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明目方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124例NPDR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气养阴明目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眼底相关指标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58/62),高于对照组的80.65%(5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目睛干涩、视物模糊、气短少言、神疲乏力、口咽干燥、自汗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微血管瘤个数均少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两组血管渗漏面积、毛细血管无灌注区面积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两组视网膜循环时间均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行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术后的血糖变化,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行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术的DR患者20例,分别测定术前24 h至术后72 h内5个时间点血糖.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术后血糖变化及其与糖尿病病程、术前血糖水平、术前基础血糖水平、眼压、体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日汤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降糖药口服,明目汤煎服。对照组单纯降糖药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服用1个疗程。观察治疗后视力,视野,眼底检查及血液流变学的测定(全血粘度、胆固醇、甘油三酯)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视力明显提高,有效率达95.0%。治疗组视野明显扩大,有效率达86.6%。结论:明目汤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化瘀明目合剂对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NPDR)的疗效。方法 将35例(68眼)NPDR患者随机分为2组,予对照组16例(32眼)口服羟苯磺酸钙胶囊(昊畅),予治疗组19例(36眼)口服化瘀明目合剂。2组均治疗12周。治疗后比较两组中医证候、视力和眼底病变的疗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结果 在改善NPDR患者的临床症状、眼底病变和提高视力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1c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化瘀明目合剂对NPDR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芪黄明目胶囊对2型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病变及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6只KK/Upj-Ay小鼠,按空腹血糖水平随机分为模型组、芪黄明目胶囊高剂量组(8.32 g生药/kg)、芪黄明目胶囊中剂量组(4.16 g生药/kg)、芪黄明目胶囊低剂量组(2.08 g生药/kg),各9只;另设9只C57BL/6小鼠为对照组。采用灌胃给药,芪黄明目胶囊各组按照相应的剂量给予芪黄明目胶囊,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1次/d,连续3个月。3个月后,视网膜消化铺片,进行HE-PAS染色;分别用Real Time PCR(q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小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mRNA及其蛋白表达。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ANOVA分析及Dunnet t检验。结果模型组小鼠视网膜VEGF、bFGF、TGF-β、IGF-Ⅰ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EDF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芪黄明目胶囊中、高剂量组小鼠VEGF、IGF-ⅠmRNA表达及芪黄明目胶囊高剂量组小鼠TGF-βmRNA表达显著减少(P<0.05);芪黄明目胶囊中、高剂组小鼠视网膜VEGF、TGF-β、IGF-Ⅰ蛋白表达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黄明目胶囊可能通过抑制小鼠视网膜VEGF、TGF-β、IGF-Ⅰ的表达,来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降糖明目汤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降糖明目汤1号、2号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降糖明目汤1号10 d,2号10 d,停药10 d为1疗程。可用药2~3个疗程。结果患者的视力和眼底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自拟降糖明目汤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效。  相似文献   

7.
益气养阴化瘀汤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化瘀汤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 5 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人分为益气养阴化瘀汤治疗组 30例 (5 3眼 )和口服导升明对照组 2 6例 (4 8眼 ) ,两组病人均在糖尿病中心控制血糖 ,共观察 3个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但治疗组较对照组费用低。结论 :益气养阴化瘀汤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确切 ,治疗费用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降糖明目胶囊对STZ-糖尿病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实验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TZ模型对照组、降糖明目胶囊治疗大、中、小剂量组(分别为临床用药的18、9、4.5倍),每天灌胃给药。在诱发糖尿病后第3、7、30天和第60天,测空腹血糖,并称体质量。在诱发后第80天,进行视网膜血管计数及病理观察。结果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明显降低,空腹血糖明显升高,视网膜内血管计数增高,视网膜节细胞神经纤维层增厚,节细胞核排列紊乱;降糖明目胶囊大、中、小剂量治疗组可显著缓解体质量减轻症状,大、中剂量组还对小鼠空腹血糖的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中、小剂量组可使视网膜内血管计数较STZ-糖尿病小鼠明显降低,视网膜节细胞神经纤维层改变不明显。结论降糖明目胶囊对STZ诱发糖尿病小鼠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增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糖指标、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探讨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0月在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2例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糖尿病患者102 例作为糖尿组,健康体检者102 例作为对照组。