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探讨备皮与不备皮对剖宫产患者切口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备皮与不备皮对剖宫产患者切口愈合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安全便捷的备皮方式。方法:选择具有剖宫产指征的产妇190例,分为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90例,实验组患者不备皮,于手术当日洗头洗澡;对照组术前1 d按教科书要求的手术备皮范围用剃须刀常规剃除术野所有汗毛(包括会阴部)。结果:两组患者消毒前皮肤细菌培养结果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消毒后皮肤细菌培养结果比较和切口愈合情况结果比较都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备皮有利于术后切口愈合,与备皮相比具有操作方便、患者容易接受、安全可行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手术野不剃毛备皮与剃毛备皮对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术日只清洁手术部位皮肤不剃毛备皮,对照组术日用一次性备皮刀剃除手术部位所有毛发备皮,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皮肤细菌培养结果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皮肤细菌培养结果及切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手术部位剃毛备皮不能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且不剃毛备皮法既能减轻患者不适和痛苦,还具有省时、省力、简便、快捷、患者容易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骨科手术患者进行预消毒后再消毒与直接消毒方法的手术切口部位的存菌状态进行对比,探讨更安全高效的术前皮肤消毒准备方法。方法:随机选取骨科手术患者18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实验组在手术室应用0.5%聚维酮碘对患者进行皮肤准备后再常规消毒;对照组直接进行常规消毒。分别于围术期不同时间段,对两组患者切口部位皮肤采样,进行菌落比较。结果:两组皮肤准备方式在消毒前后、术中及术毕,切口皮肤采样培养细菌数量无差异性;术后次日,实验组比对照组细菌培养数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手术室对骨科手术患者进行预消毒是持续效果更好的皮肤消毒准备方法。  相似文献   

4.
改进骨科术前传统备皮方法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减少骨科术前常规备皮的天数与次数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四肢骨折且局部皮肤无破损拟行开放复位术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1组、2组、3组作为观察对象,依次采取术前连续3d备皮3次,术前连续2d备皮2次及手术当日备皮1次法,并分别在备皮前及术前在术野皮肤采样行细菌培养,比较各种备皮方法皮肤的带菌情况,以及跟踪观察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结果3种备皮方法备皮前皮肤带菌数量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备皮后术前术野皮肤组间比较,1组与2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3组与1组及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3种备皮方法的切口愈合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骨科手术减少备皮的天数和次数,改为手术当日术前2~4h备皮是骨科术前备皮的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备皮方法在创伤骨科择期手术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创伤骨科择期手术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排列表分为两组,试验组59例采用术晨肥皂液清洗代替碘伏消毒包扎的改良备皮法,对照组57例采用常规备皮法,比较两组患者术野中心皮肤在皮肤常规消毒前后细菌培养结果、术后创口感染情况,并回顾性比较应用改良备皮方法前后择期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结果术野皮肤常规消毒前细菌培养结果,试验组无菌生长35例,对照组4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22,P<0.05);常规消毒后的细菌培养结果,无菌生长试验组53例,对照组5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75,P>0.05);两组患者创口均甲级愈合;应用改良备皮方法前后手术部位感染率分别为0.87%和0.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1,P>0.05)。结论改良备皮方法可应用于创伤骨科择期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6.
赵琦  董菊  曲亚明 《护理学报》2014,(15):51-52
目的探讨不同备皮方法对耳科手术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美观的耳周备皮法满足患者需求。方法选择耳科行手术女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患侧耳周剃除头发备皮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备皮方法,即患侧耳周不剃除头发,按切口设计编发辫,消毒头发及头皮。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皮肤细菌培养结果;备皮时头皮损伤程度;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切口感染及术腔感染发生率;患者自我形象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皮肤细菌培养均为无菌生长;两组头皮损伤、切口愈合情况、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自我形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腔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耳科术前备皮方法,对耳科手术患者应用是安全有效的,不影响术前皮肤准备的质量,可降低切口感染率,切口愈合好,无头皮损伤且不剃除头发能满足患者的爱美需求,提高患者自我形象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神经介入术前不同备皮方法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术前两种不同备皮方法的皮肤细菌学情况,以寻找科学合理的备皮方法。方法将160例神经介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术前1h用肥皂水彻底清洁会阴部皮肤,只剪去影响手术操作的部分阴毛,用碘附溶液消毒局部皮肤;对照组术前1d彻底清洁会阴部皮肤,并剃除会阴部所有阴毛和汗毛。