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踝关节后踝骨折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焕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3):995-995,997
目的分析探讨内固定治疗踝关节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5年10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踝关节后踝骨折患者共26例,采用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法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1个月至6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3.4个月。所有病例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临床愈合时间为10~16周,平均愈合时间为13.2周。根据疗效评定标准,其中优15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8.46%。结论采用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法治疗踝关节后踝骨折符合生物力学要求,且该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是治疗踝关节后踝骨折较为理想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空心螺钉和T形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无锡市中医医院创伤骨科100例诊断为踝关节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后踝骨折固定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空心螺钉组和T形解剖钢板组,每组50例。空心螺钉组行空心螺钉内固定,T形解剖钢板组行T形解剖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的手术及恢复情况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疼痛程度。结果 T形解剖钢板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空心螺钉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多于空心螺钉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空心螺钉组(P<0.05);两组的伤口拆线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美国足踝外科医生协会评分系统(AOFA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T形解剖钢板组的AOFAS评分明显高于空心螺钉组(P<0.05);术后6个月,T形解剖钢板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空心螺钉组(P<0.05)。结论 与空心螺钉内固定相比,T形解剖... 相似文献
4.
刘策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14):2054-2054
本文总结了近4年收治的20例三踝骨折手术治疗的经验,试述了三踝骨折中后踝骨治疗与功能恢复的关系。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12例,女8例。左侧7例。右侧13例。最大的年龄45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31岁。全组均为闭合性骨折。 相似文献
5.
冯培亮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9):132-134
目的:研究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对三踝骨折患者术后恢复及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86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情况(负重下地时间、住院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前与术后6个月踝关节功能。结果:研究组负重下地时间、住院时间、骨痂形成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步态、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33%与对照组的9.3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患者,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至2006年6月42例三踝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优良率88%。术后未发生感染、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结论 踝关节的解剖复位可获得最佳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踝骨折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本次实验以16例后踝骨折患者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手术治疗,患者的骨折症状均显著改善,骨折端愈合良好,治疗的优良率达到100%。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良好的手法复位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有助于患者骨折端的良好愈合,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因而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观察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对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38例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6)和观察组(n=72),对照组采取三角韧带修复,观察组采取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以... 相似文献
10.
踝关节是人体负重量最大的屈戍关节,站立时全身重量均落到踝关节上,当发生骨折、脱位或韧带损伤时,如果治疗不当,都会对关节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踝部骨折均是关节内骨折,需要完全复位。踝关节骨折复位后的x线片应满足下列要求:(1)必须恢复踝穴的正常解剖关系;(2)踝关节负重面必须与小腿纵轴线垂直;(3)踝关节面的轮廓应尽可能光滑。三踝骨折常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踝关节完全失去稳定性,踝穴完整性受到严重破坏,目前多倾向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以骨折解剖复位、损伤韧带愈合良好为原则。我院自2003年5月~2005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1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后路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采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复位固定治疗,共随访32例,对患者术前及术后伤椎高度及伤椎后凸角度(Cobb角)分别进行测定并比较;通过Frankel标准对脊髓神经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术后随访12-20个月,所有骨折复位效果满意。手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由术前的32.4%-69.3%,平均(51.6±17.8)%恢复到术后2周85.6%-99.2%,平均(92.8:tz6.2)%及末次随访时90.6%-97.8%,平均(93.8±3.6)%。伤椎Cobb角由术前的12.8°-30.5。,平均(20.8±9.1)。恢复到术后2周0°-7.8°,平均(4.9±3.2)°及末次随访时2.0°-12.0°,平均(6.2±4.6)°。伤椎后Cobb角与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520、4.762,P均〈0.01)。脊髓神经功能除3例A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1-2级的恢复。结论对胸腰椎骨折应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和恢复伤椎前缘高度,并且能增加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和减少远期矫正度的丢失。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合并后踝骨折的35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其中经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25例(切开复位组),闭合复位内固定10例(闭合复位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非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采用Olerud-Molander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进行比较。结果切开复位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较闭合复位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组与闭合复位组患者术后4周可逐渐下地适当负重,两组患者非负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手术患者均在5~7个月内获得骨性愈合。切开复位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为(83.51±8.44)分,闭合复位组为(80.83±9.6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内固定在治疗后踝骨折中的临床效果相近。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时间长,骨折部位软组织损伤重;闭合复位内固定技术要求高,术中情况复杂。对于后踝骨折块较大且受伤时间较短的患者可首选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对于后踝骨折块较小或医师闭合复位操作经验较少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3.
