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反应对血浆中寨卡病毒的灭活效果。方法血浆中加入寨卡病毒后,使用一次性病毒灭活输血过滤器材在病毒灭活照射仪内进行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亚甲蓝浓度为1μM、照射强度为35 000 Lx、灭活时间为30 min)。分别在灭活处理前以及灭活处理的第5、15、30 min留样。所取样品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滴度,并用RT-qPCR检测病毒RNA载量。结果灭活前,血浆中寨卡病毒的滴度和核酸载量分别为(5.55±0.18)log TCID_(50)/0.1mL和(9.08±0.75)log copies/mL。灭活后以及经过Vero细胞连续3代培养后,均未检测到病毒感染性,滴度下降(5.05±0.19)log TCID_(50)/0.1mL。病毒RNA载量在灭活后仍有(8.07±0.68)log copies/mL,传代培养从第1代到3代,都没有检测到病毒RNA。结论亚甲蓝光化学法能有效灭活血浆中的寨卡病毒。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热力与亚甲蓝光化学法联合应用灭活辛德毕斯病毒的效果。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法和基因检测技术,对热力与亚甲蓝光化学法联合应用灭活辛德毕斯病毒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经56℃水浴中热力预灭活处理1.5 h,辛德毕斯病毒滴度≤0.5 TCID50/ml,灭活对数值达到6.33 TCID50/ml;未经预灭活的辛德毕斯病毒在1μmol/L亚甲蓝+光照(MB+L)处理中随光照时间的延长,病毒残余滴度逐渐下降至检测限(TCID50/ml=0.5)。经热力灭活预处理的辛德毕斯病毒与未经预处理的病毒核酸载量之间具有相关性(R20.98,显著性F0.01)。结论热力灭活预处理的辛德毕斯病毒能够反映活病毒的亚甲蓝病毒灭活效果,有望成为安全而有效的病毒灭活效果评价制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组核酸在亚甲蓝光化学法(methelene blue photochemistry,MB-P)灭活病毒前后的变化,在全基因组水平分析MB-P对基因组各结构区段的降解作用。方法含HCV的血浆中加入终浓度为1.0μmol/L的MB,经约30000Lux强度的荧光照射后,在不同作用时间点取样;将HCV全基因组序列分为互相重叠的8个区段,分别进行RT-PCR,分析基因组核酸的完整性;同时运用实时定量PCR(real time-PCR,RT-PCR)技术观察核酸降解的动力学变化。结果基因组各区段RT-PCR结果发现,经过不同的光照时间,HCV基因组各区段的稳定性不同,第2、4、5、6区段对MB-P作用较敏感,基因组5’端区段和3’端区段经MB-P作用后的稳定性高于基因组其它区段;RT-PCR结果显示,随着光照时间延长,可被检测到的病毒核酸拷贝数逐渐下降。结论MB-P灭活过程中HCV基因组核酸被降解,而且基因组不同区段对光化学作用的反应性不同,提示RNA降解可能是病毒灭活的重要机制;检测病毒核酸稳定性以监测病毒灭活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常用病毒灭活方法对血液制品中登革病毒(DENV)的灭活效果。方法将单采新鲜冰冻血浆(FFP),人凝血因子Ⅷ(FⅧ)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3种血浆及其制品中加入高滴度(8.00-9.25)的登革病毒液,分别采用亚甲蓝(MB)光化学法灭活FFP、有机溶剂/去污剂(S/D)法灭活FⅧ、低pH常温孵化法和巴氏消毒法灭活IVIG;以1×10~6/mL A549细胞接种于T25的培养瓶中作为病毒传代及滴度滴定指示细胞,将灭活前后的血浆及制品接种于A549细胞并检测其DENV滴度,并通过qRT-PCR对DENV RNA做定量检测;评估不同的灭活方法对DENV的灭活效果。结果 DENV滴度下降:MB光化学法灭活FFP下降滴度≥5.92 log,S/D法灭活FⅧ下降滴度≥5.17 log、巴氏法和低pH法灭活IVIG均下降滴度≥5.92 log,其中MB光化学法灭活FFP、SD灭活FⅧ及巴氏法灭活IVIG后DENV RNA(cp/mL)降低1.25 log-2.25 log,低pH法灭活IVIG后DENV RNA(cp/mL)降低0.17 log。所有血浆和血液制品样品经灭活后,在DENV宿主细胞上3代盲传后均未检测到DENV RNA。结论 4种常用病毒灭活方法均能有效灭活血浆及血液制品中的DENV。  相似文献   

5.