测定3组患者血糖指标、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参数。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糖尿病病程长于糖尿病组(p <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于糖尿病组和对照组(p <0.05),糖尿病组FPG、HbA1c 高于对照组(p <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和糖尿病组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凝血酶原百分活动度(PT%)高于对照组( 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FIB 高于糖尿病组( 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和糖尿病组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体积分布宽度(PDW)高于对照组(p <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LCR、MPV、PDW 高于糖尿病组( 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糖指标、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参数存在异常,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可能与血糖、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参数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平消明目方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及天河区沙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DR患者64例,采取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均予盐酸二甲双胍片及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而观察组则给予平消明目方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TCM-SCS)以及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CM-SCS评分为(10.34±4.2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64±5.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FBS、TC、TG分别为(5.70±1.24) mmol/L、(5.55±0.48) mol/L、(2.09±0.33) 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22±1.27) mm...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清热液(YYQY)对高血糖肥胖大鼠外周组织葡萄糖转运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制备高血糖肥胖大鼠模型,用YYQY治疗4周,检测空腹血糖(FBG)、口服葡萄糖耐量(OGT)、血清胰岛素(INS)、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实验下的葡萄糖输注率(GIR)、肝脏和骨骼肌组织糖原含量。用RT-PCR法检测骨骼肌葡萄糖转运子-4基因(GluT4 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大鼠FBG、INS含量明显升高,而OGT、GIR以及GluT4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治疗4周后,YYQY组INS、FB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OGTT得到改善,GIR、肝脏和骨骼肌糖原明显升高,GluT4 mRNA表达明显增强,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YYQY能增加GluT4 mRNA的表达,促进外周组织葡萄糖的转运,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3):150-152
目的探讨个性化康复护理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血压水平及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个性化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血压水平及转归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糖、血压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有效率为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康复护理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能够促进血糖、血压指标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木糖醇及果糖氯化钠注射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88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初期治疗血糖控制平稳后随机平分为生理盐水组、5%糖水+胰岛素组、木糖醇组及果糖氯化钠组,在9:00~11:00时段各静脉榆注以上液体200mL,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连续监测血糖变化,比较不同输液种类对血糖的影响.结果 4组血糖波动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 糖尿病患者使用木糖醇及果糖氯化钠注射液对血糖无显著影响,可替代葡萄糖注射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消通络中药对 IV 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 IV 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81例和对照组79例,在基础治疗相同的情况下,中药组加益气养阴消通络中药治疗,对照组加厄贝沙坦治疗,总观察期为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症状改善情况,并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mAlb)、24 h 尿蛋白定量(U-pro /24 h)、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指标。结果中药组在随访过程中未出现进展至 V 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对照组有2例治疗后血肌酐>133μmol /L,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中药组患者乏力、口干、腰痛、水肿症状缓解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与治疗前相比,2组 mAlb、U-pro /24 h 均明显降低(P <0.01)。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中药组治疗后 mAlb、U-pro /24 h 降低更为显著(P <0.05),并能降低甘油三酯水平(P <0.05)。结论益气养阴消通络中药对 IV 期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具有确切的治疗作用,并能降低甘油三酯水平,纠正脂代谢紊乱,且能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双丹明目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Ⅱ、Ⅲ期临床试验观察双丹明日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盲法、对照,先后开展Ⅱ、Ⅲ期临床试验研究,安全性观察和疗效性观察。