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有9条条文论及"哕",而其在《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脉证治》更是专门论及哕。笔者以六经辨证理论为指导,结合自身三十余年临证实践,通过对张仲景所论"哕"之相关条文加以归类、分析,以期整理出张仲景治"哕"之辨证规律,并将其简化分为阳明热结实证、阳明虚寒证、太阴胃气虚败证等三大证型,用诸临证辨治。  相似文献   

2.
麻黄汤证治规律的现代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查阅大量的古今医籍资料而收集到的140例麻黄汤证病案,采取全面统计、系统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归纳、整理,旨在客观而确切地掌握麻黄汤证的证治规律。  相似文献   

3.
文中按历史脉络,以文献为载体,归纳总结历代医家对中暑的治疗经验。治疗中暑的方法可分为外治和内治:外治法常以热熨、针灸;内治法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因医学理论的发展,或以辛温,或以甘寒,或以苦寒之品治之。此外,从秦汉至明清,急救中暑皆外用禁冷。  相似文献   

4.
章浩军  范文东  李丽  罗秀清 《新中医》2016,48(12):162-164
对《金匮要略》有关痹病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分析,从痹病之因机、分证、治法、方药诸方面予以论述,以期形成仲景痹病论治学术体系,并用之指导临证实践。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历代消渴病证治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发现历代消渴病证型大致可归纳为4种:阴虚火旺型.火盛伤津型,阳虚水寒型,脾虚水滞型。临床当四诊合参,结合病人的生活习惯,判断正确的证型,选择恰当的方药。  相似文献   

6.
对《伤寒论》中有关呕吐病证治条文进行分析归纳,初步整理出仲景呕吐病证治规律——六经皆有呕吐之证,而又以少阳较为常见,治呕倚重少阳可谓仲景论呕吐之真谛,并用诸指导临证。  相似文献   

7.
王付 《中医药通报》2020,19(2):16-18
运用厥阴病辨证论治体系诊治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必须重视研究三大内容:一是厥阴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该体系有6大证型,即厥阴热证、厥阴寒证、厥阴虚证、厥阴血证、厥阴气郁证、厥阴水气证等;二是厥阴病兼证辨证论治体系,即厥阴病本证与厥阴病本证相兼以及厥阴病本证与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病证相兼等;三是厥阴病类似证辨证论治体系,如某些少阴病证、某些脾胃证、某些肾膀胱病证等。对此只有深入研究厥阴病辨证论治体系,才能在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辨治中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医药从虚劳论治血液病的证治规律,为临床治疗的运用与相关药物研发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检索CNKI、CBM、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收集整理相关文献,建立中医治疗虚劳性血液病证治信息数据库。运用Excel 2013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以R语言软件和Python软件开展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结果 血液病的主要症状为乏力、头晕、心悸、气短、腰膝酸软等等,舌象主要表现为舌淡、舌红、苔薄、苔白等等,脉象主要表现为脉细、脉数、脉沉、脉弱等等。从虚劳论治血液病最常使用的药物为补气药类、补血药类、滋阴药类和活血化瘀药类。用药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味(49.99%)、苦味(21.24%)和辛味(12.68%)最为常用。常用的补气药类有黄芪、白术、党参和茯苓等,常用的补血药类有当归、熟地黄、鸡血藤和白芍等,常用的滋阴药类有熟地黄、女贞子、阿胶和墨旱莲等,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类有生地黄、丹参、牡丹皮和赤芍等。关联支持度最高为黄芪和人参,其次为女贞子和墨旱莲,符合气虚和阴虚的病机。聚为4类,以补虚药和活血药两类为主。结论 血液病从虚劳论治,症状舌脉符合气虚和阴虚病机,治疗以补气滋阴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9.
厥阴经表作为位置概念,因病邪不同而发病各异。厥阴表证除了包含伤寒类的寒风犯厥阴之中风表证类和寒侵厥阴之伤寒表证类外,在温病类中的证治内容更为丰富。文中以温病类为例,将仲景和温病四大家的著作中有关厥阴表证的证治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归纳为厥阴火热表证类、伤暑表证类、伤湿表证类、伤燥表证类。  相似文献   

10.
厥阴之表作为位置概念,因病邪不同而发病各异。希冀为中医临床辨治表证提供参考,笔者以张仲景和温病四大家的著作为选材,从伤寒和温病的角度将厥阴表证的证治内容进行较为简明系统地梳理,从中剖析、归纳出有关厥阴经表风、寒、热、暑、湿、燥的相关证治内容,选取代表方证举例及相关案例,从理论结合实践的双重角度进行探讨阐述。本文是对有关厥阴表证伤寒类(中风、伤寒)的证治归纳举例。  相似文献   

