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TI-RADS 4~5类结节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变化,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对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组织活检或手术组织病理检查148例单发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超声TI-RADS均为4~5类。组织病理证实60例良性结节患者为良性组,88例恶性结节患者为恶性组。比较2组超声造影时结节与周围正常组织达峰时间相对值(△达峰时间)、曲线下面积相对值(△曲线下面积)、梯度相对值(△梯度),观察超声造影后TI-RADS分类调整情况;绘制ROC曲线,评估超声造影参数对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 恶性组年龄[(44.70±11.79)岁]小于良性组[(49.75±12.72)岁](t=2.352,P=0.022),TI-RADS 5类比率(52.27%)高于良性组(18.33%)(χ2=17.354,P<0.001);2组性别比例、结节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后,23个TI-RADS 4类结节降为3类,45个TI-RADS 4类结节升为5类,3个TI-RADS 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分类的甲状腺结节进一步鉴别诊断的价值。 方法对295例387个常规超声TI-RADS分类的甲状腺结节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造影后甲状腺结节的微循环灌注特征和应用SonoLiver CAP软件获得的时间-强度曲线各定量参数分析,综合进行两次TI-RADS分类评估,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计算常规超声TI-RADS、超声造影后TI-RADS分类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绘制常规超声TI-RADS、超声造影后二次TI-RADS分类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 结果295例387个常规超声TI-RADS分类2~5类的甲状腺结节,术后病理结果为恶性82例121个、良性213例266个。常规超声TI-RADS分类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度63.64 %(77/121)、特异度73.87%(229/310)、准确度79.07%(306/387)、阳性预测值45.83%(77/168)、阴性预测值83.88%(229/273),而超声造影后二次TI-RADS分类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度85.95%(104/121)、特异度92.93%(263/283)、准确度94.83%(263/387)、阳性预测值83.87%(104/124)、阴性预测值93.93%(263/280),超声造影后二次TI-RADS分类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常规超声TI-RADS分类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92,4.38,7.31,7.45,3.13;P<0.05)。常规超声TI-RADS、超声造影后二次TI-RADS分类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3,0.834。二次TI-RADS分类评估后甲状腺结节恶性组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1 cm实性结节早期快速不均匀增强伴灌注缺损区,<1 cm实性结节呈不均匀低增强;实性结节良性组增强模式表现为均匀高或等增强以及结节周边环状高增强,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3.86,12.54;P<0.05);良恶性组间在增强水平、增强边界、始退特点、相对平均渡越时间、峰值强度、平均强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51.48,17.91,47.25,8.92,3.37,4.05;P<0.05);而增强范围、平均强度、峰值强度在良恶性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2.87,0.95,0.88;P>0.05)。 结论超声造影对常规超声TI-RADS分类的甲状腺结节可以做进一步良恶性鉴别,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与甲状腺结节超声评估系统(TI-RAD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475例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声像图特征,通过TI-RADS对甲状腺结节进行分级,与细针穿刺细胞学结果、手术病理及随访结果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FNAC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诊断的符合率为90.56%,FNAC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度为85.7%(18/21),特异度为93.8%(30/32);TI-RADS分级与FNAC对照,诊断符合率为80.2%(381/475),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度为39.0%(41/105),特异度为91.9%(340/370);TI-RADS与手术病理对照,诊断符合率为90.6%(48/53),诊断甲状腺癌敏感度为85.7%(18/21),特异度为93.8%(30/32)。结论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及超声评估系统对于术前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TI-RADS)超声指标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将手术病理证实的103例甲状腺癌患者,共计108枚病灶的TI-RADS超声指标与肿瘤侵犯包膜或包膜外周围组织及淋巴结转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108枚病灶中颈部淋巴结转移56枚;淋巴结未转移52枚;癌组织侵犯包膜或侵及包膜外组织38枚;癌组织局限于腺体内70枚。(2)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甲状腺癌≥2cm、结节内微钙化灶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增多(P0.05),以结节内微钙化灶预测更有价值。