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近代浙江中医教育发展史,探讨其对现代中医教育的影响。[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的方式,整理、挖掘史料并进行归纳分析,了解近代浙江中医教育发展脉络、中医办学概况、中医教育特点。[结果]近代中医教育虽处于困难时期,却在改革中积极前行。近代浙江中医从办学理念、招生制度、学制和课程设置等各方面对传统的中医教育进行了全新改革,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推动了中医教育的发展。[结论]近代浙江中医教育在曲折中发展,成绩斐然,为现代中医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药外用治疗白发的起源、发展及其现代应用。[方法]通过查阅中医药古籍文献,研究中医美容发展史,结合古籍原文,系统梳理中药外治白发的源流及发展脉络,探究其在现代的作用形式。[结果]中药外治白发首见于秦汉时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美学思想的提升,治疗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隋唐、宋元时期白发产生的病因病机得到梳理,外用药物剂型有所创新,明清时期中药外治白发的方法达到成熟,现代医家所用的剂型和方法更加多样。[结论]中药外治白发的药物和剂型经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代有创新,在解决白发问题上一直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梦是人类在睡眠状态下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中医对梦的研究最早见于《黄帝内经》,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医对梦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笔者就近年来中医对梦的研究的有关文章综述如下。1对中医梦起源与传统文化的研究赵百孝[1]通过对相关文献典籍进行整理研究,认为在中国对梦的认识源于古人对梦本质以及与健康关系的探索,其中最主要的是梦占活动。现存有关梦的实质、特征、形成原因等方面的早期文献,多见于古代哲学、政治、宗教等典籍之中。这为中医释梦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洪必良[2]探讨了中医学梦幻认识史,探析了中国古代的文史文献所记…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梳理中药养生文化的历史源流与发展脉络。[方法]利用文献学研究方法结合数据统计,通过对中药养生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归纳,阐述中药养生文化的历史源流与发展脉络。[结果]中药养生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其源流与发展萌芽于先秦,初成于秦汉,丰富于晋唐,渐趋完善于宋金元,鼎盛于明清,于近现代进入改革和创新时期。中药养生思想在先秦两汉时期初用于临床,开中药养生文化之先河;魏晋至隋唐时期,佛道及民间各流派的养生理论和经验使其内容进一步充实;宋金元时期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盛景象;明清时期医家不仅整理、继承前代既有成果,更形成众多独特理论;现其已成为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中的重要部分。[结论]各时期的中药养生文化丰富和完善了中医养生学,为中医药养生文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介绍浙派针灸传承历史及代表性针灸法源流。[方法] 采用传统医史文献整理研究方法,通过查阅浙派针灸历史文献,梳理了浙派针灸传承历史,并整理考订了具有代表性的针灸法及其源流。[结果] 中医学至今已发展了数千年,根据不同学术特点或地域形成了许多流派,浙派中医自古以来在中医史上就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浙派针灸在理论和针法灸法上均有重大贡献。从时间发展上看,从古代到现代,不断涌现出具有代表性的医家和著作,这些都没有因为历史原因而受影响。从针法灸法的源流来看,浙派针灸以浙北和浙中为发展中心,有名的医家大多集中于此,如凌氏、严氏、施氏、盛氏等。浙派各医家均有各自的特色,有的善用针法,有的善用灸法,有的擅长针药结合,这些形成了浙派针灸百花齐放的优势。[结论] 研究浙派针灸传承历史及针灸法源流对浙派针灸后世医家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对发展浙派针灸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在历史上曾经盛极一时并为"中医十三科"之一的祝由疗法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现代中医治疗中的演化和应用。[方法]通过查阅中医药古籍文献和现代相关研究成果,结合相关典籍原文和医案,系统梳理祝由疗法的源流及历史发展演变脉络,探究祝由疗法在现代的作用形式。[结果]祝由疗法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巫术,作为中医疗法首见于《黄帝内经》。其在历史上经历了先秦时期的萌芽、春秋战国至魏晋时期的发展、隋唐到明清时期的兴盛、近现代的衰落与重构的过程,因其蕴含着综合治疗的内涵,现今主要以原始巫术、情志疗法、导引气功三种形式保留。[结论]祝由疗法经历漫长的演变,其不合理的成分逐渐被淘汰,剩下的精华部分仍然在当今的中医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定《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规范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为中医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提供基础保障。[方法]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及结合临床实践,采用德尔菲(Delphi)法,编制专家问卷调查表,并将3次调查结果整理、归纳,运用Excel表格录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制定出15项常用的中医护理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专家对其中指标意见的集中程度与协调程度较高。[结论]拓展丰富了现代中医整体护理理论与技能,对护理行为起到基础保障作用,进一步促进了中医护理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8.
方剂学发展史作为中国医学史中专题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方剂学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有着深远的影响。其研究思路主要是以现存各历史时期的中医文献资料为素材,并运用中医医史文献学研究方法就方剂学发展脉络进行系统的梳理与探讨。中医医史文献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着成熟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中医医史文献学研究方法的简述,并结合方剂学发展史与中医医史文献学的关系,对如何运用中国医学史和中医文献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方剂学发展史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就现代方剂学的发展提出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挖掘衢州雷氏医学的形成背景、源流及学术思想特色.[方法]采用传统医史文献整理研究方法和现代数据库挖掘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对雷氏医学的形成背景、源流及学术思想特色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结果]衢州地理环境优越、地区经济繁荣、历史文化深厚、社会环境独特等各种因素为雷氏医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随着新安名医程芝田至衢...  相似文献   

