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本中心核酸检测(NAT)HBV DNA阳性标本,对其结果进行确认和分析,探讨核酸检测在血站的可行性和无偿献血人群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上海浩源检测系统对2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阴性标本,和单、双试剂弱阳标本,采用8人份混检模式进行核酸检测,混检结果呈阳性POOL再进行拆分检测,拆分结果呈阳性的标本送卫生部临检中心进行确认。结果 101 566份2遍ELISA结果阴性和829份ELISA单、双试剂为弱阳性的无偿献血标本中,混检结果阳性POOL 143个,经拆分检测HBV DNA反应性53份,无HCV RNA,HIV RNA的检出,NAT阳性率0.05%(53/102 395),NAT拆分有效率为37%(53/143),其中50例HBV DNA阳性标本送卫生部临检中心确认,根据其反馈结果显示,50例标本中有25例为确认为NAT阳性,NAT阳性的确认阳性率50%(25/50),用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显示, 25例确认NAT阳性标本中,抗-HBc阳性比例最高。结论无偿献血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隐匿性乙型肝炎, NAT能最大量的在ELISA阴性标本中筛查出核酸阳性的标本,减少隐匿性乙型肝炎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临床用血安全。将核酸检测呈阳性标本送检做鉴别确认,对核酸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可以起到一定的监控评价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开展核酸检测后适合本地区传染病流行特征的献血者HIV/HBV/HCV筛查策略。方法收集本站开展NAT前后各2年献血者筛查数据及标本,分别为37 428和40 020份,对NAT阴性、单试剂ELISA阳性477份标本做补充试验和确证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开展NAT前后本地区献血者的HBs Ag、抗-HCV、抗-HIV阳性率分别为1.12%(64/37 428)vs 1.06%(423/40 020)、0.67%(250/37 428)vs 0.53%(212/40 020)(P0.05)、0.50%(189/37 428)vs 0.41%(163/40 020)(P0.05)。开展NAT后,3项指标ELISA检出总阳性率1.99%(798/40 020),NAT联检阳性率0.74%(276/40 020),ELISA与NAT联检同时阳性率0.53%(211/40 020);ELISA阴性标本中,NAT联检阳性率为0.21%(85/40 020),鉴别试验阴性比例70.59%(60/85),阳性比例29.41%(25/85),其中HBV DNA阳性率0.057%(23/40 020)、HIV RNA及HCV RNA阳性率均为0.002%(1/40 020);NAT阴性标本中,ELISA双试剂检测阳性率为0.17%(67/40 020),ELISA单试剂检测阳性率为1.30%(520/40 020),其中HBs Ag阳性率为0.55%(220/40 020)、抗-HCV阳性率为0.40%(160/40 020),抗-HIV阳性率为0.35%(140/40020)。对520份单试剂阳性标本中的477份标本做确证检测,HBs Ag阳性17份、抗-HCV阳性9份、抗-HIV阳性1份。结论本地区开展献血者NAT的HIV/HBV/HCV筛查对减低输血残余风险具有重要意义;若采用ELISA单试剂检测加NAT检测的模式,需对ELISA方法和试剂做谨慎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开展核酸检测后本地区献血者HBV/HCV/HIV血液检测结果。方法 采用2种酶免试剂对献血者血液进行HBsAg、抗-HCV、HIV Ag-Ab ELISA检测,对ELISA非反应性及单试剂反应性的标本进行8人份混样HBV DNA/HCV RNA/HIV RNA核酸定性检测,对ELISA非反应性、HCV RNA、HIV RNA反应性标本进行追踪随访。结果 HBsAg、抗-HCV和HIVAg-Ab ELISA检测总反应性率为0.71%(2 381/334 781),双试剂反应性率为0.37%(1 251/334 781)。333 530例标本进行NAT检测,共检出682个NAT反应性pools,拆分出367例NAT反应性标本(拆分反应性率为53.81%),其中在ELISA非反应性标本中检出351例NAT反应性标本,单试剂反应性标本中检出16例NAT反应性标本;NAT反应性标本中360例为HBV DNA+、6例为HCV RNA+和1例为HIV RNA+。追踪随访5例ELISA-/NAT+的献血者,确定4例为HCV感染者,1例为HIV感染者。