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追踪随访1例抗-HCV阴性、HCV RNA阳性的献血者,观察其血清学何时发生阳性转换并确认其"窗口期"。方法采用罗氏Cobas’s201系统和科华核酸筛查系统对ELISA检测HBs Ag、抗-HCV和抗-HIV1/2为阴性的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HBV/HCV/HIV联合核酸定性检测。先进行混样检测,再对阳性的混合标本进行单检。对ELISA阴性、NAT阳性的献血者再进行追踪随访。结果从ELISA筛查阴性的247 936份标本中检出125例(1/1 983)NAT阳性标本,其中有1例抗-HCV阴性、HCV RNA阳性的献血者,追踪随访之后发现第6周时献血者抗-HCV完全转为阳性。结论 NAT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有助于缩短HCV检出"窗口期",有效地阻断了丙肝"窗口期"感染的血液传播。开展NAT在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2.
我国5城市合格献血者血液HIV及HCV残余风险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目的研究我国献血者血液HIV及HCV残余风险;评估我国开展血液核酸检测(NAT)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采集乌鲁木齐、昆明、北京、广州、杭州5城市献血者血样,用Chiron Procleix HIV-1/HCV Assay血液核酸检测体系,对各项血清学筛查均合格的89 467份血液作16人份混合血样NAT检测,凡筛查不合格血样再作单人份检测;对于抗-HCV阴性而HCV RNA NAT阳性者,用备用管作抗-HCV、ALT、及HCV RNA NAT复检。结果共检出HCV RNA NAT阳性但抗-HCV EIA阴性标本3例,未检出HIV RNA NAT阳性但抗-HIV EIA阴性标本;在87 034份血清学筛查合格献血者中,检出HCV NAT阳性2例,其中1例复检ALT为254U/L,未检出HIVNAT阳性;在2 613份血清学筛查不合格者中,检出1例HCV NAT阳性但抗-HCV EIA阴性标本,该献血者抗-HIV阳性、ALT 372U/L;未检出HIV NAT阳性但抗-HIV EIA阴性的标本。结论血清学筛查使我国的血液安全性已有相当高的保障;而NAT技术可进一步提高血液的安全性,但在我国是否可应用于常规血液筛查,需考虑成本与效益比。此外,ALT筛查对排除抗-HCV漏检血液仍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深圳地区2003~2013年献血者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病毒核酸检测(NAT)阳性检出情况。方法献血者经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快速试纸条初筛后,使用进口与国产两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血液病毒NAT方法检测抗-HCV抗体、HCV RNA,对11年来献血者抗-HCV抗体、NAT阳性率流行趋势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深圳地区2003~2013年献血人数逐年增长,抗-HCV抗体阳性率呈M型检出走势,于2013年达到最低。献血者抗-HCV抗体阳性/NAT阴性检出率与抗-HCV抗体走势一致,而真实感染HCV的指标抗-HCV抗体与NAT双阳性组检出率则缓慢下降;对抗-HCV抗体阳性献血者在不同分类组别比较发现,31~45岁献血者组、初次献血者组的抗-HCV抗体检出率分别高于其他年龄组与重复献血者(P0.05);抗-HCV抗体阴性/NAT阳性献血者有3例(检出率为1/134 518)。结论NAT检测为常规酶联免疫方法的补充检测手段,缺一不可,能大大降低输血风险,而NAT阴性献血者的抗-HCV抗体阳性占多数的检测结果应引起重视,避免因假阳性导致此类献血者资格淘汰。  相似文献   

4.
