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刺镇痛穴位结构与功能的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仕荣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9):3-5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众多学者在针刺镇痛的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各种实(试)验方法,不仅基本肯定了针刺提高皮肤痛阈或抑制痛反应的镇痛作用,还对针刺镇痛的变化条件及其规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不仅推动了针刺镇痛技术的进步,还促进了现代疼痛生理学和神经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针刺穴位是针刺镇痛的物质基础.因此,认真研究镇痛穴位的结构、功能的特异性及其分布与运用规律,对积极推广针刺镇痛临床应用并提高其临床疗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激光穴位针刺对淋巴结作用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氦氖(He-Ne)激光穴位照射,具有镇痛、消炎、提高机体免疫机能、促进血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浓度升高,并增强细胞免疫机能。但He-Ne激光穴位针刺对机体免疫器官的作用,特别对于产生免疫机能的T、B淋巴细胞及抗原提呈细 相似文献
3.
4.
5.
6.
纤维胃镜术前穴位针刺与用药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为发扬中医针灸作用的优势,将针灸技术运用于纤维胃镜检查,探讨纤维胃镜插入时既减少病人的痛苦、又能提高进球效果的方法。我科近年来采用针刺合谷、足三里穴替代术前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总结针刺穴位局部微环境变化的研究现状,为穴位局部针刺效应启动机制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针刺、穴位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重庆维普(CQVIP)、PubMed等数据库,选取代表性文章进行综述.结果:针刺可引起穴位局部传入神经兴奋,细胞功能激活,促进神经肽、激素、细胞因子等化学物质释放,引起结缔组织机械变形,化学离子及离子通道状态改变.结论:穴位局部微环境变化对针刺疗效至关重要;可用针刺穴位局部'穴网络'的概念客观描绘针刺后穴位局部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针刺穴位诱导颈椎复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刺穴位诱导颈椎复位笔者自1993年以来,以中医经络脏腑学说和生物力学角度对多种颈椎复位方法进行了系统的临床研究,用针刺穴位诱导颈椎复位,取得了一定的经验。1颈椎错位的检查颈椎错位可以是一种损伤的结果,也可以是一种病理反射的结果。通常前者多是检查棘突... 相似文献
10.
检索10年来有针刺穴位的PET脑成像研究文献,对其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分析现对穴位PET脑成像研究主要是针刺状态下不同的观察对象其脑葡萄糖代谢的变化,研究结果为从分子、基因水平研究针刺原理提供了可能性,对探讨针刺穴位对机体的影响以及涉及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调节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深入研究穴位作用的中枢作用机制提供可视性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检索10年来有针刺穴位的PET脑成像研究文献,对其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分析现对穴位PET脑成像研究主要是针刺状态下不同的观察对象其脑葡萄糖代谢的变化,研究结果为从分子、基因水平研究针刺原理提供了可能性,对探讨针刺穴位对机体的影响以及涉及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调节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深入研究穴位作用的中枢作用机制提供可视性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特定穴位针刺的减肥功效。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特定穴位针刺治疗组、非特定穴位针刺治疗组,每组15只。采用营养肥胖造模方法复制肥胖模型大鼠,实验第4周行干预治疗,13周结束,治疗前后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肥胖lee’s指数,并采用酶法检测干预后各组大鼠血清HDL、TG、TC水平。结果治疗前,模型大鼠体质量、Lee’s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特定穴位针刺治疗组体质量、Lee’s指数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和非特定穴位针刺治疗组(P<0.05或P<0.01);治疗后,模型对照组大鼠血脂TG、TC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DL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特定穴位针刺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TG、TC含量降低,HDL含量上升,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模型对照组与非特定穴位针刺治疗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特定穴位针刺治疗可显著降低肥胖大鼠体重、Lee’s指数,以及提升血浆HDL水平,降低血浆TG、TC水平,具有较好的减肥效应。 相似文献
13.
14.
得气穴位组织结构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单向捻外法针刺豚鼠“足三里”穴至手下针感,制备得气穴位的整肢体冰冻切片和扫描电镜标本,分别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各标本均见针孔,其周围组织有程度不同的形态学改变,皮下层针孔周围结缔组织纤维明显呈涡旋状,肌层针孔周围有肌内衣结缔组织纤维环绕,并见肌纤维明显受牵拉而扭曲、移位,邻近针穴的小血管、小神经受力移位变形。提示以结缔组织为中介,捻针力可刺激穴区多种针感组织结构,这可能是针感形成及其复杂性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针刺穴位和非穴位对脑功能连接影响的MR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穴区与非穴区对脑功能连接的影响,以探讨腧穴作用特异性的基础.方法:选择21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穴位组(12例)和非穴位组(9例),分别针刺受试者双侧足三里和足三里外侧3~4 mm处,采用捻针手法,分别于针刺前、出针后25 min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以双侧扣带回作为种子点,分析穴位组和非穴位组脑功能连接情况.结果:穴位组和非穴位组均能产生广泛的脑功能连接,穴位组与非穴位组相比,穴位组在双侧小脑扁桃体、右侧小脑齿状核、双侧小脑悬雍垂、左侧小脑山坡、右侧小脑结节、左侧额下回、双侧颞中回、双侧旁中央小叶、左侧扣带回、右侧颞上回、右侧前扣带回等区域与后扣带回存在功能连接增强,而穴位组双侧额内侧回、右侧额下回与后扣带回的脑功能连接强度较非穴位组减弱.结论:穴位和非穴位所引发脑功能连接的脑区大部分相同,但穴位组在脑内的脑功能连接强度总体上高于非穴位组. 相似文献
18.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针刺与穴位注射治疗腰腿痛临床观察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430022)李唯,薛远志腰腿病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针灸临床多以电针、穴位注射腰腿部穴位及膀胱经穴来治疗本病,为了进一步提高疗效,我们采用针刺命门、腰阳关穴并配合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腰腿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蒙医穴位结构和针刺疗效机制。方法:使用荷兰飞利浦公司制造的IU22全身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诊断仪,将L4~15线阵探头置于穴位断面,观察记录针尖穿刺筋膜时,筋膜断裂前的变形情况,然后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评价治疗前后症状得分,共计观察300个穴位。结果:筋膜断裂前有没有发生明显塑性变形的针刺疗效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蒙医穴位是筋膜内部不均匀塑性变形及其残余应力集中,影响脉道通畅的部位,其本质是筋膜内胶原纤维排列错位引起的蛋白质晶体的晶格畸变;蒙医针刺疗效就是释放筋膜残余应力,消除筋膜内胶原纤维排列错位引起的蛋白质晶体的晶格畸变,恢复筋膜弹性和组织器官连接、支持、保护功能的结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