结论 开展NAT检测,可以有效降低血液病毒“窗口期”等造成的残余风险,有效保障了南阳地区的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平行筛查血液在基层血站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7月本基层血站无偿献血者标本34680例,采用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两种检测方法平行筛查,对酶免检测阴性的标本分别采用核酸检测NAT进行HBV DNA/HIV RNA/HCV RNA的检测。将核酸检测阳性标本进行分项定量检测和乙肝血清学补充试验,分析检测结果。结果经ELISA筛查HBsAg、抗-HCV和抗-HIV-1/2无反应性及仅1种试剂为反应性的标本共32456例,经核酸NAT检测阳性标本72例,阳性检出率为0.21%,ELISA筛查HB-sAg,抗-HBs,抗-HBe,HBeAg,抗-HBc,最终确认阳性标本48例,确认阳性率为66.67%(P0.05);72例NAT检测阳性标本进行定量检测,其中定量检测HBV DNA阳性36例,阳性率为75.00%(36/48),未检测出HIV RNA阳性和HCV RNA阳性。结论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平行筛查,两种手段相互补充,可使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极大得到降低,预防经输血传播的病毒性疾病,从可有效地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核酸检测技术(NAT)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美国罗氏诊断公司cobas s 201系统对2010年8月~2011年12月血站ELISA检测合格的献血者79 414人份血液标本进行HIVRNA-1,-2、HCV RNA和HBV DNA 3项联合核酸检测(cobas TaqScreen MPX试剂),先对6人份标本混样进行NAT,如为阴性,则直接出具结果,如出现阳性结果,再进行拆分检测;对NAT检测反应性标本进行分项确证试验。结果ELISA法共检测了98 935人份标本,抗-HIV、抗-HCV、HBsAg均为阴性的合格血液共96 923份;对79 414人份血液标本NAT共检出阳性194例,阳性率为0.24%;分项检测发现127例阳性标本,病毒类型均为HBV DNA,未检测出HCV RNA和HIV RNA,阳性检出率为65.46%(127/194)。结论 NAT能在ELISA检测阴性的献血者血液标本中筛查到HIV RNA-1,-2、HCV RNA和HBV DNA反应性标本,常规开展NAT能进一步提高血液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NAT技术对德宏地区献血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探讨NAT技术对缩短ELISA法检测HIV、HBV和HCV"窗口期"、防范病毒变异与静默感染漏检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和NAT检测技术同步对献血标本分别进行HBsAg、抗-HCV、抗-HIV和HBV DNA、HCV RNA、HIV-1RNA检测,对ELISA方法检测阴性NAT检测阳性的献血者进行追踪。结果 14 233例ELISA检测阴性献血者标本中NAT联检阳性14例,鉴别试验HBV DNA阳性12例,未能鉴别病毒种类2例,未检出HIV-1RNA、HCV RNA阳性。对HBV DNA阳性献血者进行1~3次追踪确认,发现1例为HBV"窗口期"感染,11例为OBI感染。结论血站实施病毒NAT筛检能进一步提高血液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并探索合理的单人份核酸筛查方案,为核酸检测后的批放行提供依据。方法对南京地区无偿献血者的63 792份血液标本,采用2种ELISA检测试剂和1种单人份核酸检测试剂平行检测。NAT首先对HIV-1/HCV/HBV 3种病毒进行联合检测,检测结果阴性则判为NAT阴性,阳性则判为NAT阳性,血液报废。NAT初筛阳性标本中与ELISA同为阳性的标本,则直接进行鉴别检测(鉴别病毒种类),ELISA阴性的标本则进行联检2遍复试之后再鉴别。结果 63 792份标本中共NAT初筛(+)标本260例,初筛阳性率0.4%,成功复试和鉴别标本243例,总鉴别阳性率仅为64.2%(156/243)。其中ELISA(+)标本的鉴别阳性率为89.0%(121/136),ELISA(-)标本的鉴别阳性率为32.7%(35/136),复试阳性率为44%(47/107)。NAT初筛S/CO的均值与复试、鉴别结果具有明显相关性,初筛S/CO≤5对复试(--)且鉴别(-)结果有较强的指示作用。结论本中心目前的核酸筛查方案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病毒漏检现象,降低输血残余风险,保障临床供血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常州地区无偿献血者HBV筛查中ELISA HBsAg阴性/核酸扩增检测(nu c l e i c ac i d amplification detection technology,NAT)HBV DNA阳性的情况,确保输血安全。