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眠袋泡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龙  赵菊秋 《中成药》1996,18(2):1-2
对处方中吸汁药材的品种,比例,粒度作了选择,制备的半生药型袋泡剂由1份干膏和2.5份40~60目柴胡细粉组成。以水浸出物,正丁醇浸出物,药理指标对袋泡剂与汤剂作了比较,二者相当。  相似文献   

2.
复方金银花袋泡剂为医院协定处方制剂,是在传统制剂复方金银花汤剂的基础上,经剂型改革研制而成的,功效清热利咽、养阴清肺,主治慢性咽炎。对比研究表明,该袋泡剂与原方汤剂的溶出情况基本相似。现将其研制工艺和初步临床观察略作介绍。1 药物组成金银花24g,山豆根15g,生地黄12g,玄参12g,麦冬12g,胖大海12g。制成12g/袋。2 制备工艺2.1 吸汁药材品种选择从方中药物特性分析认为,金银花和胖大海质地膨松,吸汁力较强;山豆根、生地黄、玄参、麦冬质地坚硬,细腻,所含成分不易短时间泡出。因此选择金银花和胖大海为吸汁药材,山豆根等4味药为煎…  相似文献   

3.
正交试验法优选柴胡桂枝袋泡剂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兴 《中成药》1999,21(11):610-612
探讨了半生药型柴胡桂枝袋泡制的制备方法,通过吸汁药材的选择,提取工艺的考察,颗粒与浸膏比例的确定等方面的研究来探讨制备工艺。同时测定了袋泡剂的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4.
张凌  肖宏浩 《中成药》1997,19(9):4-6
对处方中吸汁药材的品种,粒度作了选择,制备了半生药型袋泡剂.在质量控制上选用测定总黄酮的含量,方法简单.重现性好,回收率为98.11%,RSD=0.8%.  相似文献   

5.
中药袋泡剂质量标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袋泡剂制备工艺简单、效果好,但目前尚没有一个完善的质量标准。作者根据袋泡剂的剂型特点,探讨了袋泡剂的质量控制标准,并以刺五加袋泡茶、生脉饮袋泡剂等中药袋泡剂为例,列举了质量控制的标准,对提高袋泡剂质量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在制备泡袋剂时,中药的浸出率是制剂质量的关键。本实验就中药的颗粒大小、烘烤温度、泡袋剂的浸泡水量和时间等因素与浸出率的关系。应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寻找制备泡袋剂的最佳工艺条件及服用方法。结果认为,药材颗粒细度应通过一号筛;颗粒烘烤温度为100℃10min;泡袋剂加水量100ml;浸泡时间15min,可获得最佳浸出率。  相似文献   

7.
浅述中药袋泡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长洲  王晓赛 《中药材》1992,15(12):46-48
中药袋泡剂是近十年来开发的新剂型。据资料报道,正在研制或已临床应用的有香薷汤、四逆散、葛根芩连汤、山揸、决明子、板兰根、银翘散、香泻叶、通便茶1、午时茶、麻黄汤、生脉饮、桂枝汤等。实际上,袋泡剂是在古代的煮散和焗服基础上发展起来,接近于水煎剂,有别于口服液。保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伸筋草袋泡剂的最佳制备工艺及使用方法。方法:通过比较伸筋草袋泡剂与汤剂的水溶性浸出率;伸筋草半生药型与全生药型袋泡剂浸出率与溶出速率,筛选伸筋草袋泡剂的最佳制备方法。结果:以醇提伸筋草有效成分浓缩浸膏,过2号筛的伸筋草药材粗粉为吸汁颗粒,制作伸筋草半生药型袋泡剂,具有更高的浸出率与溶出速率。结论:伸筋草袋泡剂制作工艺简易合理可行,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中药袋泡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卫世安  刘文成 《中成药》1990,12(12):36-37
近年来许多药学工作者对袋泡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与传统煎剂作了一些对比,结果,从不同的角度表明了煎剂的不足及袋泡剂的可行性、可靠性,认为袋泡剂可以代替一部分煎剂。现就近年来中药袋泡剂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供大家参考。一、制剂工艺方面依制剂过程中对药物的处理方法,袋泡剂可分为全生药型和半生药型两种。所谓半生药型袋泡剂是将部分生药破碎成颗粒状,部分生药煎汁,浓缩成浸膏后吸收到生药颗粒中,经干燥而成。此法可用于轻泡药材和难煎药材的处理,但应根据生药颗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筛选出田基黄袋泡剂的最佳制备工艺及服用方法。方法:应用双方差因素分析,从药材粉碎粒度、加水量、水温、浸出时间、浸泡次数及与煎剂比较等因素与浸出率的关系进行优选,筛选出田基黄袋泡剂的最佳制备工艺及服用方法。结果:田基黄袋泡剂粉碎粒度以2号粉(10~24目)为最佳;以加150~200ml开水,加盖浸泡10~15min,冲泡3次,为最佳的冲泡服用方法。  相似文献   

