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多发性硬化(HS)脑脊液的特征,为其临床诊断提供有力和可靠的证据.方法 多发性硬化脑脊液的病例来源为1999年1月~2006年4月在本院住院患者,采用临床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完成CSFIgG和MRI检查的患者有69例,脊髓异常MRI组完成CSF IgG检查的26例中IgG异常增高20例(76.92%),大脑异常MRI组同时完成CSF IgG检查的37例中IgG异常增高17例(32.61%),将这两组患者MRI检查和其CSF IgG的数据处理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将两组做单因素组间的比较,显示两组结果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MS脑脊液大部分颅压正常,但颅压降低者亦占16.67%.多发性硬化MRI是一种特异性较高的辅助检查手段,并且在MRI脊髓病变表现的MS患者中IgG敏感性比MRI大脑病变表现的MS患者IgG敏感性要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方法用临床病例分析统计方法,对30例MS患者的发病规律、临床特点进行归纳分析。结果30例MS病例中,临床确诊25例,实验室支持确诊3例,临床可能2例;男性9例。女性21例;发病年龄15~64岁,平均39.22±13.44岁;80%的病例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58.33%的病例病前有诱发因素,其中33,33%与感染有关;首发症状以视力障碍、肢体无力和感觉障碍最为常见;10%的病例合并周围神经损害;血清尿酸降低更多见于扩充致残量表评分(EDSS评分)〉4.5分病例。脑脊液异常主要表现为蛋白升高、寡克隆带阳性、24h鞘内合成率升高和髓鞘碱性蛋白(MBP)升高;63,16%的病例出现头颅磁共振成像(MRI)I异常信号;脊髓MRI异常率为100%。结论本组MS病例病前多有诱发因素;以视神经和脊髓病变最为常见;合并有周围神经系统损害;脑脊液检查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对疾病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正常脑脊液状态下FLAIR序列脑沟高信号的MRI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无明显脑脊液异常的病人在FLAIR图像上出现脑沟高信号的机制和特点。方法 对 3 0 0例无明显脑脊液异常的病人在头部FLAIR图像上是否存在脑沟高信号进行前瞻性MRI筛选 ,对 3 0例FLAIR图像上存在脑沟高信号的病例在分布、信号及有无增强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  2 85个病人中 3 0例 (10 .5 % )表现为FLAIR图像上脑沟高信号 ,其中 16例 (5 .6% )占位性病变 ,14例 (4 .9% )血管性疾病。FLAIR图像上脑沟高信号通常与混浊脑脊液征 (在非增强T1WI像上脑脊液信号轻度增加 ,在T2WI像上脑脊液信号轻度减低 ) (66.7% )和异常对比增强 (95 .0 % )有关。结论 研究表明FLAIR图像上脑沟高信号可以发生于无明显脑脊液异常的病人。它通常与占位性病变、脑血管病、异常血管增强和混浊脑脊液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MR1导向下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颅内病变患者的术中护理配合经验.方法 选择2008-02-2010-10颅内病变患者10例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护理配合和术后观察.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成功,未发生并发症及病例死亡,均顺利出院.结论 实施有效的整体护理能有效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安全康复.  相似文献   

5.
余元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767-3768
目的总结MRI导向下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颅内病变患者的术中护理配合经验。方法选择2008—02—2010—10颅内病变患者10例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护理配合和术后观察。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成功,未发生并发症及病例死亡,均顺利出院。结论实施有效的整体护理能有效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安全康复。  相似文献   

6.
