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透析低血压与非透析低血压血容量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和超滤过程中透析相关低血压的发生与血容量变化的关系.探讨症状性透析低血压的防治策略.方法以过去3月内发生过症状性透析低血压为观测组(23例),设无透析低血压的为对照组(28例).应用超声血容量检测仪比较透析低血压者和正常对照者在透析超滤过程中血容量的变化特点、以及血压、心率的相应变化.结果低血压组的透析间体重增加量、超滤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透析1小时后相对血容量、血压的下降程度超过对照组(P<0.05);而反射性的心率增快方面,低血压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容量下降是发生低血压的重要机制,尤其是透析者伴有心血管功能损害时,更易发生透析低血压.而提高血容量是治疗症状性透析低血压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联机血容量监测(BVM)对评价透析患者干体重和防治透析患者低血压的作用。方法选择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过1次或1次以上低血压的维持性透析患者30例,分为3组,分别采用恒定超滤、阶梯式超滤和血容量监测(BVM)控制超滤三种超滤模式进行血液透析,观察并记录患者超滤量、血压的动态变化及出汗、肌肉痉挛、头疼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次数,记录护理干预次数,比较三种超滤模式透析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与恒定超滤组、阶梯式超滤组相比,BVM控制超滤组低血压发生率、护理干预次数、血液透析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少(P(0.05),透析后血压显著降低(P(0.05);恒定超滤组低血压发生率、护理干预次数、血液透析中出汗、肌肉痉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阶梯式超滤组(P0.05)。结论 BVM控制的超滤模式有助于减少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并有助于评估患者的干体重。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时在线血容量监测对血压控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在线血容量监测了解透析过程中的血容量变化透析中防治低血压和控制高血压,调整透析患者干体重,减少透析并发症。方法:100例规律性血透患者,平均透析时间58.67±31.54个月,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正常血压(A)组、症状性低血压(B)组和难治性高血压(C)组。通过血容量监测仪测定患者血透时的RBV、△RBV/△t、Hb、Hct、BWC的变化,观察透析过程中患者心率、呼吸、血压、超滤量和超滤率的变化,比较3组各项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各参数间的关系。结果:治疗过程中随超滤脱水量增加,超滤脱水率逐渐下降。3纽中B组超滤量最大,超滤率最高,RBV、么RBV的下降也最明显。同时伴SBP、DBP、MAP下降,且明显低于A组(P〈0.05)。随血容量下降,血压明显下降,么RBV和血压两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846,P=0.001)。C组超滤脱水量最小,超滤脱水率最低,RBV、∠RBV的下降也最小。同时伴有血压升高,与另2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血容量下降,而血压逐渐升高,两者之间呈现负相关(r=(0.911,P=0.004)。对5例低血压和7例高血压患者在血容量监测的指导下分别上调或下调干体重后,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在线血容量监测有助于确定合适的超滤量,调整干体重,从而达到个体化的容量和血压的理想控制。  相似文献   

4.
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监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 5 8例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分为病情稳定组(A组 )和低血压组 (B组 )。监测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血压、心率、体重及透析过程中的超滤量、血压、心率和临床表现。结果 A组41例 ,透析前平均血压为 ( 13 5 .0± 18.0 / 78.8± 10 .0 )mmHg ,心率 ( 79± 10 ) /min ,透析后平均血压为 ( 13 8.0± 2 0 .0 / 84.0± 9.3 5 )mmHg ,心率 ( 84± 14 )次 /min ,平均超滤量 ( 2 .42± 0 .71)kg。B组 17例 ,其中 14例在透析过程中收缩压下降≥ 3 0mmHg ,平均下降( 3 6.3 8± 7.5 0 )mmHg ;另 3例患者在透析过程中无低血压发生 ,但出现抽搐、出汗、心悸等症状 ,平均超滤量 ( 3 .47± 0 .67)kg。结论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血压监测 ,有助于确定合适的超滤量 ,调整干体重 ,防治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高钙透析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郑露  叶朝阳 《临床荟萃》2004,19(2):93-94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发生率 2 0 %~5 0 % [1] ,且常伴有明显低血压症状。目前有多种透析方案用于调整患者血压情况 ,但仍有部分患者血压难以纠正。众所周知钙离子在血压调节过程中有一定作用 ,我们对 11例顽固性透析低血压患者予以提高透析液钙离子浓度并观察到纠正低血压的疗效肯定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且病情稳定的透析相关低血压患者 11例 ,男性 6例 ,女性 5例 ,年龄 2 3~ 5 4岁 ,血液透析 6个月至 5年 ,每周透析 2~ 3次。原发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 3例 ,高血压肾损害 3例 ,常染…  相似文献   

6.
