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黄元御《四圣心源》归纳出了“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的“一气周流”理论模型,认为“一气周流”学说切中人体生理的本质,可有效指导临床辨证立法。抑郁症是一种高发性、难治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症状复杂,历代医家对其分型繁多。本文从“一气周流”的理论角度探讨抑郁症,认为肾虚、肝郁及中焦脾胃壅滞是影响“一气周流”畅通的关键,会引起症状多样的抑郁症候,从肾、肝、脾胃的角度入手帮助人体恢复一气的流通,从一气周流的角度让人体自然而然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提供一种从源头上治疗抑郁症的思路方法。  相似文献   

2.
慢性迁延性腹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病以“脾失健运,脾肾阳虚”为主要病机,黄元御的《四圣心源》提出:“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的“一气周流”理论,该理论认为“中焦脾土”的升降枢纽作用,促成了一气周流的动力,中气的斡旋带动脏腑的正常功能。津沽小儿推拿作为慢性迁延性腹泻的治疗手段之一,借助手法调节中焦脾胃,进而有助于气机升降、健脾助运,达到调治慢性迁延性腹泻的目的。因此,可以从“温阳健脾、调畅气机”角度重新思考津沽小儿推拿治疗慢性迁延性腹泻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3.
黄元御《四圣心源》归纳出了“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的“一气周流”理论模型,认为“一气周流”学说切中人体生理的本质,可有效指导临床辨证立法。失眠症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症,中医内科学中分为肝火扰心证、痰火扰心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心胆气虚证等证型。本文通过用一气周流的理论来初步阐释临床治疗失眠症的辩证及用药。  相似文献   

4.
《四圣心源》"一气周流"理论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元御<四圣心源>归纳出了"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的"一气周流"理论模型,认为"一气周流"学说切中人体生理的本质,可有效指导临床辨证立法.  相似文献   

5.
《山东中医杂志》2019,(12):1095-1098
清代名医黄元御《四圣心源》提出"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的"一气周流"理论模型。在梳理历代医家对肾性水肿的认识后,以"一气周流"理论为基础,认为肾性水肿的治则为调理脾胃、调理四维从而恢复各个脏腑功能,形成正常的"一气周流",同时注重加大调理气机力度以提供"一气周流"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梁海敏  余思思  田宁 《河北中医》2023,(2):321-324+329
黄元御从“气”的层面创立了“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之“一气周流”理论。以“一气周流”理论为基础,认为上热下寒证病机有中气亏虚,升降失调;水寒土湿,君相失根;木郁土湿,左旋失调;肺胃不降,右旋失调。其治疗可根据“一气周流”理论下脾胃及四象的生理特性补虚泻实,标本共治,使中气运动,四维轮转,周流顺畅,百病自消。治则包括:治脾胃以恢复斡旋功能,温肾燥湿以助气周流,疏肝燥湿以使左路升发,清降肺胃以复右路降敛。  相似文献   

7.
黄元御推崇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尊之为医界四圣,有“妙悟岐黄”之称,并著书《四圣心源》,提出“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之“一气周流”的理论模型;以及“培植中土,抑阴扶阳”的诊病理论。通过研读《四圣心源》中血瘀篇、痰饮篇,并结合“一气周流”的理论模型,认为“肾寒脾湿,肝血不升,木陷而血瘀”是血瘀根原,“燥土温水清木”是其治则。“阳衰土湿,金水堙郁,气滞津凝”是痰饮根原,治则为“燥土泻湿,利气行郁”。并在“一气周流”的理论指导下,结合图文形式以浅析破瘀汤和姜苓半夏汤,以解析其方理。  相似文献   

8.
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归纳出了"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的"一气周流"理论模型,认为"一气周流"学说切中人体生理本质,可有效指导临床辨证论治。头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病率高,历代医家对其论述颇丰。石青主任中医师从"一气周流"理论角度论治头痛,认为肾虚、肝郁及脾胃运化失职是影响"一气周流"通畅的关键,治疗上从肾、肝、脾胃的角度入手帮助恢复人体一气的流通,使人体进入一个自然的良性循环,提供一种治疗头痛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清代名医黄元御的"一气周流"理论非常重视脏腑气机升降运动,以"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为基本思路指导辨证施治。杨志敏教授在临床辨治过程中灵活运用"一气周流"思想,将运气学说、体质学说、心身理念等与"一气周流"密切结合,调动人身之一气的调节能力来对抗病邪,旨在恢复"一气周流"圆运动,达到机体与自然的稳态平衡。  相似文献   