后颅凹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鞍旁常见占位性病变的MRI特点与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8例鞍旁常见占位性病变的MRI特点,其中海绵状血管瘤7例,脑膜瘤12例,神经鞘瘤5例,表皮样囊肿4例。结果:海绵状血管瘤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非常显著均匀强化。脑膜瘤多呈等T1等T2信号,部分病灶T2WI周边呈等信号,内见片状低信号;增强扫描均明显均匀强化,可出现“脑膜尾征”。神经鞘瘤呈稍长T1长T2信号, 呈哑铃形跨中后颅凹,多发生囊变;增强扫描明显环形强化。表皮样囊肿平扫信号表现多样性,增强后不强化。结论:鞍旁常见占位性病变有其典型的MRI特点,MRI很大程度可做出正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在小儿四脑室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1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四脑室区肿瘤,采用GE Signa 1.5T MR扫描仪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MR图像特征及发病部位。结果:18例中髓母细胞瘤7例,星形细胞瘤7例,室管膜瘤3例,神经鞘瘤1例。肿瘤以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为主。髓母细胞瘤都来源于小脑蚓部,6例合并小囊变,1例合并少量出血,增强扫描均匀、明显强化。星形细胞瘤中5例来源于小脑蚓部和小脑半球;2例来源于脑干,有大囊变,呈半环形、环形强化,有强化壁结节;分化差者形状不规则,呈不规则厚壁强化,壁结节多。室管膜瘤2例来源于第四脑室,囊变较小;1例来源于小脑蚓部,有大囊变;信号混杂不均,注射Gd-DTPA后呈中等强化。神经鞘瘤来源于第四脑室,呈分叶状,下部有囊变,实质部分明显均匀强化,囊变区未见强化。结论:MR对小儿四脑室区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MR相位对比法分析对照组、梗阻性脑积水组(脑积水组)中脑导水管平面脑脊液流量、流速及流动曲线。材料与方法对照组30例,脑积水组16例,均应用3.0 T MR扫描仪、相位对比电影序列对导水管平面脑脊液进行定性观察和定量测定。结果对照组导水管平面脑脊液呈与心脏搏动相关的双向节律性流动。对照组脑脊液流动曲线呈平滑倒"U"形29例,波浪形1例。脑积水组呈欠规则倒"U"形1例,波浪形15例。对照组头侧与足侧脑脊液平均流量分别为(0.0311+0.0201)ml/s、(0.0366+0.0196)ml/s,流速分别为(4.027+1.174)cm/s、(4.107+1.433)cm/s脑积水组头侧与足侧脑脊液平均流量分别为(0.0070+0.0069)ml/s、(0.0078+0.0044)ml/s,流速分别为(0.550+0.327)cm/s、(0.599+0.606)cm/s。两组头侧与足侧脑脊液平均流量、流速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义(P0.05)。结论 MR相位对比法能显示导水管平面脑脊液的流动节律,流速。对照组、脑积水组导水管平面的脑脊液流动节律、头侧及足侧的脑脊液平均流量、流速均不同。  相似文献   

10.
病例 男,32岁,反复意识丧失伴肢体抽搐10余年。自诉10年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意识丧失伴肢体抽搐,跌倒在地,持续约半小时左右意识完全恢复,醒后对发作过程小能回忆。1周后再次出现1次类似发作,持续约10min。近期仍反复发作,寒冷季节及情绪波动时发作次数增多,有时1日发作3次,自觉记忆力减退,为进一步明确诊治,遂就诊于我院。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仰、俯卧位MR多平面扫描对脑脊液鼻漏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脑脊液鼻漏患者的仰、俯卧位MR多平面扫描资料,包括常规轴位、矢状位、冠状位图像。并与术中所见相对照。结果 MRI清晰显示17例(17/20,85.00%)脑脊液鼻漏;漏口位于筛板顶部15例(15/20,75.00%),蝶筛隐窝、蝶窦各1例(1/20,5.00%)。另3例漏口MRI显示不清。俯卧位图像显示鼻窦内及鼻孔处脑脊液信号较仰卧位增多17例(17/20,85.00%),体位改变后MRI表现无明显变化3例(3/20,15.00%)。5例(5/20,25.00%)同时伴有脑疝。结论 仰、俯卧位MR多平面扫描可较准确地显示脑脊液鼻漏患者漏口位置,且可同时显示伴发的脑疝,变换体位有助于活动性脑脊液鼻漏的检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磁共振电影相位对比成像定量测量不同年龄健康者颈椎管内脑脊液的生理性运动。