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双滤过血浆分离(DFPP)清除高敏肾移植受者体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疗效.方法 使用Plasauto iQ全自动血液净化仪和EC-20W血浆成分分离器对26例高敏肾移植受者进行双膜滤过治疗,每周2次,共治疗4周,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PRA水平,同时观察患者体内免疫球蛋白和白蛋白变化情况.结果 9例患者PRA转阴(<10%),15例患者PRA降至可接受肾移植范围(<40%),2例患者PRA水平仍高于40%.DFPP治疗前PRA水平为(61.3±15.2)%,治疗后下降至(22.2±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gG、IgM均显著下降(P均<0.05),而IgA、白蛋白水平改变不明显.结论 DFPP能够有效清除高敏肾移植受者体内的PRA,同时保留自身蛋白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肾移植致敏受者围手术期分别采用血浆置换、免疫吸附或静脉用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对降低群体反应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和减少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122例肾移植致敏受者分为3组,分别在术前使用血浆置换(69例)、免疫吸附(33例)、IVIG(20例)治疗,并于治疗前后及肾移植术后监测PRA的变化和排斥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血浆置换组、免疫吸附组、IVIG组的PRA水平比治疗前分别下降45%、45%、55%;肾移植术后1年,3组PRA的反弹率分别为41%、420k、30%;且IVIG组比其它两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病例要少、结论:肾移植致敏受者围手术期采用血浆置换、免疫吸附或IVIG等方法治疗均可降低PRA水平, 减少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其中IVIG组效果更佳。部分患者术后PRA会反弹,使用免疫抑制药可使 PRA稳定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PE)联合巴利昔单抗在致敏受者肾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2002年6月-2005年1月我院38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为30%-50%的致敏肾移植受者:8例既未行PE治疗,也没有应用巴利昔单抗(对照组);13例仅于术前行PE治疗(PE组);17例在行PE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两刑巴利昔单抗诱导治疗(PE+舒莱组),以上各组肾移植术后均以普乐可复、吗替麦考酚酯和皮质激素预防排斥反应。比较PE组血浆置换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PRA的变化和各组肾移植病人术后3个月内排斥反应的发生率、1年人,肾存活率。结果 PE组血浆置换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PRA值较血浆置换前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术后排斥反应率为75%(6/8),PE组术后排斥反应率为30.7%(4/13),PE+舒莱组术后排斥反应率为11.8%(2/17),PE组、PE+舒莱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致敏肾移植受者,在术前行血浆置换的基础上结合舒莱免疫诱导治疗,能有效减少排斥反应,提高人,肾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PE)在治疗马凡综合征(MFS)患者术后并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术后第7天开始进行PE,隔日1次,共置换3次.于置换前后监测血小板(PLT)、乳酸脱氢酶(LDH)、总胆红素(TBil)、肌酐(Cr)、尿素氮(BUN)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on Willeb...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双重滤过血浆单采(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在清除肾移植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21年1月—2023年6月,本院11例肾移植术前PRA阳性患者行DFPP治疗后PRA变化情况,监测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和止凝血等参数。结果 11例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经DFPP治疗后PRA明显下降,由阳性转为阴性或者弱阳性,除1例患者因一般情况较差,放弃肾移植手术,其余患者顺利进行肾移植手术。患者共进行了62次DFPP治疗。分析显示,患者在行DFPP治疗前后相比,RBC、HB、PLT、ALB、TBIL、PT、APTT、K、Na、Cl、HCO3-,差异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DFPP有效地降低了患者肾移植术前高PRA指标和降低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风险,且治疗过程安全。  相似文献   

6.
