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广州地区部分无偿献血者HLAⅠ、Ⅱ类抗体的分布及特异性进行调查和分析,为安全输血提供相应的实验数据。方法随机收集无偿献血者标本368份,应用Antigen Tray-LATM和LAT1240检测HLA抗体,PCR-SSP方法检测阳性标本HLAⅠ、Ⅱ类抗原,并根据相应的抗原对抗体特异性进行分析,并对男、女献血者HLA抗体分布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368名献血者中,13名HLA抗体阳性(3.53%)。HLA抗体出现以女性献血者为主,达到10.78%,均有孕产史,而男性献血者HLA抗体的出现频率仅为0.75%(P0.05)。13份阳性标本中HLAⅠ类抗体阳性8份,且女性献血者也明显高于男性(P0.05)。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分析,PRA20%占61.5%、PRA(20%~30%)占15.4%、PRA(30%~40%)占7.7%、PRA40%占15.4%。抗体特异性分析,抗-A19(53.85%),抗-B40(30.77%),抗-DR4(30.77%),并且以复合性抗体为主。结论初步探讨了本地区无偿献血者中HLA抗体分布情况,女性献血者的HLA抗体出现频率明显高于男性献血者。本研究为HLA系统引起的输血免疫相关并发症预防措施的建立提供了初步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随机抽样检测潍坊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清HLA抗体及HNA抗体阳性率,评估在潍坊献血人群中开展HLA及HNA抗体筛查的必要性.方法:随机选取有输血、妊娠、移植等免疫史的无偿献血者208例作为实验组,选取无上述免疫史的无偿献血者168例作为对照组,运用流式荧光微珠法对两组标本进行HLA抗体和HNA抗体检测,运用统计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CV基因型、病毒载量与血浆ALT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集HCV ELISA阳性,核酸阳性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262份,对HCV进行基因分型,检测血浆HCV RNA含量及ALT水平,统计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62例标本中大多数为HCV 1型和6型(48.5%,31.7%);血浆ALT平均水平(65.6 U/L)高于正常值,男性高于女性(t=2.443,P<0.05),4种基因型之间ALT活性无统计学意义(F=1.015,P>0.05),ALT水平与病毒载量间无相关性(r=0.12,P>0.05)。结论 HCV阳性献血者ALT水平升高。性别是影响ALT水平的因素之一。HCV基因型和血浆ALT水平不相关,HCV病毒载量和血浆ALT水平也无相关性。尚不能用HCV基因型,基础RNA含量来判断肝脏炎症的活动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苏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小板抗体阳性发生率,通过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标本进行鉴定,分析本地区无偿献血者血小板抗体分布特点,并探讨献血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对降低临床血小板输血不良反应的意义。方法 采用固相免疫吸附实验技术对本地区2 178例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检,阳性标本采用商品化试剂盒分析抗体特异性,其中的抗-CD36阳性标本进一步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和基因测序分析。结果 血小板抗体筛检共检出阳性标本12例,阳性率0.55%(12/2 178),其中男性5例[阳性率0.33%(5/2 178)]、女性7例[阳性率1.06%(7/2 178)];阳性标本中鉴定出抗-HLA-Ⅰ类2例,抗-CD36 1例,其余9例未鉴定出抗体特异性。其中1例抗-HLA-Ⅰ类PRA阳性率为31.3%(31/99),主要是抗-B15、抗-B35、抗-B40等特异性;另1例抗-HLA-Ⅰ类PRA阳性率为45.5%(45/99),主要是抗-A2、抗-A11、抗-A24、抗-A29、抗-A33、抗-A66、抗-B15、抗-B35等特异性。1例抗-CD36阳性标本经流式细胞术检测,该献血者为I型CD36缺失,其外...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弓形虫(TOX)抗体筛查情况,为无偿献血者招募提供依据。方法对本市2012-2013年无偿献血者进行TOX抗体筛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年间本市3 200例无偿献血者共筛检出98例TOX抗体阳性者,总阳性率为3.06%。其中TOX-Ig G阳性率为2.75%,TOX-Ig M阳性率为0.31%;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人群TOX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人群TOX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OX抗体筛查应列为招募献血员常规筛查项目,以确保安全输血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梅毒(syphilis)是在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产生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分布在世界各地。临床上将梅毒人工分成三期,通过侵犯皮肤黏膜渗入体内,是一种性质特别严重的传染性疾病[1]。近年来,无偿献血的普及使得梅毒等可凭借输血途径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呈现一个逐年上攀的趋势,所以说在血站供血方面必须加大力度和控制规范,减少疾病的传播。经过几年发展我国献血者体内螺旋体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必须加强对梅毒感染的监测和控制,坚决禁止血液的经血传播[2]。为了确保献血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控制梅毒经血传播途径,确保临床用血安全,这里我们选取于县血站在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无偿献血群众的17835例次血液样本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2011~2019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为本地区采供血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1~2019年广州地区2918469例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常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9年2918469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总的不合格率平均为3.01%(87988/291846...