血液透析中不同时段进食对患者血压影响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过程中不同时段进食对血压的影响。方法经常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2例,作自身对照,分别进行透析过程中禁食、透析开始1~2h进食、透析开始3h后进食,在透析过程中监测血容量,每种方法观察2周,记录每次进食前和进食10min后的血压、相对血容量的变化、是否发生症状性低血压及护理干预。结果进食组尤其是透析3h后进食组的血压、相对血容量变化、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及护理干预次数均高于禁食组,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对于有低血压倾向的患者避免在透析中尤其是透析3h后进食,防止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低温透析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利用低温透析预防血液透析中出现的低血压。方法;选择18例透析中经常发生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观察在常规透析和低温透析时的血压及超滤量变化。结果:采用低温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低,发生低血压时的超滤量相对较多。结论:低温透析是降低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几种不同的血液透析模式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03年2月—2005年12月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中经常出现低血压反应的规律HD患者14例研究对象,采用单盲法,自身对照设计。常规HD治疗8次后,再分别接受3种不同的透析模式,即单纯超滤 HD,钠梯度HD和钠梯度 超滤梯度。每种模式持续8次。比较3组患者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钠梯度HD和钠梯度 超滤梯度HD组低血压发生率与常规HD相比,每种透析模式透析前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钠梯度 超滤梯度HD透析结束血压、透析过程最低血压与透析前血压的差值与常规HD、单纯超滤 HD以及钠梯度HD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超滤 HD预防低血压作用不明显(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对于血液透析过程反复发生低血压的患者应首选钠梯度 超滤梯度HD,其次钠梯度HD。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恒定透析液钠浓度和超滤速度(传统透析方法)与指数衰减透析液钠浓度和超滤速度对血液透析病人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影响。方法2004年1月~2005年4月,对本院反复发生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30例,分别采用传统透析方法(对照组)与指数衰减透析液钠浓度和超滤速度(实验组)两种模式各进行血液透析各30次,观察病人透析后血压、脱水量、相对血容量下降值(ΔBV)、血浆钠浓度、红细胞压积(HCT)增加值、尿素氮下降率(URR)等变化情况。结果与传统透析组比较,指数衰减钠及超滤速度模式组透析中血压下降、ΔBV、HCT增加值、护理干预次数明显减少(均P<0.05),脱水量、URR高于传统透析方法(均P<0.05),但两组透析后血浆钠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指数衰减透析液钠浓度和超滤速度透析模式可有效预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减少了透析并发症,增加了病人的透析耐受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钠曲线(Sodium Profile,SP)与超滤曲线(Ultrafiltration Profile,UP)联合应用对血液透析低血压的防治作用.方法 对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普通透析(CHD)及SP+UP透析各10次,监测透析过程中血压及血容量变化.结果 CHD和SP+UP发生低血压的例次分别为22次和8次(χ2=7.063,P=0.008);透析结束时,CHD和SP+UP血容量分别下降(15.46±5.52)%和(9.21±5.23)%(P<0.05).结论 SP+UP对血容量有较好的维持作用,能显著降低透析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生物自动反馈式血容量监测对评估血液透析患干体质量的作用。方法对26例规俸性血液透析患.先后按标准透析和生物自动反馈式血容量监测两种方式进行血透治疗,观察两种透析方法透析前后血压、体质量、超滤量、相对血容量的变化和临床合并证及护理干预等指标。结果两组透析前的血压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血容量监测组的干体质量、脱水量、透后血压、急性并发症及护理干预次数与标准血液透析组相比均有显性差异。生物自动反馈式血容量监测能有效地评估干体质量;有效地减少透析中低血压及肌肉痉挛等低血容量相关不良反应;在下调干体质量后高血压得到改善。结论在透析过程中,根据患临床表现结合血容量监测有助于确定合适的超滤量、调整干体质量、防治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和指导治疗顽同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斜线强化超滤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心功能与血压节律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进行MHD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采取斜线强化超滤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直线超滤模式,各进行透析2000例次,观察2组患者透析过程中心率、血压节律的改变以及低血压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透析过程中心率、血压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发生低血压41例次(2.05%),对照组发生低血压278例次(13.9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2=22.321,P=0.000)。结论应用斜线强化超滤模式进行MHD,对患者心功能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降低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特点及透析中血压的变化。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血液透析中心36例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分析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血压达标情况及两组间血压的差异,并比较两组患者透析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血液透析患者血压达标率低,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患者血压透析前达标率分别为26.7%和28.6%,透析后达标率分别为57.8%和55.6%,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服用降压药物患者的比例及种类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患者透析前平均收缩压(systolic bloodpressure,SBP)分别为(163±29)mm Hg(1mm Hg=0.133kPa)和(153±23)mm Hg,脉压(pulse pressure,PP)分别为(83±25)mm Hg和(70±22)mm Hg,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糖尿病组患者平均SBP及PP与非糖尿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DBP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患者,分别为(70±14)mm Hg及(80±15)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糖尿病组患者透析后SBP及DBP较透析前下降幅度分别为(19±29)mm Hg和(3±16)mm Hg,糖尿病组患者相应下降幅度分别为(37±38)mm Hg和(10±17)mmHg,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5)。糖尿病组透析低血压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组,分别为62.2%和41.3%,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也高于非糖尿病组,分别为31.1%和7.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可能引起透析低血压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合并糖尿病及总超滤量较高为引起低血压的危险因素(OR=2.572,0.597,均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达标率较低,而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血压更难控制,脉压差更大,透析过程中血压波动大,更易发生低血压。  相似文献   

14.
