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实验采用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SD大鼠HF模型,在大鼠足三里、太冲、阳陵泉这3个穴位上进行刺络泻血治疗,观察该疗法对HF模型大鼠肝脏组织形态、肝功能AST、ALT及肝纤维化指标PCⅢ、CⅣ的影响,从而探索刺血疗法对于HF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Sprague-Dawley(SD)大鼠40只,雄性,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10只)、模型对照组(10只)、秋水仙碱组(10只)以及刺血干预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3组用40%CCL4(花生油稀释)诱导HF模型,为期6周。第6周至第12周,对空白对照组的大鼠0.9%生理盐水皮下注射,2次/周,至12周;其余3组的大鼠持续注射40%CCL4(花生油稀释),模型对照组的大鼠只抓取,不做其他处理,秋水仙碱组同时220μg/(kg·d)标准给予秋水仙碱,5次/周;刺络泻血组同时进行刺络泻血疗法干预,2次/周,至12周。12周后,麻醉大鼠并行开腹术,取大鼠肝左叶小块组织行石蜡包埋、切片,以及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左叶的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ELisa法对肝纤维化指标PCⅢ、CⅣ,采用化学法对肝功能指标AST、ALT进行定量检测。结果:1)肝脏组织形态改变:对切片分析后可见生理盐水对照组肝小叶结构完整,汇管区周围存在少量染色;模型组肝小叶消失,纤维架桥出现,形成肝纤维化;秋水仙碱组和刺血干预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比造模组减轻,但比空白对照组严重,说明秋水仙碱组和刺血干预组干预均有效。2)肝功能情况:比较于模型对照组,刺血干预组AST、ALT含量显著降低(P0.05),秋水仙碱组AST含量降低(P0.05),而ALT含量显著降低(P0.05);提示刺血疗法可显著降低血清AST、ALT的含量。3)对肝纤维化指标PCⅢ、CⅣ的影响:比较于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组和刺血干预组PCⅢ、CⅣ的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刺血疗法可以显著降低PCⅢ、CⅣ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中医"肝藏血"理论,观察刺络泻血疗法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凋亡的影响,进而探究刺络泻血疗法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四组(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刺血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应用40%CCL4(花生油稀释)诱导肝纤维化模型。6周后,秋水仙碱组给予秋水仙碱200μg/(kg·d),5次/周灌胃;刺血组选取下肢肝经血络刺血0.3~0.5 m L,3次/周。12周后腹主动脉取血测定各组大鼠肝功ALT、AST水平;选取肝左叶小块肝组织石蜡包埋、切片,行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TUNEL法检测HSC的凋亡。结果:ALT、AST: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和刺血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均降低,其中刺血组与模型组大鼠血清AST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秋水仙碱组与刺血组相比,刺血组大鼠血清ALT、AST低于秋水仙碱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凋亡情况:正常组HSC凋亡个数较少,其余各组HSC凋亡数目明显增多;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和刺血组HSC凋亡数目增多(P0.05,P0.01);与秋水仙碱组比较,刺血组HSC凋亡数目更多(P0.05)。结论:刺络泻血疗法可有效防治大鼠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HSC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刺络泻血对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模型大鼠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铁蛋白(Serum Ferritsn,SF)及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探究刺络泻血对HCC的预防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15只)、刺血预防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两组均采用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腹腔注射建立HCC模型,刺血预防组在造模开始同时取肝经浅表络脉刺血,0.5 mL/次,2次/周,至13周。第13周末,腹主动脉取血5 mL,采用ELESA法测定3组大鼠血清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mine Aminotransferase,AL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谷氨酰转肽酶(Gamma 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和肿瘤标志物AFP、SF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LP、GGT、AFP、SF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刺血预防组大鼠血清ALT、ALP、GGT、AFP、SF含量均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刺络泻血疗法对HCC的发展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肝功能指标,保护肝脏,下调肿瘤标志物AFP、S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通过阅读明清时期相关医学著作中有关刺络泻血疗法的部分以及参考CNKI中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探索明清时期各大医家在刺络泻血工具、刺络泻血部位、出血量、适应证、禁忌证等方面的特色。通过大量文献研究发现,明清时期刺络泻血疗法的总结相对欠缺。本文主要对明清时期刺络泻血疗法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概述,认为明清时期各医家在刺络泻血疗法的理论与临床应用中各有其特色,为后世刺络泻血疗法的临床应用和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刺络泻血疗法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载脂蛋白CⅢ(ApoCⅢ)及脂蛋白酯酶(LPL)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4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立普妥组及刺络泻血组,每组8只,以高脂饲料喂养造模,造模持续28 d。