不同检测方法筛查相同血源的HBV和HCV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ELISA法检测、荧光发光免疫检测和核酸检测(NAT)三种方法对HBsAg和抗-HCV检验结果,评估国内ELISA法检测HBsAg和抗-HCV的可靠性及核酸检测(NAT)HBV、HCV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005年8月420份和2006年8月404份共计824份常规血清学检测HBsAg和抗-HCV合格的献血者血样送香港红十字会医院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初筛试验,阳性者再进行HBV和HCV的NAT测试。结果我院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和抗-HCV全部阴性,而香港红十字会的化学发光免疫法初筛试验却检出1例HBsAg和1例抗-HCV阳性,阳性标本进行HBV和HCV的NAT测试亦为阳性。结论香港红十字会的化学发光免疫法初筛和核酸检测(NAT)法比常规ELISA法更灵敏。尤其是核酸检测(NAT)法可准确测试出血液内是否含有病毒,缩短测试的窗口期,大大提高血液的安全性,适用于献血者血液病毒筛查。而采用的常规ELISA试剂盒存在不能完全检出HBsAg阳性和抗-HCV阳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相似文献   

5.
实时荧光定量PCR筛查献血者HCVRNA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比较核酸扩增技术(NAT)和血清学酶联免疫试验(ELISA)对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HCV)筛查的符合率。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ELISA初、复检抗-HCV均为阳性的献血者血浆和抗-HCV阳性的丙型肝炎患者血浆作HCV RNA检测。结果①36例初、复检抗-HCV均为阳性的献血者血浆为HCV RNA13例阳性,答合率36.11%,31例抗-HCV阳性的丙型肝炎患者血浆的HCV RNA检测为24例阳性,符合率77.42%,两者符合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1·49,P<0·005);②前述37例HCV RNA阳性血浆分别与23份初、复检抗-HCV和HCV RNA均为阴性的血浆混合后HCV RNA检测仍为阳性。且其中1例阳性血浆用上述阴性血浆100倍稀释后检测仍为阳性;③70,000例沈阳地区初、复检抗-HCV阴性献血者血浆样本NAT混合法筛查均为阴性。结论NAT可作为血清学ELISA法的补充用于对献血者血液HCV的常规筛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咸阳地区献血者经血传播疾病血液筛查方法的准确性与安全性,为核酸检测技术用于血站常规血液筛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53份抗-HCV阳性、29份抗-HIV阳性、27份HBsAg阳性标本进行NAT检测。采集自愿献血者血液标本共7981份分别使用ELISA法和实时荧光PCR法对3项经血传播疾病进行同步筛查。结果53份抗-HCV阳性标本中20份呈NAT阳性.29例抗-HIV阳性中NAT检测均为阴性.27份HBsAg阳性标本中7例呈NAT阳性。7981份标本中,HBsAg阴性HBV DNA阳性1例,HBsAg阳性HBV DNA阴性9例,二者同时呈反应性标本1例;抗-HCV阴性标本无HCV RNA阳性,抗-HCV阳性HCV RNA阴性标本26例,二者同时呈反应性标本3例;抗-HIV阳性10例,无1例HIV RNA阳性检出。结论为减少血液检测假阳性、缩短检测窗口期,有必要在本站开展血液的核酸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澳门地区献血者标本中,HIV、HBV和HCV血清学检测为阴性,核酸检测为阳性的发生频率。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7年5月—2010年6月已经过病毒血清学检测(包括HBsAg、抗-HCV及抗-HIVⅠ/Ⅱ)、排除了病毒血清学筛查阳性后余下的40149个阴性献血者标本,做HIV、HBV及HCV的核酸筛检。结果共筛检测29个标本呈阳性反应,将它们做病毒区分检测:没有发现HIV及HCV阳性个案,确认为HBV阳性24例,其余5例为未能区分病毒种类。进一步追踪调查:在初筛确定为HBV核酸阳性的24例中,13例追踪标本HBV核酸检测呈阴性,2例(2例2次,1例3次)持续呈阳性。结论 1)澳门地区属乙型肝炎的高发区,实施病毒NAT筛检提高了血液的安全水平;2)追踪隐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 DNA变化和血清学检测,除了是关注献血者的健康状况外,亦为制定献血者筛除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NAT)用于盐城地区献血者血液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4月共计48 754例经EIA法(以下简称"EIA")检测双试剂阴性或单试剂阴性的无偿献血者,使用达安核酸检测系统进行核酸检测,检测呈阳性的标本分别送卫生部临检中心、江苏省血液中心、盐城市疾控中心进行确认。