中心静脉压监测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中心静脉压(CVP)的监测在血液净化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对超滤量的指导意义.方法从本中心自1996年至2003年行中心静脉压监测的血液净化患者中选出22人,定为A组,回顾性的观察其在中心静脉压监测指导下血液净化中的超滤量、血压、心率和血液净化间期血压、心功能的状态及身体状况.选取同期未行中心静脉压监测的身体和病情相似的患者31人,为B组.A组和B组分别在血液净化中低血压的发生率、血液净化间期心力衰竭的发生率、APACHEⅢ评分方面进行比较,同时A组在血液净化中的超滤量与临床估算超滤量进行比较,分析有无差异性.结果A组与B组相比,在血液净化中低血压的发生率、血液净化间期心力衰竭的发生率、APACHEⅢ评分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的超滤量和临床估算的超滤量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心静脉压监测便于观察血液净化患者循环血量的动态变化,对于及时、准确的调整超滤量有指导意义,并对危重患者心功能的改善和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线血容量监测在血液透析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在线血容量(Bloodvolume,BV)监测血液透析过程中相对血容量(Relativebloodvolume,RBV)变化,探讨其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相关低血压及高血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肾内科47例维持性HD患者,根据其血压情况将患者分为正常血压(Normal blood pressure,NBP)组14例、症状性低血压(Dialysis-Symptomatic hypotension,SH)组18例,难治性高血压(Dialysis-refractory hypertension,RH)组15例,应用在线BV监测观察HD中RBV、血压、超滤量(Ultrafiltration volume,UV)、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 pressure,MAP)的变化。实验分三阶段进行,第一、二阶段为上述指标观察期,第三阶段为干预调整期。进而比较分析各阶段、各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NBP、SH、RH各组的RBV变化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根据SH组不同的RBV变化,分别进行上调干体重或改变超滤方式,SH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对RH组患者加强超滤,其MAP较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不同血压表现的HD患者RBV的变化差异存在显著性,监测HD中RBV变化可以对合理设定HD患者的干体重、减少SH发生、控制RH,提高透析安全性,进而制定个体化透析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6.
Adrenergic regulation of blood pressure in chronic renal failur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revious investigations have suggested that significant hypotension during hemodialysis may result from abnormalities of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activity. To further evaluate these phenomena, plasma dopamine beta-hydroxylase (D beta H) and cold pressor test (proposed indexes of efferent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activity) and amyl nitrite inhalation (an index of the entire baroreceptor reflex arc) were studied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group I, patients exhibiting a mean arterial pressure decrease to less than 70 mm Hg during less than 10% of dialyses; group II (hemodialysis hypotension), patients with a mean arterial pressure decrease to less than 70 mm Hg during more than 90% of dialyses. The groups were similar with respect to plasma renin activity, renin response to ultrafiltration, age, duration of dialysis,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plasma protein concentration, hematocrit, dialysis weight change, resting heart rate, sex, race,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response to cold pressor test, and 125I-albumin plasma volume. Supine mean arterial pressure was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hemodialysis hypotension than in patients without hemodialysis hypotension (group I) both before and after dialysis. Plasma D beta H 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hemodialysis hypotension (group II) than in group I both before and after dialysis. Amyl nitrite inhalation, expressed as change in delta R-R interval/mean arterial pressure decrease, was less in hemodialysis hypotension patient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hemodialysis hypotension may result from a lesion in the baroreceptors, cardiopulmonary receptors, or visceral afferent nerves. Furthermore, elevated mean arterial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hemodialysis hypotension may be neurogenic in origin, as reflected by plasma D beta H activity, and appears similar to the hypertension that follows baroreceptor deafferentation of experimental animals.  相似文献   

17.