方法 将60名健康志愿者分为5个年龄组:≤14岁(中位年龄10.2岁)10名,15~24岁(中位年龄20.1岁)15名,25~34岁(中位年龄30.2岁)13名,35~44岁(中位年龄40.4岁)14名,≥45岁(中位年龄50.3岁)8名。应用3.0T磁共振扫描仪于C2-3椎间盘水平行电影相位对比序列扫描,获得一个心动周期内颈椎管内脑脊液的收缩期峰值流速、峰值流量、舒张期峰值流速、峰值流量及流向。比较上述指标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颈椎管内脑脊液收缩期峰值流速、峰值流量、舒张期峰值流速、峰值流量在≤14岁组明显高于其他4组(P均<0.05)。结论 磁共振电影相位对比成像可以准确定量反映颈椎管内脑脊液的流动特点,为进一步研究脑脊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泡型包虫病脑转移的MRI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20例脑转移性泡型包虫病均行MRI、CT、B超和实验室检查,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结果 20例脑转移性泡型包虫病,均有原发肝泡型包虫病史,其中12例曾行手术治疗,8例行B超引导下肝穿刺治疗或活检;20例中,单发病灶4例(20%),多发病灶16例(80%);合并肺转移6例,肾和肾上腺转移3例。MRI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多发聚集的小囊泡样改变,断面呈"蜂窝状",T1WI和T2WI均以低信号为主。病灶周围伴有明显水肿。4例于肝静脉和门静脉内显示"泡球蚴"栓子。结论 颅脑是泡型包虫病最好发生转移的部位之一。MRI"蜂窝状"小囊泡样改变,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是其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脑肿瘤瘤周水肿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瘤(灶)周水肿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在脑肿瘤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3例脑肿瘤(胶质瘤40例,转移瘤20例,脑膜瘤13例)、3例脑脓肿及2例炎性肉芽肿患者进行常规MRI及DWI检查.对照测量病变的实质部分、周围水肿区以及正常脑组织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分析实质部分及水肿区的相对ADC值(rADC).对于瘤周水肿直径>1 cm者,将水肿区域划分为近侧、远侧瘤周.结果高级别胶质瘤与低级别胶质瘤、转移瘤、脑膜瘤、炎性病变之间的近侧瘤(灶)周水肿rADC值存在差异.各病变远侧水肿区之间的rADC值无差别.高级别胶质瘤的近侧瘤周水肿区rADC值低于远侧;低级别胶质瘤近、远侧瘤周水肿的rADC不能区分;转移瘤、脑膜瘤、炎性病变近侧瘤(灶)周水肿区rADC值高于远侧.结论脑肿瘤近侧水肿区DWI检查的rADC值有助于胶质瘤级别鉴定和与其他肿瘤及炎性病变的鉴别.高级别胶质瘤近侧瘤周水肿区rADC值低于远侧,而在低级别胶质瘤、转移瘤、脑膜瘤和炎性病变却相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脑内脱髓鞘性假瘤(DPT)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临床或病理学证实的DPT患者的MRI影像资料,并与其临床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5例中共检出20个病灶,呈单发(12例)或多发(3例)肿块样病变。19个病灶呈均匀或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其中8个病灶中心可见囊变、坏死区。DWI像上12个病灶呈不均匀高或略高信号。16个病灶呈不同形态明显强化,4个病灶未见强化。3个病灶呈闭环状强化,6个呈典型开环状强化,5个呈“爆裂样”强化,2个呈垂直于侧脑室的“火焰状”强化。结论 DPT的影像学表现与肿瘤相似,但仍具一定特征性,如“开环状”、“爆裂样”或“火焰状”强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在确定星形细胞肿瘤边界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低、高级别组脑星形细胞肿瘤各16例和14例行DTI检查,测量肿瘤周围区域表观弥散系数(ADC)和部分各向异性值(FA),比较其均值差异。结果脑星形细胞肿瘤周围区域高、低级别星形细胞肿瘤之间ADC、FA均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02,9.94;P值均&lt;0.0001);FA图在高、低级别组表现不同;6例星形细胞肿瘤周围区域FA图表现异常者,活检证实有肿瘤细胞生长。