<正> 我院用血浆置换(PE)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群体反应抗体(Panel Reative Anti-body,PRA)高敏肾移植、肾移植排斥反应等18例其发病与免疫异常有关的疾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血浆置换(PE)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重度蜂毒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疗效.方法 对18例重度毒蜂蜇伤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先PE治疗,随后立即进行CBP治疗,治疗前、PE后、CBP结束时检测肝肾功能、心肌酶学、C反应蛋白(CRP)及TNF-α.结果 在治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PE后转氨酶(ALT、AST)、心肌酶(CPK、CPK-MB)、TNF-α及CRP迅速下降(P<0.01),而BUN、Cr下降不明显;CBP治疗后BUN、Cr、ALT、AST、CPK、CPK-MB、TNF-α及CRP呈进行性下降(P<0.01),而总胆红素(TBIL)变化不明显;TNF-α、CRP在PE结束时显著下降,随着CBP治疗时间延长呈进行性下降,且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呈进行性下降(P<0.01),无死亡病例.结论 PE联合CBP治疗能减轻重度蜂毒致MODS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改善肝、肾及心肌功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PRA阳性受体肾移植前行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探讨肾移植术前二重滤过血浆置换疗法(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对反应性抗体百分比(percent reactive antibody,PRA)阳性的受体术后排异反应的改善程度及护理。方法 用二重血浆置换林对35例PRA阳性的受体于肾移植术前作DFPP,观察手术前后PRA的改变及排异反应,另设34例作DFP的PRA阳性受体作对照;并分析DFPP的操作及护理措施。结果 35例PRA阳性DFPP后PRA水平均降低,肾移植术后仅16%出现急性排异反应;未作DFPP的阳性受体接受肾移植术后29%出现排异反应。DFPP过程中1例一级膜发生凝血,另1例出现虚脱症状,35例均无热原反应。结论 DFPP能明显改善PRA阳性受体肾移植术后的排异反应发生率。护理上应注意血浆置换量与补浆量的平衡,避免血容量波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血浆胶体渗透压恒定;DFPP时血流量不宜过快,且须注意肝素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患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和肾功能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可追踪到具有PRA结果的63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的患者。于2012年10月采用美国GTI公司提供的ELISA筛选HLA-Ⅰ类、Ⅱ类混合抗原板,检测肾移植术后PRA。肾移植术后未发生恶性肿瘤的肾移植患者为正常对照组,共计902例。肾移植患者移植手术时间最早在1995年11月,最迟移植患者手术时间为2008年3月。结果 63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的患者中,PRA阳性患者11例,占17.46%(11/63),移植肾功能下降患者5例,占45.45%(5/11)。902例正常对照组的肾移植患者中,PRA阳性患者94例,占10.42%(94/902),移植肾功能下降患者83例,占88.30%(83/94)。肾移植术后正常患者与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患者肾移植术后产生PRA之间无统计学差异(χ2=2.33,P0.25)。结论虽然免疫抑制剂可抑制移植肾的排斥反应,但在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和正常患者间产生PRA的几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避免高度致敏的患者进行肾移植术后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HAR)或急性排斥反应(AR)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对15例群体反应抗体(PRA)高的患者采用科瑞公司生产的蛋白A免疫吸附柱进行免疫吸附治疗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前15例患者中2例PRA为100%,4例〉70%,5例〉50%,4例〉30%。行免疫吸附治疗2~13次后,复查PRA,6例Ⅰ类抗体为0,1例Ⅱ类抗体〈50%,其余两类抗体均〈30%,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使肾移植均得以成功。【结论】免疫吸附能有效降低高度致敏肾受者的抗体,解决了因PRA高而不能进行肾移植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葡萄球菌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对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的影响.方法 总结1例采用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等待肾移植的高敏患者的护理.结果 治疗前患者PRA在75%以上,经过5次吸附治疗,患者PRA明显下降.结论 对等待肾移植的高敏患者而言,蛋白A免疫吸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专业的护理才能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应用血浆置换疗法降低肾移植排斥反应的护理体会。通过时30例肾移植前群体反应抗体增高≥30%及10例肾移植后出现加速排斥反应的患者,在应用免疫抑制剂的同时做膜分离法血浆置换治疗的护理,认为应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注意出入液体量的平衡、防止溶血、低血压的发生,以保证血浆置换的顺利进行,从而使肾移植前群体反应抗体降低,减少术后的排斥反应,促进移植肾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其它药物治疗抗-NMDA受体脑炎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 1例确诊为抗-NMDA受体脑炎的患者应用血细胞离心机进行血浆置换(2-3)次/周,共进行6次治疗。治疗前后做血常规、电解质、血浆蛋白检测。结果治疗后患者球蛋白从(56.75±55.65)g/L下降至(44.52±40.11)g/L(P0.05);白蛋白/球蛋白比值从(1.14±0.77)升高至(1.28±0.7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患者临床症状较血浆置换前减轻,脑脊液NMDA受体抗体阳性强度减弱。