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秦皇岛地区农村献血者流失原因调查和电话再招募效果进行分析,为改进农村无偿献血者宣传招募与保留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年1—6月统计并电话回访2012—2014年秦皇岛市所辖四县62个自然村中献血≥3次、且至2016年底未再献血的农民献血者,并对流失原因和招募效果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4年流失农民献血者2 645人,其中接通电话的1 822人中有587人表示不愿再次献血,主要原因人在外地(20.61%),其次是年龄大或超龄(16.60%);表示愿意再次献血的1 235人中,流失原因主要是对献血淡忘(54.74%),其次是农活儿忙(31.74%);招募半年后履约成功献血658人,主要做法是回访后采血车跟进采血(74.01%)。结论血站应加强农村无偿献血宣传,有针对性地制定农民献血者招募策略,提升采集操作技能,改善献血环境,同时对农村流失献血者开展电话招募,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保留固定无偿献血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11~2013年重庆市血液中心的无偿献血人群的分布及变化趋势,为扩大并稳定献血人群以及献血招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3年重庆市血液中心献血者电子档案信息及献血者健康征询表登记信息,统计分析2011~2013年重庆市血液中心献血者人群分布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学历,以及再次献血率及不合格率。结果 2011~2013年重庆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人群以30岁以下年龄为主,男性多于女性。2011~2013年初次献血者不合格率分别为6.01%、6.23%、5.46%,再次献血者不合格率分别为2.97%、4.42%、2.46%,初次献血者不合格率高于再次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2~2013年学生献血比例为18.78%、19.51%。结论近3年重庆市无偿献血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分布稳定,再次献血者合格率高于初次献血者,应加大对初次献血合格者的再次招募,以便发展为固定献血者,减少血源浪费。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不同年龄段、职业、学历的人群对无偿献血宣传方式的选择倾向,探讨如何提高宣传效果。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分别从在昌高校和街头献血点随机选取2003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认为最有效果的宣传方式是典型事例报道(48.73%),其次是严谨的政策宣传(44.38%)和生动的媒体广告(38.59%),最后是名人示范(29.61%)。献血者选择"严谨的政策宣传"(47.85%)与"生动的媒体广告"(41.52%)的比例高于未献血者(分别是41.36%和36.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愿意再次献血者和愿意献血但未献血者受典型事例报道影响的比例显著高于不愿再次献血者和不愿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人群认为最有效果的无偿献血宣传方式不同,18~35岁人群认为典型事例报道的宣传效果最好,36~60岁人群认为严谨的政策宣传效果最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典型事例报道对居民产生献血意愿有积极影响;依据宣传对象不同合理选择宣传途径和方式,有利于提高献血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滨海新区无偿献血者的人群结构特征及影响其再次献血的影响因素,为改进献血者招募策略、提高对献血者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以2015年度在滨海新区献血的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对献血者在无偿献血过程中的感受从可靠性、响应性、有形性、保证性及移情性5个维度进行满意度调查,并对可能影响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价。结果本区无偿献血者的年龄主体为20-35岁,占调查总数的64.24%(14 637/22 786);职业以工人和自由职业者为主,分别占调查总数的45.15%(10 288/22 786)和35.24%(8 030/22 786);初中文化程度占比最高,达到总献血人群的49.09%(11 185/22 786):献血动机以"奉献爱心"者占30.67%,对无偿献血知识的知晓途径主要以街头宣传、电视和报纸为主,分别为22.94%、22.37%及12.14%;影响献血者再次献血的最主要因素是怕影响身体健康,占受调查者的24.24%。献血过程中的满意度水平:被调查者对献血点的工作环境干净、卫生及宣传资料简单易懂两项最为满意,最不满意的是工作人员着装不整齐、解决献血者献血过程中的问题不积极和服务态度有欠热情。而这些要求关系到献血者服务满意度和无偿献血者队伍的稳定。结论滨海新区的无偿献血工作应着力加强工作人员对献血服务方面的培训,积极工作,热情服务,改善服务质量,有针对性地加大宣传,提高人群献血率,以确保临床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延缓献血者的延缓原因进行研究和分析,为制订科学合理的招募策略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 对上海市区2009年4月1日~2010年3月31日期间所有参加献血招募但被延缓献血的献血者人口学特征和延缓原因进行统计和分类分析.结果 延缓献血者占已登记献血人群比例较小(3.09%),其中暂缓献血者占61.49%,永久不宜献血者占38.51%.HBsAg不合格、Hb含量偏低、血压异常和健康征询项目未通过为主要的延缓原因,年轻女性Hb不合格为暂缓献血的主要原因,21 ~40岁人群HBsAg检测不合格为永久不宜献血的主要原因.