方法:经2种不同的ELISA试剂检测合格的献血者标本,采用罗氏或者科华核酸检测系统检测HBV DNA,HCV RNA,HIV RNA的6人份混合样本(POOL),混样阳性的POOL再进行拆分检测,采用化学发光的方法对拆分阳性的标本检测乙肝标志物5项,并对所检出乙肝标志物5项结果全为阴性的血液进行追踪。结果:48 635份2遍ELISA阴性的献血者标本混检11 016个POOL,混检阳性的POOL数为66个,经拆分为HBV DNA阳性的POOL数为40个,未检出HCV RNA和HIV RNA,NAT总有效拆分率为60.61%,NAT检测出的标本阳性率为0.08%。针对上述HBV DNA阳性的血液,用化学发光再次检测乙肝5项,有7份标本五项全阴;其余为6份抗-HBs+、6份抗-HBs+/抗-HBc+、4份抗-HBs+/抗-HBe+、7份抗-HBc+/抗-HBe+、10例抗-HBc+。追踪其中4份乙肝5项检测结果全阴的血液,HBsAg均由阴性转为阳性。结论:NAT能在ELISA阴性的标本中筛检出HBV DNA阳性的标本,减少窗口期乙肝和隐匿性乙肝的发生,进一步保证了血液的安全。ELISA HBsAg阴性/NAT HBV DNA阳性的献血者中以隐匿性乙肝为主,为输血残余风险的主要隐患。  相似文献   

9.
目的追踪随访1例抗-HCV阴性、HCV RNA阳性的献血者,观察其血清学何时发生阳性转换并确认其"窗口期"。方法采用罗氏Cobas’s201系统和科华核酸筛查系统对ELISA检测HBs Ag、抗-HCV和抗-HIV1/2为阴性的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HBV/HCV/HIV联合核酸定性检测。先进行混样检测,再对阳性的混合标本进行单检。对ELISA阴性、NAT阳性的献血者再进行追踪随访。结果从ELISA筛查阴性的247 936份标本中检出125例(1/1 983)NAT阳性标本,其中有1例抗-HCV阴性、HCV RNA阳性的献血者,追踪随访之后发现第6周时献血者抗-HCV完全转为阳性。结论 NAT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有助于缩短HCV检出"窗口期",有效地阻断了丙肝"窗口期"感染的血液传播。开展NAT在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技术对基层血站血液安全保障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对2014年7月-2016年7月本站ELISA检测无反应性无偿献血标本进行HIV/HBV/HCV核酸检测,对核酸检测阳性标本进行高精度病毒载量检测和补充血清学试验,部分进行追踪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本地区核酸检出率,及酶免阴性核酸阳性标本感染特征。结果研究阶段内ELISA无反应性标本共43 292份,核酸检测发现HBV DNA阳性标本89例(0.205%),未发现HCV RNA和HIV RNA阳性标本。对其中75份标本进行HBV DNA高精度病毒载量检测和HBs Ag,抗-HBs,抗-HBe,HBe Ag,抗-HBc ELISA检测,最终确认阳性标本46例,确认阳性率:61.3%。31名追踪献血者中,确定HBV感染25名(80.6%),其中窗口期4例(16.0%),一过性感染10例(40.0%),OBI 11例(44.0%)。结论核酸检测技术能显著提高对经输血传播疾病病毒的筛查水平,与血清学检测手段相互补,可极大降低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保障临床用液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HBV、HCV和HIV血清学阴性献血者中的核酸反应性比率,探讨开展血液筛查NAT检测的必要性。方法利用Procleix TIGRIS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对2011~2012年68 781份ELISA检测阴性或单试剂反应性待检的献血者标本进行HBV、HCV和HIV 3项联合筛查,并对联检反应性标本做进一步分项鉴别试验。结果 68 781份ELISA检测阴性或单试剂反应性待检标本中,NAT共检出反应性84例,总反应性比率为0.12%(84/68 781);经鉴别后共检出HBV反应性30例,未检出HCV和HIV RNA反应性标本,联检反应性标本可鉴别率为35.71%(30/84)。结论无偿献血者血液经常规酶免筛查后仍存在较高比例的HBV DNA感染,核酸检测可以有效降低酶免法漏检造成的输血风险,有必要进行核酸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技术(NAT)在血液检测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011年7月-2012年12月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67 076份进行ELISA筛查,对HBsAg、抗-HCV和抗-HIV-1/2均无反应性和1种试剂有反应性的标本共66 592份,采用美国罗氏诊断公司Cobas S201全自动核酸提取、扩增检测系统,对每6人份混样进行HBV DNA、HCV RNA和HIV RNA的3项联合检测,无反应性直接判定为NAT阴性,有反应性的进行拆分试验,拆分后有反应性的标本进行分项确证实验。