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本院2016年4月~2017年3月新鲜冰冻血浆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血浆使用合理性及有效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血。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16年4月~2017年3月新鲜冰冻血浆使用情况及相关信息,根据评价标准判断血浆使用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并对全院新鲜冰冻血浆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新鲜冰冻血浆输注合理率49.2%,输注有效率33.9%。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输注合理率和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理与不合理输注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鲜冰冻血浆不合理使用主要是搭配输血、INR正常1.5倍患者出血以及无出血患者的预防性输注。结论新鲜冰冻血浆不合理输注现象较严重,不合理输注有效率低,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应发挥作用,加强全院用血情况的监测与分析,对临床用血进行培训与督导,提高血浆输注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福州地区临床输血现状调查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合理性情况。方法选择10所用血量较大的医院,每所医院调阅55—80份有输血治疗的病历(共741份),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和"内科输血指南"对病历的输血合理性进行评估,并汇总分析。结果741份病历中,"合理用血"占43.9%,"部分合理"占40.0%,"不合理"占16.1%。手术科室"部分合理"和"不合理"用血比例(67.5%)显著高于非手术科室(29.9%)(P<0.01)。不同血液成分"不合理"输血的比例为:血浆82.3%、冷沉淀66.7%、红细胞38.2%、血小板27.7%。结论不合理输血现象在所调查的医院和科室中普遍存在,以手术科室尤为突出;血液成分不合理输注现象以血浆最为突出。不合理输注的类型主要有血浆与红细胞搭配输注、输注血浆补充白蛋白以及红细胞输血没有严格根据适应证和输注剂量过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武威地区临床红细胞输注的疗效情况,为临床合理有效输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武威地区5所不同级别医院在2009年7月~2010年7月的1206(人)份红细胞输注病历做回顾性调查,输注>24h复查Hb,与输血前比较,若Hb未达到预期值,视为红细胞无效输注,并对调查结果及呈相关性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武威地区5所医院红细胞无效输注率为14.17% (649/4 579);无效输注与临床科室、年龄段(<1岁)、输血史(输血次数≥3)及原发病症(恶性肿瘤疾病)呈相关性(P<0.05),而与性别无相关性(P>0.05).结论 武威地区临床红细胞无效输注确实存在,输血史、原发病症、年龄段及科室可能是影响红细胞无效输注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普通冰冻血浆(FP)在不同科室、不同病种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FP输注治疗的患者1180例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疾病、不同科室的应用情况.[结果]本研究收集FP输注治疗的患者1180例,3045例次血浆输注,共输FP 8400.6 U;手术科室每例次用浆量3.23U/例次显著高于非手术科室2.20U/例次(P<0.05);手术科室联合输血率78.4%显著高于非手术科室44.7%(P<0.05);手术科室接受FP、红细胞(RBC)联合输血人数最多,非手术科室接受FP、新鲜冰冻血浆(FFP)联合输血人数最多;FP用量最多且接受FP输血人数最多的三个病种分别为心脏病、肿瘤及癌症、肝脏疾病;人均FP用量最高病种前三名为烧伤、肝脏疾病、心脏病;每例次FP用量创伤、烧伤、消化道出血分列前三.[结论]不同科室、不同病种患者FP输血具有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医院输血病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不合理因素,不断提高临床输血质量。方法从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有输血治疗的病历中,依据住院号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900份,调查每份输血病历中输血有关记录完整性,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及"内科输血指南"结合患者体征,对常见成分血如红细胞、血浆、及冷沉淀等输注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抽取的病历中手术科室583份,非手术科室317;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临床输血病历合理率存在差异,非手术科室的合理率高于手术科室(χ~2=7.723,P=0.021),非手术科室合理率为93.8%,而手术科室仅为88.0%;900份输血病历中4种血液成分输注合理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4.767,P0.001)。非手术科室红细胞、血浆、冷沉淀合理率高于手术科室;900份病历中有55份记录不合格,主要是输血后评估不全、未记录输血反应。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临床输血病历相关记录不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13,P=0.032)。结论部分医师掌握输血适应证欠佳,对于用血前评估及输血后疗效评价重视不足,存在输血不合理,且以手术科室明显,不重视输血病历书写,医院应加强输血管理不断提高输血的科学性、规范性。  相似文献   

6.
