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气逐瘀方参元丹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miR-24表达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参元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复制心肌梗死模型,参元丹高、中、低剂量组从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参元丹药液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共给药2周。治疗结束后检测大鼠血清CK、LDH水平及心肌组织miR-24基因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实验结束时,与模型组相比,参元丹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血清CK、LDH水平(P0.05,P0.01),升高心肌组织miR-24 mRNA表达(P0.05,P0.01),同时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P0.05,P0.01)。结论:益气逐瘀方参元丹能够减轻心肌梗死大鼠心肌损伤及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心梗大鼠缺血心肌组织miR-24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益气逐瘀方参元丹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损伤及miR-24/Bim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参元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复制心肌梗死模型,参元丹高、中、低剂量组从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参元丹药液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共给药2周。治疗结束后检测大鼠血清CK、LDH水平及心肌组织miR-24基因表达,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功能,Western-blot检测心肌组织Bim、Bcl-2、Bax、caspase-9蛋白表达。结果:实验结束时,与模型组比较,参元丹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血清CK、LDH水平(P0.05,P0.01),升高心肌组织miR-24基因表达(P0.05,P0.01),降低左室舒张和收缩末期内径(P0.05,P0.01),升高左室短轴缩短率及射血分数(P0.05,P0.01),升高心肌组织Bcl-2蛋白表达(P0.05),降低Bim、Bax、caspase-9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益气逐瘀方参元丹可能通过调控miR-24/Bim信号通路相关细胞因子蛋白表达改善心肌梗死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益气逐瘀方(参元丹)对缺氧诱导乳鼠心肌细胞凋亡及miR-24/Bim通路的影响。方法分离并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建立心肌细胞缺氧模型,Lipofectamine2000转染miR-24 mimic/inhibitor至心肌细胞,实验分为正常组、缺氧组、参元丹组、参元丹+miR-24 mimic组、参元丹+miR-24 inhibitor组,治疗组予参元丹含药血清干预。比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培养基上清液LDH、CPK活性,MTT法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qRT-PCR检测心肌细胞miR-24、Bim mRNA表达。结果与低氧组相比,参元丹组、参元丹+miR-24 mimic组、参元丹+miR-24 inhibitor组均能显著降低细胞培养基上清液LDH、CPK活性(P<0.05),提高心肌细胞存活率(P<0.05),降低心肌细胞凋亡(P<0.05),升高心肌细胞miR-24 mRNA表达(P<0.05),降低Bim mRNA表达(P<0.05);治疗组之间比较,参元丹+miR-24 mimic组作用更显著(P<0.05)。结论益气逐瘀方参元丹能够减轻缺氧诱导乳鼠心肌细胞损伤及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上调miR-24表达,同时抑制其靶基因Bim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参元丹)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抑郁大鼠血清5-羟色胺(5-H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以研究益气逐瘀法对心梗合并抑郁神经体液的影响机制。方法:将3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参元丹高剂量组、参元丹低剂量组、对照组,每组各6只,以冠脉结扎法及慢性轻度不可预知性刺激合并孤养法制作AMI/抑郁模型,分别予参元丹高剂量、参元丹低剂量、氟西汀或蒸馏水灌胃18 d。造模成功3 d后处死,测量各组大鼠血清5-HT、TNF-α水平。结果:血清5-HT浓度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5-HT浓度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元丹干预组大鼠血清5-HT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参元丹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5-HT浓度均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NF-α浓度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NF-α浓度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同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参元丹干预组大鼠血清TNF-α浓度差异亦未呈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但L-SYD血清TNF-α较各组明显升高。结论:参元丹能改善AMI/抑郁的血清5-HT水平下降的情况,但对血清TNF-α水平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褚福永  刘巍  刘红旭 《北京中医药》2017,36(12):1059-1062,封3
