论创始人陆健、杨东方编著,共40万字,以西医理论为主体,详细介绍了病根穴的由来及时偏头痛、咳喘、面瘫、瘫痪、类风湿、颈腰椎、荨麻疹、肥胖、美容等130多种病症的治疗经验,系统总结了埋线领域医、教研,获全军科研成果进步奖二项的40年中全方位经历。凡是医学界基础高、低者特别社区医务者等均很实用,是重要研究参考书籍。  相似文献   

20.
朱鹏 《四川中医》2011,(5):43-44
本文从内经药性理论角度对《内经》十三方的进行分析,发现十三方虽然用药简单,但严格遵守药性理论的基本要求,对于性味与脏腑间的相互关系体现得十分明显,为认识上古方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