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析韩氏妇科传承人韩延华教授治疗月经病的学术思想和用药规律,为临床辨治本病提供依据及思路。方法 筛选韩延华教授门诊治疗月经病的有效医案,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软件,建立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进行性味归经统计、功效统计、频次统计、关联分析以及聚类分析和核心处方的挖掘。结果 共纳入312份有效医案处方,涉及190味中药,四气以温、寒、平为主,温药居多;五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肝经为主;药物功效以补虚类为主,次者为活血化瘀类;高频药物(≥60次)29味,前6味为牛膝、白芍、山萸肉、炙甘草、山药片和醋鳖甲。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对及药组关联,聚类分析得到6个核心组方。结论 通过数据挖掘出韩延华教授以“肝肾学说”、“肝主冲任”学说为指导辨治月经病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黄力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6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中日友好医院黄力教授门诊处方数据,进行整理和筛选,应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对黄力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处方进行挖掘与整理。结果 共收集黄力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处方91例,涉及中药178味,累计用药频次1 602次。处方中药物的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肺、脾、心、胃经为主;药物功效以补中益气、健脾宁心、润肠通便、敛阴止汗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总结出用药核心配伍组合为“黄芪-白术-茯苓-川芎-葛根”。聚类分析显示高频药物可分为4类:健脾益气类;活血化瘀类;利水消肿类;升阳解表类。结论 黄力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多以补中益气汤中核心药对为底方进行画裁,从调整“气、血、水”三者关系入手,灵活运用补益中气、活血化瘀、温阳利水三法,临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国医大师尼玛藏治疗“真布”病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和整理国医大师尼玛处方数据库中治疗“真布”病的方剂。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4.0 和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藏药频数、关联择时用药、聚类分析、决策树分析。结果 共纳入82首方剂,频次≥37的有5首方剂,以清热止痛、干黄水、舒筋活络、消肿散结类方剂为主;频次≥8的高频藏药34味,以活血、消肿、止痛类药物为主。方剂药性中以苦、甘、辛等药味为主,三化味中以苦化味为主;药味的药性值中凉、钝、重为最高,分别对应治疗赤巴的热,锐和隆的轻等特性。择时用药规律中十三味鹏鸟丸、二十五味儿茶丸、十八味党参丸、三十五味沉香丸是4个时段常用组合方剂。方剂关联组合均以二十五味儿茶丸、十三味鹏鸟丸、十八味党参丸等三种方剂为轴心进行加减方剂配伍;药物关联规则以清热凉血、干黄水、调和气血的药物为主。药物聚类分析较有别于关联规则的结果,反应了生胃火、解毒的用药规律。因子分析共得到8个公因子,反应了清热消肿、祛瘟解毒的治法特点。结论 国医大师尼玛治疗“真布”病以干黄水类药为主、清热止痛类药为辅、并注重隆的调节为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4.
基于代谢组学的补中益气汤“益气升阳”配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补中益气汤不同配伍组合代谢产物的比较,揭示补中益气汤“益气升阳”的配伍机制。方法:运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技术建立大鼠血清的代谢指纹谱。应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研究模型组和补中益气汤组、升柴加剂量组、去升麻柴胡组(20 g·kg-1,ig 15 d)之间的代谢物谱差异,并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在血清中选取生物标志物,比较各组的标志物并找出差别。结果:补中益气汤组对脾气虚证的调节作用体现在对能量代谢方式、糖代谢、脂肪代谢、氨基酸代谢的调节修正上面,而升柴加剂量组、去升麻柴胡组虽然能一定程度的改善模型组大鼠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但未能从根本上恢复模型大鼠的能量代谢方式,仍然以无氧呼吸为主。结论:补中益气汤组对脾气虚的调整作用最强,主要体现在氨基酸代谢及能量代谢方式的恢复方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脾主肌肉”理论探讨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椎体成形术后患者骨转换标志物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日照市中医医院诊疗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老年性OVCF患者135例,采用区组随机方法,将受试者以2∶1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采用骨化三醇胶丸(0.5 μg·d-1)、钙尔奇D(1 200 mg·d-1)进行抗骨质疏松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观测两组以下指标:治疗前、治疗6、12个月后骨密度、血清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血清骨钙素(OST)、血清β-胶联降解产物(β-CTx)、四肢骨骼肌指数(ASMI)、股四头肌肌力;治疗前、治疗3、6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前、治疗3、6、12个月后欧洲骨质疏松症基金会生活质量问卷(QUALEFFO)评分。