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2011—2015年开封市无偿献血人群抗体筛查不合格情况,了解HIV抗体筛查不合格者在无偿献血者中分布特征,为本地区无偿献血招募工作及血液采集提供参考。方法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HIV抗体筛查采用ELISA试验,HIV抗体筛查可疑标本送开封市疾病控制中心使用免疫印迹法确认,并对不同年份、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1—2015年264 952例无偿献血者中检出35例HIV抗体筛查不合格,总不合格率13.2/10万,其中男性不合格率(18.2/10万)高于女性不合格率(4.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36~45岁不合格率(23.4/10万)为最高,不同年龄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1年起HIV不合格率略呈上升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献血者HIV抗体不合格率为26.1/10万,再次献血者HIV抗体不合格率为5.9/10万,不同献血次数献血人群抗体不合格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开封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抗体不合格现状,血站要继续加强HIV筛查同时,还要从无偿献血招募工作开始把好关,根据本地区HIV抗体不合格特点,确定本地区低危人群范围,加强献血前健康征询,对于多次献血合格的再次献血者,也不能放松征询要求,改进血液安全检测策略,以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桂林市开展互助献血半年来互助献血情况,探讨互助献血与无偿献血的差异以及血液检测合格互助献血者1年之内再次献血情况。方法统计2013年7月1日-9月30日互助献血和无偿献血人数,分析比较2类人群在献血比例、性别、年龄、献血频次、献血量之间的差异,以及血液检测结果的比较,同时统计分析血液检测合格互助献血者1年之内再次献血情况。结果互助献血占献血总人数的7.07%;互助献血者主要以男性、第1次献血、献血量为200 m L的青年或青壮年为主,而无偿献血者以男性、多次献血、献血量为400 m L的青壮年或中老年为主;互助献血和无偿献血的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单项不合格率(HBs Ag、ALT)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液检测合格的第1次和多次献血的互助献血者1年之内再次献血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互助献血多从亲情和友情角度出发,多属有目的的被动献血,要使互助献血者转化为无偿献血者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本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项目的分布,确定献血招募的目标群体,保证血液安全.方法 对滁州地区2010~2012年无偿献血者的检测结果,依据不同职业、年龄、性别、学历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2年无偿献血不合格主要以ALT不合格为主,占总献血人数的5.48%.学生、军人、医务人员的不合格率分别为2.85%、3.39%、5.49%,明显低于总体不合格率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30岁年龄段的献血人群为主要献血人群,占总体的41.15%,该年龄段的献血不合格率5.47%,明显低于总体不合格率.男性献血者不合格率9.48%,明显高于女性献血者不合格率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LT不合格是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的主要项目.学生、军人、医务人员血液检测不合格率较低;女性血液检测不合格率较低;上述人群所献的血液较为安全,应为血站主要献血招募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万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传染病情况,为无偿献血招募方式和招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达到减少血液报废,保护血液资源,提高血液安全性的目的。方法收集2008~2013年万州地区无偿献血者相关数据。献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采用胶体金测试条进行筛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采用干式化学法筛查。献血后ALT采用速率法进行检测,测定值小于或等于40U判为合格。自2013年8月起,以男性ALT≤50U和女性ALT≤40U判为合格标准。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和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无偿献血者共259 004人次,其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总不合格率为5.96%。各检测项目不合格率从高到低依次为ALT、抗-TP、HBsAg、抗-HCV、抗-HIV。团体招募预约采血方式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不合格率(6.14%)高于街头采血不合格率(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技术人员、公务员、个体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不合格率分别为8.69%、7.49%、7.05%,均高于学生、军人、医务人员、农民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不合格率(2.69%、4.24%、5.48%、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盲、研究生、高中、初中、小学文化程度者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不合格率分别为8.89%、6.70%、6.22%、6.11%、6.05%,均高于中专、本科、大专文化程度者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不合格率(5.65%、5.71%、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一步提高ALT和HBsAg筛查的准确性,增加献血前抗-TP筛查,将有利于减少血液报废和保护血液资源。巩固和发展大学生与医务人员献血,大力宣传、动员和发展农民献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本市无偿献血者感染性标志物的感染情况,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减少血液报废。