经肝素泵同步注入多巴胺预防透析低血压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剂量多巴胺在血液透析中对血压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经肝素泵血液透析中注入小剂量多巴胺6例(360透次),以常规血液透析7例(420透次)作对照,观察血流量,超滤量,透析中血压和透析后血压。结果 观察组透析低血压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有显差异(P<0.001);观察组血流量和超滤量较对照组同类结果明显增加,两组比较有显差异(P<0.001)。结论 血液透析过程中经肝素泵同步注入小剂量多巴胺具有稳定血流动力学、预防透析低血压、提高血液透析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血压变化的影响因素,并用超声稀释的方法测定中心血容量(CentralBloodVolumeCBV)变化对预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及对调整透析患者干体重的作用。方法将60名患者按照以往的透析记录分为高血压组(HighbloodpressureHBP)、低血压组(Low blood pressureLBP)、正常血压组(Normal blood pressure NBP)。所有患者分别在透析治疗1h和透析3h时采用超声稀释的方法检测中心血容量(CBV),心输出量(c0),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PVR)。结果对整体分析,C0、CI、CBV下降,平均下降(-12.3±15.8)%、(-18.2±21.0)%、(-0.12±0.16)%,变化有统计学意义,而血压变化和外周阻力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以低血压组下降较为明显;透析过程中CBV变化与CO变化呈正相关(,值为0.648,P值〈0.001),与外周阻力变化、超滤速度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87,和-0.524;P〈0.001和〈0.005);根据CBV变化对20例血压未达标患者101次透析例次中予以逐步评估干体重后,透析过程中及透析结束后患者血压能够维持正常。结论CBV是反应中心血容量的有效指标,透析过程中CBV下降,说明患者在透析治疗期间细胞外液逐渐减少;透析过程中CBV变化与C0变化呈正相关,与PVR变化、超滤速度呈负相关;血压变化与心率变化呈负相关;不同分组PVR变化的影响因素不确定。我们可以根据患者超声稀释的方法测定透析前后CO、CI、CBV,来指导超滤量,设置合适的干体重,并对于防治血液透析中血压波动过大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血液透析中发生血压异常的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蔓莉  龚蓉  王平  曹泽蓉 《中国血液净化》2003,2(12):654-655,661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组血液透析中高血压及低血压的发生率,对有关因素及与超滤量(UFV)和每公斤体重超滤量(UFV/W)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 对我院常规透析的加例患者的1575例次的透析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老年组患者高血压发生率小于非老年组,而低血压发生率较非老年组显著提高。糖尿病、冠心病、心包积液、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大于非老年组。老年组透析期间发生低血压时较其正常血压时UFV/W明显增高,UFV无显著性差异。非老年组透析期间发生低血压时较其正常血压时UFV明显增高,UFV/W无显著差异。两组血压增高时分别与其正常血压时UFV及IFV/W无明显差异。结论 血液透析中UFV或UFV/W过高是血压降低的关键,尤其是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中监测相对血容量 (BVM ,Bloodvolumemonitoring)并反馈调控超率速度的方法对减少血液透析中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采用普通方式与监测BVM反馈调控超率速度方式 (BVM法 )交替进行血液透析 ,统计BVM法血液透析与普通血液透析次数、发生了低血压和小症状 (肌肉痉挛疼痛、或头痛、或呕吐、或腹痛 )的血液透析次数以及治疗前后血压每次超率量。比较两种方法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4年内 30例患者共做普通血液透析 6 5 5 0次 ,有低血压发生的血液透析次数为 6 30次 ;有小症状发生者为 80 1次 ;4年内共做BVM法 6 5 5 5次 ,有低血压发生的血液透析次数为 330次 ,有小症状发生者为 4 1 0次。BVM法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和小症状发生率显著减少 (P <0 .0 5 ) ,而治疗前后血压、体重的改变量两方法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单用BVM法血液透析可以减少血液透析中常见并发症发生率 ,辅助提高患者对血液透析的耐受性。但并不能依靠它完全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发生。BVM法血液透析减少血液透析中并发症的机理及其它新的方法仍需继续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