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形与神俱”是中医养生学一条重要的原则,众多养生方法中,甚少有一种方法同时做到既养神又养形,但明代养生家高濂在其养生专著《遵生八笺》中论述的“香”却能二者兼具,对其养生价值进行探析,以期为中医养生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为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中医药、传统文化以及人类健康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2.
阮诗玮教授比较中西方心理学的差异及以往体质分类的方法特点,提出“神质”层面上的中医体质分类的初步构建。其认为在“形神合一”的前提下,基于“神分体质”的中医体质分类法应当作为体质学说的重要补充内容;在传统中医五脏-五神-七情观念的划分模式基础上,“神质”层面的中医体质可分类为喜乐质、郁怒质、忧思质、悲哀质和惊恐质。  相似文献   

3.
便秘的基本病机为大肠传导功能失常,黄元御认为可以从中气升降失常、中气衰微、阳明之主气燥金辨治,归根结底依然是水寒土湿木郁,治疗上主张温肾暖脾达肝。陆家龙教授认为便秘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气血亏虚、阴虚血燥、气机失调,并结合“燥为虚证”的观点,指出临证治疗不能一味温阳温肾,应辅以健脾润肠之剂,选药上应补气养血润燥兼而用之。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病因病机、治疗要点和典型案例等方面介绍朴春丽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经验。朴春丽教授从“肥满、土壅木郁”立论,认为该病多处于“郁、热”阶段,以中满内热为核心病机,中满以体型肥胖为特征,特别是腹型肥胖,内热多涉及脾胃、肝胆、大肠等脏腑。对于该病,朴春丽教授常用降糖靶方合并降尿酸治痛风靶方或降尿酸靶药进行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5.
《金匮要略》中的“百合病”是较难理解的仲景方证之一。历代对其方证的认识都各抒己见,未达共识;对其遣药规律同样说法不一,存疑颇多。文中从“肺主魄”理论出发,从“肺-宗气-魄”三位一体功能系统对“百合病”展开研究,认为“百合病”病机核心在于肺阴受伤不能敛、养,肺气虚损不能降、藏,最终导致“阴魄不降”而为病。故治疗时可取性平、偏凉润而又可益气之药以益宗气、养肺阴、清虚热而定“阴魄”。以此明确其核心病机及组方规律,以期进一步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素问.宝命全形论》中的“治神”,是专门论述思维方式的特定概念。“治神”可以分为递进的三个层次,随着学习与实践的深入及品格的陶冶可以逐步提高。“治神”与形象思维关系密切,其特点不是在“想”,而是在“看”;不是用肉眼看,而是在用心看。研究它对研究中医的思维方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金志春教授以中医脏腑、气血为理论基础,结合现代生殖免疫学原理,认为肾脾是生殖免疫的基础,气血是生殖免疫的关键,强调补肾调和气血在保胎中的关键作用,临床用于复发性流产的防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胃气为人之根本,是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关键,“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神气”的充足与否与胃气直接关联,胃气不足则少神,因此顾护胃气为辨治少神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目前没有治愈的有效方法,只能通过饮食控制配合药物治疗。中青年患者由于个人因素,对糖尿病的认识不够,通过短信教育可引起他们的重视。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研究选取2010年5月~2011年5月在我科室进行治疗的中青年糖尿病患者118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均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1]。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  相似文献   

10.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护人员应因人制宜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有效提高糖尿病的治疗率和控制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免疫性不育的病机为脾胃损伤,后天运化失宜,水液、阴血、气机运行障碍,脾胃壅塞、痞满、蓄结、淤积、失畅,精室不得滋养反为邪困,引发免疫屏障受损。《黄帝内经》提出“土郁夺之”,即以祛邪健脾、恢复脾胃运化治疗实邪困脾证。从“土郁夺之”出发辨治免疫性不育,针对脾虚湿蕴证、脾虚瘀滞证、脾虚肝郁证而分别治以祛湿健脾、活血健脾及疏肝健脾之法,“夺”其实而解其“郁”以收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2.