目的探讨益气逐瘀方参元益气活血胶囊(SYD)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细胞凋亡及miR-24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SYD高剂量组、SYD中剂量组、SYD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心肌梗死模型,SYD高、中、低剂量组从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SYD药液灌胃,共给药2周。治疗结束后检测大鼠血清CK、LDH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功能,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RT-PCR检测心肌组织miR-24、Bim、Bcl-2、Bax、caspase-9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SYD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血清CK、LDH水平(P0.05,P0.01),降低左室舒张和收缩末期内径(P0.05,P0.01),升高左室短轴缩短率及射血分数(P0.05,P0.01),升高心肌组织miR-24、Bcl-2 mRNA表达(P0.05,P0.01),降低Bim、Bax、caspase-9 mRNA表达(P0.05,P0.01),同时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P0.05,P0.01)。结论 SYD能够减轻心肌梗死大鼠心肌损伤及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miR-24表达,抑制靶基因Bim及促凋亡基因Bax、caspase-9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气降浊汤对冠心病气虚血瘀型模型大鼠血浆及心肌组织中miR-126及Rho激酶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8只Wistar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单硝酸异山梨酯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组采用疲劳运动复合结扎冠脉方法建立模型。造模完成后,中药组给予益气降浊汤18 g/(kg·d)灌胃,单硝酸异山梨酯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6 mg/(kg·d)灌胃,模型组及空白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均连续4周。实验结束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组织变化,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心肌组织中miR-126、Rho激酶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6、CRP、CK、CK-MB、LDH水平及心肌组织中Rho激酶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心肌组织中miR-126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心肌细胞坏死、排列紊乱,存在炎性浸润;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及单硝酸异山梨酯组大鼠血清TNF-α、IL-6、CRP、CK、CK-MB、LDH水平及心肌组织中Rho激酶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心肌组织中miR-126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细胞排列较整齐,炎性浸润程度减轻。结论益气降浊汤可能通过调节miR-126及Rho激酶水平抑制炎性反应,减轻心肌损伤,对冠心病大鼠发挥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益气逐瘀解毒颗粒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给予CCl4橄榄油混合液进行皮下注射7周,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益气逐瘀解毒颗粒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空白组,给予相应治疗,5周后处死大鼠,检测外周血生化指标,逆转录-定量PCR法和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大鼠肝组织中基质蛋白酶1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 MMP-1)、MMP-2、MMP-9、MMP-13及基质蛋白酶抑制因子1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1,TIMP-1)表达水平,肝组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HE染色)、MASSON染色检测肝纤维化程度。结果:治疗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ALT、AST无显著性差异(P 0.05),MMP-1、MMP-2、MMP-9、MMP-13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 0.05),TIMP-1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 0.05),肝纤维化半定量计分(SSS)评分显著升高(P 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逐瘀解毒颗粒各剂量组ALT、AST无显著性差异(P 0.05),益气逐瘀解毒颗粒高剂量组MMP-1、MMP-2、MMP-9、MMP-13基因表达明显升高(P 0.05),中剂量组MMP-9、MMP-13基因表达明显增高(P 0.05),低剂量组MMP-13基因表达明显增高(P 0.05),高、中剂量组TIMP-1基因表达明显降低(P 0.05),益气逐瘀解毒颗粒各剂量组MMP-2、MMP-9蛋白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 0.05),高、中剂量组MMP-13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 0.05),各剂量组TIMP-1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 0.05),以低剂量组下降尤为显著,优于高、中剂量组(P 0.05),各药物干预组SSS评分显著降低(P 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益气逐瘀解毒颗粒各剂量组ALT、AST无显著性差异(P 0.05),益气逐瘀解毒颗粒高剂量组MMP-2基因表达明显升高(P 0.05),高、中剂量组TIMP-1基因表达明显降低(P 0.05),益气逐瘀解毒颗粒高、中剂量组MMP-1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 0.05),益气逐瘀解毒颗粒各剂量组TIMP-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 0.05),低剂量组下降尤为显著,优于高、中剂量组(P 0.05),益气逐瘀解毒颗粒高、中、低剂量组SSS评分显著降低(P 0.01)。结论:调控MMPs/TIMPs平衡可能是益气逐瘀解毒颗粒抗肝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其通过升高MMP-13、降低TIMP-1表达水平,调控MMPs/TIMPs平衡,促进过度沉积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ar matrix,ECM)降解,改善CCl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肝脏功能,从而改善其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芪参益气滴丸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成功构建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氟伐他汀对照组、芪参益气滴丸3个不同剂量组各12只,另设假手术组12只.