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对广东省部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病例的SARS冠状病毒分离株进行鉴定,并初步建立SARS冠状病毒PCR检测方法。方法 采集临床诊断为SARS病例的咽漱液标本,进行多种细胞分离培养,对出现病变的细胞分离物采用冠状病毒特异引物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进行扩增,并对部分扩增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应用DNASTAR软件分析比较oN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FA)和ELISA法检测上述患血清中SARS冠状病毒Igc抗体。结果 对21例SARS患的细胞分离物进行PCR扩增,结果均阳性,其中12份患咽漱液标本PCR扩增结果也阳性,序列测定及基因分析表明,广东省SARS病例的病毒分离株为冠状病毒,其基因序列与WHO公布的SARS基因序列一致,氨基酸序列与目前已知的冠状病毒同源性为58%~76%。时对21例患进行血清学检测,其中IFA检测有9例阳性,ELISA检测有12例阳性。结论 从广东省部分SARS病例标本中分离的病毒株是一种新的冠状病毒,PCR检测具有早期、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荧光定量PCR检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冠状病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在检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冠状病毒(SARS—CoV)中的应用。方法 对2003年1~4月广州市各大医院送检的临床确诊或疑似的SARS病例以及密切接触的咽漱液和咽拭子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从57份确诊患标本中检出SARS-CoV阳性38份,检出率为66.7%。14份密切接触标本中检出阳性7份。59份疑似患标本中检出阳性12份。SARS发病10~12d时SARS—CoV检出率最高,达87.5%。结论 荧光定量PCR能早期、快速检出SARS—CoV,临床符合率达66.7%,采样时间在发病1~12d最佳。  相似文献   

3.
间接免疫荧光法在检测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建立SARS冠状病毒(SARS—CoV)特异性抗体血清学诊断方法。方法 采用组织培养技术,用SARS病人的咽漱液样本,在Vero—E6细胞中培养,分离SARS冠状病毒;用已制备的SARS病毒抗原片与临床确诊为SARS的病人双相血清和正常人对照血清作用,再用荧光标记羊抗人IgM/IgG抗体与之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图像。结果 通过建立检测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在44份SARS临床病例标本中,检出IgG抗体阳性3l份,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70.45%。31份IgG阳性者的急性期血清中IgM检出率为38.70%,IgM最早产生于发病第3天,发病7d以上的6例的IgM抗体均为阳性,滴度在发病12~15d达到高峰(1:80);恢复期血清中IgG抗体最早产生于发病第8天,滴度在发病15~20d达到高峰(1:320~1:640)。97份正常人的血清标本中IgG抗体阳性率为3.09%,IgM抗体为阴性。结论 利用此方法,证实被SARS冠状病毒感染后,在机体中产生有特异性的IgM/IgG抗体;本方法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符合率较高,可以用于早期临床诊断SARS病毒感染和辅助临床做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确定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病例尸解肺组织和咽嗽液中病原体种类。方法 用超薄切片电镜技术观察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早期3例死亡病例尸解肺组织标本,用RT-PCR法扩增尸解肺组织和SARS病人咽嗽液中SARS冠状病毒特异核酸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在死亡病人肺组织中观察到衣原体的网状体、中间体以及原体颗粒,并见衣原体包涵体样结构;用RT-PCR法在2例尸解肺组织扩增出预期大小的DNA片段,测序后经相似性(BLAST)比较,其与SARS冠状病毒相应基因片段高度同源;用巢式RT-PCR技术在SARS病人咽漱液中扩增出SARS冠状病毒特异基因片段。结论 在SARS尸解肺组织中发现衣原体样颗粒,在尸解肺组织和咽漱液中扩增出SARS冠状病毒核酸片段,说明SARS患者可合并衣原体等微生物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首起家庭内暴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四川省首起可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家庭暴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血清学检测,明确诊断。方法 对发生于2003年2月12日的首起家庭暴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该起暴发发生于四川省广元市某厂,1家3口皆发病,有密切接触史,符合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鼻和咽拭子,上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均未分离到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和肺炎衣原体。患者A恢复期血冠状病毒IgM和IgG抗体阳性,患者B恢复期血冠状病毒IgG抗体阳性,患者C急性期血冠状病毒和肺炎衣原体IgM抗体阳性。