(3)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灶≥2cm对预测甲状腺癌包膜或包膜外侵犯有较高价值(P0.05)。结论 TI-RADS超声指标中结节大小和微钙化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根据甲状腺癌的超声表现初步预测其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术前超声特征及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宣武医院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320例,依据随访结果,将其分为未复发组292例和复发组28例。分别记录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超声特征(肿瘤内部构成、回声、边界、形态、微小钙化、纵横比、TI-RADS分类4a~4b及4c~5)及病理特征(病灶大小、多灶性、被膜外侵犯、颈部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结果320例患者中有28例复发,复发率为8.75%。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4c~5 PTCs、肿瘤囊性变、肿瘤边界、纵横比、肿瘤大小、颈部淋巴结转移及手术方式均为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P<0.001、<0.001、=0.002、=0.006、=0.003、<0.001、=0.03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4c~5 PTCs、肿瘤囊性变、肿瘤大小、颈部淋巴结转移均是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9、<0.001、=0.001、=0.005)。 结论PTC恶性超声特征越多,其复发可能性越大,其中TI-RADS 4c~5是PTC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肿瘤囊性变、肿瘤大小、颈部淋巴结转移均有助于预测肿瘤预后。  相似文献   

6.
超声TI-RADS分类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状腺超声影像和数据报告系统(TI-RADS)分类在诊断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63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524个甲状腺结节进行TI-RADS分类,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做诊断性分析.结果 甲状腺良性结节多见于TI-RADS 2、3、4A类结节,恶性结节则多见于TI-RADS 4B、5、6类结节.若以TI-RADS 2、3、4A类甲状腺结节为良性结节,以TI-RADS 4B、5、6类为恶性结节,进行统计学分析,两者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298.49,P<0.01),其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准确性、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3% (489/524),83.7%(67/80),95.0% (422/444).超声TI-RADS分类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9.结论 TI-RADS分类方法可较好地应用于诊断甲状腺结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MC)中央区淋巴结(CLN)转移超声表现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山西省肿瘤医院行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TMC患者422例,分析CLN的超声表现,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TMC CLN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422例TMC患者均行CLN清扫,术后病理诊断CLN转移103例(24.4%,103/422)。术前超声检出中央区气管旁淋巴结肿大128例(276枚),中央区肿大淋巴结的超声表现多以低回声(98.6%,272/276)、长短径比≥2(63.8%,176/276)、淋巴门结构不清(72.1%,199/276)、血供稀少或无血流(91.7%,253/276)为主,与非转移性淋巴结超声声像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气管旁淋巴结术前超声未检出294例。CLN转移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5岁(P<0.001)、肿瘤直径(>5 mm)(P=0.001)、颈侧区淋巴结转移(P<0.001)、多灶(P=0.003)、结节内微钙化(P=0.024)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性别(P=0.723)、肿瘤部位(P=0.083)、桥本甲状腺炎(P=0.839)、侵犯被膜(P=0.144)、结节内回声(P=0.443)、结节边界(P=0.586)、结节纵横比>1(P=0.345)、血流(P=0.999)与CLN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P<0.001)、多灶(P=0.001)、结节内微钙化(P<0.001)与CLN转移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 TMC中央区肿大淋巴结超声表现为低回声、长短径比≥2、淋巴门结构不清、血供稀少或无血流,CLN转移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多灶、甲状腺结节内微钙化相关。因此,当超声发现甲状腺可疑恶性病灶,并伴有以上超声征象时,应仔细扫查CLN。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FVPTC)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10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手术并经病理证实为FVPTC的127个结节。超声评估指标包括:最大径、边缘、纵横比、内部结构、回声水平、钙化、后方衰减、声晕、血供程度,将超声指标纳入甲状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并与经典型PTC相比较。