芪参益气滴丸组分别给予低、中、高剂量(15,30,45 mg·kg-1·d-1ig);氟伐他汀组(30 mg·kg-1·d-1ig);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生理盐水(30 mL·kg-1 ·d-1 ig).8周后测定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PK)和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Px)活性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应用HE染色分析心肌细胞组织形态学变化;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毛细血管密度变化,采用TUNEL试剂盒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中LDH,CPK活性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和芪参益气滴丸组(P<0.05)及氟伐他汀组(P<0.05),各治疗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而心肌组织中SOD,CAT,GPx活性和GSH的含量,模型组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和各治疗组(P<0.05),芪参益气滴丸高剂量组明显高于氟伐他汀组(P<0.05).模型组心肌细胞肥大增生明显,而芪参益气滴丸和氟伐他汀组细胞肥大程度明显降低.免疫组化分析表明,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毛细血管密度略显升高,芪参益气滴丸组和氟伐他汀组新生毛细血管明显增多,密度显著增加(P<0.05).芪参益气滴丸组和氟伐他汀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可有效对抗大鼠心肌梗死后氧化应激反应、促进心肌毛细血管增生、保持心肌细胞密度、减轻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对梗死大鼠心肌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观察益气逐瘀组方参元丹(SYD)对模型心肌细胞存活率和细胞损伤程度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其改善冠心病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细胞模型并予分组处理,CCK法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酶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磷酸肌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存活率低于正常组(P0.05),而CPK、LDH释放量高于正常组(P0.05);SYD含药血清组、PDTC+SYD组以及PDTC+空白血清组细胞存活率均高于模型组和空白血清组(P0.05),细胞酶释放量均低于模型组和空白血清组(P0.05),此3组间的数据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参元丹能够提高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的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损伤程度;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核因子NF-κB及其介导的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降低细胞损伤;提示参元丹可能具有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氧化应激反应在中华小型猪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Peri-procedure Myocardial Injury,PMI)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益气逐瘀方参元丹(SYD)的心肌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中华小型猪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模型组(n=6),SYD低剂量组[0.06 g/(kg·d),n=6],SYD高剂量组[0.24 g/(kg·d),n=6]。于小型猪冠脉狭窄处行球囊扩张+拉伤+大支架置入法建立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模型,测定并对比各组手术前1 h,术后4 h,12 h,24 h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 TNI)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还原性谷胱甘肽(TSH)。结果:各组术前心肌酶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心肌酶升高,但低于正常参考值5倍,提示发生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造模成功。参元丹低剂量组、高剂量术后各时间点心肌酶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24 h参元丹高剂量组心肌酶水平低于参元丹低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术后SOD、GSH水平较假手术组下降,MDA水平较假手术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术后SOD、GSH水平较术前降低,MDA水平较术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元丹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均能够升高SOD、GSH,同时降低MD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仅在术后4 h,参元丹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作用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优于低价量组。结论:中华小型猪PMI模型造模成功,参元丹具有改善PMI的内源性心肌保护作用。参元丹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作用更加明显,提示参元丹的心肌保护作用可能呈剂量相关。氧化应激因子在手术前后存在差异,提示氧化应激反应可能参与到了PMI的发生发展过程,参元丹具有加速抗氧化因子生成,维持抗氧化因子有效浓度,降低氧化因子。参元丹的心肌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应激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缺血心肌梗死面积的大小、血清一氧化氮合酶(NOS)变化、蛋白激酶C(PKC)的表达,探讨参元丹的药理性预适应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清洁级健康成年Wistar大鼠60只,雌雄各半,体重(274±42)g,鼠龄4月左右,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再灌注组、假性缺血预处理组、缺血预处理组、药物预处理+缺血预适应组、药物预处理组,每组10只。分别造模、取血、取心肌组织。将心肌组织浸入10%甲醛溶液中固定,脱水,封蜡,切片,染色。应用HE染色方法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4倍镜下采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心肌梗死面积。将所取血液离心后取血清,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总NOS的活力和分NOS的活力。应用蛋白激酶C(PKC)免疫组化试剂盒对组织切片进行处理,20倍镜下观察PKC表达情况。结果参元丹能减少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并与缺血预适应有协同作用,能够加强彼此的抗心肌缺血的能力。