张正芳 《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1):1187-1189
目的 调查医院临床用血现状,分析临床输血合理性,进一步提高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的技术水平.方法 对我院2011年1647份输血病历逐一分类,按照相关标准对输血合理性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 我院2011年度共输用各类成分血6675 U,合理用血占输血病例的85.77%;各类血液以血浆输用合理性最低,仅为70.48%;临床各大科室中非手术科室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的合理性输注比率分别达到92.14%、74.00%、100%,手术科室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的合理性输注比率分别为80.12%、68.14%、100%.结论 非手术科室对除血浆外的血液成分输注适应征掌握较好,而手术科室欠佳.且输用血浆的不合理性尤为突出,提示应加强对临床医生输血指征和风险意识的培训,真正做到科学、合理、有效输血,以有效节约血液资源和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强化临床输血病历的质量管理,促进临床输血病历质量,提高临床安全合理用血水平。方法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制定临床输血病历评价标准,每月对全院临床输血病历开展抽查工作,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至临床科室并公示,要求其落实整改。结果随机抽调2012~2016年的408份临床输血病历,手术科室223分,非手术科室185份。其中,2012~2016年的合格率逐步上升,分别为63.2%、81.3%、89.8%、93.1%和97.8%。与2012年比较,2013~2016年病历合格数的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特别是2013年较2012年有显著提高;非手术科室的输血病历合格率(93.5%)高于手术科室(73.5%)。临床用血合理性方面,临床医生对于血小板和冷沉淀的指征掌握比较规范,合格率均为100%。红细胞输注的合理率为88.1%,同时呈现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而血浆的输注合理性则较差,仅为44.8%,虽然与2012年比较,2013~2014年均有显著改善,但仍然存在较多问题。结论通过三年的输血病历检查和反馈,使全院的输血病历质量和合理用血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然而,临床输血病历中仍存在种种问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尤其是血浆输注指征的掌握仍然得不到显著提高,而在手术科室中的问题尤为突出。应进一步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不断提高临床输血病历质量和合理用血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与凝血试验各项指标的相关性,评价两种方法在指导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输血中的意义。方法分析本院2014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8位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TEG检测指导输血组(实验组)和凝血试验指导输血组(对照组),分别就两组的输血率、不同成分血的输血量及输血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TEG和凝血试验指导心脏手术围术期用血率的比较,发现试验组指导冷沉淀25.9%和新鲜冰冻血浆33.3%的输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8.5%,而血小板的输注率57.4%却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4%;两组红细胞的输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红细胞的输注量试验组(3.6+1.6)明显低于对照组(5.8+1.9),试验组指导的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的输注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再次出血率方面,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指导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输血可减少血液制剂的使用量,并对疾病的预后转归优于常规凝血试验指导的用血,减少手术并发症及出血量,对指导临床成分输血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血浆输注效果的相关因素,以期进一步提高患者血浆输注有效率和临床输注的合理性。方法:根据输血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实验室凝血检测值将患者分为血浆输注有效和无效2组。对4 423例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和13 090.8 U的血浆输注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因素如输血浆前PT、APTT、血浆种类、保存时间、输注血浆体重比(kg/ml)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外科监护室患者血浆用量最多,占总血浆输注比例最大(30.36%),人均用血浆量最大的科室为心外科(3.96 U)。从输注效果上看,不同年龄组患者的输血效果有差别(P0.001),18岁组患者血浆输注有效率(53%)高于18-60岁和60岁组,18-60岁组和60岁组患者血浆输注有效率分别为41%和30%;女性患者输血浆有效率(42%)高于男性(37%)(P0.001);按不同血浆体重比进行血浆输注效果比较显示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普通冰冻血浆、去白细胞血浆和新鲜冰冻血浆3类血浆的临床输注效果间没有差异;输注前血浆保存时间与输注效果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去白细胞血浆与未经去白的血浆相比,并未降低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结论:血浆输注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患者年龄、性别,但与血浆体重比、血浆种类和血浆保存时间关系不大;只要于保存期内输注,保存时间的长短与输注效果间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延边地区医疗机构红细胞临床应用情况,为提高临床安全合理用血提供数据。方法选择延边地区11所二级以上医院,调查1 412份用血申请单,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对用血申请单的输血合理性进行评估,并汇总分析。