结论 应制订有针对性的献血招募政策,促进暂缓献血者再次参加献血,杜绝招募永久不宜献血者参加献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保山市无偿献血的现状,为今后无偿献血的宣传、教育、动员和招募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按照知信行(KAP)的理论设计问卷调查表,向受调查人群随机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对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对无偿献血知识、危险行为、无偿献血的态度、参与无偿献血的动机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受调查人群的3个年龄段中,18-30岁年龄段占59.5%,31-45岁年龄段的献血率明显高于其他2个年龄段(P0.05);性别方面,男女献血率没有明显差别(P0.05);在职业方面,以工人(其中大部分是企业的农民工)、农民、民工、事业人员和学生为主,占83%;人群的学历分布以高中以下学历为主,占75%。知晓率最高为82.5%,最低为64.9%;献血者和未献血者对无偿献血常识知晓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献血知识获取渠道方面,以朋友介绍和血站宣传为主(68.2%);在关于血液安全和危险行为方面,知晓率均在90%以上,献血者和未献血者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动机以帮助别人(51.4%)和有益健康(37.1%)为主;在对待献血的态度方面,占73.6%的受访者愿意1年至少献1次血;不愿献血的原因以没时间(34.5%)、身体不适合献血(20.7%)、怕痛(18.4%)为主。结论只有制定针对不同人群的宣传、动员、招募策略,同时不断改进服务,才能使更多人献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盐城地区无偿献血者延期献血的原因,以采取积极有效的招募策略,为临床日益增长的用血需求提供保障。方法对2011年7月-2012年6月2 109名延期献血者,采取一些必要的招募措施及人性化服务,维持其献血热情,使这些献血者能够再次献血。结果通过血站工作人员采取一系列的招募措施和提供人性化服务,在2 109名延期献血者中有1 152名(占54.6%)符合献血条件的再次献血。结论延期献血者是无偿献血工作的重要资源,有效的招募措施可以保留潜在的献血人群,防止血源的流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参与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机采科“伙伴计划竞速赛”成分献血人群的人口学特征,并对献血者的宣传与招募效果进行分析,为本科室订成分献血的招募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3月18日~5月18日期间,参与“伙伴计划竞速赛”的成分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并收集研究对象12个月以内的相关献血数据,包括献血次数、是否为固定献血者等。对参加活动的成分献血人群的人口学特征和敏感人群进行分析。结果 参与本次活动的招募者58人,共招募170人,其中91人成功参与成分血的捐献,献血成功率为53.53%(91/170),且35.16%(32/91)的被招募者成为了固定献血者;18~30岁的高校男同学是此次活动的敏感人群,更愿意参与成分献血的招募和捐献。结论 本次“伙伴计划竞速赛”活动,对成分献血的宣传与招募有明显的促进效果。未来可根据敏感人群偏好设置纪念品类型,并且加大活动的宣传力度,鼓励非献血者也参与进来,扩大“1+1”式的精准招募,提升被招募者的献血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本地区无偿献血中个体献血者与团体献血者感染及人群分布特征,为血源招募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2015年66 407人次无偿献血人群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个体献血者占92.88%,团体献血者占7.12%;个体献血者与团体献血者比较,ALT不合格率、女性献血者比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团体献血者平均年龄低于个体献血者6.91岁。结论本地区团体献血者具有年龄低、学历高、女性参与率高、ALT不合格率低等特征,是固定献血者队伍建设的重要力量,应把团体献血作为献血招募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本地区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探讨相关防范策略,保障血液安全。方法用ELISA法试剂进行献血者HIV筛查,反应性标本用蛋白印迹法(WB)进行确证,对本地区HIV感染率、确证阳性献血者及WB确证带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至2016年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为0.0147%(28/189990),感染率没有出现明显上升趋势,其中男性占82.1%,,大专以下学历占75.0%,18~35岁占64.2%,初次献血占71.4%,本地居民占96.4%。结论本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目前处于低流行平稳趋势,感染者主要以初次献血的18~35岁本地男性为主。为保障血液安全,应在献血宣传、献血招募、保密性弃血、血液检测、献血者信息联网以及科学合理用血等方面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南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状况,为献血招募和确保输血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2013~2020年456 981例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的初筛,初筛反应性标本采用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法)确证,比较和分析不同人群梅毒感染状况。