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85、41例患者获得随访,观察组一般疗效优于对照组(χ2=10.503,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INP升高,β-CTx降低(P<0.05,P<0.01),骨密度和ASMI升高,股四头肌肌力增加(P<0.05,P<0.01),中医证候评分、VAS评分、QUALEFFO量表评分降低(P<0.05,P<0.01);未发现与补中益气汤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补中益气汤可以调节脾胃气虚型老年OVCF术后患者骨代谢指标,可促进成骨,提高骨密度,同时可以增加四肢骨骼肌肌量和股四头肌肌力,减轻临床症状,改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前期研究发现脾虚证患者的肠道菌群发生显著变化,针对其中丰度明显改变的艾克曼菌ATCC BAA-835Akkermansia muciniphila ATCC BAA-835,AKK)和单形拟杆菌(Bacteroides uniformis,BU)建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PCR)检测方法,通过体外孵育和体内动物实验考察补中益气汤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模拟人体胃肠道代谢方法,将补中益气汤水煎剂与人工胃/肠液孵育后,与健康人群/脾虚证患者粪便共孵育,将粪便样品、24 h孵育样品进行微生物多样性测序;筛选AKK和BU特异性引物并建立其QPCR分析方法,检测补中益气汤与健康人群/脾虚证患者粪便共孵育后AKK和BU菌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变化;采用番泻叶灌胃塑造脾虚证小鼠模型并给予补中益气汤治疗,考察补中益气汤对脾虚证小鼠体内AKK和BU菌含量的影响。结果 测序结果表明,健康人群和脾虚证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存在明显差异,补中益气汤对粪便孵育液中肠道微生物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建立的AKK和BU的QPCR定量检测方法重复性、稳定性良好,定量结果可靠。补中益气汤体外与健康人群/脾虚证患者粪便共孵育,其中AKK和BU呈现动态变化过程,其对健康人群/脾虚证患者粪便中AKK和BU均具有一定影响。孵育24 h,补中益气汤对脾虚证患者粪便样本中的AKK菌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降低脾虚证患者粪便中BU菌含量(P<0.01)并恢复至健康人的水平。体内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补中益气汤体内可显著增加脾虚证小鼠粪便样本中AKK菌含量(P<0.01)并降低BU菌含量(P<0.01)。结论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可直接调节BU菌含量,降低BU菌含量可能是其治疗脾虚证的分子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古代中药复方治疗肺痨的用药规律。方法 选取中华医典5.0系统中治疗肺痨的处方,利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肺痨处方数据库,并使用统计软件IBM SPSS Statistics 23 及数据挖掘软件IBM SPSS Modeler 15.0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纳入749首肺痨治疗处方,中药种类合计475味,排列在前10味的高频药物分别为:甘草、人参、茯苓、当归、芍药、麦冬、生姜、白术、柴胡、生地黄。中药类别中占据前5类的是: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健脾)利湿药。高频药物间生成4个聚类分析结果,因子分析中提取12个公因子,经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最低条件支持度≥8%,最小规则置信度≥ 72%,提升度>1,得出关联规则8条,3味药配伍关联规则29条,4味药配伍关联规则11条。结论 通过对中华医典的挖掘,客观呈现古代医家治疗肺痨的组方用药经验,为现代临床用药指导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龚廷贤是旴江医学明代名医,悬壶云游四十余载,一生著述颇丰,对后世很有影响。本文以其著作为依据,从龚氏的生平历程、理想信念、医学见解、疾病防治等方面进行探析。龚氏重视脾胃之气的充足,气足方可保证气机畅通,临证以补、健为主,同时注重脾胃之间的调和、脾胃之阴阳的调和以及正邪之间的本末关系,并从中医整体观出发,强调五脏之间的协调平和。因此,龚廷贤的脾胃观是"和"思想在脾胃认识方面的体现,是"和"的脾胃观。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探讨邓家刚教授治疗脾胃湿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湿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邓家刚教授门诊治疗脾胃湿病的经验处方,将符合标准的119张中药处方依次录入系统,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等方法进行用药规律及特点的挖掘,来探索并分析出治疗脾胃湿病用药规律。结果 经分析得出,119张处方中,涉及病症以胃痛病(55例)、湿阻病(21例)、胃痞病(16例)居多,证型则以肝胃不和(45例,37.81%)、脾虚气滞证(14例,11.76%)、脾虚湿困证(18例,15.13%)为主,虚实证候以实证(73例,61.34%)所占比例最为之大;用药频率排名前十的为陈皮(67)、厚朴(64)、茯苓(59)、半夏(55)、郁金(53)、柴胡(53)、白芍(47)、石斛(46)、栀子(46)、党参(44)等;常用的药物组合为:陈皮和茯苓(45)、半夏和陈皮(41)、白芍和柴胡(40)、柴胡和厚朴(35)、白芍和厚朴(34)等;所用药物性味大多为辛、苦、寒,主归脾、胃、肝经,药物功效分类则以补虚药(22.21%)和理气药(12.90%)为多。结论 邓教授治疗脾胃湿病,始终以其“理湿勿忘通瘀滞”的思想为指导,灵活运用“反性配伍”和“寒温和合”的遣方用药方法,擅用理气化湿、疏肝健脾,兼以化瘀行滞的方药,从而形成其治疗脾胃湿病的用药特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系统整理并归纳总结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组方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此病提供选方用药参考。