10.
系统的讨论中医外科手术学的起源和形成历史。认为中医外科手术初步形成于商周及秦汉时期。丰富和发展在隋、唐、宋时期,完善和成熟在元、明、清时期。  相似文献   

11.
中医护理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护理理论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记载,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得到独立发展,以致现在仍处在学科发展的初级阶段,文章就中医护理的历史起源、概念特色、与西医护理之比较、教学研究与临床应用等有关文献进行综述,以了解中医护理理论25年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宋以后浙派中医发展历程及学术渊源,并从中分析对浙江儿科流派现状的影响。[方法]运用史料考证、文献分析的方法,从历史背景、医学流派、医家生平、社会关系、地理环境等方面,总结浙派中医的发展过程。归纳浙江中医儿科流派现状特点,并剖析浙派中医对浙派中医儿科现状形成的影响。[结果]宋室南渡是浙派中医发展的转折点,钱乙、金元各家学派与浙派中医存在源流关系,易水、河间、丹溪、永嘉、钱塘、温病、温补、绍派伤寒等学派在浙江广为传播。浙江中医儿科植根于浙派中医,在其影响下,中医儿科临床偏于滋阴清热,略于应用麻桂等辛温之剂。[结论]浙派中医的形成是众多学派不断融合的过程,其中钱乙、河间、丹溪、温病等学派对浙江近代儿科医家影响深远,形成以滋阴、清热为主导的儿科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正史及相关史料,实现对汉唐时期《黄帝内经》古籍的各种传本、校刊本、注释本进行系统收集、整理、识别、归纳,完成《内经》古籍数据库中汉唐时期传本建设.方法:依据《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等史籍中所收载的医经目录为基础,收集历代学者对《内经》版本考证研究成果,辑录汉唐时期《内经》不同版本,并对不同传本按照[书名]、[作者]、[时同]、[版本]、[卷数]、[出典]、[自序]、[沿革]、[摘要]、[全文]、[备要]、[后记]进行著录研究,将汉唐时期《内经》不同版本转换为PDF格式,录入予数据库,建立汉唐时期《内经》传本系统.结果:历史上汉唐时期流传过《内经》古籍不同传本31种,现存《内经》古籍不同传本仅11种,分别录入《内经》古籍数据库中的通行本、注释本和校勘本分类中.结论:利用现代数据库技术,通过系统收集、归纳和整理,建立《内经》古籍数据库,是保存汉唐时期《内经》珍稀善本原貌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三次医学美学美容学术交流会,定于2000年5月中旬在风景秀美、气候宜人的江西省井冈山市召开,征文主要内容如下: 1.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2.当代中国医学美学学科的形成、发展对当代中国美容医学整体学科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3.医学美学、美容医学的发展与21世纪生命科学发展的互补关系;4.关于国人的人体美学和人体测量学的调查和研究;5.美容外科、美容牙科学、美容皮肤科、医学美容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经验总结;6.中医美容和美容保健新方法研究;7.医…  相似文献   

15.
伪满时期,在日伪政权策略性压制下,东北中医为中医生存展开了顽强的抗争,实证中医效验,力争中医权益,为中医学后续发展保存了力量.研究伪满中医政策,考证伪满汉医会的努力与抗争、伪满政权下的中医考试、伪满政府对中医的改造利用、伪满医院的中医科发展、伪满中医的学术研究,有助于了解特殊历史时期中医发展状况,为中医学研究提供史料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浅谈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研究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二字最早见于《论语》,现代学者认为“凡是人类用文字、符号、图形、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下来的,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或实用价值的知识、资料经系统整理的”都叫做“文献”。中医医史文献学科是研究中医学理论与经验、学术特征、文化内涵与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我国已经把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确立为国家专业目录中的二级学科。笔者在学习本学科的过程中,对其学科的研究方向有一些体会,现与同道探讨。  相似文献   

17.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F0002-F0002
<正>山西中医学院中医文献学科以1986年学校建设初期的《内经》和《医学史》教研室为基础。2002年,组建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黄帝内经》研究、《内经》文献整理与应用研究、中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析浙北施氏针灸流派的传承现状及其学术特色,进一步丰富秀水医派内涵。[方法] 采用传统医史文献及现代文献整理研究方法,对施氏针灸的起源、传承及学术特色进行挖掘、分析与整理。[结果] 浙北中医文化底蕴深厚,针灸流派纷呈,名医名家众多,较有影响力的针灸流派有凌、施、严、盛、金五家,各家世代相传,且屡有创新。施氏针灸作为典型代表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传承活跃,内容丰富,临证中十分重视脾胃,多以健脾益胃、温运中阳为治则,且善施温针,使气得温而易行,助针刺而通调气机;重视针灸并用、针药结合,以提高临床疗效。施氏传人在传承守正的同时也在持续创新,从而充实疾病谱,丰富治疗手段,提升临床疗效。[结论] 施氏针灸在不断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中,已逐步形成了浙北针灸特色的诊疗体系,可供临床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吴考槃教授研究《素问》《灵枢》《难经》等名著的学术思想。[方法]通过对吴老研究素、灵等名著而发表的相关论文与出版著作的系统收集,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进行挖掘整理研究。[结果]吴老对经典名著的研究不仅运用校勘、训诂、注解、今译的方法,并通过归类、分析、阐发等挖掘与加工,将经文中的理论精髓和蕴涵的学术思想给予揭示剖析。[结论]对中医经典的研究不仅要有基本的中医基础理论功底,更重要的具有博而精的文献底蕴。  相似文献   

20.
历史科学可以分为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具体史学”、以史学自身为研究对象的“史学学”、为具体史学研究提供可靠资料的“史料学”。中医文献学属于中医史料学;中医各家学说则属于“具体中医史学”中的中医学术史。应当重视中医文献学、中医各家学说与中国医学史在学科层面上的一致性,进而加强三方面学者的联系、团结与协作,更好地开展学术研究,为现实和未来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