11.
王付 《中医药通报》2019,18(6):7-10
运用太阴病辨证论治体系诊治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必须重视研究三大内容:一是太阴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有6大证型,即太阴热证、太阴寒证、太阴虚证、太阴血证、太阴气郁证、太阴痰湿证等;二是太阴病兼证辨证论治体系有太阴病本证与太阴病本证相兼、太阴病本证与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厥阴病证相兼等;三是太阴病类似证辨证论治体系如某些阳明病证、某些肝胆病证、某些心肾病证等。对此,只有深入研究太阴病辨证论治体系,才能在临床中辨治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分析的水气病证治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古今水气病医案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并以其为切入点,运用频数、因子、聚类分析等现代统计学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水气病医案数据进行深入研究,探寻水气病的发病规律、辨证规律、治疗规律等,阐明了水气病发病的病理基础,症状群与证候类型等水气病辨治的关键问题,并对水气病治疗的核心药物、常用方剂,治则治法及临证思路等加以评述和探析,提出了水气病治疗宜"分期攻补,以五脏为核心——四重一慎、兼顾气血"的动态诊疗模式。为水气病的诊疗提供了理论和临床依据,同时也为中医医案的研究提供了思路与方法学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儒门事亲》治疗咳嗽的用药规律及其学术思想。方法 通过阅读全文收集《儒门事亲》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建立方药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 2.4.2)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31首方剂,包含77味中药,高频使用中药(频次≥8次)为甘草、生姜、人参、白术;药物四气以温、寒、平为主;五味以甘、辛、苦为多;归经主要为肺、脾、胃经;功效以补虚类药物最多;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石膏-甘草、滑石-甘草、当归-白术等药对;通过聚类分析得到3个新方:①白矾、人参、生姜、石膏、滑石;②甘草;③白术、当归、黄芩、蜂蜜。结论 张子和治疗咳嗽尤重化痰止咳,且寒热平调,补益与攻邪并举,肺、脾、胃三脏同调,同时用药精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伤寒论》有关暑病之条文系统温习,从暑病之发病机理、脉证分类、治法方药诸方面进行归纳分析,以期探寻暑病证治之规律,完善仲景外感六淫致病观理论体系,并以之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5.
证候要素(证素)以病机为基础,是辨证的最小单元,动态观察中医证素演变规律,可为把握病机规律和临床辨证提供依据。近年来针对中医证素演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仍存在诊断标准不一、临床研究缺乏理论创新、分析方法较为单一、多数研究缺乏深入分析与挖掘等问题,难以有效、客观地获得疾病证素演变规律。本文从既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着重论述了证素演变规律研究设计及方法,同时对证素演变研究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了全面阐释,为下一步临床研究及相关疾病证素演变规律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首次将泄泻病的古今医案进行全面总结、归纳后输入数据库,利用SAS统计软件对其进行频数、因子、聚类等统计分析,运用文献学研究与现代统计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泄泻病因病机、证候类型及用药规律内涵,对泄泻病的辨证施治进行深入的剖析,从整体上认识泄泻病的证治规律,期望为泄泻病的临床和科研提供科学方法,为泄泻病的有效防治提供更多借鉴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循《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症并治篇》的要旨,结合临床实践,探讨张仲景对疮痈诊治的实际意义和价值,略谈内生胸腹、脏腑之中的疮痈诊治,以抛砖引玉。1细味原文根据《疮痈篇》经文,主要讨论三个问题。1·1疮痈的概念和诊证分类:张仲景《疮痈篇》将疮痈证分为:疮痈、肠痈、金疮、浸淫疮等证;“疮痈”可能是指外生肤肉之类表面皮肤之痈、疽、疔、疖之属。肉痈是包括肠痈、肺痈、胃脘痈、肝痈、腑结、结等证。金疮是指金、石、锐器所伤的疾病,此外,如外伤性血肿、骨折、外伤性骨疽亦可能在此范围。浸淫疮是指:湿疹、流注、褥疮、痈、疽、阴阳…  相似文献   

18.
对古今有关不寐病的中医医案资料进行搜集与整理,运用医案文献研究与现代计算机技术及统计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挖掘数据之间的关系,探求不寐病的证治规律,为临床防治不寐病提供更多借鉴和辨证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叶天士针对外感疾病创立卫气营血辨证体系辨治温热病;杂病治疗方面创立养胃汤,叶天士脾胃分治、阳化内风、补虚固本的学说以及热入营血养阴保津法于方中均有所体现。其学术思想与刘完素、李东垣、张景岳等医家学说有着一定的联系,是对前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虚劳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疾病之后、饮食不节、情志不调、外感、误治等多种原因导致脏腑元气亏损、精血不足为主要病理过程的一类慢性虚衰性疾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的疾病之一。中医医案是中医药学的一个伟大的宝库,是中医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具体反映,它不仅是医疗活动的真实记载,而且反映了历代医家的临床经验和临床思维。通过对虚劳病医案的研究与现代统计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求虚劳病的证治规律,为有效防治虚劳拓展更多借鉴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