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国内外血液安全监测(haemovigilance,HV)报告中若干指标性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阐述各HV系统的特点和当前血液安全基本状况,探讨国内HV工作的发展方向。方法 国际HV报告来自英国、法国、荷兰、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和美国等HV系统的2020年度报告,国内HV报告来自中国输血协会血液安全监测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20年度血液安全监测报告。从上述HV报告中选择若干指标型数据予以分析,包括献血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传播感染、输血相关死亡和输血相关肺部并发症。结果 各国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0.0022%(英国),最高为3.2550%(澳大利亚);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0.0141%(德国),最高为0.3580%(法国);输血传播感染发生率最低为百万分之0.72(英国),最高为百万分之14.33(澳大利亚);输血相关死亡发生率最低为百万分之0.77(澳大利亚),最高为百万分之11.47(英国)。结论 在已建立了成熟有效的HV系统的国家或地区,输血是高度安全的。各HV系统监测范围和判定标准的不同使得相关数据呈现极大差异。相较于国际HV系统,国内HV数据尚不全面,较复杂...  相似文献   

2.
英国输血重大事故预防系统(SHOT)报告证实,逾4年期间报告的输血案件(n=910)的59%是由于输注了不正确的血液成分(错误血液)所致。接受错误血液造成54例患者的重大致病事故,5例患者死亡。血液使用效果(EUB)组织承担了大量的审查核实工作,结果发现输血过程的所有领域均有可能发生差错:采样、采血和输血。一次对从业者(5个地区的561人)输血基础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3%(范围:57—84%)的普通注册护士(RGN)从未接受过输血知识的专业培训。20%的RGN在SHOT  相似文献   

3.
正血液安全包括献血者安全和受血者安全2大部分,受血者安全又包括血液成分安全和临床输注安全2个部分。以1996年建立的输血严重伤害监测系统(SHOT)为标志,英国血液安全的系统治理和持续改进已有逾20年进程,取得了国际公认的成就。血液输注安全是承载血液安全的"最后1公里"。英国聚焦输血安全的临床指南——《血液输注指南》(以下简称英国指南)于1999年由英国血液学标准委员  相似文献   

4.
1996年,英国起动了非官方“血液监视”系统,秘密报告输血相关的死亡和重大不良事件。严重输血危害(SHOT)初次提供了英国输血安全的概况,第一年就有12起不幸死亡的报告。最重要的发现是合计169份报告中47%是给患者错误输血,其中16例为ABO血型不相容。有8例输血传播的感染,其中3例为  相似文献   

5.
血液预警与输血链的全面质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预警(Haemovigilance)是一系列覆盖整个输血链的各个环节(从献血者的招募到受血者的追踪),旨在收集和评价治疗性输注血液和/或血液成分过程中产生的意外或者不良反应、预防此类事件发生和复发的监控程序.作为采供血机构质量控制系统的一部分,血液预警是对输血链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保证,已成为现代输血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正国际输血协会血液安全监测工作委员会(Working Partyon Haemovigilance,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Blood Transfusion)于2011年公布了《非感染性输血不良反应监测标准》[1](以下简称《监测标准》)。《监测标准》以欧洲血液安全监测网络和其他血液安全监测系统使用的以及已公开发表文献给出的"输血不良反应"的定义为编制基础,经ISBT血液安全监测工作委员会(2006年9月2日开普敦会议)评审通过后,已在国际血液安全监测网络(International HaemovigilanceNetwork)应用。现将其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相似文献   

7.
背景 已有几个国家建立了血液监测网,以提高输血相关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掌握程度。这里列举了血液监测网1994年到1999年三月总的组织情况以运作结果。设计和方法 血液监测网依靠输血中心和医院所提供的信息,分析一些意外的和棘手的输血相关事故,并发相关输血误差报告到国家数据库(输血事故报告电子数据管理部门)。结果 到1999年3月1日时,国家数据库已经存有从该网建立到1998年12月31的输血  相似文献   