同时分析FVPTC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结果(US-FNAB)及淋巴结转移率。采用t检验比较FVPTC和经典型PTC组结节大小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FVPTC和经典型PTC组的淋巴结转移和TI-RADS分类的差异。 结果(1)FVPTC结节大小为(23.47±12.75)mm,大于经典型PTC的大小[(10.84±6.10)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077,P<0.001);大部分FVPTC结节表现为边缘规则、纵横比≤1、实性、低回声、无钙化、无后方衰减、无声晕、中等血供。TI-RADS分类在FVPTC与经典型PTC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891,P<0.001),在非腺瘤样FVPTC与经典型PTC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88,P=0.125)。(2)US-FNAB诊断FVPTC良性6例,滤泡性病变6例,可疑恶性及恶性15例,符合率55.56%(15/27)。(3)FVPTC淋巴结转移率低于经典型PTC(10.68% vs 29.92%;χ2=12.560,P=0.001)。 结论FVPTC的超声表现多样,淋巴结转移率低,加深认识能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ACR TI-RADS联合微血流成像(MFI)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97例甲状腺实性结节患者的二维超声及MFI图像资料,对97个甲状腺结节进行TI-RADS分类,比较良性组(41个)与恶性组(56个)临床资料和超声参数的差异。以病理结果为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单独TI-RADS、TI-RADS联合MFI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效能,比较二者的不必要穿刺率。结果 良性组与恶性组性别、年龄、结节最大径、结节位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良性组结节以Ⅱ型血流为主,恶性组结节以Ⅳ型血流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TI-RADS联合MFI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930,大于TI-RADS单独应用(0.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RADS单独应用时不必要穿刺率为27.8%(27/97),联合MFI后不必要穿刺率降为8.2%(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R TI-RADS与MFI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评估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4类结节的恶性风险,探讨其对TI-RADS 4类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常规超声诊断的TI-RADS 4类结节患者219例,共226个结节,所有结节均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超声造影对其诊断效能。结果 226个TI-RADS 4类结节病理诊断恶性110个,良性116个;超声造影准确诊断恶性98个,良性105个;超声造影对TI-RADS 4类结节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23%、89.09%、90.52%、89.91%及89.74%。超声造影诊断TI-RADS 4A、4B、4C类结节的实际恶性率分别为14.06%(9/64)、47.52%(48/101)及86.89%(53/61)。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对TI-RADS 4类结节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助于指导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对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4类结节的恶性风险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226例甲状腺患者的结节特征,依据Kwak制定标准进行分类,其中TI-RADS 4A、4B和4C类结节纳入研究中,所有结节均行CEUS检查。CEUS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226个TI-RADS 4类结节中,CEUS诊断恶性为106个,良性为120个,术后病理诊断恶性110为个,良性为116个,CEUS诊断4类结节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15%、89.09%、93.10%、89.91%和89.74%。CEUS诊断4类结节结果和病理结果比较,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0.823(P<0.001)。CEUS诊断4A、4B和4C类结节的实际恶性率,分别为14.06%(9/64)、47.53%(48/101)和86.89%(53/61)。 结论 CEUS检查对TI-RADS 4类甲状腺结节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助于指导TI-RADS 4类甲状腺可疑结节临床后续决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超声造影(CEUS)与常规超声(US)对单发无淋巴结转移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侵袭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术后病理证实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PTMC 9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侵袭性组(13例)和非侵袭性组(79例)。比较两组患者结节的US及CEUS征象的差异,分析US、CEUS诊断单发无淋巴结转移PTMC侵袭性的准确性,并探索两种检查方式联合使用的诊断效能。结果:US征象中,侵袭性组边界不清比例、甲状腺被膜回声中断比例高于非侵袭性组(P<0.05)。CEUS征象中,侵袭性组增强后边界不清比例、边缘高增强比例以及增强范围形态改变比例高于非侵袭性组(P<0.05)。US诊断单发无淋巴结转移PTMC侵袭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为46.15%、79.75%和75.00%,低于CEUS的84.62%、83.54%和83.70%。