分别于手术消毒前及术后24h采样手术部位皮肤做细菌培养,并比较两组患者备皮所用时间及患者对备皮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消毒前和术后24h皮肤菌落数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备皮时间及患者对备皮操作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介入术前1h剪毛并碘附消毒备皮法可达到很好的备皮效果,有利于术后穿刺口的愈合,而且省时省力,患者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2种备皮方法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探讨改良备皮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对73例住院择期手术患者按住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术前晚2组患者术野皮肤均进行常规剃毛,肥皂液清洗,更换清洁病员服;术晨实验组用肥皂液清洗术野皮肤至水清,更换手术衣;对照组用5%碘伏消毒,灭菌棉垫包扎再更换手术衣.2组患者进入手术室进行术野皮肤常规消毒前后由专人在术野中心皮肤采样、送检培养.术后观察2组创口感染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术野皮肤常规消毒前的细菌培养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常规消毒后的细菌培养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2组患者创口均甲级愈合.结论 改良后的备皮方法与传统备皮方法相比会增加手术消毒前细菌数,但不增加术后切口感染的风险,改良后的备皮方法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皮肤消毒方法在防控乳腺癌手术部位感染中的效果,为有效控制术后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细菌培养和目标性监测方法,观察3种术前皮肤消毒方法预防和控制乳腺癌术后感染效果。结果 实验组A在手术前1日晚和手术当日早晨分别用20 g/L葡萄糖酸氯己定消毒液擦拭消毒患者全身皮肤2次,可保持术后24 h内手术切口部位皮肤上菌数<3 cfu/cm2,120例患者无一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实验组B仅于手术当日对手术区域进行消毒处理的患者,术后皮肤上细菌数和感染率均高于实验A组;对照组未进行术前消毒,患者术后皮肤上细菌数和切口感染率最高。结论 术前采取葡萄糖氯己定皮肤消毒液皮肤涂擦消毒,有助于降低乳腺癌手术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2种不同术前备皮方法的手术切口感染情况。方法将609例普外科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术前2 h用健之素牌手消毒剂擦洗术野皮肤加剪毛备皮;对照组术前2 h用肥皂水擦洗术野皮肤加剪毛备皮,比较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率。结果实验组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术前采用健之素牌手消毒剂擦洗加剪毛备皮法在预防手术切口感染方面明显优于肥皂水擦洗加剪毛备皮方法。  相似文献   

11.
心脏介入性治疗术前备皮是否剃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务贤  阮芳等 《现代护理》2002,8(9):673-674
目的 研究心脏介入性治疗术前备皮剃毛与不剃毛对术后穿刺口感染率的影响。方法 将126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仅剪去可能影响手术操作的阴毛,术前2小时用1/2000的洗必泰溶液冲洗会阴部。对照组则常规剃去所有的阴毛及汗毛,术前用清水清洗会阴部。分别于手术消毒前及术后12小时在穿刺口处取样做培养,并观察穿刺口感染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术后12小时细菌培养和术后穿刺口感染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手术消毒前细菌培养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心脏介入治疗术前备皮不剃毛不会增加穿刺口感染的机会,也不是影响穿刺口愈合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术前不同皮肤准备方法和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的关系,探讨科学、有效、简便的手术后感染预防措施。方法对可能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剃毛A、清洁方式B和备皮时间C3个因素进行析因设计,共获8种搭配;分析总感染率及A、B、C各组单独感染率。结果本次调查住院手术患者共1802例,发生手术感染146例,总感染率8.1%。其中,Ⅰ类手术978例,发生感染80例(8.2%),Ⅱ类手术824例,发生感染66例(8.0%);两种手术类型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6例感染者中114例进行伤口分泌物、引流液病原微生物检查,送检率78.1%,共获得阳性病原菌65株,其中构成比前3位的是金葡菌(22.5%)、铜绿假单胞菌(15.3%)和大肠埃希菌(13.9%);不同手术部位中发生感染最多的是胃肠道手术,42例(10.3%),其次为骨科手术,37例(10.1%)。各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540,P=0.01),A181C1组(术前1d备皮,不剃毛,清水清洁)和A2BICI组(术前1d备皮,剃毛,清水清洁)感染率分别为12.4oA和13.6%,高于其他组(P〈0.05);AI水平(即不剃毛组)术后切口感染率8.5%,A2水平(剃毛组)术后切i21感染率7.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水平(清水清洁)术后感染率10.5%,B2水平(肥皂水清洁)术后感染率5.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1水平(术前1d)感染率为9.8%,C2水平(术前2h)感染率为6.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组菌落总数进行方差分析,F=34.436,P=0.000,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经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显示,B(清洁方式)、C(术前准备时间)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因素(剃毛与否)单因素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与c、A与c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A与B之间无交互作用(P〉0.05);A、B、C之间存在二级交互作用(P〈0.01)。结论手术前皮肤准备对于术后切VI感染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术前备皮时,应优先考虑皮肤清洁,大量肥皂水或消毒水冲洗,彻底杀灭皮肤表面暂居致病菌;同时缩短备皮准备时间,减少细菌在皮肤表面的繁殖,预防切口感染;在保证术野清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皮肤损伤,可以考虑剪毛或使用脱毛剂脱毛等方式,无须剃毛。  相似文献   

13.