各组间血清NOS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预处理组、药物预处理+缺血预适应组和药物预处理组的PKC有明显表达,其余各组没有表达。结论参元丹能够减少心肌梗死的面积,具有药理性预适应样心肌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KC介导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双参通冠方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缺血心肌内皮细胞VEGF及上游调控因子HIF-1α表达的影响,探讨双参通冠方防治心肌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分为模型组、空白组、双参通冠方低剂量组(2.5 g/kg)、中剂量组(5 g/kg)、高剂量组(7.5 g/kg),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灌胃给药2周后,取大鼠的心肌组织,制备心肌组织匀浆,Elisa法检测VEGF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VEGF及上游调控因子HIF-1α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VEGF含量和VEGF、HIF-1α表达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参通冠方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VEGF含量和VEGF、HIF-1α表达均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参通冠方低剂量组VEGF含量和VEGF、HIF-1α表达低于双参通冠方中剂量组,双参通冠方高剂量组VEGF含量和VEGF、HIF-1α表达高于双参通冠方中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参通冠方可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缺血区心肌组织中VEGF含量和上游调控因子HIF-1α表达,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诱导缺血部位血管新生,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蛋白激酶C(PKC)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探讨参元丹的药理性预适应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造模、取血、取心肌组织。应用HE染色方法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4倍镜下采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心肌梗死面积。应用免疫组化试剂盒对组织切片进行处理。20倍镜下观察PKC及HSP70表达情况。结果:彩色病理图像分析参元丹能够代替心绞痛的缺血、缺氧的刺激,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具有药理性预适应的心脏保护作用。PKC的表达情况:假性缺血预处理组的心肌组织中偶见微弱的一处表达。缺血预处理组和药物预处理+缺血预处理组的大鼠心肌组织中PKC大量的表达,药物预处理组大鼠心肌组织的PKC表达充分,提示PKC在参元丹的药理性预适应样心肌保护过程中起作用。HSP70的表达情况:对照组、再灌注组、假性缺血预处理组、缺血预处理组HSP70没有表达,药物预处理组HSP70有表达,药物预处理+缺血预处理组HSP70表达明显,提示HSP70的表达与参元丹的作用相关。结论:参元丹具有药理预适应样作用;参元丹预适应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PKC和HSP70的介导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参附益心颗粒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参附常用量组、参附高剂量组、氯沙坦组,另设只穿线不结扎的假手术组,均每组8只。参附常用量组和参附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参附益心颗粒1.76、8.8g/(kg·d)灌胃,氯沙坦组给予氯沙坦片10mg/(kg·d)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1ml/(100g·d)灌胃。4周后超声心动图评价各组大鼠心脏功能,并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WI);Masson染色法及羟脯氨酸测定法测定心肌组织胶原蛋白分布及含量;Western blot法确定心肌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 2、Smad 3的蛋白表达量;RT-PCR法检测微小RNA-21(miR-21)和转化生长因子βⅢ型受体(TGF-βRⅢ)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参附常用量组、参附高剂量组、氯沙坦组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减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升高,LVWI和胶原蛋白含量下降,同时心肌组织TGF-β1、Smad 3蛋白表达量和miR-21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TGF-βRⅢ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与参附常用量组比较,参附高剂量组LVESD减小、LVEF、LVFS和心肌组织TGF-βRⅢmRNA表达升高(P0.05或P0.01)。结论参附益心颗粒可改善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纤维化,抑制心室重构,提高心脏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miR-21从而抑制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活血益气方促血管新生的可能作用机制及配伍规律。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活血益气方组、益气方组、活血方组,每组6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建立心肌梗死模型。造模24 h后活血益气方组、益气方组、活血方组给予浓度分别为3.2 g/ml、2.4 g/ml、0.8 g/ml相应中药溶液0.5 ml/100 g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4周后取各组大鼠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心肌梗死边缘区组织miR-12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梗死边缘区心肌组miR-126的表达低于假手术组(P0.01);活血益气方组、益气方组、活血方组miR-126的均表达低于模型组,活血益气方组、活血方组VEGF mRNA的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活血益气方组对miR-126、VEGF mRNA的调节优于益气方组(P0.05或P0.01)。结论活血益气方促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VEGF及下调其上游调控因子miR-126有关,活血药和益气药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加参方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术后24 h成活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9只)、模型组(30只)、加参方低剂量组(31只)、加参方高剂量组(30只)和氯沙坦组(30只)。