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留霞 《光明中医》2013,28(1):162-16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升高,现在已严重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及生活质量。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两个关键因素。我们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中医特色的2型糖尿病的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论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定坤  石磊 《中医药导报》2010,16(4):106-108
阐述了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病因病机,总结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治疗进展,认为中医辨证论治该病有独特的优势,并提出了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属中医"消渴"范畴,临床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糖尿病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辨证论治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中医药治疗IR的特点及优势。方法:选择2型耪尿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二甲双胍组和中医辨证治疗组,分别予以治疗。测定空腹血糖、血胰岛素、血脂、肿瘤坏死因子-α,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中医科征治疗组IAI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与二甲双胍组相当,其TG、TNF-α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阴虚热盛组、气阴两虚组IAI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气阴两虚组TG、TNF-α下降较著(P<0.01)。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对IR有改善作用,与二甲双胍组相当,其可通过改善血脂、抑制细胞因子的表达等受体后因素来改善IR。不同的证型,用不同的方药对IR皆有改善作用,并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糖尿病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目前西医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研究透彻。中医学将糖尿病归于消渴范畴,认为本病是一种虚实夹杂的复杂疾病,一般认为病因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但对于本病根源于何脏,发展于何脏,一直存在争议。越来越多的医家对本病的发生发展、论治、方药提出了新观点、新认识,现笔者就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1.1劳欲过度房事不节,劳伤过度,肾精耗损,肾水不足,虚  相似文献   

6.
采用现代医学辨病与中医学辨证相结合的模式,在中医学整体恒动观的指导下,提出立足肝、脾、肾三系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的诊治常规和证治体系,该治疗方案以提出证治体系和方药选用规律为目标,强调分清主次,抑强扶弱,协调三脏关系;抓住本证,兼顾标证,调节人体内环境,治标以助治本;组方遵循中医理论体系,选药衷中参西.并基于临床实践与科研验证总结提出证治体系方药.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属中医"消渴""消瘅""三消"范畴,古今多从阴虚燥热论治,效果并不理想,目前流行形势更加严峻。笔者认为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是正虚与邪实相互作用的结果,气虚和阴虚是始动因素,为本;湿浊、燥热、痰饮、瘀血是诱发因素,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初起阶段,以邪实为主,正虚为次;中期阶段,则正虚渐甚,邪实持续存在,虚实并重;在后期阶段,则见正气衰败,邪气充斥,形成标本俱急之侯。2型糖尿病的治疗原则是扶正祛邪,补虚泻实。初期邪实为主,以祛邪为主,兼顾扶正,使邪去而正不伤;中期正虚邪实并重,则扶正祛邪并用;后期正衰邪盛,不耐攻伐,则以扶正固脱为重,待正气渐复,再议祛邪。临证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不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所囿,将2型糖尿病分7型施治,提纲挈领,执简驭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慢性内分泌系统疾病之一,因其高发病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中医药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是清热类中药从不同途径、不同环节起到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作用,发挥多靶点的治疗效果.本综述从理论、临床、实验3个方面探讨清热类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为糖尿病的进一步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药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效果.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吡格列酮和中药治疗,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胰岛素(FIns)的变化,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IS).结果:中医辨证论治对Homa-IS有改善作用,与吡格列酮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中医症状体征改善方面,辨证论治优于吡格列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吡格列酮,治疗组中医辨证治疗。观测和评估空腹血糖(FPG)、空腹血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IS),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Fins、Homa-IS明显降低,总有效率明显升高。[结论]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中医辨证论治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1.
叶励民 《光明中医》2016,(21):3142-314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失眠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以来中医辨证分型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失眠的72例患者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以西药如胰岛素、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等控制基础血糖,联合中医药汤剂辨证治疗,痊愈60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达93%。结论 2型糖尿病与失眠互为因果,使用西药控制血糖,中医药治疗失眠,改善了睡眠质量,均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是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是相对不足引起糖,脂肪,蛋白质和继发的维生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早期无症状,发展到症状期可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三多一少"症状,严重时出现酮症酸中毒.常见并发症及伴随症有急性感染,肺结核,动脉粥样硬化,肾和视网膜等微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有原发和继发之分,相当于祖国医学"消渴"病的范畴.所谓的"2型糖尿病",是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经过漫长的病理过程而形成的.由于致病因子的存在,正常的血液结构平衡被破坏,血中胰岛素效力相对减弱,经过体内反馈系统的启动,首先累及胰岛,使之长期超负荷工作失去代偿能力.2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是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是相对不足引起糖,脂肪,蛋白质和继发的维生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早期无症状,发展到症状期可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三多一少"症状,严重时出现酮症酸中毒.常见并发症及伴随症有急性感染,肺结核,动脉粥样硬化,肾和视网膜等微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有原发和继发之分,相当于祖国医学"消渴"病的范畴.所谓的"2型糖尿病",是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经过漫长的病理过程而形成的.由于致病因子的存在,正常的血液结构平衡被破坏,血中胰岛素效力相对减弱,经过体内反馈系统的启动,首先累及胰岛,使之长期超负荷工作失去代偿能力.2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探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糖尿病是一组由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缺陷,或两者共同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慢性高血糖与各器官的长期损伤、功能不良以及衰竭有关,尤其是眼,肾脏,神经,心脏及血管。2型糖尿病,过去曾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或成人起病型糖尿病。多数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并伴有胰岛素相对缺乏。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2型糖尿病不属于"消渴"范畴;发病主因是脾失运化;基本病理是湿热内蕴、困阻胰岛;治疗大法是健运脾土、清化湿热,并制订了基本处方,从四个方面探讨了2型糖尿病的诊治思路与方法,对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疾病,以血糖升高为主要诊断依据,是当今内科的多发病之一。在中医学无此病名,根据临床症状,多属消渴范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也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引起体内代谢紊乱、微循环障碍,造成神经缺血、缺氧而逐渐发生的。临床表现为四肢远端麻木、刺痛、感觉异常,自感局部发凉或灼热,亦或有皮肤瘙痒。中医分气血两虚、阴虚风动、脾肾阳虚、瘀血阻络4个证型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糖尿病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中医辨证论治研究以及2型糖尿病今后的防治工作等方面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消渴降糖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消渴降糖饮为基本方法辨证加减,每日1剂,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78例,临床缓解2例,显效33例,有效40例,无效3例。[结论]消渴降糖饮有益气养阴,活血祛瘀之功,可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辨证论治新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晖  王健康 《中医杂志》1999,40(8):507-508
糖尿病中医称之为消渴病,并按上、中、下三消分治。笔者认为,传统的中医理论对糖尿病的认识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一是对糖尿病的病位缺乏认识;二是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认识不够全面;三是对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基本病机尚无统一见解。现探讨如下。1 肝脏是糖尿病的病变中心传统的中医理论对糖尿病的辨治着重于辨别上、中、下三消的主次,区别阴虚与燥热的标本轻重。从而忽视了本病的病变中心,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虽与多种因素相关,但最主要的病理环节是胰腺中的胰岛细胞功能异常。胰腺,中医称为脺脏。就中医的脏腑功能学概念来说,与胆同具有主疏泄、助消化功能而共同归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加味益肾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对胰岛素分泌的调节功能。方法对照组口服降糖西药并进行饮食控制,治疗组50例在与对照组治疗相同的基础上加夜间服用加味益肾汤均治疗3周。结果 2组病例治疗3周以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0%、对照组为64.0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改善胰岛素分泌和抵抗状态,效果更明显(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