11.
袋泡剂质量初探徐一定福建省德化县医院药剂科362500袋泡剂作为汤剂的改进,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是今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袋泡剂是将中药材切制后,粉碎成粗末,根据临床的需要,按一定量分装于通透性好,机械强度高的纸袋中。特点是保持了汤剂的吸...  相似文献   

12.
藿香正气袋泡剂工艺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藿香正气水处方制备藿香正气袋泡剂。制备工艺中将苍术、陈皮等含较多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制成粗粉,厚朴采用有效成分双提取法,并将厚朴油与处方中的藿香油、紫苏叶油一起采用β-CD包结工艺进行包结,其余药材采用水提取,制成袋泡剂。实验结果表明:本工艺制成的袋泡剂能有效地保存药材中的按性成分,药物溶出快,且口感好,服用剂量小。稳定性实验证明:袋泡剂热稳定性良好,紫外及薄层层析证明:袋泡剂与藿香正气水所含成分  相似文献   

13.
制备泡袋剂,浸出率的高低是其质量关健。本文介绍了浸泡温度、浸泡时间和浸泡水量等因素对泡袋剂浸出率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及方差分析方法寻找最佳浸出效果。结果认为:以浸泡温度60℃,浸泡时间10min、浸泡水量100ml 可获得最佳浸出率。  相似文献   

14.
大黄袋泡剂替代传统后下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制备煎汤剂及袋泡剂时,其浸出率、浸出主要有效成分是制剂质量的关键。本实验对大黄袋泡剂与传统后下法的浸出率、浸出主要有效成分大黄酸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大黄袋泡剂浸出率头浸、二浸均高于传统后下法的头煎、二煎。同时,大黄袋泡剂浸出的主要有效成分大黄酸也明显高于传统后下法,说明大黄袋泡剂替代传统后下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制定扶正固本袋泡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部分提取部分打粉工艺制备半生药型袋泡剂 ;以薄层扫描法测定君药黄芪所含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 制备工艺合理可行 ,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可靠。结论 制备工艺简单 ,质量稳定、可控 ,特别适合医院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在制备煎汤剂及袋泡剂时,其(煎)浸出率、(煎)浸出主要有效成分是制剂质量的关键。本实验对大黄袋泡剂与传统后下法的(煎)浸出率、(煎)浸出主要有效成分大黄酸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大黄袋泡剂浸出率头浸、二浸均高于传统后下法的头煎、二煎(P<0.01,P<0.05)。同时,大黄袋泡剂浸出的主要有效成分大黄酸也明显高于传统后下法(P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银翘散袋泡剂制定一个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银翘散袋泡剂的主要成分金银花。连翘。薄荷进行了定性分析鉴别。结果: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斑点清晰。结论:可作为银翘散袋泡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袋泡剂是汤剂剂型改革中出现的新剂型之一。具有服用方便、疗效好等特点,且能降低社会劳动强度,节省药材,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剂型。七味白术散袋泡剂是由党参、白术、茯苓、葛根、藿香、木香、甘草制备而成的一种半生药型制剂,与汤剂相比,其主要优点是避免了药物挥发性有效成分的损失,提高了疗效。为了保证其质量,给药品标准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其进行了显微鉴别。(一)样品来源七味白术散袋泡剂由本院袋泡剂课题组制备。处方中药材取自本院药房,均经性状和显微鉴定。(二)显微鉴别首先将处方中七味药材粉末一一在显微镜下观察,以熟悉了解各味药的细胞、组织及内含物的特征,然后任取七味白术散袋泡剂5包,研细,过80目筛,混匀,所得粉末  相似文献   

19.
凉茶袋泡剂为我院制剂 ,由金银花、连翘、薄荷、菊花、甘草等 12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防暑降温之功效。为了控制产品质量 ,确保疗效 ,本文以制剂中主药作为考察对象 ,从显微和薄层层析方面对其进行了质量标准的初步研究。1 实验材料硅胶 G(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 ) ;供试品 :凉茶袋泡剂由本院制剂室提供 ;氯原酸对照品、薄荷脑对照品由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连翘药材由本院中药原材料库提供 ,经鉴定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果实 ;阴性对照液 :取处方药味除去被测药材 ,其余药味按凉茶袋泡剂的制备方法及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备即行 ,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中药新剂型袋泡剂的性状、粉碎度、澄明度、水中总溶出物干重、含水量、重量差异等六个方面探讨了中药袋泡剂的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