疗效性观察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舌象及脉象,视力,视野,眼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以西药导升明作对照,Ⅱ期观察16周、Ⅲ期观察12周为1个疗程。结果双丹明目胶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总有效率Ⅱ、Ⅲ期分别为97.0%、98.4%,均优于对照药导升明(P〈0.05,P〈0.01);对中医证候总有效率Ⅱ、Ⅲ期分别为88.1%、91%,均优于对照药导升明(P〈0.01);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眼科检查指标,治疗后患者微血管瘤数目,出血、渗出、渗漏、毛细血管无灌注区面积,视野缺损区面积均有明显减少,视力明显提高,中心视野光敏感度有所提高;对患者视物模糊、双日干涩、头晕耳鸣、咽干口燥、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等临床症状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和较高的消失率。2组治疗后均有部分病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测功能出现异常,但未证实其与试验药物有因果关系。结论双丹明日胶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较好的疗效,且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餐后2 h 血糖(2 hPG)升高对眼底图像中动静脉宽度比(AVR)的影响。方法 选取DR 患者316 例,均行标准75 g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PG,根据餐后血糖变化幅度(2 hPG-FPG)将所有研究对象按三分位分为3 组,低分位组(G1)104 例、中分位组(G2)108 例及高分位组(G3)104 例。测量各组眼底图像中AVR 水平,采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DR 患者AVR 的影响因素。结果 ① G3 组和G2 组餐后2 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稳态模型评估- 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G1 组,且G3 组餐后2 hPG 和HbA1c 高于G2 组;G3 组和G2 组2 hAVR 较G1 组降低,G3 组较G2 组降低(P <0.05),而各组间空腹AV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 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AVR 与FPG、餐后2 hPG、HbA1c、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呈负相关(P <0.05);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餐后2 hPG 为DR 患者AVR 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 餐后2 hPG 升高可能会导致AVR 降低,对DR 患者应动态观察AVR 的变化,对判断DR 的严重程度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万惠  姚伟峰  钱铁镛 《右江医学》2007,35(6):629-631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清细胞黏附分子(CAMS)和脂联素水平及相关性。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受试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同时测定体重指数(BMI)、血脂等指标。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血清脂联素水平较DM组和NC组显著降低(P<0.05或<0.01);DR组血清sICAM-1、sVCAM-1水平高于DM组和NC组(P<0.05或<0.01);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均<0.01)。结论血清sICAM-1s、VCAM-1以及脂联素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脂联素可能通过抑制血sICAM-1、sVCAM-1水平对DR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青龙藤提取物(BH)降低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血糖作用。方法:将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其他3组以链脲佐菌素(STZ)制成接近于人1型糖尿病的大鼠糖尿病模型。3 d后经血糖测试仪检测,血糖含量>16.65 mmol•L-1为制模成功。1组作为糖尿病模型对照组,另外2组7d后每天分别灌胃给予BH(465 mg•kg-1)和消渴丸(XKW,625 mg•kg-1),连续5周给药。每周1次测定给药过程中各组大鼠血糖变化。注射STZ 3 d和实验结束后,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胰岛素含量。实验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胰岛β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给予BH和消渴丸5周后,糖尿病BH给药组大鼠血糖由(18.3±1.8)mmol•L-1下降到(5.3±1.2) mmol• L-1,消渴丸对照组血糖由(18.4±1.9)mmol•L-1下降到(5.2±0.8) mmol•L-1,两组与糖尿病模型对照组[(19.9±1.9) mmol•L-1]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糖尿病BH给药组大鼠血清胰岛素含量由(18.8±2.3)mU• L-1升高到(42.2±3.5)mU•L-1, 消渴丸组大鼠血清胰岛素含量由(18.1±3.3)mU•L-1升高到(40.9±3.7)mU•L-1,两组与糖尿病模型对照组[(18.7±3.1) mU •L-1] 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且基本接近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大鼠的胰岛变小,细胞萎缩,胞核固缩、消失,分泌颗粒减少。应用BH和消渴丸5周后,上述异常变化消失且胰岛细胞形态趋向正常。结论:BH对糖尿病大鼠有降低血糖、升高血清胰岛素、恢复和保护胰岛β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对47名糖尿病患者于入院时和控制血糖后测量空腹血糖和神经传导速度,并根据入院前后空腹血糖水平将47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血糖水平控制不良组,血糖短期水平改善组和血糖控制良好组。结果:血糖控制良好组神经传导速度较快,血糖控制不良组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及其恢复同血糖水平密切相关,控制血糖水平可以增快糖尿病患者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养阴和胃方治疗糖尿病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胃肠动力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糖尿病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养阴和胃方组及对照组,各50例,分别予养阴和胃方及乳果糖口服,疗程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的便秘中医证候积分、口—结肠转运时间(OCTT)、血浆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及胃泌素(GAS)水平的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