10.
清代医家黄元御根据《内经》天人相应观归纳出了"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的"一气周流"理论模型。论文立足于黄元御一气周流气机学理论,从气机的左升右降、气机周转论述便秘的治疗及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1.
肖克琴  刘勇 《光明中医》2024,(7):1290-1293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第二大致盲性视网膜血管疾病,眼底表现为静脉迂曲扩张,视网膜出血、渗出、棉绒斑,黄斑水肿,可导致无痛性视力急剧下降,甚至视力丧失。中医认为其基本病机是脉络瘀阻、血溢脉外而遮蔽神光,治疗当以活血化瘀贯穿始终。黄元御提出“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之“一气周流”理论,强调中气之要,重视培养中土、固护中气,此文基于“一气周流”理论,阐述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病因病机为脾虚湿困、木气郁滞、肾阳亏虚,致气机运行不畅、阴阳失衡、瘀血阻滞、清阳不升发为目病,当从健脾、疏肝、温肾论治,根据静脉阻塞的临床特征、病程进展,从“一气周流”理论探析,为临床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一气周流”中“一气”为中气,是人体气机升降枢纽;“周流”指人身之气升降有序,周循不休。一气虚损,疾病百生。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根据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病程进展演变,提出“虚→湿、瘀→毒→衰”病机演变规律,并详细论述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以中焦土气斡旋为目的,采用培中土、滋先天为治疗基础,兼顾利湿活血驱毒之法,助机体气机恢复周流运转,可更有效地治疗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13.
“一气周流”模式是对人体气机活动的总结概括。其认为,人体的气机运动以中土为轴,清气左旋上升,浊气右旋下降,兼顾四象,如环无端,周流不息。梁惠卿教授认为,一气周流出现停滞,木郁土湿水寒是慢性肝病的主要病机,临证常用疏肝健脾温肾法治疗慢性肝病,屡获良效。  相似文献   

14.
“一气周流”理论为黄元御的主要学术观点,阐述了“中焦土气斡旋,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的人体气机升降模型。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提出银屑病发生发展与其中肝升肺降环节密切相关。本文根植于经典,并结合现代研究证据论述肝升肺降失调或为部分银屑病关键病机,指出肝肺失调型银屑病的临床表现,包括局部皮损、全身表现与季节性加重三个方面,从升肝降肺为此类银屑病的治疗大法出发,概括了升肝降肺的常用药,同时配合调理脾胃,分期、分时用药以辅助治疗,以期为银屑病辨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黄元御《四圣心源》从天人合一角度,归纳"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的"一气周流"理论模型,切中人体生理本质,理论与临床结合,执简驭繁,举纲张目;"一气"乃人体内浑然一体之土气,即脾胃之气,人体与天地一样"阴阳肇基,爰有祖气",祖气亦分阴阳,阴阳之间是谓中气,即脾胃之气。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证候复杂多样,病机变化多端,大致归为水寒、土湿、木郁,尤以水寒土湿为根本;一气不能正常周流出现各种不同症状表现,脾肾阳虚日久,必然阳损及阴,肝郁而生热,灼湿成痰化瘀,使一气周流更加郁滞,临证诊治应重中气脾土,根据四维升降辨治,使水暖、土干、木达的同时,结合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修复源头加处理显现情况,帮助一气运转起来,使中气运动、四维轮转、清浊复位、阴阳既济,从而达到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目的。从"一气周流"入手,探析慢性肾衰病机,可有效指导临床辨治,为临床辨治慢性肾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施阳  冯耀辉 《江苏中医药》2017,49(11):12-13
清代黄元御总结出了"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的"一气周流"理论模型,认为"一气周流"学说符合人体生理的本质,可有效指导临床辨证立法。临床上痛风患者往往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后期甚至发作缓解期模糊,难以界定,成为顽疾。从"一气周流"角度归纳其病机特点为:始于脾肾,五脏皆伤,气机逆乱,伏邪丛生,初期易生痰蕴热成毒,后期则由气及血,致虚致瘀,终及脉络,病延难愈。因此治疗上建议发作期调气清热排毒,缓解期健脾补肾,燮理气机。认为脾肾是五脏气机逆乱的核心,扭转五脏气机逆乱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一书中提出"一气周流"理论,该理论以"中焦土气斡旋,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为主要内容,以调理中气(脾胃)为中心,通调气机周流。肠易激综合征以脾胃虚弱、中气升降失常为主要病因病机,中气升降失调、气机周流障碍贯穿疾病的始终。基于"一气周流"理论,临床可从调节人体中气的升降沉浮、恢复气机周流通畅的角度,运用补益脾胃、疏肝行气、温肾助阳等方法对肠易激综合征进行治疗及用药。  相似文献   

18.
宋敬茹  边艳琴  孙明瑜 《光明中医》2022,(18):3286-3289
糖尿病发病率高,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危害了患者的生命健康。糖尿病为机体阴阳失调,精微输布不均所致。“一气周流”理论是黄元御先生对中医传统理论的高度总结。从“一气周流”理论出发,黄元御先生认为中焦脾胃斡旋,四维环动,气机流动推动精微、津液输布均匀,故不病消渴。故笔者从“一气周流”理论探讨消渴病机及治疗思路,以期更好地传承其学术思想精髓,为临床治疗消渴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扩张症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的咳嗽咳痰及下呼吸道感染。清代医家黄元御提出“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理论,认为中气充沛,四象升降相宜是生命物质活动的基础。故在临床诊治支气管扩张症过程中,可基于“一气周流论”,重视调补中焦枢纽之气机升降,以使中气旺而四维圆,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指在中央土气斡旋下,左路木火之气升发,右路金水之气敛降,从而形成气机在人体内“如环无端,周流不息”的运行状态,其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气机周流不畅,百病乃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属中医学“健忘”范畴,其病因病机错综复杂,涉及多脏腑多经络,与气血津液密切相关。本研究应用“一气周流”理论,立足于整体,将MCI的病机概括为中土不运、肝木不疏、肾水不温3个方面,治以培植中土、疏达肝木、温煦肾水,并以黄元御的核心方剂为基础加减治疗,结合临床典型案例阐释,以期为中医临床防治MCI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