结论 该起暴发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血清学等均符合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诊断。为四川省首起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超级传播的传染性及其造成SARS医院内传播的情况。方法 调查2003年3月22日至4月15日江门市某医院1例SARS病例及其导致院内传播的其他SARS病例。对SARS病例住院病历、流行病学现场调查资料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该医院首例SARS病例于3月22日入院,4月1日确诊为SARS,4月2日死亡。4月2~15日该医院除了首例SARS病例外共报告SARS病例22例。除最后1例患在首例患死亡后第七天才进入曾诊治过该患的肾内科外,其余21例SARS患均与首例患有明确接触史。对4月2~13日发病的21例患分析结果显示,发病高峰为4月3~7日,占病例总数的71.43%(15/21);19例患均为诊治首例患的肾内科的医护人员,该科室罹患率为59.38%(19/32),另2例分别为同时在肾内科住院的患及陪护;估算病例潜伏期中位数为6d;对其中的11例病例进行血清SARS抗体.测定和PCR检测,结果均为单项或两项检验结果阳性。结论 证实是一起医院内传播的SARS流行;引起传播的关键原因是首例病例表现“不典型性”,医护人员欠缺防护,SARS病毒传染性强以及病区的布局不合理等因素;采取病区改造、加强医护人员的防护等一系列预防控制措施,尤其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可以阻断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四川省首起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病原学及血清学进行研究。方法:病原分离及血清学检测。结果:细胞及鸡胚培养未分离到相应病原;病例甲、病例乙的SARS冠状病毒IgM和IgG抗体阳性,病例丙的肺炎衣原体IgM抗体阳性。结论:两例患者为SARS冠状病毒感染,另一例可能合并肺炎衣原体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爆发案例的传播过程,分析SARS病例不同阶段的传染性和不同接触方式的危险性。方法:设计统一调查表,用查阅病历、面对面调查和电话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指征病例为起点进行线索追踪和个案调查。用传播链示意图分析传播关系,用接触史分析示意图分析传染性。结果:共追查到与该案例传播链相关的接触者207人,发病36例,死亡1例,总罹患率为17%。其中指征病例和1名二代病例分别直接传播了12例和13例续发病例,其传播过程可以用清晰的传播链加以描述;所有36例病例均与前代病例的症状期有密切接触史,家族传播链中85%的病例都与前代病例症状期的第3—5天有过接触,发病前后均接触和仅发病后接触者罹患率分别为70%和67%,差异无显著性;仅与前代病例潜伏期接触的15名同柜台同事、29名同班同学无发病,38名与医护人员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密切接触的家属无发病。结论:该案例所有的续发病例都有与症状期病例密切接触史;未观察到SARS患者在其潜伏期内存在传染性。  相似文献   

9.
20 0 3年台湾地区SARS流行期间 ,在判定衣原体肺炎与支原体肺炎引起的非典型肺炎上存在困难。为此 ,对 3月至 7月间 3 2 5例SARS可疑病例的配对血清进行实验室检测。衣原体肺炎用微量免疫荧光法 ,支原体肺炎用酶联免疫法 ,依据为存在IgM或IgG效价上升。冠状病毒阳性依据咽拭PCR阳性或血清抗体IFA或中和抗体检测阳性确定。在 3 2 5例中 13 2例 ( 4 0 .6%)判为冠状病毒阳性 (SARS阳性 )。SARS阳性群中 ,193例 ( 5 9.4%)判为冠状病毒阴性 (SARS阴性 )。SARS阳性群中 ,42例 ( 3 1.8%)衣原体抗体阳性 ,2 4例 ( 18.2 %)支原体抗体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Y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的调查,初步分析该病潜伏期、传染期、传播能力。 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采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对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本起疫情一共发现13名确诊病例和4名无症状感染者,发生四代病例传播,平均代际间隔时间5.08 d,平均潜伏期5.44 d(2~10 d),部分病例发病前2 d已具备传染性;密切接触者中存在一定比例隐性感染者。病例检测时存在需要多次采样检测方能确诊的现象。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能力强,存在潜伏期传播,存在无症状感染,需加强对密切接触者的追踪、管理等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查明某镇卫生院报告发现1例疑似霍乱病例疫情规模、调查传染来源、控制疫情蔓延.方法 制定统一的病例定义,开展病例主动搜索,对就餐人员食用菜品情况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 共24人感染,其中10人发病,均参加了2009年7月14日一次午餐聚会,未参加者未发病.对参加14日午餐的265名就餐者开展回顾性队列调查,结果显示食用蒸甲鱼和花生米为危险因素,RR=3.6(95%CI:1.1~12)和RR=3.1(95%CI:1.2~8.0).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甲鱼宰杀与花生米共用盛装器具,甲鱼蒸煮时间45 min,花生米室温下存放超过16 h,甲鱼未熟及交叉污染花生米的可能性极大.结论 该起疫情为聚餐中食品受O139霍乱弧菌污染所致,传染源为体内带菌的甲鱼,传播途径为甲鱼蒸煮未熟透,且制作过程中污染了花生米,经食用后引起发病.  相似文献   

12.