方法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期刊数据库(VIP)中检索自2000年至2020年所有有关中药复方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相关文献,提取方剂名称、药物组成,统计药物使用频率、药物类别,利用SPSS 18.0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通过SPSS 21.0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研究最终纳入41篇合格文献,涉及35首方剂,66种药物,药物总频次为433次,其中共计有25味使用频次≥5次的中药,使用频率较高的前3位分别为黄芪(8.8%),丹参(7.2%),川芎(5.8%)。共涉及15种药物类别,其中补虚药(31.4%),活血化瘀药(28.2%),利水渗湿药(7.6%)使用频率最高。将使用频次≥5次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显示,25味中药中二项关联共13对,以黄芪配伍丹参、川芎、红花等为主;5项关联共8组,以黄芪、丹参、川芎等组合为主。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显示,25味中药聚为5类时聚类效果最好。结论 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以益气活血为基本法,同时辅以温阳、利水、化痰药可增强临床疗效,提炼出补阳还五汤、四君子汤2个基础方及其他方药组合可为临床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各种兼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明代旴江名医龚廷贤所著《万病回春》中记载了多则运用补中益气汤的医案。通过选取《万病回春》中内伤发热、虚损、鼓胀等3则医案,分析龚氏灵活运用补中益气汤随病证进行加减辨治的经验,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中医用药规律。方法 搜集并筛选近十年发表与中医药治疗UC相关的文献,对证型和药物信息进行提取、规范,构建数据库并应用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本研究共提取方剂243首,药物188种,高频用药为甘草、白术、黄连、党参、白芍等28种,以补虚药及清热药为主,药性以温、寒、平为先,五味则偏苦、甘味,用药大多归脾胃经。运用Modeler 15.0软件在S≥14%,C≥90%,L≥1.0条件下挖掘出28个药物关联规则,聚类出6个组方并与各证型相对应。结论 UC证型分布以大肠湿热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湿困证、脾气虚证、寒热错杂证为主。核心用药多味苦、甘,入脾胃经,功效上以补虚、清热、理气、收涩、渗湿、温里药为主。组方多为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经典方加减而成,药物配伍上体现了从脾论治的治疗思想,清热除湿、调气理血并重,后期注重补火助阳,多药相合,多法并用以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中药治疗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用药规律,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从建库至2022年3月的中药治疗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文献,提取相关处方药物,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药物数据库,通过Microsoft Excel 2019、SPSS Statistics 23.0、IBM SPSS Modeler 18.0等软件对中药进行使用频率统计分析、性味归经及药物功效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47篇,处方47首,共计120味中药,药物使用总频次为479次,其中单味中药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川芎、当归、地龙、石菖蒲、丹参;常用药物四气以温、平为主,五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主要归肝、脾经,药物功效分类主要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川芎-当归、川芎-赤芍、当归-赤芍-川芎等高关联药对共16对;聚类分析共得到6组药物聚类组合。结论 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病机为本虚标实,其本虚主要为肾精亏虚,而标实则为痰、瘀等,其治疗多以补肾填精、化痰通络、活血化瘀、开窍醒神等法为主。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组方规律,为临床制定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处方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检索1988-2018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以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发作期的文献,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构建儿童哮喘发作期方药数据库,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779首方药,涉及药物259味,其中常见证型为热性哮喘证,常用药物40味,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为麻黄、苦杏仁、甘草;药物使用以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补虚药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药性以温、寒、平稍多;归经主要归肺、脾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二项关联规则26条,三项关联规则40条,四项关联规则12条;系统聚类分析得出药组10个。结论 中医药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方药以化痰平喘、温肺化饮、清肺止咳、补益肺脾、息风解痉、祛瘀通络为主。用药性味体现了苦温、苦寒燥湿化痰,辛温宣肺祛邪,辛开苦降调节气机升降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藏医治疗疫病的用药规律及肺疫方剂药性。