8.
输血新技术——输血实验室血液相容性实验程序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指南的目的是建立开展输血前实验必须采用的实验室规程。本指南的形成是根据专家们的意见、英国临床病理鉴定学会(CPA)的推荐、英国输血服务机构的指南、英国实验室间质量评价方案(BTLP)的数据和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监测方案。支持新的观点以及潜在争议的依据将在文内提及。  相似文献   

9.
血液预警系统的功能与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近年来,随着对血液安全的关注,各国纷纷建立了自己的血液预警系统(Haemovigilance System),其根本目的在于监控临床输血,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数据收集、贮存、分析与处理,使血液及血液制品的使用更加科学与安全.笔者就血液预警系统的定义、组织与功能、意义以及各国血液预警系统的现状作了分析,同时对国内血液预警系统的发展做了设想.  相似文献   

10.
输血实验室血液相容性实验程序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 1.1 目的本指南的目的是建立开展输血前实验必须采用的实验室规程。本指南的形成是根据专家们的意见、英国临床病理鉴定学会(cPA)的推荐、英国输血服务机构的指南、英国实验室间质量评价方案(BTLP)的数据和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监测方案。支持新的观点以及潜在争议的依据将在文内提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安全输血系统在临床输血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按所在病区将160例行单一输注红细胞的普通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试验组接受安全输血系统进行临床输血护理管理,对照组接受常规输血流程进行临床输血操作。分别调查2组血液取回后30 min内输注率及血液取回后4 h完成输注率、统计护理输血质量考核评分及护士备血所用时间,同时进行护士工作压力测量。结果 试验组血液取回后30 min内输注率(97.5%)及4 h完成输注率(95%)均高于对照组取回后30 min内输注率(77.5%)及4 h完成输注率(76.25%)(P0.01);试验组护理输血质量考核评分(97.18±3.24)分优于对照组质量考核评分(92.27±2.06)分(P0.01);试验组护士工作压力(8.67±3.56)分小于对照组护士工作压力(16.93±4.25)分(P0.01)。结论 安全输血系统能够提高输血内涵质量,保证患者安全,提高工作护士效率,减轻护士心理压力,促进临床输血护理管理。  相似文献   

