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骨折患者早期使用骨折治疗仪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引起肿胀的观察,比较早期单纯药物治疗和联合使用骨折治疗仪治疗的效果。方法:2009年2月-2011年10月,笔者将86例外伤性引起的四肢闭合性骨折Ⅱ级以上肿胀程度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用外固定支具固定制动、止痛及适当抬高患肢等常规处理。药物组41例选用单纯的β-七叶-皂苷钠静滴,1次/d,共6d,剂量遵医嘱。治疗组45例加骨折治疗仪治疗,2次/d,共6d。用药前观察患肢肿胀程度并记录。结果:治疗组在肿胀程度评定级别上比单纯用药治疗患者消肿程度有0.5~Ⅰ级的速度前移。结论:早期联合使用骨折治疗仪可使四肢闭合性骨折引起的肿胀加快消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配合接骨续筋汤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并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内服接骨续筋汤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患侧肿胀情况,治疗4、8周后骨折愈合X线评分,并记录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后采用Garland-Werley评分对腕关节的活动功能进行评价;治疗90 d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VAS评分及患侧肿胀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和患侧肿胀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骨折愈合X线评分均较治疗4周后显著上升(P<0.05),且治疗组骨折愈合X线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缩短(P<0.05),Garland-Werley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90 d后,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基础上服用接骨续筋汤可提高老年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的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骨折后疼痛、肿胀程度,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腕关节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骨伤液治疗闭合骨折消肿止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四肢闭合骨折患者按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将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口服伤科接骨片;治疗组将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湿敷骨伤液(紫荆皮、黄金子等21味中药用45%酒精提取),疗程一周。结果治疗组疼痛缓解平均4.62d,肿胀消退时效平均5.12d;对照组疼痛缓解平均8、83d,肿胀消退平均9.25d统计学比效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中药骨伤液湿敷治疗闭合骨折,其消肿止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搽洗改善早期四肢闭合性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9月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共计100例早期四肢闭合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中药搽洗治疗,对两组术后患肢肿胀情况、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肿胀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2周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2周后,两组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评分均提高(P<0.05),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00%)较对照组(20.00%)更低(P<0.05)。结论:中药搽洗应用于早期四肢闭合性骨折治疗中,能够改善术后患肢肿胀情况,缓解患者疼痛程度,促进生活质量提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中药骨伤液治疗闭合骨折消肿止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四肢闭合骨折患者按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将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口服伤科接骨片;治疗组将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湿敷骨伤液(紫荆皮、黄金子等21味中药用45%酒精提取),疗程一周.结果 治疗组疼痛缓解平均4.62d,肿胀消退时效平均5.12d;对照组疼痛缓解平均8.83d,肿胀消退平均9.25d统计学比效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中药骨伤液湿敷治疗闭合骨折,其消肿止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谢建东 《当代医学》2014,(30):74-75
目的分析外敷接骨膏联合夹板固定治疗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瑞金市黄柏中心卫生院骨科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n=45)。研究组骨折患者行牵引复位治疗后外敷接骨膏,并用纱布包裹后行小夹板固定,康复期间定时换药,对照组骨折患者行牵引复位后仅行夹板固定,比较2组患者骨折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8d疼痛、肿胀症状完全消失,对照组有8例患者症状缓解效果不明显,研究组患者骨折部位疼痛及肿胀消除时间明显先于对照组(P〈0.05),骨折治疗效果更佳;研究组患者治疗后4周、8周骨折愈合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部接骨膏联合夹板固定法治疗骨折可以推进骨折愈合进程,临床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本院自制制剂续筋接骨膏治疗闭合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闭合性骨折患者2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本院自制制剂续筋接骨膏外敷,对照组不用药,观察两组患者局部疼痛、肿胀及骨折愈合情况,并对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疼痛及肿胀减轻程度、骨折愈合程度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续筋接骨膏有明显的促进闭合性骨折愈合的作用,并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及肿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夹板外固定辅助黄柏骨伤散外敷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1月胫腓骨骨折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单一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治疗组则给予小夹板外固定联合黄柏骨伤散外敷治疗。比较两组胫腓骨骨折治疗总有效率;胫腓骨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骨折处疼痛评分、关节功能评分、QOL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胫腓骨骨折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胫腓骨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骨折处疼痛评分、关节功能评分、QOL生活质量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治疗组骨折处疼痛评分、关节功能评分、QOL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夹板外固定联合黄柏骨伤散外敷治疗胫腓骨骨折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加速患者康复,促进骨折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肋骨带外固定加外敷万伤接骨膏治疗单纯性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单纯性肋骨骨折,随机分为肋骨带外固定加外敷万伤接骨膏组(A组)和单纯肋骨带外固定组 (B组)。观察疼痛程度、肿胀指数以及钙磷乘积值指标。结果 A组与B组在固定后第2、4、6天疼痛程度、肿胀指数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固定后第3、6、9周血钙磷乘积值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的血钙磷乘积值要明显高于B组。结论 万伤接骨膏在创伤早期能够明显改善骨折部位的软组织水肿,并且能够明显促进骨折断端的愈合,在消肿止痛、促进骨折愈合等方面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辅助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入院床位奇、偶数将奇数床位纳入对照组,偶数纳入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三维重建辅助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疼痛程度、患肢肿胀程度及腕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整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患肢肿胀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的腕关节功能评分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重建辅助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更好,可减轻疼痛程度与患肢肿胀度,提高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文海峰 《当代医学》2021,27(9):115-117
