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及其思路与方法,以提高《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优选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指导学生学习经典著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通过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的实践和不断研究,逐步整理成一套完整的传统文化与中医基础理论相结合的教学体系。[结果]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学生构建中医思维模式,更容易正确理解《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阴阳五行、脏腑概念等篇章内容,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并且《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成熟。[结论]通过多种途径和教学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可帮助学生构建中医思维模式,提高《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对中医药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医诊断学》教学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诊断学》 (以下简称《中诊》)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研究疾病的诊察、证候的诊断、疾病种类的识别的一门学科。这一学科既有系统的基本知识 ,基本理论 ,又有较多的诊断基本技能 ,是衔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因此 ,笔者认为 ,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应注重理论学习及技能训练 ,抓好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二个环节。现将教学过程中的体会介绍如下。1 课堂教学  尽管当今教学的手段与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但课堂教学仍然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 ,深刻领会理论的内在实质 ,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引导学生继续自学的较好手段 [1] 。而《中诊》的课…  相似文献   

3.
何晓军  朱荣林 《医学教育》1993,(12):8-10,19
实验法被广泛地应用于自然科学的教学之中,学生在实验中可以获得感性认识与材料,为学习理论奠定基础;或验证理论,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或在实验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中医基础学》是中医学各学科的基础,也是学习中医学的第一门基础理论课程。目前,中医院校的《中医基础学》教学仍基本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理论课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课常限于临床见习,而实验课开展得很少或完全没有开展。由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产生于二千多年的古代,古朴而抽象,学生从中学学习数理化知识突然转变学习中医学理论,常常不容易适应,  相似文献   

4.
《中医诊断学》是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疾病、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是基础理论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中的主干课程。《中医诊断学》既涉及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又涉及基本诊断技能、基本临床辨证思维的训练,但目前随着高校招生的扩大以及医患矛盾的加剧,医学院校均面临着临床学科见习、实习教学中示教难的问题,且由于《中医诊断学》为大学一年级开设的课程,这种情况尤为突出,给学生学习和掌握诊断技能带来很大困难。为此,我们改革了《中医诊断学》以往的实践教学模式,将临床见习改为实训教学,在模拟诊室、模拟病房进行临床模拟诊断训练,然后再进行临床实践操作,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缓解了临床实践教学所面临的矛盾。现将一些做法和心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高等中医药院校《推拿治疗学》课程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育的必要性等问题。[方法]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推拿治疗学》课程教学中实施"批判性思维"培育的意义与路径。[结果]《推拿治疗学》课程是针灸推拿学专业的临床主干课程,该课程中实施"批判性思维"培育对于中医推拿临床的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是推拿临床中不断探索推拿医学真理的需要。《推拿治疗学》课程教学中可通过设置推拿临床情景、设置推拿临床思考角度、引出证据、批判总结等循环式步骤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育。[结论]《推拿治疗学》课程教学中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育十分必要,其培育路径应充分考虑学习过程和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6.
针对中医类专业临床技能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增设必修的《临床技能训练》课程和集中临床见习环节,建设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完善临床技能考核体系,以期强化中医类专业学生临床技能训练,提高毕业生的临床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医诊断学》教与学的特点是实践性强、技能要求高,实践教学是本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要学好这门学科,必须重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在学生掌握中医诊断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利用中医实验教学中心的舌诊软件、模拟脉象手、脉象仪、WF文锋-Ⅲ中医(辅助)诊疗系统等实验设备进行一系列诊法及辨证技能的训练,同时,更应借助临床见习基地,强化中医临床诊断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在模拟临床工作环境和真实的临床工作环境中体会中医诊疗过程,把课堂上用语言文字表达的理论和技能,通过实践得到印证,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中医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中医辨证思维能力,掌握诊察病情、辨别病证的各种方法,解决理论与临床脱节问题,使他们能顺利过渡到临床各科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方剂的制方原理、药物配伍及临床运用规律的一门中医基础应用学科[1] ,是中医四门核心基础课之一,是中医学理、法、方、药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在中医学术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连接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运用的桥梁课程.学生只有学好了<方剂学>,才能更好的学习中医学其他课程,所以研究和探索<方剂学>教学方法,对于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笔者将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主要针对当前高等中医院校教育中《金匮要略》教学现状,提出基于"课程-竞赛-临床"中医经典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尝试,构建"课程-竞赛-临床"的教学体系,尤其注重真实案例与中医经典的有机结合,以促进学生对《金匮要略》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临床辨治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中医诊断学》是传授中医诊察、分析、判断疾病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和主干课程,其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的桥梁课程。中医诊断学的教学水平对学生临床各科的学习,乃至毕业后的临床动手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直接关系着中医院校学生的临床诊疗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因此,如何提高《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值得大家认真探讨。笔者从《中医诊断学》的教学现状,提出必须调整教学计划,改革中医诊断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根据中医诊断学的学科特点,理论联系实际,早期临床实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模拟临床教学、搞好临床见习教学、精心组织病例分析讨论等,以增加学生技能操作训练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的中医诊疗水平。一、《中医诊断学》教学的现状随着高等中医教育的快速发展,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生均教学资源相对减少,特别是临床基地不足,典型病例较少,导致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不多;而作为重要的动手能力训练课程的《中医诊断学》,其教学中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和知识的完整性,教材中有关技能培养的内容少而抽象,且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具、器材和设备的模拟性也较差,直接影响学生诊断技能基本功训练;在教学...  相似文献   