亚甲蓝光化学法降解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亚甲蓝光化学法(methylene blue photochemistry,MB-P)降解病毒核酸的作用机制,为该方法在临床血液制品病毒灭活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丙型肝炎病毒(HCV)为研究对象,选择HCV基因组中相对保守的5′-NCR为模板,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观察不同处理时间HCV RNA降解情况。同时,对体外转录的同区段的HCV RNA在无蛋白成分的代血浆(羟乙基淀粉20-氯化钠注射液)及PBS缓冲液中的降解模式进行分析。结果MB-P处理条件下,HCV RNA含量呈对数形式下降,该方法对体外转录RNA的灭活效率低于对血浆中病毒颗粒的灭活效率。结论亚甲蓝能作用于病毒核酸,在光照条件下使RNA迅速降解,从而达到病毒灭活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C对病毒灭活中血浆蛋白活性的保护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探测在亚甲蓝(methyrlene blue,MB)光化学法处理单份血浆过程中,加入维生素C(vitamine C,Vitc)是否影响病毒的灭活效果,是否对血浆蛋白活性成分具有保护作用。用水泡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作为指示病毒,在人血浆中加入不同浓度Vit C和终浓度为1μmol/L的亚甲蓝,应用40000lx荧光强度照射并于不同时间取样检测。以细胞病变效应评价对VSV的灭活效果,用RT-PCR检测病毒核酸的变化,并采用Clauss法、一期法和微量免疫电泳等方法对亚甲蓝光化学法处理前后的血浆蛋白含量和活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VSV血浆在加入240μmol/LVitC并经MB-光照60分钟后,病毒滴度下降〉8 lg TCID50/ml;RT-PCR法也检测不到病毒核酸;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Ⅷ的回收率分别为83.55%和81、67%,与不加Vit C进行亚甲蓝光化学法处理结果相比有显著提高(P〈0.05);微量免疫电泳显示,血浆中的大部分蛋白成分含量没有明显改变,免疫原性也未受到明显影响。结论:血浆中加入一定量的Vit C不仅不影响亚甲蓝光化学法对病毒的灭活效果,而且有效地保护了血浆蛋白活性成分,因此Vit C可作为亚甲蓝光化学法处理血浆时的保护剂,能有效地提高单份新鲜冷冻血浆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病毒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亚甲蓝光化学法对病毒的灭活效果,探讨其实际应用的可能性。方法用细胞培养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病毒的效果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在含胎牛血清的悬液内加入3.0μmol/L亚甲蓝,经15 000LUX的光照强度下照射5 min,可使滴度6.50 lg TCID50辛德毕斯病毒下降至检测限以下。在上述条件下处理后的标本经定量RT-PCR方法检测,随亚甲蓝浓度的增加,病毒核酸拷贝数逐渐降低。结论亚甲蓝光化学灭活法对含血清的悬液内辛德毕斯病毒具有明显破坏作用,病毒核酸受损程度随着亚甲蓝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与病毒感染滴度的降低程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亚甲蓝光化学法用于血浆病毒灭活在我国血站系统已得到广泛采用,该方法可使病毒模型的滴度下降61g,达到良好的灭活效果[1]。为了考查亚甲蓝光化学法血浆病毒灭活对其质量的影响,笔者对新鲜冰冻血浆和用亚甲蓝光化学法制备的病毒灭活血浆分别随机抽取60袋,对其主要质量控制指标:血浆蛋白浓度、凝血因子Ⅷ含量、纤维蛋白原含量进行了检测比较,并采用高效液相法检测病毒灭活血浆的亚甲蓝残留量。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新鲜冰冻血浆和用亚甲蓝光化学法制备的病毒灭活血浆各60份,来源于本血液中心街头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制得。1…  相似文献   

9.