方法用唐山现代管理软件分析本市2005~2011年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TP、抗-HIV检测结果。结果 2005~2011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为5.63%,ALT、HBsAg、抗-HCV、抗-TP、抗-HIV不合格率分别为3.30%、0.82%、0.71%、0.56%、0.23%,5项感染性标志物各年的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0年3~12月试行献血前ALT筛查,ALT不合格率由2009年的5.12%下降到2010年的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本地无偿献血者血液不合格情况,应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严格执行献血前ALT筛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长寿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为无偿献血招募及血液安全提供相应资料。方法对长寿区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LT干化学初筛之后,ALT检测不合格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年间HBsAg、抗-HCV、抗-HIV、抗-TP检测不合格率无明显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BsAg、抗-HCV、抗-HIV、抗-TP 4项全部可疑结果占不合格结果的百分比为48.24%。结论为保证血液安全和减少血液资源浪费,应加强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及初筛工作;加强血液检测的质量管理及可疑献血者的归队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衢州地区献血者献血前TP初筛的有效性;开展梅毒初筛对无偿献血者产生影响程度。方法献血前采用HBs Ag/TP联合金标试纸条对献血者进行初筛。对开展TP初筛前、后无偿献血者不合格率利用JMTJFX1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未实行献血前TP初筛时,TP的不合格率为0.77%,实行献血前TP初筛后,TP不合格率为0.10%。开展前后TP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TP初筛后2014年无偿献人数17 468人次,仍保持增长。结论献血前TP快速筛查,是降低血液TP报废率的有效手段。并且对无偿献血的开展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蚌埠地区无偿献血者检测不合格项目的分布,以及不同献血模式、不同年龄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方法对蚌埠地区2008~2010年无偿献血者中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以及不同献血模式的无偿献血人群的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军人、学生、教师的不合格率分别为4.1%、2.5%、4.5%,远低于平均不合格率5.7%;公务员、农民的不合格率分别为6.6%和8.9%(远高于5.6%)。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的献血不合格率为4.8%,专科以下的不合格率为6.3%,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个体自愿无偿献血者的不合格率为5.6%,与团体自愿无偿献血者的不合格率(6.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军人、学生、教师是相对较安全的献血者;个体与团体无偿献血招募模式对血液质量安全无显著影响;ALT异常是血液检测不合格最主要的因素;文化程度较高人群的血液相对较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南昌市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认知情况与献血意愿,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扩大和稳定大学生献血队伍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多级分层抽样方法,对南昌市5所大学1045名大学生进行无偿献血认知与意愿调查。结果南昌市在校大学生的无偿献血率为20.86%,其中男生献血率为27.47%,女生献血率为15.54%,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相关知识与政策的平均知晓率为66.22%,其中献血者的知晓率为71.97%,未献血者的知晓率为64.70%,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奉献爱心、社会责任、献血有益健康是大学生参加无偿献血的前三大原因。担心传染疾病、怀疑血站非法卖血牟利、身体条件不符合献血要求成为大学生未献血的前三大原因。80%未献血的大学生表示"若符合献血条件愿意参加无偿献血"。93.36%的大学生选择物质或非物质性答谢,其中选择物质答谢者占58.79%,仅6.64%的大学生选择无需任何物质鼓励或答谢。结论南昌市在校大学生的无偿献血认知水平有较大提高,但认知不平衡、献血率较低。采供血机构应加大宣传力度,重点解疑答惑、消除大学生的误解和顾虑,给予适当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近年来无偿献血者所献血液复检ALT不合格的基本情况,以降低采血报废率。方法收集韶关市2011-2015年共160 310个无偿献血者合格标本复检ALT结果数据,分别按年份、年龄、性别和是否初次献血统计分析不合格率。结果 2011-2015年韶关市无偿献血者ALT复检不合格率为1.94%(3 108/160 310),其中2013年最高为3.56%(1 212/3 4001);按年龄段划分,25-35岁献血者最高,不合格率为3.09%(1 164/37 726);56-60岁献血者最低,不合格率为0.61%(9/1 476);按性别划分,男、女性不合格率分别为2.43%(2 789/114 796)和0.70%(319/45 514)(P0.01);按是否初次献血划分,初次献血不合格率为2.85%,重复献血不合格率为1.66%(P0.05)。结论加强对年青无偿献血者生活方式的宣传教育和健康咨询工作,建立固定献血者队伍,可有效降低ALT复检报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莆田地区不同无偿献血人群血液质量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06-2015年无偿献血者年龄、性别、职业、学历、一次性献血量、献血次数等资料,比较不同人群血液不合格率。结果 2006-2015年献血者总数为201 902人次,总不合格率2.72%(5 491/201 902),男性献血者多于女性,不合格率也高于女性。