结论血浆置换治疗抗-NMDA受体脑炎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疗法治疗大疱性皮肤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住院的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共34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血浆置换组(PE组,15例)与常规治疗组(19例)。观察2组患者激素使用剂量、减量时间、自身抗体变化、无新发水疱时间及并发症。结果①PE组患者激素的初始量、最大控制量、减量前累积量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患者(P〈0.05);②PE组患者血浆置换后血清自身抗体滴度明显下降(P〈0.05);③PE组比常规治疗组患者抗体滴度下降明显(P〈0.01);④PE组并发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患者(P〈0.05)。结论血浆置换疗法可以减少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患者的糖皮质激素用量,显著降低血清自身抗体滴度,并发症少,特别是对于不能耐受大剂量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重症患者,血浆置换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应用血浆置换疗法降低肾移植排斥反应的护理体会.通过对30例肾移植前群体反应抗体增高≥30%及10例肾移植后出现加速排斥反应的患者,在应用免疫抑制剂的同时做膜分离法血浆置换治疗的护理,认为应严格无茵操作、预防感染、注意出入液体量的平衡、防止溶血、低血压的发生,以保证血浆置换的顺利进行,从而使肾移植前群体反应抗体降低,减少术后的排斥反应,促进移植肾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刘旭华  曲青山  陈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3):1454-1455,1457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监测对移植肾存活及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09年12月于该院行肾移植术的患者共计1 430例次,根据术前PRA检测结果分为阴性组(PRA<10%)和致敏组(PRA≥10%),分析两组间术后一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和肾存活率的差异;结合临...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移植肾长期存活与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关系。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时已超过10年存活的377例肾移植患者进行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肾移植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结果 377例存活大于10年以上肾移植患者中,301例患者PRA阴性,76例患者PRA阳性。男性与女性患者间PRA阳性产生的频率具有显著性差异(χ2=5.85,P<0.025)。PRA阴性患者移植肾功能正常率明显高于PRA阳性患者,差异有显著性(χ2=179.26,P<0.0001)。结论男性肾移植患者产生抗HLA抗体的几率高于女性;PRA阳性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淋巴血浆置换术(Lymphoplasmapheresis,LPE)对ABO血型不相容亲属活体肾移植(ABO-incompatible kidney transplantation,ABOi-KT)患者的疗效。方法 8例ABOi-KT患者手术前共接受LPE治疗57次,比较LPE治疗前后血细胞计数、血浆蛋白含量差异;监测患者围手术期血型抗体效价变化;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者LPE治疗前后比较,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淋巴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E治疗前后血浆总蛋白、白蛋白相比较无明显变化(P 0.05),治疗后球蛋白较治疗前含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例患者经数次LPE治疗,保证ABOi-KT手术当天血型抗体效价≤1∶16,且术后2周效价无反弹;LPE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结论 ABOi-KT患者术前应用LPE治疗,有助于手术更安全、有效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新月体型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肾内科收治的经肾活检确诊的新月体型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早期患者,入院后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抑制免疫炎症、抗凝、纠正贫血以及行血浆置换等治疗,行血浆置换治疗期间给予患者静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抗过敏,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预防低钙血症等治疗,每次置换血浆2 000 ml,调整血液流速为60 ml/min,间隔2 d/次,共3次。结果患者行3次血浆置换治疗后,复查抗GBM抗体(–),血常规:Hb 61g/L,肾功能:Cr 625μmol/L,BUN 25.2 mmol/L,UA 476μmol/L。结论新月体型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早期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可提高疾病治愈率,快速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肾移植排异患者行血浆置换疗法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2~3月我们用血浆置换法(PE)治疗两例肾移植后发生急性排异患者,针对此病的病理生理改变及PE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心理护理,使之积极配合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了心衰;控制液体进出量,调整血浆弃出量和置换液输入量的处理,纠正了心衰、高血压;调整肝素用量,注意伤口处理,防止了伤口渗血;予热置换液,防止了发冷寒战等不良反应。两例患者在一周余时间内经过3~4次血浆置换,尿量、体温、血压均恢复正常,尿素氮、肌酐基本正常,移植肾恢复了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