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以侵犯CD4淋巴细胞为主,引起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特征的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为此我国卫生部规定必须严格筛查献血者的抗-HIV抗体,杜绝输血传播艾滋病.笔者对2007~2009年本站68172份无偿献血者的抗-HIV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固定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与临床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比例特点,进一步降低临床输血反应。方法采用固相凝集法分别对600例固定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及795例临床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男性献血者(390例)血小板抗体均阴性,女性(210例)血小板抗体阳性6例(妊娠史>3次者5例,妊娠史<3次者1例)阳性率为2.9%,P<0.05;临床男性患者(392例)血小板抗体阳性17例(输血史>3次者15例,输血史<3次者2例)阳性率为4.3%,女性(403例)血小板抗体阳性21例(输血史>3次且无妊娠史13例占7.9%,无输血史且妊娠史>3次者8例占3.3%)阳性率为5.2%。结论多次妊娠及反复输血可产生血小板抗体。对献血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可避免抗体阳性血小板进入受者体内,血站应尽量减少采集有妊娠史女性和反复输血者的血液,保证安全有效输血。对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抗体阳性者通过输注基因相合的血小板,可降低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抗-HIV(双抗原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IA)试剂对4120份无偿献血者血清样品筛检,发现1例抗HIV初筛结果阳性,阳性率为0.02%。对21份抗HIV检测OD值呈灰区的样品跟踪调查复试,结果无1例在不同时间复试中OD值出现高于Cut off值的献血者。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近些年来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现代输血配型概念的不断更新完善,输血安全已不仅仅局限于ABO血型系统,还包括RH血型系统、KELL系统、Lewis系统、P系统等。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包括除ABO血型即抗-A、抗-B抗体以外的所有抗体,分为红细胞同种抗体和自身抗体两大类,这些不规则抗体的存在会导致难以鉴定血型,交叉配血试验  相似文献   

12.
<正> 本文应用Sinnott的Terasaki板冷冻淋巴细胞的方法,并且根据本实验室的条件进行一些技术改良,预先将淋巴细胞冷冻在Terasaki板中,保存于-80℃,使得按常规方法需要繁冗程序的HLA抗血清筛选与鉴定工作,仅用2小时便可完成.还可以进行HLA抗血清的定向筛选;亦适用于临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实验室检查(病人血清中HLA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检测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侵入人体后,血清中可产生非特异性抗体和抗TP抗原的特异性抗体。目前血站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环状卡片试验(RPR)、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TRUST)筛查梅毒非特异性反应素抗体,常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近年来国外开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抗体。笔者应用RPR/TRUST与TP-ELISA法对11423例无偿献血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广州市无偿献血人群体内新冠病毒抗体水平,为恢复期血浆采集和临床使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不同时期在广州血液中心献血的合格献血者血液标本做新冠病毒抗体检测,其中对2023年2月献血的326人检测IgG抗体,444人检测中和抗体;对2023年7月献血的398人同时检测IgG和IgM抗体。结果 724份血液标本经生理盐水160倍稀释后有399份的IgG检测结果为反应性(55.11%)。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IgG反应性率无差异(P<0.05),但不同时间采集的标本的IgG反应性率有差异(2月25.46%vs 7月79.40%,χ2=210.74,P<0.05,95%CI:7.97,15.98)。398份血液标本经检测有5份为IgM反应性(1.26%)。该5名献血者的IgG检测结果均为反应性,血液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444份血液标本中有440份(99.10%)检出中和抗体,其中71.59%的中和抗体反应性献血者体内的中和抗体水平≥10μg/mL。结论 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有较高的新冠病毒抗体水平,具备为临床提供恢复期血浆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无偿献血者ALT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作为肝功能检测的指标之一.在肝炎的临床诊断及防治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血站系统.ALT是对无偿献血者进行筛查的一项非特异性指标.但由于其影响因素较多,ALT对无偿献血者的检测意义越来越引起争议。为掌握无偿献血者ALT及其影响的状况.笔者对的2004年3~8月间南京地区无偿献血者中ALT不合格者性别、年龄分布特点,及其与HBsAg、抗-HCV阳性的关系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期探讨其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6.