HBV DNA阳性标本送检作进一步抗-HBs、HBe Ag、抗-HBe和抗-HBc检测。结果 48 754人份血液标本中,NAT共检出阳性24例,阳性检出率为0.05%,经确认,其中HIV RNA阳性的窗口期标本1例,HBV DNA阳性11例。结论 NAT技术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可以缩短输血性HIV、HBV、HCV病毒检测的"窗口期",提高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结合核酸检测技术探讨ALT在献血者筛查中的意义。方法分析本站2015年1~6月共82 378份血液标本ALT、HBs Ag、抗-HCV检测结果;对908份ALT单项不合格标本进行NAT检测,并对此类献血者再次献血的血液筛查结果进行追踪分析。结果 82 378份血液标本中ALT异常925份,其中合并HBs Ag或抗-HCV阳性占1.19%(11/925);肝炎标志物阳性组与阴性组的ALT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8例ALT单项不合格献血者的NAT检测发现HBV阳性1例;重复献血者53例,HBs Ag、抗-HCV ELISA及NAT法检测均为阴性。结论虽然ALT在预防输血传播乙肝和丙肝中的作用已极其有限,但其对于排除HBV、HCV窗口期尚具有一定补充作用,同时可能预防隐匿性丙肝及其他已知或未知肝炎病毒的血液传播,目前尚不宜取消ALT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盐城地区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献血者抗-HCV,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CV RNA。结果盐城地区献血者抗-HCV阳性率为0.07%(109/163 782);109例抗-HCV阳性者中,80例为单试剂阳性,29例为双试剂阳性;初次献血者抗-HCV阳性80例,重复献血者抗-HCV阳性29例;符合核酸检测要求的72例单试剂抗-HCV阳性者均为HCV RNA阴性。结论盐城地区献血者抗-HCV阳性率低于普通人群,近三年献血者抗-HCV阳性率没有变化,抗-HCV单试剂阳性者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核酸检测技术(NAT)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美国罗氏诊断公司cobas s 201系统对2010年8月~2011年12月血站ELISA检测合格的献血者79 414人份血液标本进行HIVRNA-1,-2、HCV RNA和HBV DNA 3项联合核酸检测(cobas TaqScreen MPX试剂),先对6人份标本混样进行NAT,如为阴性,则直接出具结果,如出现阳性结果,再进行拆分检测;对NAT检测反应性标本进行分项确证试验。结果ELISA法共检测了98 935人份标本,抗-HIV、抗-HCV、HBsAg均为阴性的合格血液共96 923份;对79 414人份血液标本NAT共检出阳性194例,阳性率为0.24%;分项检测发现127例阳性标本,病毒类型均为HBV DNA,未检测出HCV RNA和HIV RNA,阳性检出率为65.46%(127/194)。结论 NAT能在ELISA检测阴性的献血者血液标本中筛查到HIV RNA-1,-2、HCV RNA和HBV DNA反应性标本,常规开展NAT能进一步提高血液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分析罗氏MPX V1.0试剂在本地区献血者筛查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在罗氏Cobas核酸检测平台上,使用MPX V1.0试剂对9 418人次HBsAg、抗-HCV、抗-HIV、TP ELISA阴性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核酸定性检测,并对NAT阳性样本进行确认试验和电化学发光检测。结果 9 418人次标本共发现6个核酸检测阳性样本。对此类标本的部分献血者进行追踪,其中发现1例低CT值(MPX V1.0 16.4)样本,通过确认试验发现其为HCV感染,进行追踪检测证实该标本为HCV感染窗口期。