第4周造模成功后,各造模组仍给予高脂饲料喂养,空白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模型组仅抓取按压处理,2次/周;立普妥组按照1.8 mg/(kg·d)的剂量给大鼠灌胃阿托伐他汀钙,2次/周;刺络泻血组选取大鼠委中穴及足三里穴穴位附近的血络,出血量为0.3~0.5 mL,至第8周。第9周腹主动脉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ApoCⅢ,采用光谱检测法测定LPL、TC、TG、HDL-C、LDL-C的含量。结果:实验结束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poCⅢ、TC、LDL-C含量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L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刺络泻血组与立普妥组ApoCⅢ、TC、LDL-C含量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PL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刺络泻血疗法可以有效抑制ApoCⅢ活性,降低高脂血症大鼠TC、LDL-C水平,还不能认为对LPL有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刺络泻血疗法属于针灸学疗法的一种,是中医治疗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贯穿中医学发展的始终。刺血工具是刺络泻血疗法的核心,随朝代更替而发生着变迁。文章以刺络泻血疗法的发展史为主线,介绍不同时期主要的刺血工具,为以后刺血疗法的研究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祛湿疗肝法联合刺络泻血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8例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2组均给予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心理健康指导,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刺络泻血疗法治疗(取足三里、阴陵泉,委阳、阳陵泉,丰隆、曲泉3组穴位,每次取双侧1组穴位治疗,每3周1次),观察组给予刺络泻血疗法及疏肝清热祛湿中药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脂肪肝B超分度和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变化,统计2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C、TG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脂肪肝B超分度均明显改善(P均0.05),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临床总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祛湿疗肝法联合刺络泻血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对患者中医证候及血脂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刺络泻血疗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刺络泻血疗法对高脂血症大鼠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及血脂的影响,探讨刺络泻血疗法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调脂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刺血观察组、药物观察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组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高脂血症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模型组只进行抓取及按压;刺血观察组在大鼠后肢浅静脉进行刺血干预,0.3~0.5 m L/次,2次/周,治疗4周;药物观察组给予辛伐他丁2 mg/(kg·d)灌胃干预,治疗4周。观察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HDL-C、ET-1含量均显著上升,NO含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刺血组及药物组大鼠血清TC、TG、HDL-C、ET-1含量均降低,NO含量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大鼠血清HDLC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模型组较空白组有下降趋势,刺血组及药物组较模型组均有上升趋势。结论:刺络泻血疗法可以纠正脂质代谢异常,并通过抑制ET-1含量的增加而维持血管内皮细胞平衡,从而减轻和延缓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0.
鳖甲煎口服液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鳖甲煎口服液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方法 :用四氯化碳复合因素造模 ,给予鳖甲煎口服液治疗。观察血清透明质酸 (HA)、层粘连蛋白 (LN )的变化 ,部分标本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鳖甲煎口服液能降低血清HA、LN含量 ,减少肝细胞变性、坏死和纤维增生程度 ,减轻超微结构的病理变化。结论 :鳖甲煎口服液对实验性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其机理可能与保护肝细胞功能 ,抑制星状细胞合成和分泌过量细胞外基质 ,减轻肝血窦毛细血管化 ,改善肝脏微循环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1.
蛰虫对肝纤维化大鼠IV.C、LN、HA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蛰虫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以腹腔注射猪血清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以IV .C、LN、HA及肝脏组织病理变化为指标 ,观察蛰虫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结果 :蛰虫有降低IV .C、LN、HA的作用 ,并能改善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论 :蛰虫有减少纤维组织增生 ,阻止纤维化发展 ,促进纤维组织降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40%四氯化碳(CCl4)给大鼠皮下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并以小、中和大剂量大黄素治疗,采用常规方法测定肝功能并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层粘连蛋白及透明质酸含量.结果发现大黄素能改善肝功能并降低血清层粘连蛋白及透明质酸.  相似文献   

13.