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与可见光结合可高效灭活脂包膜病毒,如输血传播的HIV、HCV、HBV等、血浆成分没有免疫学特征改变和新抗原产生,大多数血浆蛋白成分活性均末降低。亚甲基蓝作为光敏染料不可逆地插入病毒核酸,诱导断裂缺口产生,导致病毒功能和遗传结构基础破坏。MB的毒理学性质渐已阐明。静脉注射用MB可随血浆输入人体,未发现输血后副反应。MB/光化学法灭活单袋血浆中的病毒为成分输血的血液制品提供了更为安全、简便的病毒灭活工艺。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对血浆病毒灭活前后丙型肝炎病毒RNA (HCV-RNA)浓度的测定,判断亚甲蓝(MB)光化学法灭活血浆丙型肝炎病毒的效果,为临床判别病毒灭活效果提供直接和客观依据.方法4份经证实为HCV-RNA阳性的血浆分别加入MB,终浓度为1μmol/L,经可见光(大于30000Lux)照射不同时间(0、5、10、15和30min)后,分别用FQ-PCR测定这些血浆的HCV-RNA浓度,并与未用MB处理的血浆作比较,判断随照射时间不同,HCV被灭活的效果.结果4份HCV-RNA阳性病人的血浆未经处理时其病毒核酸浓度分别为8.0×105拷贝/ml、1.7×106拷贝/ml、1.6×106拷贝/ml和3.1×105拷贝/ml,加入MB未经照射时HCV-RNA浓度即明显下降,可见光照射5min后HCV-RNA浓度分别下降为未经任何处理时浓度的18.75%、23.36%、4.66%和1.27%,随照射时间延长,病毒核酸浓度逐渐下降,照射30min后,HCV-RNA浓度均下降为零.结论用MB加光照30min处理,可达到将血浆丙肝病毒灭活的效果;FQ-PCR可定量检测MB光化学法灭活丙肝病毒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制品中巨细胞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BP)灭活血制品中巨细胞病毒(HCMV)的效果。方法将HCMVAD16910%分别加入血浆、红细胞悬液中并进行MBP病毒灭活处理(MB浓度5μmol/L,光照时间1h,光照强度38000lux),分别加至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单层中培养,与对照细胞比较观察细胞病变情况(CPE)。结果经MBP病毒灭活处理后,含HCMV血浆及红细胞的组织培养半数感染量(TCID50)下降4~6。结论MBP能灭活血液中的HCMV。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CV基因型、病毒载量与血浆ALT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集HCV ELISA阳性,核酸阳性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262份,对HCV进行基因分型,检测血浆HCV RNA含量及ALT水平,统计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62例标本中大多数为HCV 1型和6型(48.5%,31.7%);血浆ALT平均水平(65.6 U/L)高于正常值,男性高于女性(t=2.443,P<0.05),4种基因型之间ALT活性无统计学意义(F=1.015,P>0.05),ALT水平与病毒载量间无相关性(r=0.12,P>0.05)。结论 HCV阳性献血者ALT水平升高。性别是影响ALT水平的因素之一。HCV基因型和血浆ALT水平不相关,HCV病毒载量和血浆ALT水平也无相关性。尚不能用HCV基因型,基础RNA含量来判断肝脏炎症的活动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亚甲蓝(MB)对红细胞膜的损伤作用,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BP)在红细胞制品病毒灭活方面的可行性.方法 以MBP处理红细胞悬液,光照度为40 000 LUX,MB浓度为5.0 μmol/L,在光照0、20、40、60 min后的不同时间点测定红细胞膜Na+-K+-ATP酶和AchE活性,并观察红细胞形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表达含Sindbis病毒特异性序列的包膜RNA颗粒,评价其在Sindbis病毒灭活中作为有效评价物的可行性。方法构建含Sindbis病毒特异性序列的重组质粒,表达出Sindbis假病毒颗粒。将Sindbis病毒和假病毒颗粒做亚甲蓝光化学灭活处理,然后检测Sindbis病毒感染性,同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indbis病毒和假病毒颗粒核酸损伤,3者数据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Sindbis病毒和假病毒颗粒的核酸损伤程度随着Sindbis病毒感染性降低而增强,10000lux光照20min后感染性不再降低且核酸定量log值也不再有明显下降,与空白对照相比,Sindbis核酸降低值分别与Sindbis病毒感染性降低值和假病毒颗粒核酸降低值呈线性相关性(R2=0.9937和R2=0.9975)。结论提示结合荧光定量PCR检测,假病毒颗粒作为Sindbis病毒光化学灭活的有效评价物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亚甲蓝光化学照射技术(methylene blue plus light,MBP)照射血浆以灭活病毒,已在采供血机构广泛应用。资料表明血浆病毒滴度降低程度与所用亚甲蓝浓度有直接关系,但进入人体的亚甲蓝过多,会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且血  相似文献   

16.