结果 1 412份用血申请单中,红细胞输注"合理"729份,占51.6%,"不合理"683份,占48.4%。手术科室不合理用血(52.0%),明显高于非手术科室不合理用血(43.3%)(χ2=10.367,P<0.01)。结论红细胞输注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手术科室的手术用血(67.2%),亟待在各级临床医院普及临床合理用血知识、提高安全用血意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本院骨科病区手术患者输血状况。方法通过对2009年7月1日~2011年6月30日在我院骨科病区手术并输血的806名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设计调查表,获取信息,应用统计分析工具,分析骨科手术患者用血状况。结果 1)本院骨科病区手术5 488例,输血806例,占手术患者14.69%,其中8.31%(67例)术前输过血,75.31%(607例)术中输过血,45.16%术后输过血(364例)。2)总的悬浮红细胞、血浆平均用量以术中为最高,术后次之,术前最少;但输注悬浮红细胞和血浆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用量间无显著差异。3)术前、术中、术后同时输注悬浮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的比例分别为76.12%、85.34%和85.44%。4)术前输注悬浮红细胞的51例患者,创伤性骨折手术占78.43%。结论所调查的骨科手术并输血的患者,术前输血多发生于创伤性骨折手术患者,输血尤其术中输血存在悬浮红细胞与新鲜冰冻血浆搭配使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宁波地区近年来临床输血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血及完善血液预警系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宁波地区5家综合性医院2012年10月-2014年9月期间输注各种血液成分的住院患者输血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 793例患者接受120 129袋红细胞悬液、冰冻血浆、机采血小板及冷沉淀成分输血,103例患者发生126人次各种输血不良反应,其中过敏性输血反应(50.8%)和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36.50%)发生率最高。4种血液成分中,输注机采血小板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冰冻血浆,红细胞悬液,冷沉淀最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输血次数的增加而升高。结论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提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对改善临床输血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伟超 《临床医学》2020,40(8):67-68
目的 探讨综合性医院临床用血的实际情况并制定相应的用血规范,加强临床用血的合理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江门市综合性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10 000例输血病例为研究样本,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及临床诊治资料并对相关资料展开回顾性的整合分析。观察、记录入选病例临床用血的输注总量、科室分布情况、合理输血病例数、不合理输血病例数、合理输血占比等基本资料。观察、对比不同血制品(血小板,悬浮红细胞,冷沉淀,血浆)的输血例数、输注量、合理输血病例数、不合理输血病例数以及合理输血占比。观察、对比不同科室(内科、外科、儿科、产科、肿瘤科及其他科室)的输血例数、输注量、合理输血病例数、不合理输血病例数以及合理输血占比。对不同血制品(血小板,悬浮红细胞,冷沉淀,血浆)的不合理使用原因(无指征输血、输血剂量不足或过量输血、指征过宽或搭配血)展开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共选取10 000例输血病例作为研究样本,输注总量为28 710单位;不同血制品的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血制品的合理输血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血小板(90. 65%)、红细胞悬液(79. 02%)、血浆(55. 97%)、冷沉淀(42. 02%);不同科室的临床用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科室的合理输血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内科(76. 98%)、肿瘤科(75. 28%)、外科(71. 98%)、产科(66. 99%)、儿科(53. 90%)、其他科室(29. 91%);血浆、血小板等血制品的不合理使用原因主要为无指征输血,而红细胞悬液的不合理使用原因包含无指征输血及指征过宽。结论 临床科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用血不合理现象,因此应加强临床用血管理,确保合理用血、科学用血、节约用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病毒灭活前后凝血因子之间的差别,为临床选择使用不同血浆制品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30人份新鲜冰冻血浆,于病毒灭活前、后检测各相关出凝血指标和类凝血因子[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因子Ⅷ(FⅧ)]进行对比。结果新鲜冰冻血浆经病毒灭活后APTT、FⅧ活性水平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新鲜冰冻血浆尽管病毒灭活后部分凝血因子含量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国家标准,而且在灭活掉经血传播病毒后,其临床输注安全性得以保障。建议医疗机构根据临床输血指征、2种血浆的各自优缺点,合理输注上述2种血浆,达到输注合理、安全、有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郑香花  罗金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9):1063-1063,1065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临床不合理应用的趋向。方法将2009年1~12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的患者作使用合理与否分析。结果使用新鲜冰冻血浆合理者占17%,不合理者占83%。结论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新鲜冰冻血浆不合理应用的状况比我国内地同级医院要高出7%。