加参方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加参方浸膏含生药量3、6 g/(kg·d),氯沙坦组给予氯沙坦片10 mg/(kg·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相同体积蒸馏水,各组连续灌胃4周。分别于给药后1、4周末超声检测心功能,测定心肌组织缺血危险区单核-巨噬细胞计数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同时间点比较,模型组大鼠心功能降低,心肌组织中单核-巨噬细胞计数及VCAM-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同时间点比较,氯沙坦组和加参方高剂量组大鼠心功能改善明显,心肌组织单核-巨噬细胞计数和VCAM-1表达降低(P0.05)。结论加参方可能通过抑制大鼠心肌组织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及VCAM-1蛋白表达,从而改善心室重构,提高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绞股蓝总黄酮抗心肌缺血保护作用及其抗氧化应激反应研究。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绞股蓝总黄酮组、生理盐水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其他组大鼠进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模。造模24 h后,测定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测定血清心肌酶(LDH、CK、GOT)活力、氧化应激指标(MDA、SOD、GSH-Px和CAT)表达水平;测定心肌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MDA、SOD、GSH-Px和CAT)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增大(P 0. 05),血清LDH、CK、GOT活力显著升高(P 0. 05),血清和心肌组织中MDA水平显著升高(P 0. 01),SOD、CAT和GSH-Px活力显著下降(P 0. 01)。与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绞股蓝总黄酮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P 0. 05),血清LDH、CK、GOT活力显著升高(P 0. 05),血清和心肌组织中MDA水平显著升高(P 0. 01),SOD、CAT和GSH-Px活力显著下降(P 0. 01)。结论:绞股蓝总黄酮可以显著改善缺血再灌注大鼠氧化应激反应,减少心肌梗死面积,起到保护心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腑逐瘀胶囊对大鼠缺血心肌细胞Sirt1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探讨该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0只健康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以蒸馏水10 m L·kg-1灌胃),模型组(以蒸馏水10 m L·kg-1灌胃),血腑逐瘀高、中、低剂量组(0.03,0.02,0.01 g·kg-1),L-NAME组(按2 mg/只腹腔注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各组心肌组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p53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缺血心肌细胞Sirt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缺血心肌细胞p53,NF-κB mRNA表达水平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血腑逐瘀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缺血心肌细胞Sirt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血腑逐瘀高剂量组大鼠缺血心肌细胞p53,NF-κB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腑逐瘀胶囊可延长缺血心肌细胞寿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Sirt1信号通路,抑制p53,NF-κB基因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三参颗粒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致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筛选心电图正常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复方丹参滴丸组(0.15 g·kg-1),三参颗粒低、高剂量组(2.07,4.14 g·kg-1),每组10只。皮下多点注射ISO,建立造成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模型。观测大鼠心电图(ECG)改变,检测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变化,并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三参颗粒组能降低急性心肌缺血大鼠ECG的S-T段抬高,提高大鼠血清中SOD的活力,降低MDA、CK、LDH的含量。结论三参颗粒对ISO致大鼠心肌组织缺血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CK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及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人参皂苷CK低、中、高剂量组(10,20,40 mg·kg-1),每组12只,ip人参皂苷CK,14 d后,行在体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手术30 min后,再进行120 min灌注,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检测人参皂苷CK对心肌梗死面积,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PK),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心肌组织MDA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降低,血清中i NOS,IL-6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心肌组织HMGB1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人参皂苷CK能够明显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降低LDH,CPK活性减少心肌组织MDA含量,提高SOD活性,明显降低血清中i NOS,IL-6和TNF-α水平(P0.05),此外,人参皂苷CK能够抑制心肌组织HMGB1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人参皂苷CK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作用与其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少炎症反应及抑制HMGB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