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 对南京中医药大学开设的基于Python语言的实用中医药大数据研究导论课程结课加以调查,探究在大数据背景下,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学生对大数据相关课程的学习需求,以及基于学生视角对大数据相关课程建设的建议。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的大学本科一年级93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在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x2检验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课程中具象化内容较抽象化内容更易于得到学生内在认同,学生对Python语言认识和学习意愿不足;课后练习和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P<0.05);课程存在时长不够、难度较大、案例缺乏、师生互动较少的问题。结论 降低课程难度,增加大数据内容与中医知识的融合度,培养学生兴趣与加强实践是大数据相关课程今后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学校传染病的防控机制研究。方法对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情况和学生对传染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和来源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学校及学生对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和认识存在缺陷,机制需进一步完善。结论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机制的研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传染病学是内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传染病学教学已作为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必修课程。如何在中医院校开展传染病学的教学从而更好地突出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的优势是授课老师一直思考的问题。通过对中医院校传染病教学模式现状的分析,提出在传染病学教学过程中要扬长避短,突出中医防治传染病特色;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开展专题授课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教学督导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一部分。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中医临床学科主干课程的教学出现对中医学知识重视程度不足,讲授侧重较少,出现少讲,甚至不讲中医内容的情况,如何利用课程督导帮助授课教师提升课程认同感和授课水平,提出因材施教,对症分析,把握课程特点,丰富授课内容,明确中医特色,中西结合并举,提升素质,教学相长,贯彻中医思维,继承发展中医的建议和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中医教育在西医院校的现状,浅析未来改革方向及模式.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并分析西医院校医学生接受中医教育程度、专业兴趣及发展意见.结果 纳入调查的医学生对中医药认可程度高,学习兴趣强,但因课程中存在思维模式差异大、教学方法不够多元等问题,使得学生难以深入理解并临床应用.结论 西医院校的中医教育应寻求多...  相似文献   

6.
<正>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是我校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外科、骨伤专业等学生的选修课程之一,又属考查科目,往往不被学生重视。作为临床教学的一部分,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多、学时少,大多数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往往掌握不够,充分体现在临床教学实践中。在多年的临床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存在不少问题,教与学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如何提高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临床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目前面临的艰巨任务,笔者与同行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硬化是神经科疑难病,现代医学用激素等冲击治疗,虽能缓解病情,但容易复发,临床致残致死率高,中医治疗优势明显。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生对该病用感性认识较少,且中医专业研究生往往对神经科疾病认识不足,为临床教学增加很多困难。本文通过多发性硬化病的治疗过程,对学生进行神经内科查体、定位、定性诊断方法进行系统培养,使学生养成规范的神经内科思维习惯,正确运用现代医学方法,诊疗神经科疾病,同时,树立牢固的中医专业思想;笔者从学生了解的脑血管疾病入手,结合实际病例分析、影像资料、鉴别诊断及中医治疗该病优势几方面,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神经病学疾病的诊疗能力。既加强学生中医专业思想,又培养学生神经内科疾病的规范诊疗能力。  相似文献   

8.
中医临床实践是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环节,临床实践培养有利于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今后更好的胜任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康复科连续多年承担中西医结合专业实习的带教工作,全面了解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时代特征,在中西医结合专业中医临床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和WPBL教学法相结合教学模式,旨在提高中医临床实践教学质量,为中医临床实践教学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西医院校设置中医课程内容既是中国医学教育特色,也是中国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如何激发学生对中医诊法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需教、学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中西医诊法的异同,使学生认识中医诊法时思路清晰,提高学生对中医诊法的重视程度。教师授课时要突出对中医诊法特色的陈述;采用中、西医两种诊法比对授课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形象化教学,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必须根据选用的教材内容,自行策划。由于中医诊法实践性很强,必须有足够的见习时间。根据教学进度,突出见习主题。见习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BL)",实行教学互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记忆,巩固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王明潮  吴丽婷 《光明中医》2011,26(6):1285-1286
目的了解未学习中医经典的低年级中医学生对中医经典的了解情况和对中医经典重要性的认识情况,中医院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更好地完善中医经典的教育模式,以便更好地加强低年级中医学生对学习中医经典著作重要性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学习效果,这样才能够尽早地登入中医殿堂。方法以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部分临床医学生为例进行问卷调查,计划发放420份。结果回收有效问卷363份,仅有14%能正确选择四大经典;翻阅过四大经典的只有2%;有95.6%的学生不同意用中基、中诊等现代课程代替中医经典;有92.8%的学生不赞成中医经典是落后文化;但是仅有18.2%的学生认为身边的中医学生重视中医经典。结论低年级中医学生对中医经典重要性的了解比较充分,但是他们对中医经典的了解却非常少,平时对中医经典的学习也比较少。  相似文献   