12.
正1《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是我国第一本融输血与检验为一体的科技期刊。刊号:CN34-1 239/R。本刊以各采供血机构、输血相关单位、医院检验科及从事采供血相关业务(含管理)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设有专家述评、基础实验研究、临床输血研究、临床检验研究、调查研究、实验技术与方法、质量控制研究、实验仪器与试剂评价、血液管理、经验与交流、个例报告、综述等栏目,欢迎投稿。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通过研发国内首个临床输血领域的管理与评估系统,为输血医疗、科研和管理的发展提供一种先进的新工具。研究方法主要由计算机和医学统计相关方法技术构成,临床输血智能管理与评估系统应用B/S的三层结构,Flex实现界面前台表示,My SQL进行数据的存储,构建过程中使用J2EE技术对本系统进行升级;将数据挖掘方法引入输血数据分析,对不同格式的输血基础数据的规范化与集成以及从数据库中识别出输血有效数据集。研究设定主题词诊断检索方式,将临床医生给出的不规范诊断归类到《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临床版》的标准诊断中,便于使用者检索。首次研究并建立中国人群的输血信息系统和技术标准,通过与患者在医院HIS、LIS、PACS等系统所有输血相关信息的实时数据交互,实现了管理者对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动态监控管理。为设置评价医师临床用血过程合理性的参数标准,提高输血申请合格率,制定新的标准化输血效果评价体系,降低患者无效输血率以及输血管理领域的多中心合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卫生部《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年版)》(以下简称《操作规程》)对血液血型检测规定了2次检测结果比对的新要求[1],现将该项要求的制定背景、重要意义与实施策略建议与血站同仁共享,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1输血前血液检测标本采集和标识错误的现状 1.1关于标本错误(wrong blood in tube,WB TT)的定义[2]国际血液安全监测网络(The International Haemovigilance Network)的描述是:"标本管患者姓名错误,即标本以不同患者身份信息标识".生物制品安全输注国际协作组织输血安全工作组(Transfusion safety group,the Biomedical Excellence for Safer Transfusion (BEST) Collaborative)的描述是:"标本管中的血液不是来自标本管所标识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血液安全监测(HV)就是持续地收集和分析与输血和献血有关的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R/AE),调查AR/AE的原因和后果,从而预防其发生或再发生。HV是血液质量管理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覆盖从献血者到受血者(所谓"从血管到血管")的整个血液链。建立行之有效的HV系统要基于正确的理念与途径,至关重要的是坚持"从差错中学习"的"非惩罚性原则",也就是从理念到行动,或"从大脑到血管"。国内应尽快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HV的先进经验,通过制订政策、规划、模式与相关标准和指南,在我国逐步推进HV工作,进而建立HV系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临床输血质量评价中引入追踪方法学原理,持续改进临床输血质量。方法引入追踪方法学原理,按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实施细则(2011版)》的标准将临床输血质量评价内容分为输血制度、输血科输血质量、医生输血质量、护理输血质量和患者输血质量相关事项,并将上述5大事项细分为28小项。从2015年1月起运用追踪方法学对29个临床科室的输血质量进行检查,实施6个月后比较29个临床科室实施前后的输血质量评价等级。结果运用追踪方法学后临床输血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患者输血质量相关事项中的患者隐私;护理输血质量相关事项中的标本采集、护理核对、血袋返还;医生输血质量相关事项中的患者告知、输血前检测、输血指征、用血申请、申请审核、病程记录、效果评价、输血不良反应回报、血液保护、应急用血等14项评价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质量评价中引入追踪方法学原理,通过个案追踪和系统追踪,使医护人员形成了系统的思维模式,从医院管理、运行机制和规章制度方面形成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达到临床输血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7.
<正> 输血管理既是输血学的重要一环,又是一门涉及范围广泛的软科学,包括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法和法规、计划和统筹,献血者分类、输血机构分级、血液及其成分的分配供应和临床正确使用与质量保证,输血不良反应和传染病传播的影响,输血科技教育和培训,以及输血行业电脑管理等等,不一而举。在国际上,输血管理早已占有了一定的位置,如国际输血学会西太地区第2届大会(1991,香港)上就有2个专题讨论会(现代质量保证计划、国家和地区血液规划)、4篇论文(献血者、减少废血、自身输血在妇科的实施、周身血干细胞采集计划的管理)属输血管理,今年7月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23届国际输血大会的讨论题中,也有11项涉及输血管理(献血者3,组织机构1,质量保证4,儿科输血管理1,安全和持续供血1);《Transfusion》也常刊载输血管理方面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优化临床输血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引入条形码技术应用于临床输血信息系统。方法配发血系统管理时,对手写输血申请单进行质量考评;临床输血信息系统使用后,输血申请、标本管理、血液管理等实现条形码管理。结果实施质量考评可提高手写输血申请单的合格率,但工作量大、难度高;电子申请不仅保证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性,而且条形码对标本和血液管理简单易行、可信度高。结论临床输血信息系统采用条形码技术,增加相关信息量,对提高临床输血管理、增加保证输血安全发挥重要作用,真正实现血液"从血站到血管"全过程管理。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因输血不良反应尤其是溶血性输血反应与细菌性输血反应导致病人死亡事故时有发生.卫生部相继颁布了《医院等级评审标准-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与《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4.19.5.4有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方案与实施情况记录;卫生部已颁布了《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年版)第二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输血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临床科室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后,应当积极救治患者,及时向输血科(血库)报告,并做好观察和记录.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输血治疗行为与溶血性输血反应与细菌性输血反应处置行为.  相似文献   

20.
加强储血质量管理,确保输血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输血科(血库)是大型综合性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为临床各科提供医疗用血和指导输血的重要任务.血液是直接用于人体的特殊物质,血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而且是整个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保障病人用血的及时、合理、安全、有效是输血科(血库)质量管理的头等大事.输血科(血库)的血液质量管理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不同于临床医疗管理,有其特殊的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储血规章制度,不能因一时的疏忽而造成医疗事故,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生命危险.为确保输血安全和治疗的有效性,输血科(血库)必须严格把好质量关,每一位相关的工作人员要系统地掌握血液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专业知识,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