11.
在中医学经典课程《金匮要略》教学过程中运用了“病案模拟一学生诊查一导入原文”三步式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实践,认为该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经典课程的兴趣;培养大学本科生独立思考,深入研究病案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导课堂及自主学习、更好地深入理解《金匮要略》原文的能力。因此,《金匮要略》“病案模拟一学生诊查一导入原文”三步式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当前中医经典课程教学与临床脱节的问题,适合在中医经典课教学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在中医学经典课程《内经选读》中运用了PBL教学法,通过教学实践,认为PBL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经典课程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共同开展研究的能力及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学生能够掌握《内经》的基本知识及学习方法。因此,PBL教学法适合在中医经典课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理论框架下,一门研究诊察与辨别疾病的学科。我校开展《中医诊断学四诊技能实训》教学工作,通过在讲授理论课程之后添加实训教学环节,强化实训技能,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以及加强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与临床实践操作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在中医学经典课程《内经选读》中运用了PBL教学法,通过教学实践,认为PBL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经典课程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共同开展研究的能力及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学生能够掌握《内经》的基本知识及学习方法。因此,PBL教学法适合在中医经典课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在中医学专业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方法中开展着探索与实践,通过"按中医特点"开展课堂理论教学,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学习兴趣;通过"案例式教学"强化课程内容学习,促进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通过"比较归纳法"简晰繁杂的知识要点,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记忆;通过"我是……"的命题要求学生书写论文,逐次完成相应的大学教学目标。以期教育和培养出合格而优秀的中医学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全过程进阶式的中医经典能力提升策略,提升学生中医经典能力,以提高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方法] 构建“通识入门-精学强基-融合临证”的全程贯通、分段进阶的中医经典课程体系,完善中医经典课程网络资源建设,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建立“读诵研悟用”中医经典能力提升途径,创新教学评价激励机制,课程课堂贯通,理论实践联通,教师与学生互动,提升中医经典学习成效。[结果] 中医学类专业学生在全国中医经典能力等级考试和中医水平测试中,中医经典课程的掌握率名列全国前茅,理解和应用层次上较改革前有明显提升。[结论] 课程为核心、课堂为关键、实践为重点的全过程进阶式中医经典能力提升策略,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中医思辨思维,最终助力学生提高运用中医经典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有效推动中医人才传承经典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学子如何学好《方剂学》.[方法]通过对新中国建国以来不同时期出版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方剂学》教材的研究,爰举浙江名医朱丹溪、张景岳等的学术观点,并以作者本人教学和临证经验为例,阐发《方剂学》在学习中医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结果]《方剂学》是沟通《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中医基础和临床学科的桥梁课程,学好方剂学就能为学好中医各科学科打下坚实基础;学好《方剂学》是“博采众方”,学好不同医家学派医方及其学术思想的基础;是中医临床各家辨证、立法、遣药、组方的基础,是正确进行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前提.[结论]对《方剂学》课程作用和意义的揭示,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方剂学》重要性的认识,对学好《方剂学》及中医各专业课程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临床辨证用药亦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医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医学专业本科教学逐渐岀现"重理论、轻临床"的培养模式,其弊端越发突出并无法满足现有的社会需求。我院通过4年多的中医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探索,摸索出"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重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修订培养方案,完善培养机制,增开临床技能课程,提高实践教学学时占比,加强对临床师资队伍的专项培训,将临床带教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对实习生的实践技能进行模块化考核并建立"形成性评定+终结性评定"考核体系,最终提高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中医针灸外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临床学科之一。在教学改革中,PBL教学平台的构建和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利于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专业兴趣的培养;同时,进一步完善技能实训体系、提高教师临床水平,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提升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而中医药大学内初学中医的学生多缺少对此问题的认识,以至于影响了他们学习中医的兴趣和信心。《中医基础理论》为学生学习中医学的第一门课程,在此课程中引导学生认识中医学思维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在此课程的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形成中医思维,从而确立他们对中医学的兴趣与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