结果 67 076份无偿献血标本中,经ELISA筛查HBsAg、抗-HCV和抗-HIV-1/2均无反应性和1种试剂有反应性的标本共66 592份,NAT检出85例阳性标本,阳性率为1.28‰,对85例NAT阳性标本进行HBV DNA、HCV RNA和HIV RNA分项定量确证,其中70例为HBV DNA阳性,阳性率为82.35%(70/85)。结论对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NAT检测可大大缩短HBV、HCV和HIV检测的"窗口期",降低因ELISA漏检而导致的输血后病毒感染发生率,将NAT检测与ELISA检测充分结合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将更好地提高输血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在献血筛查乙型肝炎病毒中的意义。方法采用2种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对2011年1~12月在常州地区采集的无偿献血标本进行HBsAg检测,对酶免阴性、单试剂阳性标本做核酸检测。在核酸筛查阳性标本中,对核酸确认阳性但乙肝"二对半"检测均为阴性及核酸确认阴性的献血者进行追踪随访。结果 2011年共收集血液标本46 216份。核酸检测标本共17 220份,其中HBsAg酶免检测阴性标本17 215份,单试剂阳性标本5份;经核酸筛查HBV阳性26份,确认阳性20份,阳性检出率和确认阳性率分别为15.1/万和11.6/万,HBV ELISA漏检率为8.7/万。对符合条件的13份标本进行追踪检测,4例标本HBsAg阴性转阳性,2例标本HBV DNA追踪检测转阳性而HBsAg始终为阴性。结论血液筛查HBV,应用核酸检测可以提高检出灵敏度、缩短"窗口期",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转录介导扩增(TMA)技术的单人份核酸检测(ID-NAT)在重庆地区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其对于提高临床输血安全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对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采集的128 973(人)份无偿献血者标本,采用2次ELISA法检测HBs Ag、抗-HCV、抗-HIV-1/2和HIV-1 p24抗原(国产试剂为第3代,进口试剂为第4代),同时采用基于TMA原理的ID-NAT行HBV/HIV-1/HCV 3项联合检测。对ELISA非反应性而NAT反应性的标本用配套的试剂做NAT鉴别检测。结果本组中NAT反应性标本共计885例,反应性率0.69%(885/128 973),其中ELISA和NAT均为反应性的标本528例,ELISA非反应性而NAT反应性的标本为357例,NAT单反应性率0.28%(357/128 973)。对NAT单反应性的标本的鉴别检测:HBV DNA反应性114例,HIV-1RNA反应性3例,未检出HCV RNA呈反应性的标本,鉴别反应性率为32.77%(117/357)。对3例HIV-1 RNA鉴别为反应性献血者的追踪随访:均被证实为窗口期感染。结论基于TMA技术的NAT检测将HBV DNA反应性和HIV窗口期血液成功阻断,说明在血液筛查中开展NAT检测的必要性和其对于保障血液安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献血者样本进行HBV、HCV、HIV的ELISA检测、NAT检测和确证试验,在保证血液安全的前提下,选择最佳的献血者HBV、HCV、HIV的检测模式。方法2003年9月1日至2014年8月31日九江血站采集的无偿献血样本共43473例,用两种ELISA试剂进行HBV、HCV和HIV检测,检测阴性样本和单试剂阳性的样本进行NAT检测,单试剂样本分别进行确证试验。结果42161例ELISA 阴性样本有75例NAT阳性,阳性率0.18%;45例HBV单试剂阳性样本有7例NAT阳性,有2例确认试验阳性(其中1例NAT阳性);18例HCV单试剂阳性样本NAT未检出阳性,确证试验5例不确定;15例HIV单试剂阳性样本NAT未检出阳性,确证试验1例不确定,追踪为阴性。结论开展NAT检测十分必要,但NAT检测不能完全代替ELISA检测,献血者的HBV、HCV、HIV检测模式选用一种ELISA试剂加一种NAT试剂检测能最大限度地防止阳性样本的漏检,更好地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诺华Procleix TIGRIS核酸检测系统与罗氏cobas s201核酸检测系统在青岛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本研究分别利用诺华Procleix TIGRIS(单检混项目)以及罗氏Cobas s201(6人混样混项目)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按时间段共对2010年6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的249 731份ELISA检测阴性的献血者标本进行HBV、HCV和HIV 3项核酸检测,并对初次检测反应性标本进行鉴别或者拆分。