结果 456 981例标本中初筛呈反应性1 088例,经确证714例梅毒阳性(0.15%);献血者梅毒总阳性率、男性献血者梅毒阳性率及女性阳性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女性献血者阳性率0.192%(347/180 987)高于男性0.133%(367/275 994),初次献血阳性率0.189%(613/324 188)高于多次献血0.076%(101/132 793),全血阳性率0.163%(708/433 432)高于单采血小板0.025%(6/23 549),已婚献血者阳性率0.167%(668/399 899)高于未婚0.080%(46/57 0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及以下学历人群梅毒感染率高于其他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44岁年龄段献血者梅毒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人群梅毒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4例梅毒阳性献血者中,单纯梅毒阳性者674例(674/714,94.40%),梅毒合并其他病毒感染者40例(40/714,5.60%)。结论 2013~2020年南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梅毒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感染人群主要为初次献血、已婚、捐献全血、低学历及农民/个体献血者,加强高危人群献血前征询及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可减少/避免梅毒经输血途径传播,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献血者的基本情况及流失原因为制定招募计划,稳定献血人群提供依据。方法从末次献血日期为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的献血者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抽取485名,按照献血次数分为初次献血组263人,再次献血组216人,发放调查问卷调查相关资料。结果献血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收入对其献血行为均具有影响(P0.05)。初次献血者和再次献血者对献血前相关讯息的知晓程度比较,7项中有6项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不同程度焦虑状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献血者应多种因素影响而流失,仅需对应调整招募计划,稳定固定献血者队伍,促进无偿献血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九江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结构和血液检测结果,为更好地做好招募和宣传提供参考,以促进九江地区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发展。方法分析2013年无偿献血情况及其血液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的检测结果,分别按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和献血者类型进行分类,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二者的关系。结果37230例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1.6%)随着文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加,与献血者的年龄、职业和类型相关;18~34岁的献血人群占50.23%,其不合格率远低于34岁以上献血人群;献血人群中农民的不合格率最高(2.66%),远高于其他职业;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献血人群占79.05%,其不合格率远低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献血人群;首次献血者人数多于重复献血者,其不合率远高于重复献血者。结论针对不同的献血人群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征询和宣传;年轻人、高文化程度者和重复献血者是较安全的献血人群,应对农民、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献血者和首次献血者开展无偿献血知识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成分献血者的流失原因,评估再次电话招募的效果。方法 对流失的1 467位成分献血者进行电话沟通,了解其不再捐献的原因并动员其再次献血,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6年江苏省血液中心成分献血者总流失率为46.1%,年平均流失率为29.7%。流失原因主要有电话失联、在外地、没时间、不想献等。共有209(14.2%)位献血者经电话沟通同意再次捐献,但最终成功捐献的人数为87人(5.9%),且流失时间越长,再次成功捐献的比率越低。结论 应有针对性地制定成分献血者招募策略、提高献血的满意度,保持与献血者的适度联系与沟通,不断改进献血服务工作,建立一支稳定并持续发展的成分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不愿意再次捐献的原因,为进一步改善献血流程和制定献血者保留策略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收集最近1年内在重庆市血液中心成功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资料,通过拨打手机电话号码随机回访献血者,调查再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的意愿。结果随机电话回访了最近1年内在重庆市血液中心成功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共计1160人次,43.79%(508/1160)的献血者不愿意再次捐献。其中,男性388人(76.38%),女性120人(23.62%);17.52%(89/508)年龄小于25岁,26~35周岁的献血者(45.87%,233/508),36~45周岁的献血者(28.15%,143/508),46~55周岁的献血者(8.07%,41/508)和56~60周岁的献血者(0.39%,2/508)。最重要的原因是未能与他们保持联系(59.84%,304/508),其次是忙/没有时间(16.73%,85/508),身体因素(8.07%,41/508),长距离工作/学习(8.07%,41/508);未接电话(6.89%,35/508);不好的献血经历(0.39%,2/508)。结论关/停机所致无法保持联系是献血者流失的最重要原因。