输血后HLA及血小板相关抗体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应用标准的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对反复输血的患者进行了血清中 HLA 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同时检测了血小板相关抗体。结果 HLA 抗体的检出率为39.14%(119/304例),其中24.37%(29/119例)的抗体具有特异性,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率为39.83%(47/118例)。HLA 抗体的阳性频率随输血次数及供血者人数的增加而增高,差异显著。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与 HLA 抗体相关。输注浓缩粒细胞后 HLA 抗体的阳性频率最高。本文提出了一些预防及减少输血反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SARS冠状病毒是引起SARS的病原体 ,属于ssRNApostive strandviruses家系的Nidovirales族中的coronaviridaet系 ,是冠状病毒家属中新发现的一个分类 ,其生物学性状和流行病学特征尚不很清楚。冠状病毒颗粒外形不规则 ,直径6 0~ 2 2 0nm ,具有病毒外壳和包膜 ,病毒外壳携带S、E、M3种蛋白 ,其中S蛋白是主要的抗原蛋白 ,E为衣壳蛋白 ,含量较少 ,M为膜蛋白 ,主要与膜的转运有关。人体感染SARS病毒后 ,血清中出现IgM和IgG抗体 ,目前认为IgM为早期感染的标志 ,IgG继IgM之后出现 ,是既往感染的标志 ,IgG是否具有保护性尚需进一步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酶联免疫检测HIV抗体呈反应性标本进行蛋白印迹(WB法)确认和TMA-化学发光法对照检测,以探讨其应用特点。方法将本中心检验科ELISA法检测结果呈HIV抗体反应性的117份标本,重新进行ELISA法检测,结果为S/CO>0.8的标本做蛋白印迹(WB法)确认试验。同时,对117份标本采用TMA-化学发光法检测核酸作为对照试验。血清学检测参加国家CDC及澳大利亚(CITIC)室间质评;核酸检测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和澳大利亚(CITIC)室间质评。结果 ELISA初筛试验:117份标本中,S/CO>1的为37份;0.8相似文献   

19.
广州地区医疗机构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定性检测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定性检测情况,探讨影响实验室结果差异的因素.方法 通过实地或电话方式采访检验科免疫室负责人或实验操作人员,随机抽取广州市二级以上33所医疗机构,就抗HBs实际检测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所凋查的医疗机构在结果判读上存在严重主观性,33所机构中有10所阴阳结果判断完全按照试剂盒说明,而其他17所用酶标仪检测判断结果的实验室临界值则根据经验自行设置,吸光度(A)值、样本A值与临界值A值比值(S/CO值)均高于试剂盒推荐值.24所三级医疗机构中有10所受访者不了解抗HBs保护性浓度,另外14所的受访者知道抗HBs保护性浓度这个概念,但其中4所受访者知道得不准确,二级医院和私立机构对抗HBs保护性浓度则知之甚少.结论 抗HBs检测结果判读上存在着严重的主观性,抗HBs定性检测临界值的设置仍然没有统一,这可能是造成各实验室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从业人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临汾地区参加无偿献血人群经血传播疾病的感染状况,为选择合理的献血模式以及招募安全血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临汾市中心血站2006-2010年9万多份无偿献血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0390万份标本中,HBsAg阳性共316例(0.35%),抗-HCV阳性共275例(0.31%),抗-HIV阳性79例(0.08%);TP阳性494例(0.55%),ALT不合格者3413例(3.78%)。结论首次无偿献血者与2次以上献血者的不合格率的差异元统计学意义。男性献血者是无偿献血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