结论应用罗氏MPX V1.0试剂对ELISA检测阴性的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筛查后,能进一步筛查出HBV、HCV或HIV核酸阳性的标本,从而阻止将该类血液提供到临床,进一步降低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提高血液质量,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反应阴性样本的核酸检测技术(NAT)的筛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先采用ELISA试剂分别对献血者标本进行HBsAg、抗-HCV和抗-HIV筛查,筛查结果阴性的样本,再用罗氏诊断cobas s 201系统进行HIV、HCV和HBV三项联合NAT检测,并对NAT联检阳性的标本进行分项确证实验。结果在8 147例经ELISA筛查阴性血液标本中检出6例NAT阳性标本,经分项确证6例均为HBV DNA阳性,阳性检出率约为0.074%。结论 ELISA筛查阴性样本中仍存在一定的HBV DNA阳性结果,采用ELISA联合NAT筛查策略,能有效降低输血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HBV、HCV反应性无偿献血者随访检测结果数据,探讨献血者归队检测确证方案与归队策略。方法按献血者归队规则程序,适用HBV、HCV酶免(ELISA)与核酸检测(NAT)项目,153例来自2008—2017年初筛为HBsAg+/HBV DNA-、HBsAg-/HBV DNA+、抗-HCV+/HCV RNA-、抗-HCV-/HCV RNA+、且在本血液中心的献血次数达≥10次(≥4 000 mL)的无偿献血者进入归队流程,于第3、6个月后进行2次追踪随访检测,采用酶免试验(ELISA)与病毒核酸检测(NAT)方法复检反应性项目,并对2次复检结果统计分析其合格率情况。结果本中心于2008—2017年无偿献血812 162献血人次,献血人数429 927,占52.93%。在HBsAg、抗-HCV阳性献血者中分别有34.62%(1 113/3 215)、78.33%(1 048/1 338)为HBsAg+/HBV DNA-、抗-HCV+/HCV RNA-献血者。153例归队复查献血者,其中67 HBsAg+/HBV DNA-献血者经2次随访检测,有91.04%(61/67)成功归队;39例HBsAg-/HBV DNA+献血者经复查,有79.49%(31/39)成功归队;45例抗-HCV+/HCV RNA-献血者,有73.33%(33/45)成功归队;2例抗-HCV-/HCV RNA+献血者追踪复查确认为抗-HCV-/HCV RNA-。该153例随访复查献血者,总的合格归队率为83.01%(127/153)。其中有2例献血者在第2次随访(6个月后)才出现阳性结果。结论献血者中存在HBV、HCV感染康复期群体,也存在HBsAg、抗-HCV指标检测"假阳性"结果,开展献血者归队策略有利于血筛检测结果确证、减少血源流失、完善献血后续服务;本研究也为反应性献血者复检归队的科学管理程序、复检模式、间隔时间提供了实践与理论支撑数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2例抗-HCV阴性/HCV RNA阳性献血者进行追踪检测,以确定其HCV病毒的感染情况及感染早期各项指标的变化,为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献血者献血时及追踪采集的血样,均进行Elisa筛查及核酸定性,病载检测和病毒分型等。结果 2例抗-HCV阴性/HCV RNA阳性献血者均接受了2次追踪检测,阳转时间分别为50 d和64 d,2例献血者经追踪检测抗-HCV转阳/HCV RNA阳性。ALT值随时间先升高后降低、病毒载量随时间降低后又回升,两例的基因型分别为3b和6n。结论 2例献血者献血时处于HCV感染窗口期,开展核酸检测能有效降低残余输血风险,对保障输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种进口抗-HCV ELISA试剂两两组合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种进口抗-HCV ELISA试剂同时筛查51例抗-HCV结果不一致的弱阳性标本,并用抗-HCV分段确证试剂进行确证。结果 51例抗-HCVELISA弱阳性标本,抗-HCV分段确证试剂阳性35例,可疑16例,16例可疑标本经NAT检测分析:HCV RNA阳性7例,确认为阳性;9例为阴性,判定为抗-HCV可疑。单一ELISA试剂假阴性率19.24%~72.41%,试剂组合后假阴性率4.76%~30.95%。结论选择抗-HCV检测试剂的最佳组合对保证输血安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无偿献血人群HCV感染的检测和输血残余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CV感染状况,评估血液经EIA筛查抗-HCV后经血传播HCV感染的残余风险。方法采用两种EIA试剂对献血者血液进行抗-HCV筛查,采用核酸检测技术检测EIA检测"合格"标本中HCV RNA,对HCVRNA阳性标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载量,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病毒基因亚型分析。