采供血机构应不断完善献血者个人信息的采集、保留和更新等工作。同时,通过实时通讯工具加强献血后回访保持与献血者的沟通,加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保留。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大学生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的态度、意愿和行为的现状,为稳定大学生献血队伍及改进无偿献血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专门设计调查表,随机选择参加无偿献血大学生共820人进行调查。结果首次参加无偿献血大学生占78.2%;献血意向方面32.3%的大学生愿意再次献血2,7.8%的大学生愿意成为应急献血者,愿意捐献骨髓的人仅占1.6%。结论大学生是无偿献血的主要人群,血站应了解大学生献血者的思想状态和心理需求,使更多的在校大学生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促进无偿献血工作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近5年广州番禺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抗-HIV感染情况,分析其人群特征,为本地区HIV预防宣传及无偿献血招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0-2014年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抗-HIV筛查及确证情况,查询抗HIV-1确证阳性者档案资料,用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流行病学资料。结果 158 320份标本中,WB(Western Blot)确证HIV-1阳性标本有26例,近5年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率1.64/万(26/158 320)。各年龄组比较:χ~2=13.47,P0.01,26例感染者均为40岁以下;不同文化程度组比较:χ~2=12.75,P0.01,高中以下学历占92.3%(24/26);不同职业组比较:χ~2=48.31,P0.01,其中工人组占76.9%(20/26);26例感染者中,非广州市户籍占96.15%(25/26),首次及重复献血者分别占76.9%、23.1%,有2例在CDC确证阳性后仍重复参加无偿献血,感染途径以非婚性传播为主。结论血站要继续严格HIV筛查的同时,还要从无偿献血招募工作开始把好关,结合血站信息系统对献血者尤其是低学历外来务工者进行有效的献血前健康征询,对于多次献血合格的再次献血者,也不能放松征询要求,避免有高危行为的人或者阳性病例参与无偿献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本站无偿献血者人群结构及分布的特征,为血站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招募策略。方法针对2012—2017年在兵团乌鲁木齐血站参加无偿献血的献血者,通过血站业务软件现代血站管理信息系统SHINOW9.0系统查询具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7年献血合计24 220人,男女性别比例2.16∶1,18—45岁献血者占85.41%,汉族献血比例达到83.73%,高中或中专及以下学历和其他职业是献血的主力军,已婚献血者高于未婚献血者比例,血型分布O>B>A>AB,RhD阴性率为0.91%。结论无偿献血人群在性别、年龄、学历、民族、职业、婚姻状况方面都有显著分布特征,在制定献血者招募计划时,可根据不同人群特征,有针对性的制定宣传招募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重庆市合川地区无偿献血和临床用血的基本情况,分析其存在问题,为保障临床血液供应提供应对策略。方法收集2007~2010年在合川区中心血站献血的献血者资料和合川地区临床用血基本情况,调查街头随机人群献血态度,对献血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献血量和人群不愿献血原因,以及血站采血量、临床用血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血量逐年增长,临床用血量快速上升。献血人群中,男性比例低于女性(比例为0.65∶1);献血年龄主要集中在18~30岁;献血人群中,教育程度较高者(大专及以上学历)约占60%,大学生为献血主体;献血总量高于1 000mL的不足40%。人群不愿献血的主要原因是担心献血传染疾病和认为献血有损健康。结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血液需求逐年增加,应拓展无偿献血工作模式,完善无偿献血招募策略,以确保临床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淮安市机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人群分布特征,探索无偿固定献血者的招募与保留措施,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2年5月1日~2017年4月30日进行志愿捐献机采小板的固定献血者进行分析,将收集的献血次数、献血量(单位)、献血人份,以及献血者的年龄、学历、职业等信息导入SPSS17.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机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约占总献血者人数的36.7%,男性和女性的捐献比例约为4:1;血型分布与临床需求一致,约为3∶3∶3∶1;机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主要分布在40~49岁;不同年龄组机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男女捐献人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初中学历人群较高,职员及工人捐献比例较高,脑力及体力混合型劳动者是志愿捐献血小板的主导人群。结论机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等因素均影响其献血行为;机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保留及招募应注意招募常态化、信息系统化及服务便利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