14.
张从正刺络泻血攻下说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从正刺络泻血攻下说浅析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针灸临床教研室黄晔王启才张从正是金元著名四大医家之一,不但擅长药物攻下,亦精刺络放血之法。他认为:“岂知针之理,即所谓药之理。”在充分反映其学术观点和水平的《儒门事亲》中,记载了28例与...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中医杂志》2017,(5):407-410
目的:研究加味膈下逐瘀汤抗肝纤维化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及加味膈下逐瘀汤组,每组10只。秋水仙碱组按1 mg/kg药量给予秋水仙碱,加味膈下逐瘀汤组按生药量8.2 g/kg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分别给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考察各组肝脏指数、血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并进行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加味膈下逐瘀汤组大鼠肝纤维化明显改善,肝脏指数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层粘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HA)水平降低,清蛋白(ALB)和总蛋白(TP)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加味膈下逐瘀汤能明显改善肝脏病理损伤程度。结论:加味膈下逐瘀汤能有效减轻肝纤维模型大鼠的肝脏损伤,降低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刺络泻血疗法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血尿酸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40只清洁级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别嘌呤醇组及刺络泻血组,每组10只,以腺嘌呤、盐酸乙胺丁醇混合液灌胃造模。第4周造模成功后,别嘌呤醇组按照0.03 g/(kg·d)的剂量给大鼠灌胃别嘌呤醇,2次/周;刺络泻血组选取大鼠委中穴及足三里穴穴位附近的血络,出血0.3~0.5 m L,至第8周。第9周后腹主动脉取血,采用磷钨酸法测定血尿酸,采用酶比色法测定黄嘌呤氧化酶(XOD)和腺苷脱氨酶(ADA)的含量。结果:实验结束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SUA、ADA、XOD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别嘌呤醇组SUA、XOD含量显著降低(P0.05),刺络泻血组SUA、ADA、XOD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络泻血疗法可以有效抑制XOD、ADA活性,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SUA水平。  相似文献   

17.
带状疱疹是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皮疹出现在肌体一侧,沿某一神经分布呈带状排列或非带状排列,伴有剧烈的疼痛,属中医学“缠腰火丹”、“蛇串疱”、“蜘蛛疱”等范畴,其发病与性别无明显关系,发病季节以6-11月为高峰期。  相似文献   

18.
清肝饮对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17(16):2391-2393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对中毒性肝纤维化防治作用的机制。方法:应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中毒性肝损伤和肝纤维化,采用放免法测定大鼠血清和肝匀浆中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的含量;肝组织 V-G 染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胶原定量分析;用电镜观察贮脂细胞变化。结果:红花黄色素治疗组大鼠血清和肝匀浆中 HA、LN 含量及肝组织内胶原含量和贮脂细胞变化显著低于病理模型组。结论:红花黄色素能抑制贮脂细胞增殖转化及 HA、LN 的合成,减少胶原沉积,有防治四氯化碳诱发中毒性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苦参总黄酮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 L)、Ⅲ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PIIINP)、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水平的影响。方法 经CCl4灌胃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36只成模大鼠分为肝纤维化组、苦参总黄酮组、阳性药组,每组12只,另12只未造模大鼠为正常组。分别在干预1周、4周后,采用试剂盒检测ALT、TBi L、PIIINP、LN、HA水平。结果 干预1周、4周后,肝纤维化组、苦参总黄酮组和阳性药组血清5项水平较同期正常组高(P<0.05)。干预4周后,苦参总黄酮组和阳性药组血清5项水平较同期肝纤维化组低(P<0.05)。干预4周后,肝纤维化组血清5项水平较同组干预1周后高(P<0.05),苦参总黄酮组和阳性药组血清5项水平较同组干预1周后低(P<0.05)。结论 苦参总黄酮可延缓并逆转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