11.
为了让西医院校的学生了解传统中医,能用中西医两套理论诊治疾病,每个西医院校都必须开展中医课程的教学,但是由于中医课程是非重点科目,其授课学时很少,学生对其也不够重视。为了在有限的学时中,让中医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又易于学生接受理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适当运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技巧,扎扎实实地教好这门课程,更好地在西医院校发扬传统中医。  相似文献   

12.
中医专业本科生是未来中医临床的中坚力量,但学习中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本文旨在培养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开拓学生学习视野,鼓励学生多积累临床经验,鼓励学生亲身感受了解中药现状,引导学生处理中西医学习冲突,邀请相关人士给学生传授经验,及时传递中医药政策法规8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引导中医专业本科生有效的进行中医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
根据社会对中西医结合人才的需求和培养中西医临床专业应用型人才目标体系要求,制订出“厚基础、重实践”的培养目标;加强西医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以保证学生在掌握扎实的西医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上,整合中医课程,结合编著的中医类课程创新教材,培养学生稳固的中医辨证思维能力,突出专业特色;同时重视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以培养合格的中西医临床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根据社会对中西医结合人才的需求和培养中西医临床专业应用型人才目标体系要求,制订出"厚基础、重实践"的培养目标;加强西医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以保证学生在掌握扎实的西医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上,整合中医课程,结合编著的中医类课程创新教材,培养学生稳固的中医辨证思维能力,突出专业特色;同时重视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以培养合格的中西医临床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谭展望  雷磊 《中医药导报》2012,18(7):131-133
在中医妇科学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思路,认识中医与西医的各自优势及相互关系,找准中医妇科学基础理论、疾病概念、病因病机及诊断治疗的中西医结合点,突出特色,取长补短。并以中西医结合思路为中心展开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医妇科学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积极思考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中医临床(含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大二年级学生中,招募"中草药野外识别兴趣小组"学员,开展田野中草药识别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周期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田野第二课堂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及中医"知、信、行"状况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兴趣小组成员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中药识用水平以及中医药临床应用能力明显优于非兴趣...  相似文献   

17.
蒋惠钧从事血液学专业43年,中西医结合专业38年,lop年起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蒋老擅长于血液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尤其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的治疗,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试将蒋老诊治慢性再障的学术特点归纳如下。1辨清与辩证相结合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中医“虚瘠”“血证”的范畴,以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论治相结合,是研究再障开展最为广泛的一种中西医结合方式。西医对再障的认识是建立在血液细胞学的基础之上,对造血组织产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认识比较深刻细致,对人的整体以及人与自然界的联系重视不够。中医诊…  相似文献   

18.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专业思维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辽宁中医药大学112名学生进行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期望的教学学时、对教材的满意程度、期望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对课程理解程度等,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从中医学绪论开始激发西医学生对中医的兴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晓春 《北京中医药》2009,28(6):482-484
中医学绪论是西医学生接触中医的第一课,能否通过绪论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的热情和兴趣至关重要,也是能否达到中医教学预期目标的关键所在.通过绪论的讲解,要使学生了解中医和西医理论体系之异同;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如: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佛学都与中医的发展有关;还要使学生了解当代的中西医结合成果,从而使西医学生成为东西方两种认知力量汇聚的传播者或实践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并分析首都医科大学七年制西医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与需求情况,为中医教学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68名首都医科大学七年制西医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中医学的认识及学习兴趣点,学习中医理论后对中医的认识和兴趣的转变情况,以及对教学的要求及亟待改进之处。结果西医学生多认为传统医药不良反应小,对传统医药具有一定的优势,中医学理论对今后的临床实践有重要帮助;学生希望增加观摩中医临床的机会,以便近距离感受中医临证特色。结论在西医高等院校的中医学教学中,应坚持从中医传统文化入手,提高西医学生对传统医学的认识和兴趣;积极应用现代医学教学模式,加强临床教师培训与评估;合理安排临床见习时间,使西医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中医临床,从而不断全面提高中医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