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天人相应思想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地位。[方法]通过分析天人相应思想的理论内涵、文化底蕴及取象比类、观察方法和中和思想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进一步了解天人相应思想的深刻内涵。[结果]天人相应思想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结论]正确理解天人相应思想的科学内涵不仅有利于加强新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也为其中医思维模式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提高《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效果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基础理论》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大学生学习中医的入门课程和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中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内容有很强的思辨性和抽象性。刚进校的新生由于初次接触中医,所以对中医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难以准确理解和把握。另外,传统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听课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笔者在教学中,努力做到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浅显化,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较好地提高了《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解决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遇到的学生主动性差、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综合考虑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实情,根据课堂反馈、问卷调查等结果及时调整教学,采用学案、小组讨论、课堂汇报等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结果]教师应在传统文化的浸润和熏陶的基础上,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建立中医思维。在传统讲授式教学的基础上加入学导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将课堂反馈、阶段测验、问卷调查等多种反馈形式结合,以反馈促进教学;同时,通过"阶段性自我指导模式"逐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结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教师单向授课转变为师生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助于改善中医基础理论本科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是中医其他各科的基础。但这门课程概念抽象,模糊难懂,枯燥难记,因此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如果能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求基于《医古文》课程特点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方法]通过总结和体会多年来《医古文》课程的教学实践,以《医古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综合考虑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实情,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提出《医古文》课程的特点以及教学改革上的理论依据。[结果]《医古文》当以文为主,但医的元素同样重要,后者可以成为学生喜爱《医古文》课的最有效抓手。《医古文》课程功用长远,这是由其自身的文科属性所决定的,同时作为中医药专业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医古文》与临床实践也有密切的关系。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医籍文献阅读思维模式的构建,其结果利于实现学生对中医不同体裁文献的理性把握,是提升学生文献阅读能力的重要路径。[结论]《医古文》是中医药专业的基础课,其兼具医、文两方面的特色,是向中医药类学生传播语言文化、中医药文化、人文精神的重要阵地,教师要结合《医古文》课程特点,进行讲授方法的改革,切实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药院校留学生中医基础理论英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解决方案。[方法]通过教学实践,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教学难点与特点进行描述;使用问卷法对留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态度、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教学实践结果表明,留学生对课堂教学模式不太满意,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和精气学说是教学的难点,师生的语言交流障碍对教学有一定的影响。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大部分留学生对中医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中医的哲学基础和中国文化知识。但是,约一半数量的留学生对教学效果不满意,认为教师的英语授课水平不高、教科书老旧,而且不适应中国的传统教学模式。[结论]未来的留学生教学重点为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教学师资的建设中,需要培养既精通英语语言教学、又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体系的教师。在教学模式改革中,需要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互动性学习,而且教师兼任着知识的讲授者、课程的设计者和学习的促进者多重角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对《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PBL教学法组)和对照组(系统讲授法组),通过教学质量考评、学生问卷调查和智能考核等对PBL教学法进行综合评估。[结果]与系统讲授法比较,PBL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以致用;学生普遍认为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学生论述中医基础理论相关问题的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长进。[结论]PBL教学法有助于改进《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智能结构。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案例式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现实意义,提出了案例式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具有的四大作用:改革了传统的《中基》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建立了中医思维方式,培养了学生的中医素质;贯彻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实现了教与学的早期统一;早期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重视案例式教学法在《中基》教学中开展,对深化中医学早期基础类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开展问题导向学习(PBL)的教学模式,是为了有效地达到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探索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利用,加快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健康、持续发展这一目标所引入的方法。作为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内的PBL学习,必须围绕《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最终教学目标而设,本课程以小儿多动症临床治疗的实际案例作为基于问题学习的引导,将学生思维引入到具有情境性的知识状态中接受中医藏象理论,明晰中医心与西医解剖心的区别,接受"心主神明"为核心的藏象理论,进一步深入引导学生思考"心主神明"的产生渊源与中国哲学、中国文化密切联系的背景,培养和建立学生联系中国哲学学习中医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引发学生有关中医理论科学性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从教学对象(学生)的角度对《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针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传统板书为主的教学方式比多媒体为主的教学方式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同时提出,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中,若能够克服多媒体教学的诸多缺点,并配合板书教学则必将会大大提高其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环五点”教学法对《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一环五点”教学法,具体实施方法为基于临床这一重要环节,突破《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五大要点,即基于临床阐明其特点,基于临床确立其重点,基于临床攻克其难点,基于临床弥补其漏点,基于临床杜绝其盲点;对照组采用系统讲授教学法,具体实施过程为仅根据《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相关内容进行系统地讲解,并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和临床案例分析等对“一环五点”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作用进行评价。[结果]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基于“一环五点”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启迪学生积极思考,增进师生彼此交流;临床案例分析显示,“一环五点”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掌握和运用中医基础理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环五点”教学法有助于完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认知水平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研究思维导图在中医类学生《内科学》课程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2中医班作为实验组,采用思维导图策略进行教学,抽取2015-2中医(定向)班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教学,分别比较两组单元测验和问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单元测试成绩均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提高学习主动性、提升发散性思维、对学习兴趣的影响、增强师生互动这四个方面的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专业学生在《内科学》课程中引入思维导图策略进行教学能更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理论体系,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是学好中医学各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是中医学的基石.但目前<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却面临许多问题,为了让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有必要进行教学思想的改变,具体内容包括:①以"整体观念"思想,主导教学全过程;②临床医案与基础理论相结合;③中国古代文化与中医理论相结合;④调动学生主观积极性,来学习中医基础知识.通过教学思想的改变,能够推动整个<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构建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总体模式—母块模式—子块模式三个层次体系,以探索适合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新型模式。"层次化"教学模式有效地解决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存在的多种问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是一门具有独特思维方式和表述方式的学科,而学生多缺少对此问题的认识,以致难以理解与入门。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利用与医学相关的古典文学典故进行教学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此问题。笔者试将古典文学名著中与中医学相关的知识运用于《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起到了良好的引导启发和深化理解的作用,具有极佳的教学效果和诸多益处。  相似文献   

16.
从加强学生中医思维模式的培养、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提高对问题分析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等方面,对开展LBL和PBL相结合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实践进行初步的总结。同时阐发了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7.
在中医传统文化中深挖课程《方剂学》所蕴含的思政资源,构建教与学互动一体的思政教育实施方案,在课堂授课、学习讨论、课外作业、学习汇报等教学环节中融入渗透思政教育主题。融入课程思政的实验班,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等方面优于传统对照班,认为中医药自信教育路径在于综合分析思政教育元素,构建教与学互动一体的实施方案,提升教师自身的政治素养与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中医诊断学》是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疾病、辨别证候的有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课程,也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中的主干课程。它既涉及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又涉及基本诊断技能、基本临床辨证思维的训练,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引入现代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提高中医诊断技能,培养中医诊断思路”为目的,改革中医诊断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医思维的培养是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医综合理论知识素养和能力水平提升的必要基础。坚持在学思践悟中把握中医思维规律,在教学中秉持"主导-主体"教学原则,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到善诱、劝学,学生做到躬行、渐悟,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构建中医思维模式,形成中医思维习惯。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中,传统哲学思维始终贯穿于学生中医思维培养的具体实践,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20.
致中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中医学的重要思维方式。该思想贯穿于整个中医基础理论,生理上强调机体自我平衡,病理上则突出失和的状态,治疗上讲究恢复失衡。教师正确理解致中和思想的理论内涵,明确其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不仅有利于培养新生的中医思维方式,也为之后的中医相关课程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