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本院临床输注血浆状况,提高临床安全合理输注血浆水平。方法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编制调查表,对本院2008年全年住院病人的1 900份病历,临床血浆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900份输注血浆病历中"合理用浆"占(38.1%),不合理用浆(61.9%)。非手术科室不合理用浆(68.0%)高于手术科室(56.3%)。结论本院不合理用浆现象各科室普遍存在,以非手术科室最为突出,在血浆临床输注方面还存在误区,临床医生还未完全掌握血浆输注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和血小板(Plt)在抢救并发凝血功能障碍的产后出血病例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根据入组及排除标准,回顾性收集本院2012年11月-2015年7月全部17例伴有凝血功能障碍的产后出血病例。通过对产前、抢救前及抢救成功后2 h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Plt计数的分析,判断导致凝血功能障碍所缺乏的主要凝血成分,同时分析各类血液成分输注在修复凝血功能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入组研究的17例患者,输注红细胞制品17例,输注新鲜冰冻血浆15例,输注冷沉淀13例,输注血小板8例。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均在抢救早期进行输注,血小板输注时间相对滞后。结果入组病例抢救前PT、APTT、FIB和Plt数值均较产前有改变。抢救前APTT延长达到输血临界值(参考区间中值1.5倍)的有13例,其明显高于Plt降低至输血临界值(50×109/L)的2例(P0.001);抢救前与抢救成功后2 h凝血相关指标对比分析显示,反映凝血因子指标的APTT和FIB变化分别有统计学差异(t=4.09,P0.01;t=5.88,P0.01;),而Plt无统计学差异(t=1.28,P=0.22)。结论产后凝血功能障碍主要是因凝血因子消耗性缺乏所致。及早输入足量含有各类凝血因子的新鲜冰冻血浆或冷沉淀,是重建凝血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临床应用输血指证情况,发现临床输血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安全、有效、合理用血。方法收集2013年我院住院患者的输血病例,统计各种血液制品使用情况及输血指证应用不合理情况。结果 3 228份病例中输注红细胞、冰冻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不合理使用的比例分别为14.9%,29.1%,4.7%,28.5%。其中血小板合理使用情况最好,冰冻血浆和冷沉淀不合理使用情况比较严重。除冷沉淀外,外科不合理用血情况普遍比内科严重。红细胞、冰冻血浆、血小板使用不合理主要是超输血指证输血,冰冻血浆输血前无评估比例最高,达19.2%。冷沉淀不合理使用主要是符合输血指证但输注剂量不足,内科高达55.2%,外科35.4%。结论部分临床医生凭经验用血,对输血指证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其中血浆和冷沉淀不合理输血现象较严重。在符合输血指证的情况下对输注剂量的判断也存在一定问题。还需加强临床合理用血的知识,进一步保障用血供求和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患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疗效,为临床安全、有效、科学地输血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查阅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某院急诊科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的80例患者病历资料,共输注186例次。按24h内FFP输注量共分6组,并对输注FFP前后24h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总蛋白(TP)、清蛋白(ALB)的变化进行统计。结果凝血功能检测显示,第1、2、3组患者(FFP≤600mL、600~2 000mL、2 000mL)于输入FFP后24hPT、APTT值均降低,FIB值均升高,第3组患者PT、APTT均高于第1组,且两组与输注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5、6组患者(FFP≤200mL、200~600mL、600mL)中,第4组与第5组患者PT、APTT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组患者输血后PT和APTT均高于第6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蛋白水平检测结果显示,第1、2、3组患者于输入FFP后总蛋白与清蛋白与输入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5、6组患者中,第4组患者输血后TP和ALB均高于第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组患者与第6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TP、ALB均高于第4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h内新鲜冰冻血浆足量输注对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发挥重要作用,血浆输注量越多,其补充凝血因子的效果可能越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婴幼儿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0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TEG指导输血组(TEG组)和常规凝血试验指导输血组(对照组),比较2组不同血液成分的输注率和输注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EG组新鲜冰冻血浆输注率36.6%和冷沉淀输注率1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和40%,血小板的输注率4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6%(均为P0.01);而红细胞输注量(mL)为50.3±31.4vs 64.7±46.8,新鲜冰冻血浆(FFP)输注量(mL)为25.5±34.2 vs 63.6±50.8,冷沉淀输注量(U)为0.13±0.33 vs 0.35±0.45,血小板输注量(U)为0.93±1.17 vs 0.37±0.89 U(均为P0.05);术后胸腔引流量(mL)为59.07+10.13 vs 72.57±15.29(P0.05);2组均未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 TEG指导婴幼儿CPB直视手术围术期的输血明显减少输血(成分)量和术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