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从金匮肾气丸与济生肾气丸的处方来源、组成、功能主治等方面,分析了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传统金匮肾气丸重在补肾助阳;济生肾气丸因在金匮肾气丸的基础上增加了牛膝、车前子,以加强利水消肿的作用。但《卫生部药品标准中成药制剂第20册》的金匮肾气丸也含有牛膝、车前子,不但与原方不符,却与《中国药典》济生肾气丸处方及功能主治基本相同,形成同方异名,为避免混淆,建议成方金匮肾气丸改名为济生肾气丸。  相似文献   

2.
金匮肾气丸     
金匮肾气治肾虚,丹皮苓泽加附桂,济生加入车牛膝,钱氏六味去附桂,六味再加五味麦,更有知柏与杞菊,熟地怀药及山萸;引火归原热下趋:二便通调肿胀除:专治阴虚火有余;八仙都气治相殊;归芍参麦各分途。  相似文献   

3.
男科病妙用金匮肾气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所载肾气丸为张仲景名方之一,后世称为八味肾气丸、桂附地黄丸、桂附八味丸等。本方由附子、熟地黄、山茱萸、泽泻、牡丹皮、山药、茯苓、桂枝共8味中药组成。本方去掉桂枝、附子就为六味地黄丸,方中以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为主,用桂枝、附子温阳补肾,为阴阳双补之方。  相似文献   

4.
马武昆 《新中医》2018,50(8):208-209
通过搜集历代医家对肾气丸的沿用、衍变的记载,分析其背景及其辨证论治的思想,总结探讨临床应用经方的方法及规律,以指导当代中医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炼金匮肾气方剂创建的杰出思想,弘扬祖国医学之博大精深,并试图澄清金匮肾气与济生肾气在临术上混淆的概念。方法:追溯六味地黄及济生肾气的出处源头,阐明方剂组成与功效的不同特点,用现代理论分析名家论述,以现代研究进行佐证。结果:金匮肾气、六味地黄、济生肾气功效不同,但一脉相承,后者属于同一指导体系下的衍变派生。结论:金匮肾气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实验研究证明其药效学的广泛性和科学性,以及微微生火,就引肾气生的思想核心均能升华主题。  相似文献   

6.
金匮肾气丸与桂附地黄丸不同补肾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匮肾气丸与桂附地黄丸组成功效虽相似,但二者亦有不同.金匮肾气丸平补肾气,适用于肾气亏虚、气化失司而无明显寒热之象的病证;桂附地黄丸为金匮肾气丸的衍变方,将干地黄改成了熟地黄,桂枝易为肉桂,温补之性增强,进而变为温补肾阳之剂,临床适用于肾阳不足寒象明显的病证.两方在临床上应区别运用.  相似文献   

7.
赵春江 《四川中医》2011,(12):118-119
金匮肾气丸,原名肾气丸,首载于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是方历经千年而不衰,临床辨证加减,灵活多变。800年后,北宋太医丞钱乙师仲景肾气丸之义,创立地黄丸,即后学所称之六味地黄丸,其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功效显著。此二方世更千古,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然其药味功用各异,又不可相互混用,否则易犯虚虚实实之过。本文重点从上二方的药物组成、方义及相关医理及易理以寻求两方内部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并找出它们的区别,以求能够进一步明晰临床用药潜方的思路,进而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8.
崔守荣 《河北中医》1981,(3):F0003-F0003
金匮肾气丸是行销多年的传统中成药,它的出处,常被人们误认为是后汉张机(仲景的《金匮要略》方,其实不然。《金匮要略》里有肾气丸方、也称崔氏八味丸或八味地黄丸方,其方中仅有干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肉桂、附子这八味药,没有牛膝和车前子,所以与金匮肾气丸不符。  相似文献   

9.
金匮肾气丸对金匮肾气丸证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金匮肾气丸方出仲景《金匮要略》,是临床治疗肾气虚弱、命火不足证候的代表方剂。我们通过临床研究,观察了金匮肾气丸对金匮肾气丸证患者体内免疫功能的影响,发现该方可显著改善金匮肾气丸证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效增强金匮肾气丸证患者的整体免疫机能。 1 临床资料 1.1 金匮肾气丸证诊断标准 根据文献记载及临床报道统计分析,将服用金匮肾气丸有效病例的临床症状,按出现频次多少分为特异性主症及一般性主症。其中特异性主症包括畏寒肢冷、神疲倦怠、腰膝酸软、气短而喘、性功能减退及夜尿频数等六项,每症按病情轻重及持续时间长短分别评…  相似文献   

10.
金匮肾气丸一名的本意是《金匮要略》中记载的"肾气丸",但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应用的中成药"金匮肾气丸"是在《金匮要略》记载的"肾气丸"基础上加入牛膝(去头)、盐车前子而成,其药物组成为十味,与《严氏济生方》中记载的"加味肾气丸"相同.中成药"金匮肾气丸"目前的组方现状虽然已被很多医家重视,但一直没有被临床医师广泛认知.纵观...  相似文献   

11.
在翻阅现代相关仲景金匮肾气丸文献时发现.现代医家已将其作为补阳剂应用。六版方剂学教材将其列为补阳剂第一方。在《金匮要略》原文中,肾气丸首味药为干地黄,但现代临床应用则不同,如《金匮验案精选》中应用肾气丸的45个病案中有35例用的是熟地黄,  相似文献   