髋臼前后柱拉力螺钉结合重建钢板固定治疗髋臼横断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髋臼前后柱螺钉结合重建钢板固定治疗髋臼横断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患者共36例,采用Kochher-Langenback入路14例,髂腹股沟入路12例,扩展型髂股入路6例,前后联合入路4例。本组病例中采用后路重建钢板结合前柱螺钉固定21例,前路重建钢板结合后柱螺钉固定15例。结果随访时间6~27个月,平均19.6个月。复位评估参照Matta标准,解剖复位22例(61.11%);满意复位10例(27.78%);复位不满意4例(11.11%)。关节功能按改良Merled Aubigne6分法和Epstein标准评定,优23例(63.89%),良8例(22.22%),可3例(8.33%),差2例(5.56%),优良率86.11%。异位骨化4例,按Brooker分级:Ⅰ-Ⅱ级3例,Ⅲ~Ⅳ级1例。深静脉栓塞2例,经非手术治疗而愈,坐骨神经医源性损伤1例,经治疗6月后恢复,股骨头坏死3例。结论髋臼前后柱螺钉固定结合钛板治疗髋臼横断骨折,创伤较少,固定坚强,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uttress螺钉固定治疗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Ⅳ度内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6例踝关节骨折中旋后-外旋型Ⅳ度伴内踝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Buttress螺钉技术固定内踝骨折。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时间(12.48±5.62)个月。所有伤口Ⅰ期愈合,无螺钉松动、断裂,无骨折移位及畸形愈合。末次随访AOFAS踝-后足评分(89.60±3.60)分,VAS评分(2.01±1.20)分。结论 Buttress螺钉技术固定内踝骨折块稳定,软组织损伤较小,骨折愈合时间短,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联合经皮伤椎终板撬拨复位螺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单独给予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经皮伤椎终板撬拨复位螺钉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伤椎终板高度比高于对照组,矢状面后凸Cobb角显著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终板高度比均高于对照组,矢状面后凸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联合经皮伤椎终板撬拨复位螺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增强骨折复位效果,最大限度恢复伤椎高度,并促使上终板复位,是一种较好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评价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40例经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8 ~ 75岁.滑脱部位:L4-5 28例,L5~S112例.根据Meyerding滑脱程度分级标准,Ⅰ度滑脱20例,Ⅱ度滑脱18例,Ⅲ度滑脱2例;峡部裂型滑脱15例,退行性滑脱2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6~18个月,平均10.7个月.患者术后4~10个月植骨均融合,平均6.5个月.无1例发生内固定器械松动、断裂.末次随访时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标准:治疗后12例评分改善率为93.8%,15例为87.5%,8例为81.3%,5例为75.0%,平均改善率为86.6%,均达显效.结论 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理想、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Yuetao Wen Hui Zhou Youxin Liao Ya He Fei Wang Jingang Li 《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search》2022,50(2)
ObjectiveThis study was performed to assess the efficacy of a novel tool to assist transpedicular bone grafting in short-segment pedicle screw fixation combined with pedicle fixation at the level of the fractured vertebra (six-screw fixation).Methods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80 patients (4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40 in the tool-aided group) with single-level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traditional six-screw fixation combined with transpedicular bone grafting. In the tool-aided group, we introduced a novel vertebroplasty tool to assist transpedicular bone grafting. Basic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indicators were recorded.Results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atients’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or surgical outcomes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ool-aided group. Both traditional surgery and tool-aided surgery restored the height of the fractured vertebrae and decreased the Cobb angle, visual analog scale score, and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However, tool-aided surgery more effectively restored the height of the fractured vertebrae and reduced the visual analog scale score and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than did traditional surgery.ConclusionVertebroplasty tool-aided surgery facilitated more precise and successful grafting of bone into damaged vertebrae than did traditional surgery and therefore might be recommended for treating single-level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