术前备皮对胸腔手术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常规术前剃毛备皮对胸腔手术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以60例拟行胸腔手术的患诬蔑国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剃毛组和简单清洁皮肤组。在皮肤准备16h后对术野皮肤进行细菌培养和菌落计数测定,并统计两组术后的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 显示两组在术前皮肤准备16h后的皮肤采样中细菌的种类及菌落计数及两组的手术切口感染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胸腔手术术前1d剃毛有着诸多缺点,而且无助于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4.
应用护理程序对全麻开胸病人排痰的护理176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全麻后气管纤毛运动速率下降,纤毛清除率降低[1] ,全麻术后有明显的呼吸道分泌物增多、黏稠[2 ] ,术后伤口疼痛,咳嗽无力,因而容易并发肺不张和肺炎,协助病人有效排痰是防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主要措施之一。2 0 0 0年3月~2 0 0 2年5月,我们通过对176例全麻开胸患者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实施针对性的护理[3 ] ,有效地提高了病人咳嗽排痰的能力,避免了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 0 0 0年3月~2 0 0 2年5月,我科对全麻开胸患者176例全部按整体护理程序进行护理,男138例,女38例,年龄35~76岁,平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科术前切口皮肤的有效消毒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40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以常规方案行消毒铺巾,试验组则以0.5%聚维酮碘药物先进行预消毒。对比两组手术切口有关部位存菌量,不同时间段菌落计数以及术后感染率情况。结果:试验组细菌培养后除菌率为99%,高于对照组的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在使用不同消毒方案后菌落计数均明显降低,但试验组抑菌效果的术中维持时间为(1.8±0.2)h长于对照组的(0.9±0.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手术前对患者切口皮肤以0.5%的聚维酮碘药物实施预消毒,能够明显减少区域存菌量和菌落计数,同时还可降低感染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推广术前“改良备皮法”的可能性 方法 选择普外科上腹部择期手术病人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予改良备皮法和常规备皮法;选择胸外科和骨科120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予改良备皮法和常规备皮法。观察两组备皮完后及术后24小时皮肤细菌培养结果,比较两组手术后切口感染率及愈合情况。 结果 采用改良备皮法术后患者的切口感染率较低,愈合情况较好。结论 改良备皮法降低切口感染率, 愈合情况较好,改良术前备皮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价值。方法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前后超声检查97例患者的194条下肢深静脉。结果术后58条下肢深静脉出现血栓,术前伴有静脉反流的DVT发生率72.4%大于不伴有静脉反流的DVT发生率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血栓形成发生率与术前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程度呈正相关(r=0.668,P〈0.05)。结论超声检查可作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下肢DVT监测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围术期预防性抗凝治疗对降低肺癌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的效果。方法 将164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82例,2组患者术后均每日使用双下肢间隙性充气加压治疗2次,试验组于围术期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对照组则不予以对应处理。对比2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凝血功能、血栓弹力图指标和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结果 术后第7日,试验组13.0%(7/54)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低于对照组的29.6%(16/54);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 < 0.05)。术后1个月内,试验组13.8%(9/65)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低于对照组的28.1%(18/64)(P < 0.05)。2组患者术前、术后第3日、术后第7日其他凝血功能指标和血栓弹力图指标等均无差异(P均> 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治疗可以降低肺癌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临床应用于预防对比剂肾病的效果。方法将240例拟行择期冠脉造影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拟行冠状动脉螺旋CT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水化,实验组在水化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两组在术前及术后72 h均连续检查肾功能,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血清肌酐(Scr)的差别。结果两组术后的血清肌酐值与术前相比均有升高,对照组术前平均血清肌酐值(71.4±25.3)μmol/L术后为(110.0±33.5)μmol/L;实验组术前平均血清肌酐值(70.5±22.7)μmol/L术后(92.5±28.8)μmol/L,两组肌酐值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术后72 h的血清肌酐峰值较对照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对比剂肾病对照组为15例(12.5%)实验组为5例(4.2%),实验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有助于降低术后血清肌酐的升高和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皮瓣护理方法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恢复和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15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7例和实验组6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加压包扎皮辩护理,实验组采用不加压皮瓣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前3 d引流量、拔管天数、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切口愈合、皮肤损伤程度及舒适度评分等的差异.结果:两组术后拔管天数、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及切口1期愈合的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实验组术后前3 d的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患者术后24 h及72 h舒适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术野以外皮肤红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皮肤水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加压的皮辩护理可取得与传统加压包扎相同的疗效,且具有操作简单、患者感觉舒适、便于观察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