结论DTI在肿瘤周围区域的测量有助于脑星形细胞肿瘤的分级,对确定肿瘤边界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MRI表现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PC)的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方法 收集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的7例HPC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MRI表现.结果 7例HPC中,6例病变位于小脑幕上,1例跨小脑幕上下生长;其中2例小脑幕上病例累及邻近骨质.颅内HPC呈等及稍长T1稍长T2信号,肿块内可见囊变坏死、出血及流空血管,周围见轻度水肿;增强扫描后肿块实质性部分明显强化,2例可见“脑膜尾征”,2例累及邻近骨质,1例侵及大脑大静脉及大脑内静脉.免疫组化结果显示7例均见CD34、波形蛋白及CD99表达,上皮细胞膜抗原、细胞角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S-100蛋白均未见表达;对6例进行Bcl-2标记均见表达.对4例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标记,其中3例为5%~8%表达,1例为10%~15%表达.对3例进行Syn染色,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MRI对诊断颅内HPC有重要参考价值,但确诊仍依赖于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讨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Continued lumbar cerebrospinal fluid drainage,CLCFD)穿刺点的解剖学依据和提高引流效果。方法选择64例行腰椎MRI检查的成年人,正中矢状面扫描进行穿刺点解剖学测量分析,即从L3-4和L4-5椎间盘的中点做一与椎管垂直的直线,命名为H1和H2线;该线与椎管前后径交点的中点即为两椎间隙的测量点(A点为L3-4,B点为L4-5)。分别测量A、B点到脊髓圆锥和硬膜囊终点的直线距离,H1和H2线与皮肤的交点S1和S1到蛛网膜下腔的距离。结果S1和S1到蛛网膜下腔的距离分别为(51.3±7.4)mm,(53.3±8.4)mm。A、B点到脊髓圆锥的距离分别为(90.1±16.4)mm,(121.9±17.3)mm;A、B点到硬膜囊终点的直线距离分别为(91.1±14.4)mm,(61.6±13.0)mm。比较A、B点到脊髓圆锥的距离及B点到脊髓圆锥和硬膜囊终点直线距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首选L4-5间隙穿刺头向置管;若选择L3-4间隙穿刺,头向和尾向置管都可行,但头向置管有利于引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特发性高颅压(ⅡH)的MRI征象,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能力。方法 收集临床确诊的17例ⅡH患者(ⅡH组)和同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17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析并比较2组巩膜后部、视神经鞘、蝶鞍及颅内静脉窦的MRI表现。结果 ⅡH组与对照组间,双侧巩膜厚度、视神经鞘宽度、蝶鞍深度、静脉窦宽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根据巩膜后部变平诊断ⅡH的敏感度为41.18%(7/17)、特异度为100%(17/17),视神经鞘扩张的敏感度为82.35%(14/17)、特异度为94.12%(16/17),空蝶鞍的敏感度为70.59%(12/17)、特异度为82.35%(14/17),颅内静脉窦狭窄敏感度为94.12%(16/17)、特异度为88.23%(15/17)。结论 根据视神经鞘扩张和颅内静脉窦狭窄诊断ⅡH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正确认识ⅡH的MRI表现对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的MRI特征,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PA的MRI平扫及增强资料。结果:位于中线结构9例(视神经及视交叉5例,脑干2例,下丘脑1例,第四脑室1例),小脑5例,大脑半球4例。病灶最大径为2.1~5.9cm。在影像上,10例呈实性,伴囊变、坏死或微囊形成,实质不规则明显强化;8例呈囊实性,壁结节和囊壁均明显强化4例,壁结节明显强化、囊壁无强化3例,壁结节和囊壁均轻度强化1例。瘤周无水肿13例,瘤周轻度水肿5例。结论:PA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术前诊断,同时对其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