一起小学校内乙型流感暴发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9月下旬,浙江省江山市某乡镇中心小学发生了一起由乙型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暴发。经调查本次乙型流感共发现患者65例,罹患率15.26%。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医务人员上呼吸道感染的传染病病原和抗体,为制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活性炭酵母浸液琼脂培养基、血平板、支原体快速培养基检测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和外环境样品的病原菌,用ELISA检查血清嗜肺军团菌IgM、1~7 IgG抗体,用多重PCR检测呼吸道分泌物SARS和禽流感病毒抗原,用全自动微生物基因指纹系统检测病原基因指纹图谱。结果首例病人和15例发病的医务人员呼吸道分泌物和血清学检查均没有检出军团菌、流脑和肺炎球菌,有6例患者支原体快速培养阳性,首例病人使用过的水体检测出犬巴氏杆菌;检测病人和密切接触者双份血清有1人双份血清军团菌1~7-IgG抗体4倍增长;死亡病例呼吸道分泌物没有检出SARS和禽流感病毒抗原。结论首例病人死于重症肺炎,实验室排除人禽流感、SARS和流脑,不能排除军团菌感染,15例集聚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与首例患者无同源性传染证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下称SARS)的流行特点,探讨SARS感染发病的特征,为制定SARS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现场流行病学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分析广州市2003年冬季SARS流行特征。结果广州市2003年12月16日至2004年1月7日共报告SARS病例4例,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20~40岁;患者病情较轻,无ARDS和死亡;3例患者在发病后5~6d就可检测出SARS-CoVIgG、IgM抗体;均属本地社区感染病例,其中3例患者与经营果子狸的T、S餐厅有流行病学联系,但病例间无直接的流行病传播关系。257名接触者无一例发病;T及S餐厅129名员工中血清SARS-CoVIgG阳性率为6.20%(8/129),8例SARS-CoVIgG阳性者中1例为报告病例,1例为近期感染轻型病例,1例为2003年初可疑SARS病例,5例为隐性感染者;两餐厅员工的SARS-CoVIgG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人群(0.43%)和服务业从业人员(0.29%);T酒家存栏的6只果子狸咽拭子均检出SARS-CoVRNA。结论广州2003年冬季SARS流行强度低、病例病情轻,未显示出有传染性,存在有隐性感染者和轻型病例,SARS-CoV来源与动物(果子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一起SARS爆发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SARS密切接触者的隐性感染和SARS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消长情况。方法 采用中和试验法、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粘连法对北京一起SARS爆发案例中与重症SARS患者无防护密切接触的未发病者和续发SARS病例进行血清SARS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采血时间为发病后或接触后24周左右。结果 共采集到32份血清,其中未发病密切接触者的血清19份,SARS康复期患者血清13份。三种方法检测结果:57份次未发病密切接触者的血清标本SARS-CoV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39份次SARS康复期患者血清标本SARS-CoV抗体检测,38份次结果为阳性,1份次(用免疫粘连法检测)结果为阴性。病后24周左右的中和抗体效价为1:43(1:16~1:203)。结论 研究中未发现SARS密切接触者存在隐性感染;SARS患者病后24周左右血清IgG抗体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6.
小汤山医院医护人员免疫功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解放军小汤山 SARS传染病医院一线医护人员与 SARS患者密切接触后免疫功能受到影响的情况。方法 应用 EL ISA方法 ,对随机抽取的 397名解放军小汤山 SARS传染病医院一线医护人员血清标本 ,进行抗 SARS- Co V抗体 Ig G、Ig M阴阳性测定 ,并对其中 98人应用流式细胞测定技术分析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抗 SARS抗体 Ig G阳性 2例 ,阳性率 0 .5 % ,Ig M全部阴性 ;NK细胞、B细胞、CD4 + 、CD8+ 、CD3+ 及 CD4 + / CD8+ 比值与正常人参考值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与 SARS患者的密切接触对一线医护人员的免疫功能无负面影响 ,并表明解放军小汤山医院对医护人员所采取的防护措施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An outbreak of suspected infectious hepatitis in a primary school was investigated using sensitive diagnostic methods for hepatitis A. A total of 116 sera from children were tested for the presence of both IgM and IgG antibodies to hepatitis A (HAV).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to those obtained for samples from a control school. IgG antibodies were present in 45% and 10% of the children in the outbreak and control school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