US联合CEUS诊断单发无淋巴结转移PTMC侵袭性的准确性最佳(AUC=0.929),其最佳诊断点为0.87,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7.74%,拟合方程为Logit(P)=-2.146+0.585×US边界不清+2.796×甲状腺被膜回声中断+0.659×增强后边界不清+3.521×增强后边缘高增强+5.541×增强范围形态改变。结论:US联合CEUS可更好地反映单发无淋巴结转移PTMC浸润生长及被膜侵犯的生物学特征,对判断其侵袭能力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美国放射学会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ACR TI-RADS)、人工智能算法简化版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AI TI-RADS)和Kwak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Kwak TI-RADS)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7年7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检查诊断为甲状腺结节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114例患者共3134个结节的超声图像资料。应用ACR TI-RADS、AI TI-RADS和Kwak TI-RADS对所有结节进行分类,构建ROC曲线,比较三者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能。 结果3134个结节中,病理证实良性1566个,恶性1568个。将结节按最大径分为<10 mm组1450个和≥10 mm组1684个,<10 mm组的结节恶性率高于≥10 mm组(59.7% vs 41.7%,χ2=101.399,P<0.001)。AI TI-RADS和Kwak TI-RADS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7、0.899,均高于ACR TI-RADS(0.879,P均<0.05)。AI TI-RADS与Kwak TI-RADS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6.4%和88.2%,准确性分别为86.1%和86.1%,均高于ACR TI-RADS(敏感度和准确性分别为80.9%、8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者特异度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种分类方法诊断≥10 mm组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10 mm组(Kwak TI-RADS:0.922 vs 0.853,AI TI-RADS:0.924 vs 0.845,ACR TI-RADS:0.907 vs 0.830);无论≥10 mm组还是<10 mm组,AI TI-RADS和Kwak TI-RADS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ACR TI-RADS(P均<0.05)。 结论Kwak TI-RADS和AI TI-RADS对甲状腺结节的综合诊断效能优于ACR TI-RADS。Kwak TI-RADS操作简单,临床实用性强,而AI TI-RADS对结节的分类更全面,更有利于甲状腺结节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017年美国放射学会(ACR)提出的甲状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效能及其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及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经细针穿刺活检(FNA)或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76例,共216个结节。根据TI-RADS分类对结节的超声特征(包括结构、回声、形态、边缘、局灶性强回声)量化评分,根据结节大小将结节分为FNA组、随访组、不予处理组。采用χ2检验比较TI-RADS分类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与病理结果差异。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绘制TI-RADS分类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 结果216个甲状腺结节中,良性84个,恶性132个。TI-RADS 1、2、3、4、5类结节分别为3、24、23、60、106个,恶性率分别为0、0、17.3%(4/23)、48.3%(29/60)、93.4%(99/106)。以TI-RADS 1~3类判为良性,TI-RADS 4、5类判为恶性,TI-RADS分类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222,P<0.001)。TI-RADS分类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0%、54.2%、77.2%、91.8%。ROC曲线显示,TI-RADS分类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最佳阈值为5.5分,曲线下面积(AUC)为0.918,标准误为0.019,95%CI为0.881~0.956,约登指数为0.699。TI-RADS 1、2类结节均为不予处理组,良性率为100.0%(3/3,24/24);3类结节FNA组、随访组、不予处理组恶性率分别为18.2%(2/11)、0、25.0%(2/8);4类结节3组恶性率分别为31.0%(9/29)、63.6%(7/11)、65.0%(13/20);5类结节3组恶性率分别为96.3%(52/54)、88.9%(40/45)、100.0%(7/7)。 结论TI-RADS分类能有效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尤其是对甲状腺良性结节,有较高的诊断能力。TI-RADS 3类及以上不同大小的甲状腺结节均有恶性可能,应用TI-RADS分类判断可疑恶性的甲状腺结节是否行FNA时可放宽大小指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ACR TI-RADS与结合弹性成像TI-RADS分类对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价值及临床管理方法的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结节313例。根据ACR TI-RADS与结合弹性成像的TI-RADS对其进行分类,以病理为金标准。结果本研究TI-RADS AUC高于ACR TI-RADS(0.842/0.792),P>0.05,灵敏度(77.25%/78.06%),P=0.071>0.05,特异度(94.31%/80.38%),P=0.000<0.05。