12.
13.
金匮肾气丸又名“崔氏八味丸”、“八味地黄丸”,方出仲景<金匮要略>,由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丹皮、茯苓、桂枝、炮附子八味药物组成,用于治疗肾气虚弱所致的虚劳、消渴、痰饮、脚气、妇人转胞等病证.在此基础之上,历代医家经过反复的实践探索,不断将本方的临床适用范围加以扩展,使其成为至今仍在中医临床被广泛使用的名方之一.复习10多年来有关金匮肾气丸临床应用研究报道近百篇,可以看出,其治疗范围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生殖等多个系统,涵盖内、外、妇、儿、口腔、眼、耳鼻喉、皮肤、老年病等多个学科的众多疾病,而辨证又总不外乎肾气(阳)衰弱的证候.  相似文献   

14.
景常林 《世界中医药》2007,2(3):162-162
金匮肾气丸原出于《金匮要略》,方由附子、桂枝、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组成,又称桂附地黄丸。方中以熟地黄滋阴补肾,用桂枝、附子温阳补肾,以滋阴为主,阴中求阳,乃阴阳双补之方,主要用于肾气不足,阴阳俱虚的病证。笔者常以之治疗肾阳虚衰的不同疾病,疗效颇佳,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的精神。现举例如下。1胸腔积液沈某,女,74岁,患糖尿病15年,高血压10年。1年前始出现双下肢及全身浮肿,心悸,气短。多次住院,反复发作,逐渐加重。6个月前,病情再次复发,入某院肾内科治疗,全身浮肿,喘促不能平卧,血压180/70mmHg,尿蛋白(+…  相似文献   

15.
金匮肾气丸的临床应用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颖 《陕西中医》2003,24(9):838-839
就张仲景名方金匮肾气丸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作者从月经失常及不孕症、小便失常、大便失常、体温失常 4个方面论述了临床应用肾气丸的辨治经验和体会 ,并从肾气丸的配伍组方、治病病机、愈病途径 3方面阐述了本方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6.
金匮肾气丸对金匮肾气丸证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观察了金匮肾气丸对于金匮肾气丸证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发现该方可显著升高男性金匮肾气丸证患者的血清睾酮 (T)水平 ,同时亦可使女性金匮肾气丸证患者的血清雌二醇 (E2 )水平明显上升。提示 ,金匮肾气丸通过良性调节金匮肾气丸证患者的体内性激素水平 ,而使“肾气”及“天癸”的非健康状态得以改善 ,也许是金匮肾气丸在多系统、多病种被广泛应用的内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金匮肾气丸始载于《金匮要略》中,本方由8味药组成:干地黄8两、山茱萸4两、山药4两、泽泻3两、丹皮3两、茯苓3两、桂枝1两、附子1两.仲景用此方治疗脚气、转胞、腰痛、消渴、痰饮五种不同的病证,虽然病证各有不同,但本质都是肾气不实,主水之功失职,致水液运化失调.北宋儿科名医钱乙考虑小儿乃稚阳之体,及“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特点,故去肾气丸中的桂枝、附子而为六味地黄丸.  相似文献   

18.
1 水肿李某 ,男 ,5 1岁 ,农民。患水肿证 9a余 ,经某院诊为慢性肾小球肾炎。长期靠激素维持。 1986年 11月 7日经友人介绍 ,求治于余。刻下 :面色灰滞无华 ,怯寒神疲 ,全身浮肿 ,腰以下犹甚 ,按之凹陷不起 ,心悸气短 ,腰腿冷痛酸重 ,脉沉 ,舌质淡胖 ,苔白 ,大便溏 ,小便不利。检查 :尿蛋白 (++++) ,颗粒管型 (+++) ,小圆上皮细胞 (+++) ,红血球(+) ,诊断水肿 (阴水 )。辨证属肾阳衰微。治宜温补肾阳 ,利水消肿。方用 :浓缩金匮肾气丸 (河南宛西生产 ) ,3瓶 ,每日 3次 ,每次 10粒。配以蒲公英 30 g ,黄芪 30g ,淫羊藿 15g ,车前子 15 g ,牛…  相似文献   

19.
金匮肾气丸在老年病中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仝战旗  杨明会 《陕西中医》1996,17(3):132-132
<正> 1 高血压病 姜某,男,64岁。因间断头晕30余年,加重2个月,于1995年2月8日入院。患者平时血压在18.5~21.5/12.0~12.5kPa之间,间断应用复方降压片、心痛定,血压可维持在正常范围,但临床症状颇多。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超声心动图示:左室扩大。诊断:高血压病Ⅱ期。现症:头晕、头痛,烦躁,睡中易醒,难再入睡,腰酸腿软,下肢无力,畏寒以胃脘部著,纳可,大便稀溏,晨起即泻,舌淡胖有齿  相似文献   

20.
李安祥 《中医药通报》2011,10(1):7-8, 37
后世对张仲景金匮肾气丸的功效说法不一,本文着重从"回归经典"、"仲景方名"、"精气阴阳"、"阴中求阳"、"后世应用"五方面加以阐述,提出了此方补益肾气的原创思想不可丢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