不同年龄、职业、学历献血者,一次性献血400mL、2次及以上献血者所占比例,以及不合格率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应针对性地开展献血宣传工作,保留所占比例较高的公务人员和医务人员等献血人群,开发所占比例较低的农民等献血人群,尽量增加一次性献血400mL者,建立稳定的献血者队伍,进一步确保血源充足和血液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14~2016年佛山地区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检测结果,为制定适合本地区科学、有效的献血招募和血液安全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酶联免疫法(enzyme immunoassay,EIA)联合核酸检测技术(nucleic acid technology,NAT),对2014~2016年佛山地区无偿献血者的血液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血液总不合格率逐年下降,年度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不合格率为3.74%,其中常规检测项目的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LT(1.97%)、HBs Ag(0.91%)、抗-TP(0.35%)、抗-HCV(0.34%)和抗-HIV(0.18%);NAT不合格率为0.25%,呈逐年减少的趋势,6人份混样的NAT试剂筛查效率明显高于24人份混样检测。结论佛山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引起不合格的主要因素是ALT和HBsAg,梅毒、HCV等感染人群各占一定比例,抗-HIV阳性率呈逐年递增态势。采供血机构应在无偿献血人群中加强献血前健康检查与咨询,并选用更灵敏、特异的血液筛查技术,最大限度防止传染病经血传播,确保输血安全;同时血站应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强化对无偿献血者的献血知识宣传教育,建立和发展低危、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了解佛山市禅城区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情况,为建立1支固定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提供科学决策和参考。方法对2011~2015年参与该血站无偿献血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1~2015年血液检测结果不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献血前未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筛查的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为8.65%,献血前进行ALT筛查的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为2.23%,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献血者与非固定献血者之间,除ALT检测项目外,其他检测项目的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献血前的ALT筛查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固定献血者队伍,提高血液检测的合格率,确保血液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高原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的人口学特征,为高原地区制订无偿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昌都市中心血站血液管理信息系统,选取2012年11月至2021年6月(开展采供血业务以来)的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学历,并收集研究对象的献血相关数据,包括一次献血量、献血次数等。对高原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的人口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各年份(除外2016-2018年)男性无偿献血人次所占比例始终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总无偿献血人次比为2.6∶1.0。2012年11月至2021年6月,其他少数民族累计无偿献血883人次(33.57%),汉族累计无偿献血1 747人次(6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偿献血者平均年龄由2012年的(39.63±8.50)岁降低至2021年的(30.15±8.73)岁,呈现年轻化趋势。不同学历献血者中,本科、大专及高中学历献血者是献血主力人群;不同职业献血者中,以公务员、军人为主力人群,占33.88%。一次献血量200 mL的有1 519人次,占57.76%。...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基层社区无偿献血状况和献血人群的基本情况,为无偿献血人群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7~10月和2016年7~10月该中心的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中心2016年7~10月参加无偿献血者共26 968人次,共捐献血液51 405 U。2015年7~10月参加无偿献血者共22 682人次,共捐献血液36 805.5 U。献血人次同比增长18.90%,献血量同比增长39.67%。2016年7~10月在该中心参加无偿献血的人群中,街头与社区无偿献血人群年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94,P<0.05);性别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8.47,P<0.05);文化程度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0.63,P<0.05);复检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48,P<0.05)。结论开展献血车进入基层社区的活动可以增加无偿献血人数,缓解库存紧张,还可以调动社区居民的献血积极性,满足偏远基层社区人群参加无偿献血的意愿,应该针对社区人群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献血宣传方式,引导广大社区群众积极参加无偿献血,形成全社区关心、支持无偿献血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互助献血者与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为无偿献血招募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 665人次互助献血者和32 108人次自愿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x2检验.