张淑琴  温涛  赵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5):3617-3618
亚甲蓝光化学法(MB-P)可消毒处理单袋新鲜冰冻人血浆,对经血液传播的主要病毒HIV、HBV和HCV等都具灭活作用,能显著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已在我国推广应用,但对于该法制备的病毒灭活血浆还缺乏系统规范的操作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制备冻干血浆的新工艺,研制适合在艰苦环境下储运和方便使用的新型冻干血浆。方法采用亚甲蓝光化学技术对新鲜冰冻血浆(FFP)做病毒灭活处理,再将FFP直接冻干于血袋中,观察不同条件下的保存效果。结果亚甲蓝光化学技术(终浓度为1μmol/L)能有效灭活血浆中的Sindbis病毒、PRV和VSV等指示病毒,处理30min后灭活效果>4.75LgTCID50,经细胞3代盲传证明灭活病毒效果可靠。新型冻干血浆外观成淡黄色疏松体,残水量为2.2%—2.5%,室温下<2min完全溶解;储存稳定性试验表明,新型冻干血浆中的FⅡ、FⅤ、FⅧ、FⅨ和FⅪ在25℃和4℃比较稳定,高温(40℃)保存对其活性有一定影响。结论采用亚甲蓝光化学灭活病毒技术和袋装血浆冻干技术制备新型冻干血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6a亚型与病毒滴度的关系.方法 从2009年11月~2011年8月收集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抗-HCV阳性标本527份,对其进行HCV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NAT).对核酸阳性的标本采用罗氏COBAS AmpliPrep/COBAS TaqMan HCV test进行病毒滴度的定量检测,以及采用NS5B基因扩增和直接测序法进行HCV基因分型的鉴定.对于标本的病毒滴度与基因分型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 527份抗-HCV阳性标本中,299份标本成功获得病毒滴度和分型结果.HCV 1型(1a+1b)、2型(2a)、3型(3a +3b)和6型(6a)的比例分别为48.8%,8.7%,12.4%和30.1%.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之间的病毒滴度存在显著差异(F=6.675,P<0.01).HCV 1型和6型的平均滴度分别为6.04,6.15 log10 IU/ml,均高于2型和3型(平均滴度分别为5.66和5.49 log10 IU/ml).结论 HCV 1b和6a是广东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中流行的主要亚型.HCV 1型(1a +1b)和6型(6a)的病毒滴度显著高于2型和3型.HCV 6a在广东地区的流行和传播可能其较高病毒滴度有关.研究HCV基因分型与病毒滴度的关系的研究有助于广东地区HCV的防控策略以及各亚型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核黄素光化学反应对Sindbis病毒的灭活效果。方法将10 mmol/L的核黄素0.050 mL加入到4.95 mL的Sindbis病毒(XJ-160株)悬液中,经440 nm波段的可见光(40 J/cm2)双侧照射后,接种至幼仓鼠肾细胞(BHK-21)中培养,观察细胞病变情况(CPE),检测病毒滴度,用PCR检测病毒核酸的变化,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病毒形态。结果经终浓度为100μmol/L核黄素结合440 nm可见光作用,可将滴度为6.5 log TCID50Sindbis病毒灭活至≤0.5 logTCID50;PCR法未能扩增出病毒核酸片段;透射电镜显示病毒颗粒塌陷。结论核黄素光化学法能有效灭活Sindbis病毒,其主要作用靶点为核酸。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亚甲兰(methylene blue,MB)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对血液成分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新鲜血浆经MB病毒灭活后.检测照射前后样品的血浆量、MB浓度、FⅧ:C含量的变化.结果 血浆病毒灭活后血浆容量、FⅧ:C、的回收率分别为:(95.11±1.36)%、(79.23±3.95)%、MB去除率(77.12±6.44)%.结论 利用MB法灭活血浆病毒对血浆成分有一定影响,但血浆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可以满足临床安全输血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