目的观察在四肢骨折治疗活动中给予患者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固定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00例。传统组给予手法复位及石膏固定治疗,联合治疗则给予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治疗费用、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患者正常活动时间、肿胀消退时间、疼痛解除时间、四肢功能评分、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联合治疗组正常活动时间、肿胀小腿时间、疼痛解除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传统组(P<0.05),联合治疗组四肢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联合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在四肢骨折治疗中开展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治疗效果确切,可促进患者症状解除,加速其康复同时减少临床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养血活血、健脾补肾中药内服配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用加味桃红四物汤内服联合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仅行PFNA内固定术。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30、60 d,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患肢肿胀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加味桃红四物汤内服配合PFNA内固定术可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促进骨折愈合,减轻患肢肿胀,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儿童稳定性尺桡骨干双骨折的最佳治疗策略。方法 对2009年10月~2013年8月在我院确诊的尺桡骨干双骨折患儿,行手法复位后,对稳定性骨折,随机采用前臂夹板联合长臂石膏或单纯前臂夹板外固定,48例患者采用夹板联合石膏外固定,60例患者采用单纯夹板外固定。术后定期拍摄正侧位X光片,术后3、6个月测量肘、腕关节活动度,及6个月进行Grace-Eversmann前臂骨折疗效评价。结果 随访1年,所有患者都得到临床愈合,单纯夹板组在3个月时肘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夹板联合石膏组(P<0.05),6个月时两组肘关节活动度无显著差异,术后3、6个月时两组腕关节活动均无显著性差异;6个月时两组Grace-Eversmann前臂双骨折疗效评价优良率分别为95.8%(联合固定组)和95.0%( 单纯夹板组),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稳定性尺桡骨干双骨折,单纯夹板固定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无需额外加石膏联合固定。  相似文献   

14.
丁志云  胡银生  李华 《西部医学》2014,(8):1049-1050
目的 探讨在手法整复的基础上结合杉树皮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人Colla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老年人Collas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所有患者均先给予手法复位及肢体功能锻炼,观察组在手法复位的基础上加用杉树皮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100例患者的预后评价中,60例为优,20例为良,14例为可,7例为差,总优良率80.0%.对照组100例患者的预后评价中,30例为优,22例为良,26例为可,21例为差,总优良率52.0%.观察组患者预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愈合时间平均(38.56±3.21)天,对照组平均(55.43±4.39)天,观察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杉树皮小夹板外固定法治疗老年人Collas骨折临床效果较好,有利于老年患者骨折断端的稳定,可缩短愈合时间,对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腕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探讨外固定器固定与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3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器固定治疗(观察组),35例采用小夹板固定治疗(对照组),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学表现、腕关节活动范围等客观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时间段的影像学和腕关节活动范围较固定前改善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8周后影像学疗效积分等级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优于小夹板固定法,更适用于复位固定困难的桡骨远端骨折。但是外固定器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前臂双夹板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0年3月在广西骨伤医院就诊的142例Colles骨折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1例。对照组骨折整复后应用Colles骨折小夹板固定,治疗组整复后应用前臂双夹板固定。在就诊1周后观察夹板外固定疗效,观察周期结束后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骨折复位标准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骨折再移位、肢体肿胀、腕关节外形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臂双夹板治疗Colles骨折早期对骨折再移位的预防明显好于传统柯氏夹板,并且可以有效地预防腕部皮肤的压疮、缓解患肢肿胀、缓解患肢夹板不适引起疼痛。  相似文献   

17.
赵军  徐驰   《中国医学工程》2013,(6):20-21
目的探讨注射用复方骨肽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120例新鲜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病人,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术后,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为对照组,只行局部热敷,未用任何药物,第二组为独圣活血片治疗组,第三组为注射用复方骨肽联合独圣活血片治疗组,每组各40例,分别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患者肿痛消失时间和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都较对照组提前,且治疗组中注射用复方骨肽联合独圣活血片治疗比单独用独圣活血片治疗效果更好,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中两组的总有效率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注射用复方骨肽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前期愈合中,能显著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促进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探讨人血白蛋白在创伤性骨折患者的合理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创伤性骨折后低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闭合骨折患者(43例),开放骨折患者(43例),根据是否使用人血白蛋白分别将闭合骨折患者和开放骨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闭合骨折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术口愈合时间、软组织肿胀消退时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术口感染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开放骨折患者的治疗在应用人血白蛋白后,与对照组在各观察指标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并非所有的创伤性骨折后低蛋白血症患者都适合在第一时间应用人血白蛋白,人血白蛋白对于开放骨折后低蛋白血症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优势,可以促进骨折术后恢复,降低感染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两种微创固定方法治疗青少年(10~14岁)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52例肱骨近端骨折的大龄儿童(10~14岁)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24例,采用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维持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经皮克氏针穿针内固定联合石膏外固定维持治疗。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术后患肢开始活动时间、术后3、7 d上臂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和肘关节Mayo评分、术后并发症及住院费用,对比临床疗效。 结果所有患者均为Neer Ⅱ、Ⅲ型骨折,术后连续随访15个月。2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3、7 d 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术后患肢开始活动时间相比于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但观察组住院费用相比于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2组患者的肩关节Neer评分与肩关节Mayo评分分值均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5个月共3个时间点呈逐渐上升的趋势。2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Ⅰ期愈合,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无因骺板早闭或骨桥形成导致的患肢生长紊乱和成角畸形。 结论两种固定方法治疗大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经皮克氏针穿针内固定后,外固定架维持相比石膏外固定维持,可以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患肢开始活动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固定治疗方案,但同时会增加患者的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