结果 互助组总不合格率高于自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ALT不合格率互助组高于自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HBV不合格率互助组略低于自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V、HIV、TP不合格率互助组低于自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5,P<0.05,P<0.005).结论 互助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要高于自愿无偿献血者,要加强献血前筛查和管理,使之向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校与非高校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的差异,了解当前大学生无偿献血的现状,为招募更多潜在献血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2011-2015年广州市高校与非高校献血者的数据,分析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不合格率的变化,探讨高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与性别、年龄、献血次数和院校性质的关系。结果高校献血者的不合格率比非高校要低(2015年分别为2.59%和3.58%),而两者的不合格率均呈下降趋势;2015年,医学院校献血者比高职和本科综合院校合格率高(P0.01);高校献血者的血液检测合格与年龄呈负相关(0.80,P0.01,趋势检验),与献血次数(1.97,P0.01,趋势检验)和女性(1.68,P0.01,趋势检验)呈正相关。结论广州市内无偿献血者的不合格率在逐年下降,但高校献血者比其他献血者拥有更高的合格率,所以高校献者仍然是血液的安全来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浙江省江山市固定职业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项情况,为采供血点从固定职业人群中选择低危献血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0-2012年浙江省江山市7775名固定职业献血者,运用酶免疫分析系统检测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病毒性肝炎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谷丙转氨酶(ALT),并进行分组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江山市近3年固定职业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为6.41%,2011年和2012年的不合格率比2010年显著降低(χ2=202.9,P0.01),其中固定职业献血者的ALT不合格率3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5,P0.01);男女献血者总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P0.01),其中男女组ALT和抗-HCV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0.4和11.9,P0.01),其他项目男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T的不合格率占总不合格数的59.7%(298/499),各组年龄的ALT、抗-TP、HBsA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9.4、233.3和38.9,P0.01),各组年龄的抗-HCV、抗-HI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人群的ALT、抗-TP、HBsAg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7.1、13.2和24.1,P0.01),抗-H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P0.05)。结论江山市固定职业献血者的血液不合格率高于总献血人群,献血前应针对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加强献血前征询和血液筛查,从低危的固定职业人群中采集血液,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追踪并分析本市近11年来的无偿献血情况,进一步了解无偿献血者状况和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有效预防和控制经输血途径的传染病传播。方法收集2000~2010年本中心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等5项指标检测结果,以及献血者来源等情况,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各年份无偿献血不合格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市无偿献血比例逐年提高,并于2004年临床用血达到全部无偿。其中由于无偿献血模式的改变,个人无偿献血行为逐年升高,由19.0%(2000年)上升到50.49%(2010年);但标本不合格率也逐年升高,其中个人无偿献血来源的标本不合格率较高,机采成分献血的不合格率较低。各项检测指标中,ALT不合格导致的血液报废率较高,并于2005年后显著升高。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防止从高危人群中招募患者。提倡成分献血,保证输血安全,并采取更严格、灵敏、快速的检测手段来减少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安阳地区首次无偿献血志愿者与互助献血者的血液检验结果,以提高临床对不同类型献血者特点的认知,提高输血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安阳地区31 363例首次无偿献血志愿者(首次献血组)及1 046例互助献血者(对照组),比较血液检测情况,并分析影响献血者血液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首次献血组不合格1 160例,不合格率为3.70%;对照组不合格17例,不合格率为1.62%;两组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血液检验结果比较显示,首次献血组中不合格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及梅毒阳性的构成比分别为37.67%、12.59%、8.79%、31.38%、9.57%,而在互助组中分别为29.41%、17.65%、5.88%、35.30%、11.76%,且两组ALT阳性献血者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合格献血者性别、年龄、工种分布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无偿献血志愿者血液检验不合格发生率较高,需要加强输血前的筛查和管理,以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