建议FNA结节(210例/130例)恶性率(59.5%/50.8%)。恶性结节建议FNA,本研究更具优势(125例/66例),占比(80.6%/42.5%),P=0.000。仅4例恶性结节进入无需处理组(4例/30例),占比(0.03%/19.4%),P=0.000。结论本中心结合弹性成像的TI-RADS相对于ACR TI-RADS诊断效能更高。ACR TI-RADS建议进入有创环节患者数量较本研究分类少。本研究分类在筛选恶性结节建议FNA及避免恶性结节建议无需处理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 IMPC)和浸润性癌(非特殊型)(invasive carcinoma of no special type, NST)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及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92例IMPC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随机选取368例同期手术的NST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IMPC和NST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IMPC与NST在肿瘤大小[(2.9±1.9)cm比(2.1±1.4)cm,P=0.001]、脉管浸润率(85.9%比6.0%,P<0.001)、腋窝淋巴结转移率(71.7%比47.3%,P<0.001)及转移个数(8.2±9.9比2.9±5.7,P<0.001)、孕激素受体表达(P=0.047)、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HER-2)表达(P=0.009)、Ki-67指数(P<0.001)以及TNM分期(P<0.001)、分子分型(P<0.001)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组织中IMPC成分≤24%、25%~49%、50%~75%以及≥76%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3.9%、56.3%、72.2%和77.1%,IMPC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与其在肿瘤中所占比例无关(P=0.347),与肿瘤T分期(P=0.001)、HER-2表达(P=0.029)、分子分型(P=0.003)、P53表达(P=0.003)以及Ki-67指数(P=0.045)相关。NST的腋窝淋巴结转移与肿瘤T分期(P<0.001)、组织学分级(P=0.001)、脉管浸润(P<0.001)、雌激素受体α (P=0.007)、孕激素受体(P=0.031)、HER-2表达(P=0.008)及分子分型(P<0.001)均相关。结论 IMPC是一种具有高脉管侵袭性、高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的浸润性乳腺癌,具有与NST不同的病理特征。IMPC成分的多少并不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程度,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明显少于NST。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 IMPC)和浸润性癌(非特殊型)(invasive carcinoma of no special type, NST)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及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92例IMPC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随机选取368例同期手术的NST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IMPC和NST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结果  IMPC与NST在肿瘤大小[(2.9±1.9)cm比(2.1±1.4)cm, P=0.001]、脉管浸润率(85.9%比6.0%, P < 0.001)、腋窝淋巴结转移率(71.7%比47.3%, P < 0.001)及转移个数(8.2±9.9比2.9±5.7, P < 0.001)、孕激素受体表达(P=0.047)、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HER-2)表达(P=0.009)、Ki-67指数(P < 0.001)以及TNM分期(P < 0.001)、分子分型(P < 0.001)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组织中IMPC成分≤ 24%、25%~49%、50%~75%以及≥ 76%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3.9%、56.3%、72.2%和77.1%, IMPC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与其在肿瘤中所占比例无关(P=0.347), 与肿瘤T分期(P=0.001)、HER-2表达(P=0.029)、分子分型(P=0.003)、P53表达(P=0.003)以及Ki-67指数(P=0.045)相关。NST的腋窝淋巴结转移与肿瘤T分期(P < 0.001)、组织学分级(P=0.001)、脉管浸润(P < 0.001)、雌激素受体α(P=0.007)、孕激素受体(P=0.031)、HER-2表达(P=0.008)及分子分型(P < 0.001)均相关。  结论  IMPC是一种具有高脉管侵袭性、高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的浸润性乳腺癌, 具有与NST不同的病理特征。IMPC成分的多少并不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程度, 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明显少于NST。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美国放射学会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ACR TI-RADS)与2011版Kwak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Kwak TI-RADS)对甲状腺峡部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检出的甲状腺峡部结节患者308例,共308个结节.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或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