结果共筛查1997~2009年期间的献血者254 570人份,发现抗-HCV阳性1401人份,阳性率为0.55%;对2002~2007年期间EIA检测"合格"的113639份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NAT检测,检测出1份HCV RNA阳性、抗-HCV阴性的血清转换窗口期感染的献血者血液,HCV残余风险高达1/113 639。结论 EIA筛查后血液安全性有了很好的保障,但由于HCV感染窗口期存在,经血传播HCV残余风险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NAT应用对提高血液安全,降低输血传播HCV残余风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CV感染状况,评估血液经EIA筛查抗-HCV后经血传播HCV感染的残余风险。方法采用两种EIA试剂对献血者血液进行抗-HCV筛查,采用核酸检测技术检测EIA检测"合格"标本中HCV RNA,对HCVRNA阳性标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载量,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病毒基因亚型分析。结果共筛查1997~2009年期间的献血者254 570人份,发现抗-HCV阳性1401人份,阳性率为0.55%;对2002~2007年期间EIA检测"合格"的113639份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NAT检测,检测出1份HCV RNA阳性、抗-HCV阴性的血清转换窗口期感染的献血者血液,HCV残余风险高达1/113 639。结论 EIA筛查后血液安全性有了很好的保障,但由于HCV感染窗口期存在,经血传播HCV残余风险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NAT应用对提高血液安全,降低输血传播HCV残余风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核酸检测技术在常州地区献血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评估核酸检测技术(NAT)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必要性。方法采用罗氏诊断cobas s 201系统对2010年4月~2011年3月的血站常规EIA检测合格献血者的53 041人份标本进行H IV、HCV和HBV三项联合筛查,并对NAT筛查阳性的标本做确证试验。结果 53 041人份血液标本中,经过血清学检测,HBsAg、抗-HCV、抗-H IV ELISA检测均为阴性的合格血液共51 991份。其中,NAT共检出阳性53例,阳性检出率为0.1%,分项确证实验怀疑其中1例血液标本处于H IV病毒"窗口期",追踪检测证实其H IV呈阳性。结论 NAT系统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有助于缩短输血性H IV、HBV和HCV等检测的"窗口期",提高血液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开展核酸检测后适合本地区传染病流行特征的献血者HIV/HBV/HCV筛查策略。方法收集本站开展NAT前后各2年献血者筛查数据及标本,分别为37 428和40 020份,对NAT阴性、单试剂ELISA阳性477份标本做补充试验和确证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开展NAT前后本地区献血者的HBs Ag、抗-HCV、抗-HIV阳性率分别为1.12%(64/37 428)vs 1.06%(423/40 020)、0.67%(250/37 428)vs 0.53%(212/40 020)(P0.05)、0.50%(189/37 428)vs 0.41%(163/40 020)(P0.05)。开展NAT后,3项指标ELISA检出总阳性率1.99%(798/40 020),NAT联检阳性率0.74%(276/40 020),ELISA与NAT联检同时阳性率0.53%(211/40 020);ELISA阴性标本中,NAT联检阳性率为0.21%(85/40 020),鉴别试验阴性比例70.59%(60/85),阳性比例29.41%(25/85),其中HBV DNA阳性率0.057%(23/40 020)、HIV RNA及HCV RNA阳性率均为0.002%(1/40 020);NAT阴性标本中,ELISA双试剂检测阳性率为0.17%(67/40 020),ELISA单试剂检测阳性率为1.30%(520/40 020),其中HBs Ag阳性率为0.55%(220/40 020)、抗-HCV阳性率为0.40%(160/40 020),抗-HIV阳性率为0.35%(140/40020)。对520份单试剂阳性标本中的477份标本做确证检测,HBs Ag阳性17份、抗-HCV阳性9份、抗-HIV阳性1份。结论本地区开展献血者NAT的HIV/HBV/HCV筛查对减低输血残余风险具有重要意义;若采用ELISA单试剂检测加NAT检测的模式,需对ELISA方法和试剂做谨慎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