结果 249 731份ELISA检测阴性标本中,罗氏检测标本145 882例,NAT混样混项目阳性119例,经拆分后共检出阳性93例,占总检测人数的0.064%;诺华检测标本103 849例,NAT单检混项目阳性153例,阳性率为0.15%。经鉴别后共检出HBV阳性42例,未检出HCV和HIV RNA阳性样本,鉴别阳性检出率为27.5%(42/153)。结论两种检测模式阳性检出率存在差异,有必要对阳性检测标本进一步跟踪验证,建立献血者归队策略,避免献血者流失。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开展核酸检测后青岛地区献血者HIV检测情况,探讨减少一遍ELISA检测及实施献血者归队的可行性.方法 对2012年9月13日~2013年6月1日期间的献血者标本,应用两种ELISA试剂检测HIV抗原/抗体,并用Roche Cobas S201血液筛查系统进行核酸检测,将HIV抗原/抗体反应性标本送至市疾控中心HIV确认实验室进行HIV确认.结果 ELISA方法共检出HIV抗原/抗体反应性标本90例,确认试验阳性13例,确认试验阴性77例,假阳性率85.56%(77/90),确认阳性者全部为ELISA双试剂反应性标本.HIV抗原/抗体非反应性标本经NAT检测无一例HIV RNA反应性;HIV抗原/抗体反应性标本90例,经NAT检测HIV RNA反应性标本13例,全部为ELISA双试剂反应性标本.结论 NAT与HIV确认试验有很好的符合性,开展NAT检测可以减少1遍HIV ELISA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状况和无偿献血者的血液经酶免疫检测法(ELISA)筛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感染状况,探讨采用核酸扩增技术(NAT)对血液进行筛查的可行性,以进一步改进献血者筛查方法,降低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方法采用2种不同试剂厂家的ELISA试剂对无偿献血者血液进行HBsAg筛查,采用核酸扩增检测(NAT)血筛系统检测无偿献血者血的HBV DNA;并对ELISA检测阴性,HBV DNA阳性标本进行确认和追踪分析,以确定血清学感染状况。结果共筛查2011年3~10月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14 696名,HBsAg阳性率为0.52%(76/14 696);HBV DNA阳性率0.22%(32/14696);检出2例HBV DNA阳性标本,经过追踪分析,第1例发生了血清学转换,为"窗口期"感染,第2例无血清学转换,但乙肝核心抗体持续阳性,为隐匿性乙型肝炎。结论 ELISA检测后血液安全性有了很好的保障,但是依然存在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NAT检测可降低输血残余风险,从而提高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ELISA检测合格献血者的核酸检测结果,并对NAT阳性献血者追踪检测,为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提供依据。方法经2种ELISA试剂检测合格的献血者血液标本,采用上海浩源核酸检测系统进行8人份混样检测,混检反应性的标本进行拆分,以拆分结果为最终报告结果,并对NAT阳性献血者追踪检测。结果 1)采集的40 496份献血者标本中,ELISA检测合格标本40 189份,不合格标本307份。2)ELISA检测合格的40 189份标本中共检出HBV DNA阳性22例,未检出HCV RNA、HIV-1 RNA阳性标本。3)已完成17例HBV DNA阳性献血者的追踪检测,其中14例为隐匿性HBV感染,未发现"窗口期"感染的献血者。结论 1)2遍ELISA检测后仍存在输血感染风险,增加NAT检测可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水平。2)追踪调查显示,HBV DNA阳性献血者中以OBI为主,为输血残余风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ELISA筛查无反应性而核酸检测反应性(ELISA-/NAT+)标本进行结果确认及部分献血者追踪随访分析,以明确真正感染状态,给予献血者较明确的解答。方法对2010年6月-2015年7月间,常规血液筛查为ELISA-/NAT+的256份标本进行HBs Ag、抗-HBs和抗-HBc化学发光法检测,HBV DNA/HCV RNA/HIV RNA定量检测,对定量检测阳性、化学发光法检测无反应性献血者进行追踪随访。结果在256例ELISA-/NAT+献血者标本中,确认248例为HBV感染者,4例窗口期HIV感染者,1例窗口期HCV感染者,3例假阳性。在248例HBV感染者中,201例确认为隐匿性HBV感染者,22例为窗口期HBV感染者;25例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感染恢复期或病毒携带者。确认结果回告给献血者,并告知处理办法,得到了满意的结果。结论核酸检测在血站的运用检出的ELISA-/NAT+献血者中,绝大部分是HBV感染,其中尤以隐匿性乙肝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