祖国医学将糖尿病的基本病机归纳为阴虚燥热,但随着研究进展,发现血瘀也始终贯穿于糖尿病的病程,故阴虚血瘀是糖尿病的重要病机。相关研究表明,炎症损伤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笔者通过整理、研究近10年相关文献,发现滋阴活血法可通过促血管新生,达到减轻炎症损伤的目的,对防治糖尿病血管炎症损伤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中气升降相因对甲状腺结节的发生机制及治则进行分析。中气升降失调则精、气、血、津液转化及运输紊乱,致气滞、痰湿、瘀血阻于颈前,形成甲状腺结节。结合"中气斡旋、土枢四象"的特点,中气升降失调贯穿于本病发展的始终,无论是肝、脾、肾、心、肺等脏腑的病变,还是病理产物的产生,皆与中气升降失调有关。故其临床治疗大法当为"补益中土、健运中气、左升右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胃肠癌不同阶段疾病及症状变化特点的分析,研究恶性肿瘤患者形与神的特殊内涵。方法:回顾性收集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的的以胃癌、肠癌为第一诊断的患者。首先对胃肠癌患者所有诊断和治疗相关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在不同疾病阶段形与神的状况。结果:收集胃肠癌病例437例,胃癌256例,结肠癌94例,直肠癌87例。胃正常结构的损伤包括手术后的胃肠结构缺损、肝转移手术切除对肝脏的创伤、梗阻后的胃肠造瘘以及肿瘤局造成的胃肠道、泌尿道的梗阻,所有患者以PS为23分者占比例最大。症状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循环系统等症状,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全身其他系统症状均有出现。胃肠癌患者的形伤总频数为791次,神伤的情况则较形更为严重,共1081次。结论:胃肠癌患者的形包括肿瘤和手术及放化疗后对正常脏器造成的损伤,神包括各系统在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症状,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两方面,恶性肿瘤对患者神的损伤比形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肠道菌群在糖尿病肾病的疾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有关。本文以肠道菌群为基础,通过分析肠道菌群、脾及糖尿病肾病三者之间的关系,追溯中医药理论中“脾病及肾”及“从脾论治”肾脏病的渊源,阐述“从脾论治”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性,并基于肠道菌群理论探讨其科学内涵,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及临床防治方法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97例门诊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49)和对照组(n=48),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随后干预组给予为期3个月的有针对性的全程糖尿病教育。干预后对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97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不依从的发生率为61%(59/97);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及对糖尿病知识了解程度与治疗依从性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经健康教育3个月后,干预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下降幅度亦较对照组更明显(P均<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其治疗依从性及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7.
杜斌  陈静 《中医药通报》2020,19(3):34-36
本文论述了浊的生理基础以及浊邪产生的病理基础、所涉及的脏腑、致病特点及其与痰、湿等邪气的鉴别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认为脾胃居于中焦,主受纳腐熟水谷,升清降浊,若因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脾失运化,清不升而浊不降,浊就会停留中焦而化生浊邪,导致疾病的发生。浊邪的产生与脾胃最密切,与肺、肝、肾相关,浊邪为阴邪,具有胶黏、浑浊的特点,但与痰邪、湿邪等的致病特点均有不同,临床治疗常采用升清降浊、芳香化浊、温中健脾祛浊、淡渗利浊等方法。掌握浊邪的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提高中医药对脾胃疾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醒脾”一词首见于孙思邈的《千金要方》。脾喜燥恶湿,以升为健,脾不醒多缘于湿邪困扰,气机失调。内、外湿邪来犯,导致脾阳被困,运化失司;或因情志等因素导致气机升降失调,均可引发泄泻。从“醒脾”论治泄泻,符合泄泻的中医治疗原则,同时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罗马IV:功能性胃肠病 肠-脑互动异常》中,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又被称之为肠-脑互动异常。针对现代FGIDs疾病谱的变化及FGIDs致病因素的多元化,在“现代”“三因”致病因素的反复作用下,脾胃虚弱,升降失常,气机“凝滞”,产生了FGIDs胃肠道症状,同时,FGIDs患者常具有慢性头痛、呼吸困难、心慌、肌肉疼痛等胃肠道以外症状。FGIDs属于中医脾胃系统疾病,其临床症状与中医脾胃功能失常密切相关,“脾胃虚滞”是FGIDs基本病机,临床可从“滞”论治FGIDs。FGIDs患者症状重叠现象极为常见,FGIDs临床常见八滞:虚滞、气滞、血滞、火滞、湿滞、痰滞、食滞、寒滞。FGIDs临床常用祛滞八法:健补脾胃祛滞法、疏肝理气祛滞法、活血化瘀祛滞法、泻肝行湿祛滞法、燥湿运脾祛滞法、理气化痰祛滞法、消食化痰祛滞法、温胃散寒祛滞法。进一步探析“脾胃虚滞”理论及从“滞”论治FGIDs理论,对现代FGIDs及脾胃相关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晓雯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依据叶天士络病学说,探讨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认为其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脾肾亏虚,湿热瘀阻络脉为其发病的基础,络脉日久闭塞不通,则易发为痹证。因此,陈晓雯教授提出清热祛湿、化瘀通络的治法,自拟苓玉清络饮,疗效显著,可为高尿酸血症的中医证治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