方法 收集和整理藏医古籍文献中治疗疫病的方剂,运用IBM SPSS软件进行藏药频数、聚类和因子分析,运用SPSS Modeler和TBtools软件分别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肺疫病方剂的药性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160首方剂,涉及219味藏药材,统计频次≥16的高频藏药材34种,多以清热、解毒祛瘟和消疫药材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8项药物组,体现出藏医消疫祛邪、调隆祛寒的用药特点。聚类分析得到8个药物组合,反应了泻疫解毒和除瘟镇痛的藏医治法特点。因子分析提出6个公因子,反应了驱虫止疠的藏医治法,并表明藏药五味麝香丸在治疗疫病方剂配伍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治疗肺疫经典方剂的藏药材主要以草本类药材为主。方剂药性聚类结果显示凉、钝、稀等治疗赤巴的药性值最高,符合藏医消疫、清热和调“隆”的治疗原则。结论 藏医治疗肺疫病主要采取消疫清热为主、调“隆”补益为辅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分析王孟英治疗温热病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 从《重订王孟英医案》温热案中筛选出治疗温热病的有效方药,将所得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构建王氏治疗温热病的处方用药数据库,运用Excel 2019进行药物频次统计,通过IBM SPSS Modeler 18.0中Apriori算法、IBM SPSS Statistics 22.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 从医案中筛选出处方116个,用药总频次1444次,涉及178味中药,频率 ≥ 10%(频次 ≥ 12次)的高频药物共41味,其中排名前5的高频药物依次为:竹茹(52次,44.83%)、栀子(47次,40.52%)、黄连(45次,38.79%)、知母(43次,37.07%)、玄参(40次,34.48%);高频药物药性以寒为主,药味以苦、甘居多,归经主要涉及肺、胃、心经;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59条药物组合,其中2味、3味、4味中药关联规则分别为11、36、12条;聚类分析得到9个聚类方。结论 王孟英治疗温热病尤为注重温病传变规律,擅用经方,食药相合,以清热类方药为主,结合祛痰理气、滋阴凉血生津之法,同时兼顾肺胃,豁痰理气、斡旋气机以调其愆滞,使气顺、痰消、热去而诸症自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本文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国家级名老中医韩明向教授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用药规律,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治疗提供组方依据及思路。方法 本文通过收集216例韩明向教授门诊治疗肺癌患者的首诊处方,运用Office 2016建立方药数据库,经规范化处理后,对216例首诊处方进行用药类别、药味的频数统计,采用SPASS 21.0、SPASS Clementine Cliene 11.1对出现次数 ≥ 40次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二项关联分析、三项关联分析及四项关联分析。结果 由药物频数分析得出补虚药、清热药、化痰药、利水渗湿药以及活血药居前五位;聚类分析可得出八个聚类,主要是益气养阴类、化痰祛瘀类和清热解毒类等药物组合;关联规则得出黄芪→防风,陈皮→鱼腥草,浙贝母→牡蛎,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莪术→鱼腥草等常用药对和补脾益肺药、化痰散结药、活血化瘀药及解毒抗癌药的常见药物组合。结论 韩教授论治肺癌时补脾益肺以治其本,化痰、祛瘀、解毒以治其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对肺腺癌顺铂耐药细胞株移植瘤裸鼠脾、胃、肺中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60只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荷瘤对照组、顺铂组、补中益气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相应干预后,测量移植瘤体积,计算抑瘤率。应用免疫组化,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裸鼠脾、胃、肺组织中PI3K,AKT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水平。 结果:不同浓度的补中益气汤联合顺铂能抑制移植瘤的生长,其中以中、高剂量组的抑制作用最强;荷瘤裸鼠的脾、胃、肺中PI3K,AKT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均升高,以荷瘤对照组升高最显著,随着应用顺铂和补中益气汤浓度的增加,PI3K,AKT的表达逐渐降低,在脾、胃组织中与荷瘤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补中益气汤中、高剂量组与顺铂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在肺腺癌移植瘤裸鼠中,脾、胃、肺组织中PI3K,AKT的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增加,顺铂和补中益气汤可以降低PI3K,AKT表达,其降低程度与补中益气汤浓度可能存在一定关系;顺铂联合补中益气汤可降低脾、胃、肺中PI3K和AKT蛋白和基因的表达而使该通路接近正常,从而保护脾、胃、肺的功能,PI3K/AKT信号通路上可能有补中益气汤作用的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总结侯炜教授治疗脑胶质瘤遣方用药的规律,传承侯炜教授诊治脑胶质瘤的经验。方法 提取侯炜教授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的门诊电子病历数据,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和可视化分析,总结药物的性味、归经、应用频次、药对组合,结合深度访谈剖析侯炜教授对脑胶质瘤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的认识,明确核心用药,探索辨治规律。结果 共纳入病历249份,处方中用药频次较多的有白花蛇舌草、天麻、钩藤、川芎、丹参,用药性味偏平、甘,归经多为肝、脾经,挖掘强关联的药物组合20条,新处方4首。结论 侯炜教授治疗脑胶质瘤以“培本固元,祛除伏邪”为治疗原则,在天麻钩藤饮的基础上加减化裁,以平肝熄风、补益肝肾、健补脾气为主要治法,兼以化痰、祛瘀、抗癌解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